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愛的管教

愛的管教

帶著愛的感覺

  禱告的時候也不要說:主啊,你怎麽給我個不聽話的孩子。主不喜歡這樣的禱告,主會說:“你就是那個不聽話的孩子。”最好是和孩子一同向主說,“主啊,是因為我不聽話,孩子才不聽話,我們都作錯了事,求你責罰。”孩子聽了這個禱告,他心裏一定有所感動,你再叫他禱告,他的禱告一定從心裏發出來,不會裝假。一禱告神就開啟他的心,很硬的孩子也會掉下淚來,“主啊,我真是對不起爸爸,對不起你,我再也不這樣作了。”你聽他禱告就知道他真悔改了。

  孩子在受教過程中,若只感到受罰,不感到有愛,效果就低,也不會服。“愛”是為你將來使用權柄鋪路的,你付出多少愛,就能使用多少權柄。

  試想爸爸整天喝酒,媽媽整天打牌,孩子的鞋襪都穿了孔,到孩子作錯的時候罵他,哪裏管用,因他知道爸爸媽媽沒有愛。所以我們在主面前要非常謹慎,愛是家庭的基礎。

  輕重主將要分清

  父母一定要有原則性,這個原則更必須讓孩子知道。

  孩子犯了錯,不能光從表面來責備。比如打破了古董花瓶,就罵他,“簡直太可惡,古董值一萬五千美金呢,我要打死你!”不要這樣,可能是你自己把花瓶放在不當的地方,小孩子跑來跑去碰倒了,責任可能在我們這邊。又比如你發現他偷走小東西,你就不以為意,不付錢的東西也算不上是偷,那就是錯了。不在於東西的大小,乃在於他的行為,隨便拿人東西比打碎古董嚴重得多。這就是原則!你要告訴他什麽是偷,一針一線,只要是沒經過對方同意就拿了的,就是偷!要分清楚哪些是大原則,哪些是小枝節。

  若孩子為了小錯不肯認罪,他所受的罰就要比作大錯而肯悔改所受的更重。不是小錯可以隨便得到赦免,大錯就難得赦免,他若能悔改,一樣都能得到赦免。他知道你的原則後,今後做人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

  恩義兩全

  總結來說:判斷事情更要求主給智慧,知道如何平衡公義和恩典。如果神整天只以公義待我們,我們還能活得了嗎?平時神對我們那一面更多呢?你可以數一數。教導孩子也是一樣,盡量有恩典,也要有公義,如果孩子不知道有公義,他就放肆了。許多時候要解決大問題,你就要禱告,“主啊,我沒有這個經歷,我不知道怎麽辦。”等清楚主的帶領,然後再向孩子說話,你再罰他,再帶他禱告,結果必定比用棍子打來得更為有效。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