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架空歷史] 重生鹿鼎做王爺 作者:一葉一世界(連載中)

第一百章 怎麼都不明白呢?


    從康熙那回來後,張天寶直接打散神龍教一干人,把他們分入各個堂口,五龍使直接留在總舵當紅花護法,陸高軒這個文武全才的派去自己的伯爵府當總管,讓他把一眾家小全部接入府中居住,陸高軒當即大喜忙去辦理了。

    蘇荃也帶了幾十人心腹年輕女子進入伯爵府中,統管後院女家眷一幹事務,這是她自己要求的,張天寶還沒答應她就帶人走了,搞的張天寶有點懷疑到底誰才是主人。

    安排好眾人後,張天寶就匆匆回府,不一會康熙聖旨到了,封賜張天寶為一等忠勇伯,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兼『忠勇軍』都統(正二品),御賜黃馬褂。

    張天寶謝恩完畢,一群王公大臣就直接竄了進來,紛紛送上賀禮道賀,張天寶只好大擺筵席,眾人一頓好喝,待得月上正中時,這群王爺、大臣、將軍們一個二個被隨從、親兵抬走,張天寶此時也無暇去管蘇荃、曾柔、阿珂、雙兒四女見面會發生什麼事情,直接洗了睡覺。

    次日清晨,康熙召集眾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議軍國大事。

    康熙居中坐於龍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大學士、尚書等大臣分班站立,張天寶現在官職是正一品的領侍衛大臣自然站在武將班列*前。

    康熙將尚可喜、吳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給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巴泰,說道:「三藩上奏,懇求撤藩,該當如何,大家分別奏

    來。」

    諸王公大臣傳閱奏章後,康親王傑書說道:「回皇上:依奴才愚見,三藩懇求撤藩,均非出於本心,似乎是在試探朝廷。」

    康熙道:「何以見得?你且說來。」

    康親王道:「三道奏章之中,都說當地軍務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一章 一統天下,有何難哉


    康熙見滿朝王公大臣都不贊同撤藩,心裡很是氣悶,遂望向班列後邊自己甚為賞識的兵部侍郎明珠,道:「明珠,你以為該如何處理此事?」

    那才升任兵部侍郎的明珠到底是心思剔透,眼珠一轉道:「聖上天縱聰明,高瞻遠矚,見事比臣子們高上百倍。奴才想來想去,撤藩有撤的好處,不撤也有不撤的好處,心中好生委決不下,皇上思慮周詳,算無遺策,滿朝奴才們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們想到的計策,再高也高不過皇上的指點。奴才只須聽皇上的吩咐辦事,皇上怎麼說,奴才們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辦,最後定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張天寶聽後,瞪目結舌,暗罵:「這廝馬屁功夫如此高明,難怪滿朝文武之中,這廝的官會升的如此之快;難怪這傢伙日後會飛黃騰達,位極人臣。」

    康熙也是聽的微微一笑,說道:「朕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來聽你說歌功頌德的言語。」

    明珠忙磕頭道:「聖上明鑒:奴才這不是歌功頌德,的的確確是實情。自從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穩的訊息,奴才日夜擔心,思索如何應付,萬一要用兵,又如何調兵遣將,方有必勝之道,總是要讓主子不操半點心才是。可是想來想去,實在主子太聖明,而奴才們太膿包,我們苦思焦慮而得的方策,萬萬不及皇上隨隨便便的出個主意。聖天子是天上紫薇星下凡,自然不是奴才這種凡夫俗子能及得上的。因此奴才心想,只要皇上吩咐下來,就必定是好的。就算奴才們一時不明白,只要用心干去,到後來終於會恍然大悟的。」

    眾王公大臣們個個聽的一頭黑線,心中都在暗暗罵明珠這廝無恥當為眾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二章 人民戰爭的苗頭


