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回到明朝當王爺 作者:月關 ( 連載中)

第五卷 群魔亂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正德反擊戰


  群臣聽了劉瑾的話皆露出怔愕之色,就連三大學士和楊凌幾人也不例外,但是他們卻不敢遲疑,急忙上前跪下。

  劉瑾神色複雜地看了一眼跪到丹犀之下的六人,揚聲說道:「皇上微服巡於大同,是為結盟朵顏三衛,共禦韃靼強虜。今有親軍統領、威武伯楊凌獻策於前,

  又與兀良哈花當親自磋商其事,掃除邊患累建奇功,保我江冊社稷得安,其戰功赫赫,我大明百餘年來無人出其右,累軍功進爵威武侯、封右柱國龍虎上將軍!」

  殿上頓時一陣騷動,楊凌的腦袋也是嗡地一下,一時愣在那兒竟然忘了領旨謝恩。

  對一個並非國戚、年僅弱冠的少年臣子,晉封侯爵加封柱國上將軍,雖然這些只是沒有實權的虛銜,可是這份宗耀恩寵實是無人能及。賞賜輕施,為人臣子的豈能不跋扈怠慢?

  當下就有幾個臣子欲上前進言阻止,劉瑾目不斜視,已搶先說道:「京武營張永隨侍聖駕,盡心竭力,功不可沒,賜蟒龍玉帶,准予宮中騎馬、乘轎,並兼管乾清宮、御用監諸事。」

  張永又驚又喜,顫巍巍叩頭道:「老奴領旨謝恩!」

  劉瑾又道:「西輯事廠苗逵督軍不利,本應懲治,然苗逵率五千輕騎深入不毛之地,擾亂敵寇、銀我邊圍,可謂勞苦功高,朕賞罰分明。特賜蟒袍玉帶、金牌銀幣,准予宮中騎馬乘轎,俸祿增至三百石,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設、內官諸監事。」

  苗逵拚了性命一搏,果然拾得正德皇帝歡心,忙也歡歡喜喜磕頭謝恩。

  「朕出巡期間,內閣三大學士主持國事,殫精竭慮、日理萬機,使朕無後顧之憂,大學士李東陽特進光祿大夫、加封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二十五章 妒後


  永淳公主年紀雖然稚幼,也知道憑自己的身份是難得能出一次宮的,即便逢春耕大典或者去皇家園林踏青時,以她們的身份也是前呼後擁,上有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下有嬪妃、貴婦,小小公主被約束的毫無興致。

  好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楊凌竟然答應了,一怔之後不禁大喜,連忙說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是堂堂威武侯上將軍,可不許耍賴。」

  永福公主微感不安,忙道:「沒有太后恩准、內務府隨行,公主焉能出宮遊玩,永淳只是隨口說說,楊大人莫當了真。」

  楊凌望了她一眼,說

  道:「禁宮之內別有洞天,可是宮外另有一番精彩天地,若是兩位公主陪伴皇上出遊,也不算違了禮制。臣是不敢妄為的,臣會尋找機會向皇上進言,請皇上下旨。多謝長公主殿下關心。」

  永福公主玉臉微赧,掩飾地拂了拂衣袂,說道:「既如此,多謝楊大人了。本公主與永淳先進殿去,請大人稍候再來。」

  她向永淳打個招呼,姐妹二人像兩隻美麗的白喋兒般翩躚閃入了仁壽宮。

  仁壽宮內,三張紅木鳳椅隔著天然楠木茶几分開,太皇太后、太后和當今皇后依次坐在上面,正閒聊敘話,瞧見永福公主姐妹進來,太皇太后慈顏笑道:「你們這兩丫頭,怎麼穿著這麼一身衣服就跑到哀家這兒來了?」

  永福公主領著妹妹襝衽施禮,含笑說道:「見過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娘娘。永福和皇妹正在蹴鞠,聽說皇兄正在朝上封賞群臣,一時好奇便去向內侍打聽消息,所以還沒來得及更衣。」

