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輝煌三國 作者:蒲夢尋 (連載中)

輝煌三國 正文 【07】逢契機劉曄為難 借敵策解圍學醫

--- 當夜,月明風清,劉曄邀華佗于此處百姓騰出暫住的院落之內,閒話幾句,劉曄便直切主題

“請問華老待此處行醫完畢便有如何打算?”

華佗見劉曄不肯直呼他表字,亦不讓他喚“草民”來鄙稱自己老”為敬稱,心裡自然十分舒暢,口中便回道:“此處病患漸清,吾待明日再診過後,便會繼續行走,聽說襄陽前番劉荊州大戰過後,死傷頗多,有瘟疫之險,吾自想去查看一番,多救些病人于危難之中。”

劉曄心中佩服其高風亮節,口中問道:“華老,曄不才,有一問相詢,敢問華老就算一生鞠躬盡瘁,奔波往來,可救世間病人幾何?”

華佗絲毫沒有不悅之色,滿臉摯誠道:“某不才,不敢說盡救天下之人,成千上萬數,卻並非難事。”

“若吾有盡救天下有疾法,華老可願依此行事?”劉曄不緊不慢地接道。

華佗的臉上露出真心的微笑道:“若有此法,即便是要華某之性命,也絕無怨言!”

劉曄忙道:“華老言重了,此法簡單,只要華老開設一醫館,收攏弟子傾囊相授,不出三五年,即可有上千華神醫,再過十年,又會如何?”

華佗臉上喜色一閃,隨即消失不見,長歎一聲道:“非吾不願,然授業恩師曾明言,醫術只傳心地良善兼悟性極高之人,且最多為十人之數,想這醫道一途本就是性命交關,品性不端者,孰料其拿醫術或救人,或害人耶?”

劉曄聽到這裡,當然心底極為失望,卻沒想到還有這一說法,古時是極講尊師重道,要強求華佗傳醫術,只怕徒勞無功,反而落得不是,將前番所有好映象盡化泡影。

“曄卻不想還有此難處,可惜天下有疾者不知凡幾,卻無可行之道救之,奈何奈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08】求師華佗歷數月勢演變再拜名人

---天親是古時人們最重要的五種關係。三綱五常,尊師 ​​重道皆由此衍化。

劉曄自願放下身份拜華佗為師,那就意味著他從入門那一刻起就只有一個身份——華佗的弟子。

對於他這種選擇,典韋自然極是好奇的,再看到胡六那默不作聲,僅是靜靜侍立劉曄身邊行止,偶然來了興趣問及,這才知曉胡六前番事端。無論對於寬下待人的劉曄,還是忠心可嘉的胡六,典韋都是心下觸動,對二人好感大增。甚至得空時都時常叫胡六到身邊,親自教授其武藝,倒令劉曄大開眼界,要知道這時候一般情況下,技藝一道絕大多數皆是非親非徒不傳。

至於一頭扎進醫理的劉曄,他實在沒有心思抽出時間來學習典韋的短兵器以及空手搏擊技巧,只是每日早晚皆練習華佗傳下“五禽戲”,據說不僅能強身健體,更有耳清目明之效,聽其講述,常常習練,壽元達到七八十歲實屬正常,這已算驚人之極了,要知道,三國時百姓平均壽命只在二十二歲,雖有戰亂原因,卻也跟疾病纏身,不得救治更有關係,從此處便可知曉常人活到五六十歲便算得“高壽”了。

隨著華佗的邊行醫邊前進的腳步,他們終於在六月十八日來到了襄陽地界……

從劉曄三月與曹操分手北上,再到四月餘在南山裡遇上華佗,再到現今時刻,整個東漢朝野同樣生許多大事——

董卓遷都後,故態重萌。是時,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密謀行刺,怎料被李儒手下先察覺,荀攸,何顒被收入獄,其餘人或死或被流放,何顒畏懼,於獄中自殺而死,荀攸卻是起臥安寧,細毫不曾驚慌,董卓奇之,聽李儒之計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09】師事水鏡習兩月得諾典韋知自途

--- “吾名劉曄,此來卻是因為前番遭遇……”

當下劉曄趕忙將已說過數次的原因道出,直聽得司馬徽眼中精光連連,顯然亦是第一次聽說這等“連所學都盡數忘卻”的怪事

“汝來此是為學習謀略之道?那吾且問你,如何可為領兵之將,統禦之帥?”

