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朱門風流 作者:府天 (連載中)

第一百七十二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

   大明開國不過五十餘年,靖難之役也才過去了不到二十年,因此各地都司之中從都指揮使到都指揮同知到都指揮僉事,一整批武將不是功臣就是功臣子弟,至不濟的也是曾經在北征南討中建立過赫赫功勳的武將。

    而在戎馬一生的朱棣眼中,文官固然能治國,但安國卻仍得靠一批武將,於是重武輕文幾乎是朝廷成例,這地方上的都司更是重中之重。即便以布政使的品級,別說都指揮使,就是見了都指揮僉事亦是往往只有賠笑的份。所以,若非有需要合辦的公務,這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全都不樂意碰在一塊。

    所謂驕兵悍將,能夠打仗的武將少不得驕橫。就如同此時劉忠信步在縣衙中走著,手中馬鞭四下裡指指點點,口氣絲毫不客氣。

    「你這衙門太破了!雖說文官向來便是精窮,但你可不一樣。我知道英……你家那位低調,最不愛奢侈,但這門面總不能缺了,就好比我那都司衙門倘若也是這個樣子,那其他軍將怎能服膺?指不定以為這錢都給我自己裝進腰包了!」

    「劉都帥說的是沒錯。只不過這安丘縣不富,別說修衙門,做其他事都是捉襟見肘,以後就算有錢我也不敢拿來修衙門。」張越在劉忠身後一步而行,隨眼一瞥就能看見好些正在張望的人,不禁哂然一笑,「就像是先前我噼裡啪啦打了那一頓毛竹板子,人家可都是盼著您劉都帥來,也好教訓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愣頭青縣令。」

    「什麼劉都帥,我可不是那些成天只知道規矩的文官,一句話,只要不是正式的廷參,叫我一聲劉伯伯我才高興!」

    劉忠雖依著張越先頭的話,不好吐露出英國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服軟求饒,冷面攆人

    劉忠來得快,去得也快,恰留下一群眼珠子掉了一地的人們。

    因著最初劉忠把羅威三人都給拘在了三堂外頭不得動彈,其他的人猜測驚疑還來不及,哪裡有工夫去通報胡家父子事情有變?於是,胡家父子一聽說劉忠到了,愣是在家裡磨磨蹭蹭好一會,直到覺著那位新知縣說不定已經倒了霉,這才讓人抬著還在養棒瘡的他們跑到了縣衙門口,希望這位家裡頭的絕頂靠山看在他們的淒慘模樣份上,多給張越些苦頭吃。

    然而,這一切明明是按照計劃好的進行,為什麼偏偏在最後關頭出了岔子?

    如今已經十月,北方的天氣原本就是格外的冷,這會兒胡家父子身上蓋的棉被已經都給劉忠掀了,自然更是凍得直打哆嗦。兩人正在養棒瘡,屁股上沒一塊好肉,也就沒穿褲子,這會兒徹骨寒風一陣陣吹過,他們在那兒抖得就好似篩糠似的,偏生胡家婆娘已經傻了,家裡雇的四個幫工也都呆了,竟是沒有一個人去管那掉在地上的被子。

    胡裡正好歹是多活了幾十歲的人,瞧見張越笑吟吟地往這邊走來,他登時又打了個寒噤,屁股上冷颼颼的感覺完全沒了,取而代之則是那一天在大竹板下頭火辣辣的疼痛。他眼下算是明白,自己這刁狀完全是告錯了去處,沒聽見剛剛他那位便宜妹夫臨走時說的話麼?

    他使勁嚥了一口唾沫,在張越離著跟前還剩幾步的時候,他竟是奮起大力哆嗦著兩條腿跪了起來,摳著那春凳的邊上使勁碰了兩下腦袋,聲淚俱下地說:「老爺恕罪,小的是有眼不識泰山,小的知罪!請老爺看在小的聽人挑唆的份上,饒了小的這條賤命,小的樂意將功贖罪,以後終生為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四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  


    「看走眼了,這回是真的看走眼了……」

    一想到自己居然會被一個少年知縣耍得團團轉,羅威那股憋氣勁就別提了。如今回憶起來,他竟是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墜入彀中。起初他當人家是小門小戶出身剛中進士什麼都不懂,後來以為人家是大家公子只掙面子不通事務,再後來認為是為了立威不顧利害……直到現在他方才明白,那一切都是假的,人家竟是每一步都算得仔仔細細,愚蠢的只是他而已。

    「老爺。」進了書房的貼身小廝見羅威滿面頹然,絲毫沒了往日那種自信模樣,心中也不禁惴惴然,「趙主簿說是身上不爽快,不能來了……」

    「滾!」

    羅威登時心頭火起,將那貼身小廝趕出去之後,他方才咬牙切齒地在高幾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趙明不來無非是因為怕了,他們倆一搭一檔在安丘縣把持了這許多年事務,這屁股後頭自然是不乾淨,否則也不會連一個小小裡正都能夠揭著他的短處。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他迎來送往多任縣令,每次都是大獲全勝,怎麼這回居然撞見這麼一位?