    康熙見群臣都瞅張天寶,心中自是明白,冷哼一下,心中罵道「這群王公大臣有什麼麻煩事、危險事都讓別人去做,要你們是幹什麼的,天寶如果一去還能回來麼,天寶以後還要給朕去統軍打仗的,哼。」

    隨即『吭』了一聲對站在前列的康親王遞了個眼色,康親王看皇上對自己遞眼色,心思就轉動起來:「皇上這是啥意思呢?」想了半天也弄不明白,頓時急的額頭冒出一層密密的冷汗來,眉頭緊鎖。

    康熙見康親王不明白,只得又『吭』了一聲,朝索額圖遞了個眼色,那索額圖也是不明白其意,不敢貿然說話,頓時也躊躇不安起來,朝服中的手指捏的發白也沒想出來到底康熙時啥意思。

    站在後面的明珠偷瞄了眼康熙,又看看眼珠亂轉的張天寶,心中有了一絲明悟,出班道:「皇上明鑒:以能說會道而言,本來都統烏雅天寶大人極是能幹。不過烏雅都統還要統軍,加上為人嫉惡如仇,得知吳三桂對皇上不敬,必恨他入骨,多一半見面就要痛斥吳三桂,只怕要壞事。奴才愚見,不如派禮部侍郎折爾肯、翰林院學士達爾禮二人前去雲南,宣示上諭。這兩人文質彬彬,頗具雅望,或能感化頑惡,亦未可知。」

    這明珠真的很會察言觀色,體會聖意,這話一出,康熙心中大喜,對明珠又加深了一層看重。

    隨即康熙口諭折爾肯、達爾禮二人前往宣旨。

    張天寶聽完康熙口諭,心頓時放下,對明珠微微一笑,表示感謝,明珠亦回笑點頭。

    眾大臣見皇帝撤藩之意早決,連上諭也都寫定了早帶在身邊,都深悔先前給吳三桂說了好話。這時人人口風大改,說了許多吳三桂無中生有的罪狀,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百零三章 開始佈局


    康熙聽的連連點點頭,大笑道:「好一個引天下百姓為朕所用的計策。朕在想那前明桂王逃到緬甸,是吳三桂去捉了來絞殺的。吳三桂要造反,只能說興漢反清,卻不能說反清復明。」說到這裡,頓了一頓,又道:「前明崇禎皇帝,到他忌辰那天,朕會派幾名親王貝勒,去崇禎陵上拜祭一番,好教天下百姓都感激朕,心中痛恨吳三桂。」

    索額圖等人紛紛開口大讚康熙英明、智超孔明。

    康熙呵呵一笑,道:「天寶,圖海你二人都是統兵大將,自然知兵,朕要考教你們一下,天寶你先說說。」

    「是。臣不曾自言知兵。夫兵者,凶也,乃至危至險之道,豈可輕言知兵。古之趙括,蜀漢馬謖,都曾爛讀兵書,狂言知兵,卻兵敗身死,貽笑千古。臣會用兵。」張天寶徐徐言道從後世網上看到的內容。

    「什麼叫用兵呢?」康熙點頭問道。

    「戰無常例,兵無成法,要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張天寶不慌不忙的回道。

    「照你這麼說,孫子兵法也沒用了?」

    「不,孫子兵法乃千古不變的用兵道理。但敵我雙方,皆讀此書,卻有勝有敗。所以,不能死守兵法,要善於隨機應變、審時度勢。」

    「嗯,那麼,你願意做個什麼樣的將軍呢?」

    「回皇上,臣願意做善敗將軍!」

    「什麼?善敗將軍?」康熙十分詫異。

    「對!善敗將軍並非常敗將軍。小敗之後,連兵結陣,透徹敵情,就可再造勝勢,一鼓而定。這樣的善敗將軍,比那項羽雖然百戰百勝,卻在烏江一敗塗地,不是要好得多麼?」張天寶笑回道,心中卻道:「小樣,後世網絡上多的是理論知識,說多了怕嚇死你們。」