司馬徽聽完眼中不動聲色,片刻後這才直視劉曄問道。

“吾以為,勇力驚人,以一當百,身先士卒,精行軍布陣,通安寨攻城可為將才,若再加上心思冷靜,臨敵果決,可為名將;若統領萬軍,指揮得心應手,如臂使指,通局謀劃,不限於一戰一地,合理運用屬下諸將長處,多多益善,令其全力揮,可為統帥之才!”

劉曄稍加思索,便將自己理解道出。

“不錯,汝非為將,僅以謀士身份能想到這般,已屬不易,資才上佳,汝師父與吾乃是故交,代為傳授確可,然吾授法與令師一般,只講一次,不解作罷!今日有些晚了,明日你再過來與你詳解,想你卻是拜過幾禮,便送你第一個回答:為帥者,知人善用,心思堅定,果決取捨為基本,你自​​去揣摩,童兒,送師兄出門。”

司馬徽眼中露出一絲欣賞神色,點點頭一番說完,卻是直接請劉曄迴轉,這般直接行事風格,同樣讓劉曄心裡滿意,恭敬一禮後退出。

……

第二日,當劉曄應約再來,依禮拜司馬徽為從師後,被授兩卷書冊——《太公六韜》,《黃石公三略》,只教背熟三日後再來,有問考察。

劉曄莫名接書,轉眼看見只見兩卷書洋洋灑灑數萬字,全是拗口文言,他經數年時光,看懂意思自不在話下,可要背下……

這由不得他不懷疑司馬徽只怕是別有用意。 一時思理不清,他漸摸清司馬徽脾性,知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0】袁紹公孫戰磐河趙雲荀彧皆定心

同樣在這一日,冀州袁紹軍營中來了一位十九歲的少年,他投軍後被安排於營中打掃雜物,三天皆是如此,少年心下嘆息,夜半離營而去,投現在北方兵力最精強的公孫瓚而去的名字是——趙雲!

為什麼他直接來到袁紹營中呢? 原因很簡單,韓馥接到袁紹暗下送來的密報,言及公孫瓚圖謀冀州,一下便慌了手腳,想公孫瓚何人也? 早年便與孫堅,陶謙一道在張溫手下帶兵,參加征討羌族,邊章等數次叛亂,戰績彪炳,豈是他糧雖足然兵不強的冀州所能抵擋?

可憐韓馥又不聽沮授之“告劉幽州,請其約束公孫瓚”之計,取荀諶,辛評“迎袁紹,使其助之退敵”策。

沮授無奈之極,退下閉門不出,韓馥手下精明之​​士,十去七八,只有長史耿武,別駕關純兩人忠心,私下裡約兵伏於城門,欲待趁其不備,突襲殺死袁紹。 孰料他們還是應了心中萬一想法,這時代的霸主們,沒有任何一個身邊防衛會不森嚴,兩人被大將顏良,文醜皆是一合斬殺,伏兵自潰。

直到韓馥被完全架空權勢,這才追悔莫及,怕袁紹覺察,竟然棄下家小,匹馬出城投張邈而去。 看來這種習慣並非原先的劉玄德獨有,大難臨頭下獨善其身,如此自私自利之人,合該於後來張邈見袁紹使者時,以為是為他而來,遂憂鬱自殺。

此時正是八月初,得靠韓馥之配合,袁紹鳩占鵲巢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全面擁有了冀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雲前來投靠,卻終是失望而去。