    「老爺……」

    聽到外頭這聲喚,羅威只覺心火噌噌噌就竄了上來,三兩步上前親自把門拉開,怒不可遏地質問道:「剛剛該說的時候不說,如今又在外頭嚷嚷!有什麼壞消息一併報上來!」

    那貼身小廝忙雙手捧上了一封信函,小心翼翼地說:「小的不敢三番兩次攪擾老爺,剛剛是濟南府布政司那兒左參政送來的信。小的忖度老爺之前問過好幾回,所以那頭信送進來,小的不敢怠慢,立刻就親自拿過來了。那送信的人……」

    滿心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五章 佛母會上遇佳人  


    初一十五向來是四鄉農人趕集的時節。每到這一日。城外一大清早便會有等著開門的人。城裡的大姑娘小媳婦也會起個趕早。上集市採買新鮮蔬菜胭脂水粉之類的東西。若是遇上好時節。集市上少不的還有賣藝的雜耍的。不過是博小孩兒一樂。然而十月十五這一天。不少人卻出了城。往城東十幾里的的王家莊蜂擁而去。卻是為了瞧看那位大名鼎鼎的佛母。

    「佛母娘娘乃是菩薩轉世。據說最是菩薩心腸。這四鄉里的人好些都受過她的恩惠。」

    「聽說就連青州府幾座尼寺的住持也對佛母娘娘推崇的很。」

    「佛母娘娘生來就有天眼神通。若是能的她摩頂。聽說小孩兒以後可百病不生。」

    王家莊原本那個用來唱戲的高檯子早就打掃的乾乾淨淨。那片碩大的曬穀場如今也黑壓壓的滿是人。隨著人群越來越多。這四周的議論聲也越來越大。說出來的事跡更是神乎其神。雖說天氣賊冷賊冷。但由於興奮。不少人竟是滿腦門子油汗。

    人群中有男有女。最後頭甚至還停著幾乘青色小轎。彷彿是大家女眷。佛母每次講道都有無數人聽講。富貴人家也常有。因此這種情形別人司空見慣。倒也是無人驚奇。

    此時。一乘和別人幾乎一般無二的小轎前。一個年輕俊秀的小廝貼轎子站著。眼睛卻一直都看著四周的人群。他臉上看不見什麼虔誠。眼神中倒是頗有些嘲弄。東張西望了許久。她方才湊到那轎窗處低聲說道:「小姐。那佛母真有那麼神奇?」

    這時候。一隻玉手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六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  


    「這好好的天氣,怎麼會忽然下雨了!」

    「這你就不明白了吧?佛母娘娘早就觀過天象,好幾天前就知道今天要下雨!」

    「照你這麼說可就古怪了,既然知道要下雨,何必還一定要十五講道,改天不好麼?」

    「兄弟,佛母娘娘講道乃是我們的福分,也是信民的福分,可誰知道裡頭會不會有那些別有用心的冒牌貨?恰是這種天氣才好,這大雨一澆,真正的信民和喬裝的探子十有八九就能分辨出來。你也甭擔心大夥兒會著涼,這王家莊本地的信民們早就預備好了熱薑湯。再說,信奉佛母娘娘,百病不生,這道理你不懂麼?」

    「果然不愧是佛母娘娘,那些心不誠的已經都走了,如今留下來的方才是真正的誠心人。這位轎中的姑娘倒是難得,下這麼大雨還能硬挺著。」

    耳聽得這聲音漸漸遠去,撐著一把傘和紅袖一同侍立在那小轎旁的張越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心中登時對那位佛母的評價又高了幾分。知道看天象,又知道通過虔誠來區分信徒和冒牌貨,這著實是頗有些心計。

    這一回他能夠到此地來,卻還是多虧了連生那張異常甜蜜的嘴,再加上他還記得之前看過的錦衣衛密報上的幾句詞,這才能順利摸進了王家莊,卻不料單單是這兒的信徒就足足有五六百。

    「越哥哥。」

    這個聲音一入耳,張越亂七八糟的思緒陡然之間收了回來。此時此刻,他**的頭髮上猶自往下滴著水,而那轎窗中則是孟敏。雖然是一坐一站,雖然是一裡一外,但彼此之間近在咫尺,雖並不比以往那時候貼近,但在這一場大雨中,端詳著孟敏那驚喜的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七章 奇妙的一家人


