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171章 守燎之人


    史墨是蔡國公族,以國為氏,蔡是南方姬姓小國,長期為楚國附庸。

    三十年前楚靈王這位好大喜功的奇葩國君上台後,腦袋一熱,就將蔡侯誘殺,將蔡國滅了,夷為大縣。蔡公族要麼被殺戮,要麼逃亡,史墨就是那時候抱著蔡國《春秋》,跑到了晉國,後來成為國君的太史。

    他長於天文星象、五行術數與筮佔長於天文,熟悉各諸侯國內政。

    周敬王十年,也就是七年前,魯昭公被三桓之首的季平子趕出魯國,在流亡中死於乾侯。

    這件事在諸夏國際上影響巨大,無恤那好學不厭的父親趙鞅有感而發,就此事諮詢史墨:「季氏驅逐魯侯,但民眾卻歸附他,諸侯也都支持他,國君死在外面,居然沒有人怪罪他,這是為何?」

    史墨回答很長,而最讓趙鞅印象深刻,常在無恤面前說起的,就是這一句:「《詩》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使然!故,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此言在趙無恤這個後世的人聽來,依然振聾發聵,也可以作為六卿對晉侯取而代之的理論基礎。

    而更加詭異的是,也就在那一年,史墨就曾預言:不出四十年,吳國必亡!

    當時的吳國,正如日東昇般崛起於南方,幾年之後更是一舉攻破了楚國都城郢,拿下了江淮半壁江山。吳王闔閭一代雄主,文有伍子胥,伯嚭(pi)。武有夫概,孫武。他們的國勢可謂烈火烹油。所以,晉國諸卿大夫都沒把史墨的這個預言當回事。

    但唯獨趙無恤卻知道。他預言的一點沒錯!吳亡越興的那些故事,那些主角,他記得清清楚楚,可不就是三十多年後的事情麼!

    所以他才對史墨這個小老頭好奇不已。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2章 貨殖戰爭


    在去往新絳的路口,子貢一行人遇到了從下宮出發的長長車隊。‧中‧文‧網‧..遠遠看去幾乎望不到盡頭,整整數十輛馬車,滿載著大麻袋大麻袋的麥粉,全部統計起來,可能接近千石。

    這就是下宮那些新修的大磨坊展現出來的可怕實力,當然不是成鄉每日幾十石的供應量能相提並論的。三日來,下宮竭盡全力開磨麥粉,幾乎每一處,都能聽到磨面之聲隆隆作響,徹夜不息。

    在子貢的建議下,下宮這些新鮮的麥粉沒有急吼吼地投入市場,而是像拉開的弓弦般引而不發。

    子貢讓在粟市留守的人維持原來的高價,故作不知所措的低迷狀,引誘范氏。直到這邊積蓄了足夠的貨量,也就是整個新絳對麥粉的三日所需後,才傾巢而出。

    下宮來的車正和倉吏也和子貢見禮,他們知道,此人是庶君子無恤的親信商賈,還頗得君上趙鞅賞識。君上本欲拙拔他做府庫長吏,卻被他一口回絕,為此,君上還遺憾了半天,說什麼「我竟不如吾子焉?」

    面對這位差點成了自己頂頭上司的衛國人,倉吏還是相當恭敬的,只是看了看子貢身後僅有的六七輛牛車,又笑著說道:「端木商人,你們的貨物也太少了吧,而且為何有這麼多雜物?」

    的確,子貢背後只有七輛雙轅牛車,運載著充實以稻草的竹筐、木箱,也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倉吏只能確定,這絕不是麥粉。

    子貢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回答,在進入新絳城城南的市坊裡閭時,因為趙氏的符節,根本沒有經過盤查就得以通過。趙氏商隊數十輛馬車浩浩蕩蕩地殺到,驚得幾名范氏小吏和商賈心裡咯噔一下,暗覺不妙。