    「嗯,說得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四章 張天寶的家法


    這些日子,朝中大臣等待三藩是奉旨撤藩、還是起兵造反的訊息,心下都惶惶不安。康熙則每日接見朝中武將,大加賞賜,安撫,不見一絲慌亂。

    其中康熙最為重視的是那安親王岳樂,此人乃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

    順治三年,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他作戰英勇,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被晉陞為貝勒。之後由於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被擢升為安親王。

    岳樂此人與其先輩不同,他是清初改革派的頭腦,他全力支持順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活動。

    後由於順治帝迫於保守派的壓力,在出家之際頒布罪己召,全盤否定以前的改革,並任命保守派為顧命大臣,使得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現了倒退的現象,岳樂此人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鬱鬱不得志。

    好在康熙在張天寶的協助下及時剷除了鰲拜,大清才沒有續寫元朝圈地的悲劇,而且康熙也是立志改革的開明君主,對此人的軍事、改革尤為看中,是以康熙就把岳樂重新提拔起來了。

    康熙這邊是忙著做準備工作,張天寶(全文字手機小說閱讀,盡在ωAP.16κ.CN(16κ.CN.文.學網)卻是在家等候聖旨去接老娘順便建碑,蘇荃、曾柔、阿珂、雙兒幾個美女陪伴在邊上,小日子過的快活之極。

    這幾個美女見面並沒有張天寶想像的發生內鬥,大鬧伯爵府,而是異乎尋常的親密,著實讓張天寶摸不著頭腦,難道古代女子都是這般。

    忠勇伯爵府涼亭。

    張天寶閉目躺在搖椅上,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五章 還是穿越者厲害


    張天寶來到客廳,陸高軒就趕忙上前小聲道:「老爺,是吳應熊府上請你去做客,人在門外候著呢。」

    這陸高軒自從進了伯爵府當了大管家,身份地位就不一樣起來,那些個王公大臣見了他無不客客氣氣,加上張天寶對他和他的家人極為厚待,因此也實心實意為張天寶管理偌大的一個伯爵府。

    「陸先生,你看吳應熊這次請我去是何意?」張天寶疑惑的問道。

    陸高軒淡淡一笑,回道:「老爺,吳應熊這次請你去無非二個目的,一是請你向皇上求情,收回消藩;二是可能吳三桂要反,求老爺偷偷放他一馬讓他回去。」

    「嗯,哼,他倒是會想的很,如此賣國的奸賊還想請我向皇上求情,妄想,陸先生去回了他,就說我公事繁忙沒空。」張天寶冷笑道。

    「老爺,您還是去看看吳應熊是什麼意圖,也好有個打算。」陸高軒笑道。

    張天寶沉思半刻,說道:「陸先生說的有理,你去回復那人讓他先回,我隨後就到。」

    「是,小的這就去安排。」陸高軒恭敬的說道。

    張天寶聽的皺眉道:「陸先生,以後不要小的、小的了,你能同意在我府中做管家,那是看的起我張天寶,以後切不可再如此稱呼自己了。」

    陸高軒聽的一陣感動,對張天寶深深一禮,就出去了。

    越是高手,越要禮敬,否則光是用武力手段是維持不久的,這個道理張天寶深知。

    一會功夫,陸高軒就回來道:「老爺,馬以備好,張淡月護法、許雪亭護法屬下也傳了來陪同老爺一同前去。」

    「呵呵,陸先生做事果然細緻、周到,多謝了。」張天寶笑道。

    陸高軒趕忙道:「老爺切不可如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六章 各自的準備


    張天寶揣著一疊銀票笑瞇瞇的和吳應熊回到大廳,就見王進寶在給幾人大聲說著什麼,口沫橫飛,甚是興奮。

    一見張天寶進來,王進寶便住了口。

    張天寶笑問:「王大哥在說什麼?說給我聽聽成不成?」

    張勇道:「我們在談論馬匹。王副將相馬眼光獨到,憑他挑過的馬,必是良駒。剛才王副將正說道川馬、滇馬雖然腿短,跑不快。但是川馬滇馬有長力,十里路內及不上別的馬,跑到二三十里之後,就越奔越有精神。」