  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有史以來,能如大明藩王這般高過公侯大臣的,也只有大漢朝那些諸侯

  然而,永樂皇帝朱棣雖打著靖難的旗號奪了江山登基為帝,這削藩的手段卻比建文帝更強悍。至少,那些以為兄長當了皇帝便能無法無天的藩王如今是貶的貶,削護衛的削護衛,餘下的也頂多在本省作威作福,要想再有什麼權力卻是難能。縱使是朱棣的嫡親弟弟周王,大多數時候也不會離開那座周王府。

  周王府只有一座,但漢王府卻曾經有四座。永樂二年,朱棣冊封了太子朱高熾之後,便將朱高煦封為漢王,國雲南,誰知道王府都已經造好了,朱高煦愣是不曾去,卻在南京建造了一座蔚為壯觀的漢王府。其後朱棣硬是將野心勃勃的他封到了山東青州,他仍是不肯行,勉強前去就任之後又是縱兵劫掠虐殺百姓,最後險些被廢為庶人,不得不心懷怨忿就藩樂安。

  所以,單單是在山東一地,便有青州和樂安兩座漢王府。即便如今青州府不再是漢王朱高煦的領地,但那座王府仍然矗立著,皇帝不提,誰也不敢提一個拆字。有了這個借口,朱高煦時不時會帶著隨從到這座王府中溜躂一圈,漢王世子朱瞻坦也同樣常來。

  雖然身體不好,也不曾遺傳父親的勇武蓋世,但朱瞻坦的心思倒頗為縝密。樂安名雖是州,其實之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樂安東北濱海有一處鹽場,自從漢王府搬到了這兒,這鹽場自然就被朱高煦理所當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八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


趙明這個正九品主簿在安丘縣算是一號人物,但在這青州知府衙門,他卻比一個小廝好不到哪兒去。儘管陪歷任知縣拜見上官的時候來過好幾回,逢年過節也會不時走一趟送禮,但知府乃是正四品的官,哪裡是他說見就見,平日裡也就是個管家和他打交道。今兒個他是著實沒法子,於是狠狠心塞給了那管家一個三百貫鈔的紅包,這才得以登堂入室。

自然,讓那管家轉交給那位知府大人的禮物也絕不寒酸,乃是他早年得到的一串南海珠鏈。那一顆顆珍珠不但都是極品,而且顆顆均勻幾乎沒有大小之分。若是沒有此物敬獻,他也是壓根不敢來,也壓根見不著人。

此時,斜簽身子坐在椅子上的他佯裝鎮定,四下裡打量著這間屋子。臨窗的大炕上鋪著青綠色毯子,設著一色的墨綠色靠背引枕和坐褥,地下兩邊各有三張椅子,椅子之間都有一張高幾,幾上不過是些小花瓶之類的擺設。靠牆角的那張几子上雕著精美的花樣,卻是和其他高幾不同,上頭擺著一面雕刻著牡丹紋樣的玉石屏風。

第一次在這種雅靜的地方等候,又是為著那樣的目的,趙明心頭著實不安。當了那麼多年主簿,他還是第一次真正體會了破家縣令滅門令尹這八個字的含義。眼下他已經走投無路,哪怕知府這條路子未必走得通,趁著張越不在,他也只能來試一試。好歹,年前知府衙門一個口訊。他便將那樁案子抹得妥妥貼貼,也算是有些善緣。

「知府大人到。」

聽到這一聲,趙明慌忙站起身來,俟那位身寬體胖的知府慢悠悠踱進門之後,他立刻三步並兩步迎上前行禮。等到知府在炕上東側的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尋死路莫怪人  


    縣丞羅威和主簿趙明在安丘縣當了好些年的佐貳官,這油水撈得盆滿缽滿,甚至在青州府都置辦了大宅子,然而平常卻窩在這兒死都不肯動彈。然而,原本打定主意要在這兒老死的兩人如今卻全都在緊急收拾東西,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就算張越對他們臨陣脫逃心有不滿,大不了他們不當這個官,這不就結了?再說了,這張越靠山再硬,文武不容,他能把手伸進吏部或是都察院去?這白蓮教收拾不了朝廷那兒過不去,收拾好了也未必是光彩的功勞,與其被張越丟出去當炮灰,當然三十六計走為上!