  張太后聽了略微動容,問道:「你皇兄正在封賞群臣?因為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取捨之間


  楊凌離開紫禁城,先回了趟內廠瞭解離京這段時間內廠發展的詳細情形,吳傑、黃奇胤、於永三大檔頭聽說楊凌晉陞侯爵,官至龍虎上將軍,均欣喜不勝,幾人恭喜一番,這才將內廠如今的發展情形一一稟報。

  內廠的情報網已在大明各地全面展開,由於他們獨闢蹊徑,情報網的搜集層面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相衝突,因此發展極快,見效也甚速,楊凌的耳報神現在已後來居上,成為廠衛之中最具效率的部門。

  於永天生一副商人頭腦,他做生意不怕被人佔了好處,內廠類似於股份公司的經營方式,本著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宗旨,不但沒有得罪現有的地方豪紳集團,而且把他們也拉了進來,晉商、徽商、閩商、甘陝馬幫、江南士族乃至京師的勳臣功卿不斷加入,他們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已經隱隱形成了一股極強大的潛勢力。

  這股勢力若有需要,可在一夕之間聚集白銀上億兩,亦可在杯籌交錯間影響京師。地方許多官員的看法,它的力量看起來不是那麼明顯,卻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正迅速向大明的政界、士族、商界等各個階層滲透著力量,外人的感覺尚不是那麼明顯,可是身在其中的內廠幾大檔頭卻清楚地知道這股力量是多麼龐大。

  楊凌想在官場政壇一展抱負,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皇帝能給他的是權力,但是這份權力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不在下、平等之產推諉扯皮、荒腔走板,靠得卻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配合和服從,而內廠現在正在把這些階層的精英和領袖往自己這條般上拉。

  火者亞三等傳教士的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開海禁


  楊凌聽罷焦芳的話,默默舉杯呷了口酒,久久不發一語。

  焦芳將玉箸橫擱於碟上,靜靜地注視著他,不動聲色地等著楊凌的選擇。房中寂靜,過了許久,楊凌忽然扶杯為他斟滿了酒,輕笑說道:「閣老字字珠璣,聞君一席話,楊凌真是受益匪淺。我不是統領四鎮總兵的帥才,輔佐皇上嘛,呵呵,倒還勉為其難。」

  焦芳一聽,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連忙謙笑接杯,欣然道:「大人身懷濟世之才,乃皇上肱股之臣,大人能這麼想,是社稷之幸,亦是門下之幸,焦芳願追隨大人,建一番功業,共進退、不言離!」

  「噹」的一聲清鳴,玉杯輕輕一碰,楊凌和焦芳舉杯一飲而盡,然後想視而笑。焦芳滿臉的褶皺都江堰市暢快地舒展開來,他挽袖持箸為楊凌布著菜,欣欣然笑道:「大人要將稅權交還劉公公麼?」

  楊凌佯怒道:「焦閣老剛剛還與楊某推心置腹,現在卻還不肯坦誠相待麼?」

  焦芳呵呵一笑,隨即肅容道:「那麼門下就直言了,大人突然晉爵加官,其中必有司禮監劉公推波助瀾,皇上是一番美意,而劉公卻是將大人置於釜上,將爵祿官職做了薪柴,而朝中百官就是那舉火之人,門下說得可對?」

  楊凌目光一閃,讚道:「閣老慧眼獨具、一針見血。劉瑾是內相,百官奏折、邊關文書、官吏任免、聖諭下達,全部要經他的手,幾乎當了皇上半個家,如果反天下稅賦再交到他手中,那他的地位豈止是舉足輕重,簡直是呼風喚雨。

  可是稅監原本就在司禮監掌握之中,本官要讓出稅權,還於司禮監本是名正言順之事。何況皇上對他的寵信並不下於我,如果把司禮監一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二十八章 波瀾不驚