    子貢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3章 各有打算


    而與此同時,在虒祁宮中,趙無恤也享受了一次國君特賜的朝食。

    相比他的待遇,同為守燎之人的中行黑肱,僅僅是賜食於殿外,賞了一壺熱酒。而趙無恤,居然被國君招呼著入殿內陪坐,倆人親疏立判。

    側殿內部陳設斧紋屏風,兩側靠門窗的位置,鋪設著雙層莞席,莞席飾著黑白相間的絲織花邊,前置無飾的几案,陳設彩玉、漆器。

    趙無恤長跪於案後席上,身體前傾,整個朝食中,他必須保持這種姿勢。好在無恤已經習慣了,他曉有興致地看著這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國宴」。

    雖然晉侯午是個好面子,喜歡擺設和奢靡的人,卻受到周禮的制約,沒有後世帝制時代炫耀式的一頓飯「大碗小碟一百五十菜品」,僅僅有十多個品種。

    國君燕食的飯譜是這樣的:主食有三種搭配,今天上的是蚌蛤醬、韭葉水引餅、野雞羹。原本的麥飯被水引餅取代,據說管理庖廚的雍人還學伊尹進諫過,但被晉侯午否決了。

    趙無恤暗暗猜測,除了韭葉水引餅,也就是後世的面條,口感的確完爆麥飯無數倍外。晉侯們看見麥飯,也許就想起晉景公未能食麥飯,而溺於廁的死法,不倒胃口才怪,恐怕早就看這種主食不爽了。

    在食用時,上述主食都要加入用佐料和米屑調製的湯,但不加寥菜。在煮小豬的時候,用苦菜把它包起來,去其腥味;在煮雞時,加入釀醬;在煮魚時,要加入魚子醬,在這些食物中塞入寥菜。吃肉乾時,配以蟻醬;吃糜肉切片時,配以魚肉醬;吃魚膾時,配以芥子醬。朝食的最後,是食用桃干、梅干。配以安邑出產的大夏之鹽。

    這些規矩足以讓趙無恤眼花繚亂,也虧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4章 我知將死


    辭別晉侯,換下朝服後,趙無恤準備再去那個偏僻的小院,看望樂祁,順便接樂靈子出宮。

    在院子外,他剛好碰上了一位搖頭不止的醫官,正是上次作為潰瘡醫,去為趙廣德治療的那位。

    無恤與他打招呼,連續喊了三聲,這個失魂落魄的醫官才反應過來,隨意地拱手行禮。趙無恤一問才知,原來他因為在泮宮表現良好,被調入虒祁宮內當差。

    無恤好奇地問道:「醫者,這是出了何事?」

    醫官慨然而嘆:「我自詡為醫術新絳第一,今日方知自己是從未見過凜冬的夏蟲。一個未及笄(激)的宋國淑女,施針用藥,問聞問切都比我高明不知多少倍,我從此再也不敢自誇,也再不敢隨意教訓他人了。」

    他回頭看了看偏院的位置,又搖頭嘆息道:「只可惜啊,人命由天,若是大司命少司命一同召喚,縱有回天醫術,也是留不住的!」

    隨即,醫官便嘆著氣離去,看得出是受了不少打擊,而他口中說的那位女醫生,莫非是樂靈子?

    趙無恤奇怪之餘,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卻正好看見了微笑退出門外,關上門扉後卻倚著柱子輕輕擦拭淚水的樂靈子。

    「靈子,這是為何?」趙無恤從身後走進了她,語氣關切。

    「君子……」樂靈子本已止住了哭泣,看到趙無恤後,心裡的委屈和難過卻又忍不住再次湧了出來,那雙漂亮的明眸頓時淚眼婆沙。

    周圍無人,平日堅強無比的她,竟然就這麼直直地撲到了無恤懷裡,在他的肩膀上狠狠哭了一場。弄濕了深衣。而無恤在最初的不知所措後,便輕輕撫著她的背,以示安慰。

    「放心。有我在,你說與我聽。究竟發生了何事?」

    「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5章 有如皎日


    聽到這裡,趙無恤靈機一動,吟誦道:「文王拘而演《周易》,鐘儀困而作《南音》,《詩》三百篇,大抵先賢發憤之作。±,這是因為人的心中若是有所鬱結,不得暢通,便會述往事、思來者。」