    張天寶驚奇道:「哦~~~~~~~,王大哥居然如此會看馬。兄弟有幾匹坐騎,還請王副將相相。」隨機吩咐親兵將自己的好馬牽到馬廄。

    吳應熊道:「天寶大人的坐騎,是康親王所贈,有名的大宛良駒,叫做『白鶴』。我們的滇馬又怎及得上?」

    王進寶道:「天寶大人的馬,自然是好的。大宛出好馬,卑職也聽到過。卑職在甘肅、陝西時,曾騎過不少大宛名駒,短途衝刺是極快的,甚麼馬也比不上。

    張天寶道:「那麼長途奔跑呢?難道大宛馬及不上滇馬?」

    王進寶道:「雲南馬本來並不好,只不過勝在刻苦耐勞,有長力。這些年來卑職在滇北養馬,將川馬、滇馬交配,這新種倒是很不錯。」

    張天寶點頭若有所思。

    王進寶接著說道:「馬匹用途也不同,有的用以衝鋒陷陣,有的用以負載輜重,就算是軍馬,也大有分別。有的是百里馬,有的是千里馬,長途短途,全然不同。」

    「好,說的好,王大哥如此熟知馬性,當真奇才,古之伯樂也比不得你啊。」張天寶笑道。

    王進寶聽得張天寶誇讚臉色興奮說道:「大人過獎了,末將實不敢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七章 跑的了麼


    兩人毫無形象的蹲在地上,看著這幅大地圖。

    只見康熙右手指著地圖,對張天寶道:「從貴州進雲南,不知哪條路好走些?」

    張天寶道:「臣聽說雲南那邊山高的很,都難走的很。」

    康熙點點頭,對外面侍候的太監喊道:「傳兵部車駕司郎中。」

    張天寶笑道:「皇上當真厲害,這麼早就預備好了地圖,真乃千年不出的明君。」

    康熙微微一笑,說道:「中國歷來的好皇帝可就多了。別說堯舜禹湯文武,三代以下,漢文帝、漢光武、唐太宗這些明主,那也令人欣慕敬佩得很。」

    過了一會,康熙抬起頭來,說道:「那麼咱們所造的大炮只怕太重太大,山道上不易拖拉啊。」

    張天寶一怔,隨即明白康熙是擔心大炮進不去,就笑說道:「臣的『忠勇軍』多是裝備小炮,炮彈也是開花彈為主,這些小炮兩匹馬就拉得動的,進雲南方便得很,皇上不必擔心。」

    康熙點頭道:「山地會戰,不能千軍萬馬的一齊衝殺,步兵、火器比騎軍更加要緊,看來『忠勇軍』真是天賜朕的福軍。」

    張天寶道:「此乃皇上有先知之見,由此可見皇上必能一舉全殲三藩,一統天下。」

    康熙一陣大笑。

    這時那兵部車駕司三名滿人郎中、一名漢人郎中一齊到來,磕見畢,康熙問道:「馬匹預備得怎樣了?」

    兵部車駕司管的是驛遞和馬政之事,當即詳細奏報,已從西域和蒙古買了多少馬匹,從關外又運到了多少馬匹,眼前已共有八萬五千餘匹良馬,正在繼續購置飼養。

    康熙聽後甚喜,嘉獎了幾人幾句。四名郎中連忙磕頭謝恩。

    張天寶忽道:「皇上,聽說四川、雲南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八章 揚州


    紅花會眾高手和九門提督衙門的人一齊押著吳應熊等人回到額駙府。

    張天寶見到吳應熊被押回來,笑瞇瞇的說道:「駙馬爺,你這是到那裡去了啊,怎麼不知會兄弟我一聲啊。」

    吳應熊嘴唇囉嗦了下,面色惶恐,低頭不語。

    張天寶又是嘿嘿一笑,小聲對吳應熊道:「駙馬爺,皇上得知你這次逃走,大怒之下要剮了你,多虧兄弟我在皇上面前替你說了不少好話,才保住了你這顆腦袋。你下次再逃,那我可就保不住你了哦。」