  「近海之人不下千萬,海即海民之田。沿海諸府道,地窄民多,山林斥鹵之地,悉成村落,多無田可耕,小民生計艱難,全賴海洋貿易養贍資生,子母營利。

  禁海原為倭寇橫行,然禁海以來,倭寇逾演愈烈,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再復荒年欠收,貧民被迫入海從盜,嘯聚亡命。

  海禁之嚴,百姓無以得食,是其困也。既此略無效,則堵不如疏,百餘年來,禁海所棄之金錢,已何止億兆。禁海即棄海,棄海即棄江冊,棄江山則百姓無以憑附!

  海亦大明疆域,守土有責,守海亦有責,海權不可棄。臣請開海禁,發勢辟四海,威及八荒,彌盜安民,使荒煙野草復為綠畦黃茂,圮牆垣復為華堂雕桷,複數千里之財賦,蘇上千萬之生靈……」

  嚴嵩這篇萬言書,林林總總,從經濟、政治、軍事諸多方面提出了開海解禁的好處,又對一旦開海,如何設置海關、市舶司、水師等事宜詳盡建議一番,有理有據。正德帝閱罷不置可否,只循例批抄邸報,著文武官員議評。

  百餘年來,大明不乏提議解除海禁的有識之士,其中亦有聲望地位極為崇高的人物,但所提諫議如石沉大海,根本不曾在朝野激起任何波瀾。嚴嵩不過是一小小的戶部主事,這封萬言書又有何人肯注意?文武官員見了這奏章,不過付之一笑,便鏘它束之高閣了。

  然而,這條邸報不知怎地卻傳到了民間和士林。而且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注意。民間對此議論紛紛,上至士林學子、四戚勳卿的交往圈子、下至青樓妓館、客棧酒肆總是有人不斷提起這件事情、描繪海禁的種種弊端,解禁通商的美好藍圖,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二十九章 只待東風


  楊凌和牟斌同車而行,楊凌側身問道:「牟兄,邵鎮撫如今可好?」

  牟斌頷首道:「還好,他的身子並無大礙,只是無端被下獄關押,心中有些氣憤難平,我放了老邵幾天假,讓他在家散散心。楊大人,為帝王者深忌身邊近臣結交外藩,我把此事舉訴於皇上,皇上真的會不在意麼?」

  楊凌搖頭一笑,說道:「我早說過當今皇上沒有什麼心機,不可以常理忖度,再說劉瑾深受寵信,是不會因此受到冷落的。」

  牟斌有些失望,頹然道:「既如此,這件事不說也罷,免得平白得罪了寧王。」

  楊凌神色一動,急忙道:「不可,你既已偵知此事,務必要說於皇上知道,否則早晚必是一樁大罪。」

  牟斌詫然道:「這是何故?」

  楊凌怎能說出寧王將來必反,錦衣衛專司藩王、官吏逆反大案,既已偵知可疑舉動卻不稟知聖上,將來清算起來,凡知情者人人有與逆反者同謀之罪。他含糊笑道:「此中緣由卻不足為外人道了,大人當知楊某決不會害你,說出來不過得罪一個藩王,不說出來卻有十分的凶險,此時種因,將來才

  知結果,有朝一日你會明白的。」

  牟斌惑然點頭道:「好吧,牟某一切聽大人安排,一會稟報皇上便是。」

  豹房內,一間佈置華麗卻不夠肅整的房間,正德皇帝斜倚在榻上,對面坐著一個畢恭畢敬的白鬚老者,看他眼窩凹陷,帶著幾爭異域色彩,一襲白袍和那別具特色的帽子,竟是一位回教的阿匐。

  阿匐恭謹地道:「穆罕默德對信徒們說,我明天為大家表演移山倒海,你們都來看。第二天真的來了許多人,穆罕默德對著大山高喊:『大冊,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三十章 伏招