與趙雲情況類似的卻還有一家人,正是荀彧勸說終於見效,舉家數百口北遷的穎川荀氏一族,孰料經過冀州,韓馥早知其大名,並且他的幕僚荀諶本就是荀彧之弟,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1】三月時劉曄出師過穎陽忽逢襲擊

--- 九月十九,是劉曄在司馬徽處學習整整三月的時候,這一天,劉曄再來拜見往常一般,司馬徽問過前兩天教劉曄細讀的《孫子兵法是抬起頭來,認真看著劉曄面龐半晌後道:

“子揚可記牢這盤殘棋,有朝一日能尋找到白子勝利之法,自會有感於心。三月之期今日正好,從今往後,子揚若再來便是客人身份,吾亦再無甚可教你了!”

“請恕曄愚鈍,吾以為老師還未曾正式教曄謀略之道,怎算出師?”

劉曄心下疑惑,來此之初,他便說明是學習謀略之術,卻不想三月時日,卻全是學習兵法政要……

“子揚當局者迷也!汝細想一遍經歷戰事,現今有何想法?”

司馬徽面含微笑,起身反問劉曄道。

“莫非……子揚謝過老師苦心教誨之恩!老師教授方法實是出人意料,思謀略一道,本就是依附於兵事內政而生,似乎無形而有道。如今老師只教其根本,不講其虛形,實乃高明之極也!”

劉曄經這一提醒,腦中瞬間轉過念頭,果然如今看先前那諸多戰事,卻是能輕鬆想出數條可行之計應對,而不似先前那般多依靠後世所知歷史。 如今的他終於跨過了重要一步,本身能力足以作為一流謀士,如此一來,劉曄便不再需要為歷史終將完全改變,自己優勢愈來愈小無法支撐下去而擔心!

一念想通,再看向司馬徽那睿智的眼眸,劉曄心裡頓時波瀾起伏,古人的智慧終究是不能小看,這世間先不說藏龍臥虎名聲不顯者,只說那許多頂尖名士謀臣,以此觀之皆不能掉以輕心應對!

心裡暗自反省,劉曄同時恭敬地再對司馬徽拜過幾禮,然後便依其吩咐,退身而去……

“我從未見先生如此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2】收周方回歸幽州說劉燕學醫細由

--- 幽州原本有三大世家,一為公孫,二為張氏,第三便是田家了局勢演變至今已完全分明,先是張氏一族出來張純,張舉兩位敢自稱“天子”的人才,被劉虞一紙令下,多有受牽連者,從此一蹶不振。 再者公孫氏由公孫瓚統合,數年間便全數移往北平,如今劉虞治下的就只有田氏一族獨大。

更兼得當家人田裴得戲志才這般謀略高才,揣摩劉虞心意下進策皆納,事事順利,僅一年間便權勢再增數倍。 對於劉曄,他先前雖無好感卻知其身為劉虞之婿,說白了就是劉虞嫡系,想完全掌權排除劉曄在外應是不可能,可現今這般士人側目崇敬目光,家族親輩皆得利益,勢力穩固,更兼得有戲志才分折局勢,他心底漸漸悄然火熱……

當劉曄回到薊城時,時間是西元月。

他的身邊卻多出一個隨從,不是別人,正是三月前於穎陽縣效偷襲他之人,其中確有故事。 想他名為周方,字子平,江夏平春人,生得身長近八尺,濃眉大眼,面黑短鬚,現年十八。 其父母早亡,少好任俠,兩年為友意氣殺人,孰料其友並不領情,怕牽連自身故而舉報官府,他死戰得脫,匿於山野之間。 於年前行至穎陽,為獵戶。

自藏匿山林,以打獵為生後,周方性情大變,其間更因為他所殺之人為當地豪強之子,多有受懸賞前來殺他之人,那種情況下,由不得他不懷疑劉曄兩人別有用心而先制人。 那日後來,還是靠劉曄拋出隨身印信才使他完全相信,見劉曄並無半點高高在上架子,周方思量自身情況,便請求為一家將,隨劉曄身後,也不負一身武藝