    樂祁詫異地看著趙無恤,沒料到他會如此安慰自己,不過倒也十分有理。

    「囚禁樂伯的范鞅、中行寅,他們雖然世卿世祿,卻並非不朽,身死名滅而已。樂伯與其整日哀嘆惋惜,傷害肺腑,不如也學習文王,學學鐘儀,述君之所想,或將司城子罕的事蹟寫在簡冊上面,留下一本著述,日後或許可以讓自己成為三不朽之『立言』!」

    三不朽,正是被囚禁於此的叔孫穆子的名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雖久不廢,此所謂三不朽!」

    趙無恤從樂靈子的敘述中得知,樂祁的病,除了頑疾外,還有不適應晉國氣候的原因。加上被軟禁後擔心宋國,擔心宗族邦國,所以鬱鬱寡歡而成病。

    他不懂醫術,能想到的,只是讓樂祁找點事情做,分散注意力,或許,可以多存留世上一些時日。

    死而不朽,久病將死之人渴望的,不就是這樣的。

    果然,他的這一番話讓樂祁眼前一亮,隨即笑了起來。

    「老夫今日見了靈子,不亦說乎,又見了你這佳婿,我更是放心了許多。」

    「我會如你所言,盡力活到獲釋的那天。即便我有什麼不測,以趙孟言而有信的性情。無論我生或死,你日後定然會稱我一聲婦翁。也相當於半子矣,這倒是我此番前來晉國。唯一一件做對的事!」

    「雖然身處囹圄,但我也偶爾會聽到關於你的傳聞,你的志向,是做趙氏世子,我知之。樂氏雖小,我也不曾多多斂財,但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6章 誰家天下


    趙無恤幾個月前,才在泮宮劍室將范禾揍成了熊貓眼,而今日,又給范嘉來了一下。

    他還待上前,樂靈子卻已經繞開了范嘉,小步趨行過來,手拉住了他的袖口,阻止他繼續前行。

    「君子,已經夠了……」

    范嘉臉上生疼,有心還擊,但附近的一些宮甲已經聞訊過來了。

    還不等范嘉說話,趙無恤就亮出了國君剛剛賜下,允許他進出宮內多個門禁的符令,惡人先告狀。

    「諸位宮甲,此人並無符令,卻強闖偏院,已經被我阻攔,還請將他帶下去!」

    范嘉有些慌了神,連忙出言解釋,宮甲們也認出了他是剛剛入宮沒幾個月的同僚。

    司士們商量後,決定當做一場誤會處置,但還是請范嘉速速離開。因為此處乃是軟禁別國公卿的重地,除非像趙無恤、樂靈子一樣,得了君上的符令和恩准,否則不得隨意進入。

    范嘉再次吃了憋,回頭看著趙無恤和樂靈子倆人,一個有匪君子,一個窈窕淑女,親密無間,更是嫉恨難當。

    他心有不甘,便在臨走前出言嘲諷無恤道:「淑女所托非人矣!趙氏庶子,無才無德,在麥粉一事上剛剛被我擊得潰敗,你指望他救出樂伯?真是痴心妄想!」

    趙無恤本來已經要帶著樂靈子進屋內去了,聞言後,他深吸了一口氣,轉過頭和范嘉對視。

    數月以來,他對此人原本只有作為對手的敵視和警惕,現在卻已經變成了無法化解的仇怨:他覬覦威逼自己的未婚妻,還在麥粉等事情上橫加插手,攪亂了無恤的計畫。

    不過,既然他說起麥粉一事。想來,子貢現在已經對粟市、漆陶市的范氏商賈發動搗腹一擊了吧?