  二月吉巳日,是皇后舉行『親蠶』祭禮之期,西苑太液池北端的先蠶壇上支立起黃色幕帳,帳內供有先蠶神嫘祖的神位及牛、羊、豬、酒等各種祭品。

  皇后吃齋三日,然後跟隨入壇的執事一起再在女宮吃齋一日。到了親蠶之日,天還未亮,夏皇后便早早起床,以率先垂范。

  共計一萬人的儀仗衛兵已經佈置完畢:五千人守衛先蠶壇四周,五千人跟隨兩位貴妃、公主、貴戚之婦,在京文職四品、武職三品以上官員的妻妾、未出嫁的姐妹、十三豆蔻年華的女兒。

  她們集資排列,每人帶一個侍女,侍女挽著一個採桑的筐籃,由皇后帶著,花團錦簇、香飄數里,大明天下再難得一見的女人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先蠶壇開去。只可惜一路重兵把守,普通百姓哪有機會得見。

  幼娘原三就身輕體健,如今孕身又不十分明顯,遠沒到大腹便便的地步,穿上三品誥命夫人的霞帔、袍服,身材掩飾得很好,依然人比花嬌、盈盈動人。

  玉堂春、雪裡梅、唐一仙三姐妹今日頭一次攜手出現,玉堂春和雪裡梅也穿著誥命夫人的袍服,唐一仙穿了一襲紅色的窄袖短襦、柳黃色的長裙,四婦迤邐而行,在人群中極是顯眼。

  遠遠行在最前華蓋下的皇后娘娘,也想到今日親蠶,楊凌的表妹,那個讓皇上神魂顛倒的女孩兒一定會出現。只是偶爾回顧,命婦如雲,環珮叮噹,卻去哪裡尋她?

  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在此盛典上馬虎不得,她只得忍了心中嫉意,獨自行在最前。到了先蠶壇前,夏皇后身著鞠衣,先登壇敬獻祭禮,然後接受命婦跪拜,最後行至桑葚樹前,執鉤而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明爭


  既有了成綺韻的準確消息,楊凌也緊急行動起來。

  其實有關解除海禁的利弊得失,他早和李東陽大學士說得明明白白,自從瞭解了百官真正反對解禁的意圖,他也知道官員們的反對絕非他所想像的鼠目寸光。他們或許看不到解除海禁與世界同步的深遠意義,但是至少目前解除海禁對於朝廷的好處他們是明白的。

  然而出於一己之私,很多官員安於現狀,所以道理固然要講,可是僅憑講道理就想讓百官響應,那是不可能的,必須在政治上以強勢壓倒他們,讓他們再無借口。

  楊凌要做的,就是在朝爭上,堂而皇之地壓倒他們,唯有如此,這項國策才能推行下去。

  此時唐一仙剛剛自小樓內砌就,引自天然沸泉的浴室內出來,剛剛淋浴,泉水將桃花般嬌美的容顏熏得一片潮紅,她內穿玉白色兜羅小衫,水粉色的鹼法暗花紗衣,一件夾線長裙,秀髮濕潤,芳華天然。

  正德見了不由眼前一亮,脫口讚道:「好美……」

  唐一仙瞪他一眼,嗔道:「不許說。」

  正德道:「讚一聲都不許麼?」

  唐一仙眼珠一轉,說道:「你不是自許文武雙全麼,那便做首詩誇誇這薊州溫泉吧,本姑娘洗耳恭聽。記住喔,不許說什麼溫泉水滑洗凝脂一類的濫詞。」

  正德一聽如奉綸音,蹙眉認真想了半晌,說道:「滄海隆冬也異常,冰池何自暖如湯?溶溶一脈流今古,不為人間洗冷腸。」

  唐一仙詫異地瞪大眼睛,望了他半晌忽地「噗哧」一笑,讚道:「看不出,真的看不出,你小小年紀,一個小小侍衛,賦詩竟然如此……如此大氣磅礡。」

  正德被她一讚,頓時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兵貴神速


  正德與楊凌早已計議周詳、成竹在胸,此時的他就像一個資深的演員,就連一旦有人祭出解除海禁、放低身架與蠻夷通商,有違『朝貢』祖制,有辱大明天威這面大旗時自己說些甚麼,他都和楊凌、焦芳、嚴嵩等人事先推敲,準備好了台詞。