    當然,兩人還不至於把張越吐露那白蓮教的事隨口亂說,只下定決心立刻就走。但有道是貪心不足,他們這七八年都在安丘縣內當著縣丞主簿,雖在外頭置辦了田地屋子,可一時半會不曾想到會這麼快離開這兒,於是此番打點行裝竟是無論如何都快不起來。

    如今寶鈔一天賤似一日,銅錢也不值幾個錢,因此兩人平素所得都是兌了金銀,或是換成了別的值錢玩意,這細軟就是幾大箱子不止。兩家的正房娘子都不樂意走,待磨不過丈夫,便不依不饒地要帶上家裡頭那些笨重卻值錢的傢伙。羅威和趙明一想到日後沒了前途,興許只有當個富家翁,一時財迷心竅也就答應了於是,原本還只是關上大門收拾東西。轉瞬間卻鬧得動靜絕大,一時間,整個衙門中的小吏和差役都知道了。

    能在縣衙裡頭當差地人幾乎就沒一個老實的,一個賽一個地會琢磨。尤其是一些個吃了一輩子衙門飯的老差役老吏目,眼看幾任縣太爺走人,偏縣丞主簿典史屹立不倒;眼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試鋒芒  第一百八十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  


    書房中的鼎爐中此時仍然焚著葉香,那淡淡的一絲香味沁人心脾,竟是和此時的天氣一樣頗有些清冷的味道。

    眼看馬成走了,張越便對彭十三笑道:「這世上偏有人就喜歡不自量力,那胡裡正是恨透了他們,差役小吏落井下石,也不知道抖露出了他們多少陰私勾當,他們還以為能拍屁股一走了之?說起來他們也都是四十出頭的人了,這應該看透世事,怎麼會以為我這個上司真有那麼大肚量?」

    「他們大約以為公子是宰相肚裡能撐船,誰知道你竟是個睚眥必報的。」

    彭十三此時也笑,一面笑還一面豎起了大拇指:「怪不得我出來之前英國公還和我說過,有什麼事儘管放開手去做,說公子你不但不肯吃虧,而且還護短。其實我就喜歡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什麼相逢一笑泯恩仇都是他娘的屁話!這要是連他們兩個小角色都輕輕放過,指不定以後還有人以為你軟弱可欺,還不如來上一招狠手!」

    「你還是戰場上那嗜殺的性子!」

    嘴裡這麼說,張越心中卻覺得該恩怨兩清的時候就沒必要留手。若是遇上不得不妥協的人和事,他自然不會拿雞蛋去碰石頭,但兩個小角色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撩撥自己,那若是再輕輕放過,他也就太窩囊了。他原本還為難,不想為了這芝麻綠豆般的小事驚動布政司或是吏部,誰知道錦衣衛地人竟是送上門來。他那書證人證自然有了用武之地。

    就在這時候,外頭響起了一陣敲門聲。站在門邊上的彭十三順手把門打開了一條縫,和外頭那家丁交談了兩句,他便再次掩上了房門,面上露出了極其古怪的表情:「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百八十一章 香火錢和老和尚

    安丘縣城加上四周鄉里也不過是一千多戶人家,恰是地廣人稀,因此自從洪武年間起,這裡就不斷有各地民眾被官府強行遷徙到這裡,官府也是獎勵開荒耕種。然而這些年徭役極重,年年不是洪災就是旱災,縱使農人拚死拚活,一年到頭收成卻也是可憐。

    因著這個原因,縣城中的福清寺香火也是頗為慘淡。福清寺的寺田共有百畝,雖也雇了幾個長工,但自住持以下所有和尚,平日裡也會輪流去田間幹活,在四鄉有些賢名。

    出家人不問俗事,從古到今這就是一句屁話。遇上崇法尊佛的時代,這和尚就受人尊敬;遇上滅佛滅法的時代,這和尚常常會被迫還俗。一個和尚影響天下大勢的情形更是不少見,當朝那位姚少師便可算得上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不過,如今這世道佛道地位差不離,和尚算是過得不好不壞,但即便如此,這和尚不關心天下大事,至少得關心本地大事。

    如今乃是農閒時節,福清寺的住持老和尚本該是出家人本色唸經誦佛,但此時他的心卻無論如何都靜不下來。

    那兩位在本地干了七八年羅縣丞和趙主簿貪贓也不是一兩天了,之前從來不曾有人理會,這會兒卻忽然被錦衣衛拿了,他們被抓那是活該,可今年的香火銀子怎麼辦?這寺中從他往下都熬得住清苦,但再清苦也得有進項,少了那年末兩人的一百兩銀供奉,就靠那些田地維持,只怕明年萬一要修葺寺廟時就絕對不夠。

    老和尚思來想去,終於心頭一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他們禍害百姓也不是一兩日了,如今有人為地方除去這兩個蠹蟲,老衲應該高興才是,怎可貪那香火錢?明年讓寺中上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