    可憐啊,此人卻依然蒙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7章 遍尋名醫


    同一時間,趙無恤和樂靈子也辭別了心懷大慰的樂祁,離開了虒祁宮。

    君命已經交付,不必再親自駕車,所以回去的路上,倆人不再乘坐安車,換乘了一輛溫車。這兩輛車都是君女季嬴「借給」無恤,護送樂靈子的,趙無恤在感慨姐姐心細之餘,也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絲歉意。

    溫車和戎車、安車不同,是有密閉的車廂,可供坐臥的大車。車門在後,兩側開有氣窗,車廂分為前後兩部分,有帷幕相隔,御者在前,車主人坐於車內,趙氏的這輛溫車裝飾典雅,內外繪有著夔紋、雲紋,和日鳥紋。

    趙無恤本來點了小童敖為御者,因為經過王孫期幾個月的教導,他的駕車技術已經不錯。但敖死命推辭,只能讓王孫期來,而敖則有些不安地駕著空蕩蕩的安車,跟在隊伍後面,眼睛看著趙無恤牽著樂靈子的手上車同乘,若有所思。

    樂靈子在無恤面前才會表現出一絲少女的羞澀和柔弱,在旁人看來,則更多是一位高貴優雅,目光堅毅的卿族淑女。正因如此,敖一路上都垂著眼睛,對她有些懼怕和自漸形穢。

    他漸漸長大,明白了世事,知道眼前這位綠衣淑女,大概就是日後君子的正室少君了。他和阿姊雖然脫離了隸妾的賤籍,恢復了邢氏之後的身份,但頂多是一個破落大夫的後人,而樂氏女卻是尊貴的宋卿之女。阿姊,以後在君子內室裡能得到的身份,大概就是作為一妾罷。

    小童敖心裡也暗暗為自己鼓勁,自己已經快滿十二了,一定要早日為君子立功,成為一名合格的士人,甚至是位列大夫!才能讓阿姊有所依仗。

    暖和的溫車之內,趙無恤和樂靈子肩膀相挨,氣息相聞,但趙無恤卻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8章 損己利人


    距離信使傳車前往鄭國,尋找名醫秦越人,已經過去了十來天。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八月,天氣在一天天轉涼,新絳周邊的田地上,春天播種的粟米收穫完畢。

    今年的收成不錯,這對於被捲入麥粉之爭的新絳國野民眾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大量新鮮的粟米進入粟市,讓原本因為趙氏麥粉大賣,而出現漲幅的谷價得以回落。

    穀賤則傷農,谷貴則傷民,粟米價格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是一國的重中之重。

    往年這個時候,各卿族都會低價購入粟米,補充倉稟,以防災年或者戰爭之用。然而今年趙氏卻不用刻意為之,只需要把大量麥粉往粟市一擺,大車大車的糧食自然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這十多天來,光是麥粉一項,就讓趙氏賺得缽滿盆溢。雖然普通麥粉的價格跌了一半,但購買的人卻多了不少,所以收益依然有十多萬石。

    而范氏的商賈們,則被毫無懸念地排擠出了這個新興的行當。

    他們自然不會甘心,范鞅和范吉射都不在新絳,於是家中主事的范嘉與家宰合計後,決定發動反擊,也緊隨降價。但他們的連續降價也沒起到什麼效果,因為經過最初的爭奪和廣告效應後,粟市裡的麥粉市場,無論是高層還是中層,基本都被趙氏佔領了。

    據子貢估算,「市場佔有率」,大概在八成左右,剩餘的兩成,都是被范氏嚴加命令,要求自產自銷的范氏士大夫、國人。

    范嘉也不是泛泛之輩,他見自家的反擊沒有奏效,就發動了損人不利己的垂死掙扎。

    他們竟然在粟市上,召集國人,將石磨技術公開了!