  楊凌倒沒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能料定他們一定會借用這個理由阻撓開海,但是見多了現代政客的手段,用些小心機誘導他們卻是不難。

  追隨在劉大夏身後,唾沫橫飛、大聲咆哮反對解除海禁,表現極其耿忠的官員中,有四人是家庭涉及海運走私,不得

  不徹底投向楊凌一方的大臣。

  其他人以各種理由反對開海時,他們就不斷提及『朝貢』、『勘合』問題,而焦芳、劉宇等人也十分配合,對別的理由即刻予以駁斥,唯獨對這個理由避而不談,一副觸及祖制底氣不足的模樣。

  這樣巧妙的提示,善於捕捉對手軟肋的政客怎麼可能注意不到?尤其在對方突然襲擊打了個措手不及、己方威望卓著人物大多離京在外,根本組織不起有力的反擊情形下,突然發現在這麼一座不可攻破的堡壘,哪由得他們不歡天喜地把它當成最後的倚靠?

  劉大夏一聲「正是」鏗鏘落地,正德不由大喜:「這老傢伙,頭一次說話這麼順耳,這下總算輪到朕出馬了。」

  正德滿面春風地站起身來,朗聲說道:「諸位愛卿所議,雖然各有所執,然皆是為我大明江山社稷著想,朕心甚慰。

  其實大海與陸路有何不同?陸地上產牛羊莊稼,通達異域番邦。海路上產魚蝦鰲蟹,亦通達於東洋西夷。不同者不過是海上以船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卷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


  劉大夏布衣輕袍地將同幾位摯友送出大門上,大步流星正欲趕回,還沒走到中堂,後邊一聲大吼:「聖旨到,兵部尚書劉大夏接旨!」

  劉大夏愕然回身,只見四名錦衣衛校尉簇擁著一個虎背熊腰、滿臉絡腮鬍子的大漢,手托聖旨,雄赳赳氣昂昂地衝進兵部大門。劉大夏不知剛剛停了朝會,皇上有什麼旨意匆忙送到,急忙迎了幾步,一撩袍襟就地跪倒塵埃,恭聲說道:「臣劉大夏接旨。」

  劉大棒槌瞪起綠豆眼看目的地自己這位本家老大爺,咳了一聲,煞有其事地打開旨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劉愛卿,朕聞大明海圖昔年自陵遷送京城,藉沒於兵部庫房。朕欲對我大明海域有所瞭解,今著劉侍衛去取,曉諭愛卿和有司衙門官員周知。」

  他不識字,但是記性過人,只須聽人念過一遍,就一字不差地記在心裡。

  劉大夏聽了大吃一驚,定了定神才道:「回復上差,鄭和海圖已遺沒多年,無處查找。」

  劉大棒槌嘿嘿一笑,說道:「大人放心,皇上也猜到幾幅海圖查找起來一定不易,大人公務繁忙,想必也沒心思幫著找這東西,這事兒就不勞您操心啦。來人吶,兵部武選、車駕、職方、武庫四清吏司的庫房,從即刻起接管徹杳,不翻出鄭和海圖來,今晚上就住在這兒啦。」

  劉大棒槌話音一落,從兵部大門外呼啦啦湧進大隊的錦衣衛,由四名千戶帶

  領,就要往裡闖。劉大夏見狀大怒,勃然而起,嗔目喝道:「誰敢?兵部重地,天下兵馬中樞,豈能容你等如此放肆?」

  劉大棒槌呵呵笑著,將手中聖旨一舉道:「尚書大人逾禮了,這聖旨你還沒接呢。俺們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