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春蠶吐絲,作繭自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春蠶吐絲,作繭自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1.不自找煩惱,就是智慧;智慧生於煩惱,而用於煩惱。智慧來自煩惱~~煩惱即是菩提。

2.如感覺到有煩惱、有問題,先檢討自己;不責怪他人、埋怨環境,煩惱是自己的心裏寫照~~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3.錯把無常當做永恆,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煩惱就會現前。

4.事情發生了,能夠處理的就處理,不能處理的就接受。然後;暫且放下來,待因緣際會時再處理,這就是智慧。

5.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讓它煩去,自己不煩,久而久之,煩惱就會愈來愈少。

6.遇到煩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有煩惱的時候,不要把它當成困擾,就沒了煩惱。

7.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矇蔽。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情緒都不要受到牽動;那麼,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8.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事、物;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修行。

9.外在的幫助、只能暫時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能穿透問題的根源,真正解決問題。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仰賴自己;透過修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10.看到了就只是看到,聽到了就只是聽到,不要產生好惡。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就會有所執著。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分明眼界無分別,無奈此心不肯歇。

11.有些人不僅擔心已經發生過的問題,對於還沒有發生的事也莫名地擔憂著。結果;這也擔心、那也擔心,讓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憂慮中,這些都是杞人憂天的錯誤想法。世間本是無常、多變的,凡事只要盡力而為、因應得當,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12.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13.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因為對他來說,已沒有苦難這回事,能不以苦難為苦難,這就是真正的滅苦。因此,消極的出世,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只有積極的知苦、體會苦,從苦難中成長,才可以真正的離苦得樂。

14.盡心盡力的做,但是成事靠因緣;經過努力以後,不管是得是失、不論好壞成敗,心中都已經不再計較,也沒有任何負擔,這才叫做「放下」。

15.沒有負擔是最舒服的事,人只要有期待,就有負擔,只要一想到排斥,也是負擔。所以面對生活應該要不期待也不排斥,隨時練習放下、放鬆。

16.如何把心放鬆,簡單地說:好事不強求、期待,壞事不拒絕、排斥。

17.人「需要」的東西不多,但「想要」的東西太多,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緊張,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壓迫感。

18.少欲知足,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就能夠安自己的心了。

19.盡自己的能力,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能得多少就得多少,不應該得到的,不執著一定要擁有,只要能夠順應所處的環境,生活就會快樂一些。

20.快樂並不在於擁有與否,而是在於珍惜與知足,人生時時刻刻都是新的體驗,懂得體會當下的感受。原來,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
再大的難題,只要交給「時間」這位朋友,它都會幫你圓滿解決的。
人的壓力源大多來自於那一顆「執著、煩惱」的心。
人心中的「壓力製造工廠」無時不刻地在製造出新煩惱產品,然後再一堆堆地存放你的「身體倉庫」中。當產品多到「倉庫」無法負荷時,就會讓你的身體出現警訊、亮起了紅燈!
生活中的解脫就是要懂得放下執著,一個懂得「放下執著」的人,他們了解「執著是苦,放下是樂」的道理,他們也悟出了「蠶與蟬」的哲思:執著的人就好比是春蠶吐絲一般,重重地裹住自己,讓自己封閉在黝暗之中,纏縛痛苦;而懂得放下的人則猶如蛻去外殼的金蟬一般,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鳴出了一夏的幽麗。蠶與蟬,代表著執著與解脫,也象徵著苦與樂。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子羽 經驗 +30 悟道好文 2009-2-13 00:02
  • 子羽 金幣 +30 悟道好文 2009-2-13 00:02
  • 喜德 經驗 +30 精品詞句 2009-2-11 20:58
  • 喜德 金幣 +30 精品詞句 2009-2-11 20:58

TOP

看來猴子兄

無煩無惱便是菩提啊

TOP

看了以上句子

心中浮現八個字

混吃等死便是菩提

TOP

引用:
原帖由 aqbanana 於 2009-2-14 13:56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看了以上句子

心中浮現八個字

混吃等死便是菩提
菩薩會打你屁股喔~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