    而且。范氏匠作坊還將一些手推磨贈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79章 青史留名


    在紅色的綢布被掀開後,晉侯只見七個圓口瓷鼎,六個方口瓷簋展現在面前。都是青金色的釉彩,上繪莊重的饕餮(tao tie)紋、夔紋,表面光滑而顏色勻淨,比起看膩的青銅和漆器,頗為新穎。

    其實,鼎、簋、鬲等禮器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在青銅普及前,就是用陶來燒製的。做成瓷器,工藝相差不大,人們也能接受。只是做這種一模一樣的大器,外加比起純色瓷器更複雜的釉彩,比較考驗魯國陶匠們的技藝。

    幸好,他們沒讓趙無恤失望,甚至能順利忽悠過眼光挑剔的國君。

    晉侯午對瓷器這種新鮮玩意十分感興趣,不過他卻沒意識到其中的利益所在,只是當做奢侈品把玩擺放。

    而趙無恤介紹說,這些大器,在諸侯之中是絕無僅有的。晉侯午頓時感到自己倍有面子,一度還想陳列於公室,卻被太史墨勸誡了一通。

    「君上欲以華而不實的瓷器換下國之重器(青銅鼎簋),這就好比昔日平公欲以桑間濮上之音,換下莊重的大雅,止矣!不然下臣將學師曠,抱史簡撞君了!」

    晉侯午聞言後,也覺得自己最近玩的有點過火,只得悻悻作罷,在虒祁宮中,也就太史墨能勸誡得住他。

    太史墨還有意無意地對無恤說,他這些日子進宮來的一言一行,自己都記錄在史簡上,這是在暗示無恤,不要成為史書上的佞臣!引誘晉侯玩耍奢靡。

    「君子可知曉,昔日帝辛以稀有的象牙來做箸筷,箕子便驚懼不安,是為了什麼?」

    無恤恭敬地行了一禮道:「小子願聽太史教誨。」

    太史墨繼續說道:「箕子以為,以帝辛的性情,象牙箸筷肯定不會搭配陶制的器皿來用,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80章 八月未央


    到了八月仲秋時節,關於宋國大司城樂祁釋放與否之事,晉國朝堂再次吵開了。

    然而,此時在新絳的六卿並不齊全,范鞅還在朝歌,據說是染了小病不能立刻歸來,畢竟已經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眾人都在猜測,這個晉國政壇的不倒翁什麼時候會嚥氣,又或者什麼時候隱退,將卿位讓給他的少嫡子范吉射。

    周王室裡的反叛勢力又死灰復燃,佔據著王城久久不能攻下。既然范伯有恙,於是以往負責成周事務的知躒也去了南方主持大局,他還帶上了籍秦,據說鄧飛也隨行為軍中文書。

    作為知氏的盟友,魏駒卻是回來了,在趙鞅的攻勢下,倒是有鬆動的意思……

    而中行氏則一直表示反對釋放樂祁,唯一明確支持趙鞅的韓不信,則去了領邑州縣。

    所以,晉侯就藉口六卿不齊,故無法召開公議,他的態度,還是一個拖字,但已經從傾向范鞅、知礫,轉而變得中立。

    這還多虧了晉侯身邊的「佞臣」趙無恤有意無意地提及趙鞅對公室的忠誠,以及強調范、中行一些貪婪鄙陋的行為對晉國威望的損害。無恤覺得,晉侯這條線,再經營月餘,時機應該就能成熟,自己便可以有所行動了。

    而趙無恤這邊,派去鄭國尋找秦越人的信使,也回來了一個。

    在信使到達時,趙無恤原本正在庖廚,和趙廣德研究一種新的食物,得知消息後立刻跑了出來,一問才知道,他們沒有找到秦越人。

    信使回報說:「君子,新鄭的人說,在吾等到達之前,秦越人已經來晉國了。」

    無恤聞言一愣:「來晉國了,為何不見他人影?」

    「他來的並非新絳,據說是去了虢縣。」

    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