    吳應熊聽後忙連聲稱謝,心中卻是驚懼交加,僅有的一絲逃跑念頭也被嚇沒了。

    隨後張天寶吩咐一千驍騎營官兵好好『保護』吳應熊的安全,接著就帶著張勇等人走了,走時還把吳應熊府上的騾馬全部牽走。

    隨後張天寶就進宮把處理的經過奏報了康熙,康熙自是嘉獎一番,調張勇等人在張天寶麾下聽用。

    隨後朝旨就下了來,對張勇等三將獎勉一番,各升了一級,歸張天寶其屬下。

    康熙不欲張揚其事,以致激得吳三桂提前生變,因此上諭中含糊其事,只說各人辦事得力。

    吳應熊這麼一逃,康熙知吳三桂造反已迫在眉睫,但總算將吳應熊抓了回來,使他心有所忌,或能將造反之事緩得一緩。康熙這些日子來調兵遣將,造炮買馬,十分忙碌,只是庫房中銀兩頗有不足,倘若三藩齊反,再加上台灣、蒙古、羅剎三地,同時要對付六處兵馬,那時軍費花用如流水一般,支付著實不易,只要能緩得一日,便多了一天來籌餉備糧。

    過了一日,康熙下了旨意命張天寶去揚州立碑,同時魏東亭的『大清週刊』也大加宣揚此事,搞的各地官府、鄉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九章 揚州(二)
   

    次日清晨,揚州城中大小官員排班到欽差行轅來參見張天寶。

    張天寶接見後,宣讀聖旨。康熙上諭上的字,張天寶倒是認得,但上諭的意思卻是只懂得一點,照本宣科的讀完聖旨倒也沒錯一字。

    眾官員聽得皇帝下旨豁免揚州府所屬各縣三年錢糧,還要撫恤開國時兵災災戶的孤寡,興建贖罪碑對清初入關殺戳的百姓、將士賠罪,無不大呼萬歲,叩謝皇恩浩蕩。

    張天寶宣旨完畢,笑著道:「眾位大人,兄弟出京之時,皇上吩咐,江蘇一省出產殷富,可是近年來吏治鬆弛,兵備也不整飭,命兄弟好好查察整頓。皇上對揚州百姓這麼愛惜,咱們居官的,該當盡心竭力,報答聖恩才是。」

    文武百官齊聲稱是,不由得都暗暗發愁,這位大人不能當作一般的大人對待,這位可是天子面前第一紅人,得罪了這位大人等於是在自殺。

    官樣文章做過後,自有當地官員去擇地興建贖罪碑,編造應恤災戶名冊,差人前赴四鄉,宣諭皇上豁免錢糧的德音和贖罪碑的事情。這些事情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妥,這段時候,張天寶就到處微服巡視,見百姓對朝廷興辦這幾件事基本上都感恩戴德,稱頌康熙聖明,心下也微微安心,一點點的好處就能讓這些百姓如此感激不已,可見那個時代的百姓只要能吃上一口飯,哪裡會起來造反,民心淳樸啊!

    這段時間,那總督、巡撫設宴,布政司、按察司設宴、諸道設宴邀請,自是陳列方丈,羅列珍饈,極盡豪奢,張天寶自是吃的愉快,心中卻暗思後世哪些個當官吃的哪裡比的上現在自己吃的,這些可都是純天然的啊。

    這些日子裡張天寶都想去麗春院接這個世界的母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