劉曄稍問幾句,現他兵略皆通,年齡既幼是為可造之才,也不計較他現時那冷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3】半月後知曉情況魄力下直諫劉虞

--- 公孫瓚在青州東光縣大破的黃巾卻是有些意思,來頭牽聯極廣

其最先起於青徐,是為五十六歲的陶謙上任徐州刺史尹始,大肆攻略四處,果斷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藏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 一戰大破黃巾軍,剩下的黃巾軍大部份被驅逐逃出徐州境內,北上青兗兩州。

被公孫瓚收降七萬後,剩下的轉回兗州,一路裹從漸再成氣侯,後來兗州刺史劉岱都被他們所殺死。 最後則是東郡太守曹操得利,引兵大破後,降者百萬,擇其中精壯之士數萬成軍,號為“青州兵”,成為曹操崛起的基礎。

再有一部份散於下邳,其後由闕宣聚集數千人,自稱天子;下邳為當時徐州州治,陶謙初始虛以委蛇與其合縱,先共舉兵取泰山郡之華等城,後陶謙通過任用下邳人陳登為典農校尉,率先興起屯田,再利用佛教“教化百姓”使太平道在徐州漸漸不興而統治穩固後,於初平四年殺之,收降其眾,這些人賊心不改,正巧趕上陶謙想討好曹操派人護送避難瑯琊的其父曹嵩往泰山,交由曹操派來迎接之太守應劭。

想曹嵩曾賄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家財可稱億萬,在去兗州途中光家財就裝了百餘車,如此招搖過市,自然讓這些本就出身黃巾招安不久之人起了心思,於是便舉刀相向,護送之人反成了索命使者,曹嵩一家無一得免……

這也成了陶謙與曹操關係直接再無轉圜餘地,曹操最名正言順征討徐州的理由。

以上所有皆是後來演變,劉曄對於三國歷史知曉並非極細,之前僅是讀過前半部《三國演義》,另加閒暇時玩過不少三國類別遊戲,時日長久,忘記良多,只對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4】州府爭劉虞為難子揚怒果斷斬使

--- “公孫瓚虎狼之輩,若無天使協調,吾等與袁紹之盟約便成了無根之木,獨自憑何勝其十萬精兵?此其一;使臣或許有過,然其持天子親手詔書,殺之無禮!此其二;先有遼東公孫度自立,再有塞外民族威脅,吾等力量若是折損,其必再寇我邊境… …”

田裴一番話朗朗道出,面有得色,似乎全是他自身想出一般,說完還極快的撇了一眼面色微變的劉曄。

“這……”

聽聞田裴說完,自有許多和他結好之掾曹等屬吏附和,粗看之下,人數只怕佔了十之七八,餘下除領兵將校外便再無幾人。 劉虞看到如此眾多的屬下反對,心中本就並非堅如磐石的決定也有了動搖,畢竟劉曄前夜所說雖句句在理,可終是分析而非事實,現今他身係不只自家安危,更有治下數百萬百姓,哪能輕易冒險?

“田從事,曄且問汝一句,公孫瓚現在勢成虎狼,是出自誰人手筆?若有一日,有人讓你家破人亡,流落街頭時又來給你一碗殘羹剩飯,你是否要對其感恩戴德?董卓豹狼之輩,本就挾天子自立,如此一來,這使臣又是奉得誰家之命?天子自身處境堪憂,汝等還需在這裡爭論其被迫脅下寫出的詔令有實效,豈不可笑之極?想袁紹何人?家門四世三公,然其擔任討董之關東聯軍盟主時,又有何作為?念他堂堂一討董盟主,現今居然還去求情董卓,讓其調停與公孫瓚之戰,暗下卻漸別它圖,現在他便已佔據本來就有不少袁家勢力的青州大部地方,與公孫瓚利益衝突不可免,戰事不會太遠,吾等何必緊張地迎上去,看他臉色行事?”

