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孩子要如何專注

孩子要如何專注

當孩子對於任何工作都不感興趣時該怎麼辦?就從日常生活帶入。而此星期我實施了,發現奕廷在做日常生活時,真的是非常的專注,而且都不用催,他可以專注到把所有布籃裡的布都洗完,整個都收拾好的時候,剛好是要吃飯的時候了,他的表情已經是一臉倦容,卻帶有滿足的感覺,不像之前被老師催促去做事,有不願意的感覺。這裡有提到:讓孩子自由的選擇工作。在教室裡,我們詢問奕廷想做日常生活練習的哪一項,經過一個星期的工作,他產生了專注感。當孩子有了活動的週期之後,再慢慢地引導他去做難度更高的工作,如此才能幫助這個孩子。所以專注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孩子專注,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當孩子遵循了自然的法則時,他就會產生專注的現象。在蒙特梭利所設計的教具裡,是依照不同的年齡層來設計,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興趣,當其興趣來時,他就可以反覆地操作,而達到專注的現象。當孩子能夠專注時,孩子的能力也就被培養出來了。蒙特梭利博士做過研究,什麼是孩子喜歡的。例如;日常生活的工作;它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培養其照顧自己、環境、及一切生活的基本。感官教具;有不同的顏色、尺寸、大小,以上這些皆是孩子在不同時期,所被吸引的點。所以對待孩子要跟著自然的法則,而當專注出現時,孩子的能力就會慢慢的培養出來了。

蒙特梭利是不斷創新的先鋒,她走的路是之前沒有人走過的,所以說她是創始者。她曾說:「當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時,那就專注的去做你眼前的事。」她就讀醫學院是前所未有的例子,沒有女生唸過,因此她碰到種種的不平等待遇與困境。在她想放棄時,卻被一位乞丐媽媽帶著的小女孩所感動,因為這位小女孩專注的在玩手上的紙。這樣的專注讓她感動,而繼續堅持下去,完成醫學院學業。之後,他因為想了解孩子為何會專注這一點,去做深入的研究,探討專注對孩子的影響。當他看到孩子遵循活動週期時,孩子的內在會產生變化,變得安定、有自信,自我價值的成長,道德觀的萌芽,而展現人性善良的一面。如果世界上的人類,從小就接觸到這樣的教育,則每個人得以達到正常化,皆可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人格發展都能健全的話,即可促進日後的世界和平。

當孩子專注了之後,他的能力會增加,能力增加了之後,他的人格也可以得到適時的發展。博士研究怎麼樣幫助孩子專注,她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個就是從環境上;如何去豐富孩子的環境。第二個就是幫助孩子的方法,其實就是在工作上的步驟,因為有了這樣的步驟,讓孩子把一件事的完成過程,拆解成數個步驟,當孩子遵循這樣的順序,就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完成。因為做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抓到重心,以此去做的話,孩子的吸收就會更好,也會覺得更容易,在孩子自信心的獲得上也會更好。

每當事情很多很雜的時候,就想想看哪件事是現在最重要的,就從最重要的那件事先著手,此事完成後再接著做另一件事。如同小朋友在教室裡當他的內心並未建構好,而環境又這麼多樣化時,孩子需要的是引起他的興趣、引導他進入工作而專注。我們可以感受到馬麗亞蒙特梭利一路走來,不斷的從觀察孩子的過程當中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孩子為什麼會專注,是從哪裡專注而來的。他反覆的問自己為什麼,然後做實際的觀察,她驗證到的這種教學,真的是從孩子身上得到的。而不是一個教育學家憑空去想,或只做簡單的實驗而來的,故當他被提名諾貝爾獎時,他覺得所有的功勞應是來自於孩子才對。他也懷著很謙卑的心來看待這件事情,因所有的發現皆源自於孩子。

蒙特梭利發現專注是拯救孩子之道。當孩子專注之後,不但他能力增加,人格也獲得成長,在她觀察到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使用了教具之後,所獲得的成長比正常孩子還要明顯,她思考到:正常孩子被超越過,是能力沒有發揮嗎?所以她就將教具做了一些修改後再給正常孩子使用,就看到不一樣的反應。正常孩子會經過仔細的選擇,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後,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操作,直到專注於其中,發揮自己的能力至極限。舉例來說,班上有個孩子有天說:老師,我要做世界地圖,我以為是畫在圖畫紙上的那種,因為他有做過。我就說OK,他說不是,他要做姊姊昨天做的那一種,那也OK,因為他會刺也會貼,所以我就帶著他,跟他稍作示範及說明後,他就做了。他平常有時會散散的,可是這工作是他自己喜歡要求的,所以他在做的過程中都未與人交談,做的很棒。完成之後,他的臉上就流露出那種安祥的表情,跟他平常散散的樣子是不同的。

蒙特梭利提到:在孩子專注工作之後,他會呈現安祥的感覺,而他的個性也會較善良。我在自閉症的孩子身上也看到。我們在早上會帶他去跑步,有次跑步時發現腳踏車,他就在那邊轉腳踏車,轉了20分鐘,一直轉還一直唸「腳踏車,轉,轉,轉」我們上樓的時候,他就比較不會亂跑,在教室裡也比較安定得下來。愷愷是新生,早上來的時候會大哭,他常常會一直哭,連老師聽了都快耳鳴了,自閉症的這個孩子平常會想去抓他、揍他,就連老師牽著,他都會用腳去踢愷愷。可是那天愷愷在哭時,我們跟自閉症的這個孩子說:他在想媽媽,很傷心,別過去拉他。他真的就放手了,看了之後就很感動。他從轉腳踏車到內在的滿足,然後情緒也安定下來了。

如何感受到孩子的專注?
孩子工作到渾然忘我,不受其他孩子或因素的干擾。
孩子做工作做到連口水都流下來了。
孩子畫畫畫到連自己尿尿了都不知道,等到他畫完,把夾子拿起來後踩到尿,還說是誰尿尿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