劉曄不屑地看了田裴一眼,這一番話講完卻是眼睛看向戲志才而去,果然看其臉色微皺,顯然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5】鮮卑擾邊欲寇境劉曄掌印任都督

--- 月1卑數部因去歲嚴寒凍死羊馬無數,近來頻頻有多支小隊入境入察探,疑為複起劫掠郡縣之念

想這於東漢初時從屬於匈奴,後得機壯大的鮮卑族自一統各部建立東三部的軍事部落大聯盟,並且聯合其餘各胡族數次擊敗漢軍的鮮卑大人(領,可理解為王位)檀石槐於西元死去後,鮮卑復又成為諸部林立的分裂狀態,其後繼任的和連又是個難得的蠢才,不過幾年便在一次略邊戰中被殺死。

地域廣闊的各小部鮮卑統領們皆是虎視這一族共舉的“大人也不肯服誰,西部鮮卑聯盟最先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檀石槐後裔),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佈於代郡、上谷外圍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強,影響大,原本歷史上於袁紹一統河北後,多有為避其苛政的漢人來投。軻比能令其族人向漢人學漢語,識漢字,學兵器製造術,勢力漸而更加強大,控弦騎兵達十餘萬眾。

軻比能所居處是原先檀石槐所建王庭,在高柳西北三百餘里的彈汗山上,劉虞上任時,正巧趕上和連身死不久,各部爭權亂勢起伏,其後劉曄來到代郡更是雷厲風行,讓代郡這個實際上大部地方落入鮮卑各族手中的邊郡迅軍力強大起來,將各族喬裝為匪的戰士掃滅驅逐,等到各部領們現不對時,代郡已有兵員逾萬,更有邊塞駐軍兩萬餘人,各部不能推出一位眾望所歸之人來統合行動,故而雖恨卻亦得將心中躁動心思壓下,只想著有別部先來探探似乎從未停止擴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輝煌三國正文【16】回代郡問明敵情得典韋各有喜憂

--- 當時信迅不便,大軍經過時,代郡百姓打聽下才知曉劉曄迴轉消息,於是經過之地處處夾道相迎,奉上土產水酒等物送與沾了光從未有此體驗的兵士們

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百姓都是最容易滿足的人,能有一口飯吃,他們就不會多想;能讓他們富足,特別在有別處明顯作比較的亂世年月中,他們就會把統治者供奉在心間,感恩戴德……

代郡百姓分為兩大類,一是本處居民,包括漢族與歸化胡族,兩者幾乎各佔半數,共計二十餘萬。 二是於後來劉虞施行寬政後青,徐四州遷徙而來者,人數近五十萬眾。

幸得當時劉曄與田豐緊急商議後,由郡府出面,安置流民,放農具,種子等著其開墾荒地,待有收成後前兩年上繳一半,其後農田歸屬百姓,上稅三成。

莫以為如此稅率太高,當時的百姓在豪強地主壓榨下,自身能留有兩成便算是那位豪強大善心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緣由,陶謙在徐州已經開始,還有後來曹操,袁紹也紛紛採取的屯田制度,上繳一半糧食的規定才能迅得到民心支援,可以多開荒地而不擔心豪強們又來兼併豪奪。

因為劉曄這些寬政,又兼得靈活處理,使商業往來更加頻繁方便的“代郡商會”所得豐厚稅利支援,這種多過本地居民一倍有餘的移民們才未與之生無法調和的矛盾衝突。

現今兩年一過,見到果如劉曄先前下令那般只繳三成,家中有了余糧,不再擔心忍飢挨餓的百姓們如何能不對他更加支援? 因為劉曄已得封侯,故而屬地百姓們皆親切敬呼他為,先前薊城傳開的“安平君”稍加改動後更貼切的“安平侯”

劉曄軍中平時不禁家書,凡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