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疾病與歷史:古代世界的疾病 (下)

疾病與歷史:古代世界的疾病 (下)

在公元一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督的親近門徒都還活著,以口頭傳播他的故事。最終基督教教義的基本類型在教義和聖經新約中開始得到總結。《福音書》中記載了一些「奇蹟」。其中20件奇蹟被聖路加記載下來。分析表明,其中只有3件與醫學無關。

【文/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邁克爾‧比迪斯;譯/陳仲丹、周曉政】
羅馬的奴隸醫生 在羅馬醫學史上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按照老普林尼的說法,羅馬人有6,000年沒有醫生也過得很好。那裡只有一種治病方法,一家之長用民間療法或是向特定的神獻祭來給家人治病。阿波羅和埃斯科拉庇俄斯都有其崇拜者,羅馬還向世界各國求助神靈,公民們承認不少地方小神,其中許多與疾病或身體功能有關。神的數目是這樣多,以致羅馬人對身體各個部位和各種疾病都有一個特定的神,每個神都以他或她特定、恰當的儀式來安撫。這就使醫生碰到的問題要比今天簡單得多。假如治療不起作用,那就是求錯了神或是儀式不對頭。 行醫是有損羅馬公民尊嚴的,因羅馬早期的醫生是希臘血統的奴隸。大約在公元前220年,其中一人阿卡加索(Archagathus)出現在羅馬。其他許多人也步他的後塵,他們感興趣的是金錢而不是病人的幸福。尤利烏斯.凱撒給了這些奴隸醫生自由,他們的地位在奧古斯都統治時得到改善,但據說行醫權仍控制在外邦人手中。當大瘟疫襲擊羅馬時,公民們只能去求古代的神或是希臘的醫生。顯然兩者都沒有效果,因此羅馬人向別處尋求幫助就並不奇怪了。 因為與外國有接觸,帝國中囊括了許多民族,羅馬庇護並容忍了眾多宗教。羅馬不但有自己國內的神,而且還尊重來自希臘和東方的神。比如,在軍團中最常見的神密特拉就來自印度或是波斯。在被征服的民族中,猶太人的宗教很有影響力。不大的猶太社區分布在整個地中海沿海地區,在公元66年戰爭引起的大流散之後,猶太社區的數目大大增加。 這些猶太社區以其道德法則著稱,他們買賣公平,樂善好施,關心病人、窮人。許多非猶太人都發現自己被他們的生活方式吸引,但討厭他們像割禮、拒吃做祭品的肉這樣的具體做法。比較自由的猶太社區接受非猶太人,不堅持要他們遵守這些習慣。他們被允許進猶太教堂,組成被稱為「敬神者」的外圍層。最早的基督教傳教士包括使徒保羅在內最初都是由「敬神者」改教的,正是從這些猶太教外圍的教眾中,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開始建立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當皇帝強調他們自己獨特的神時,一神教的猶太人和基督徒被看作是一回事而遭受迫害。 基督的再生傳奇 在公元一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督的親近門徒都還活著,以口頭傳播他的故事。最終基督教教義的基本類型在教義和聖經新約中開始得到總結。《福音書》中記載了一些「奇蹟」。其中20件奇蹟被聖路加記載下來。分析表明,其中只有3件與醫學無關。其餘的4件是驅逐汙鬼,2件是死者復生,11件是疾病或殘疾得到治療。另外,路加還明確寫道:「他把12人召集到一起,給他們戰勝一切惡魔、治癒疾病的力量和權柄。」後來這一權柄又傳給了70門徒。藉此,基督把帶有神性的治療力量授給了他的信徒。 正如我們看到的,公元二世紀是傳染病流行的時代。對那些極度恐慌的受害者來說,基督教給予他們在任何其他宗教信條中都找不到的希望,允諾人死後肉體能夠復生,還有保證給予真誠悔改的罪人以永久的喜樂。可能更重要的是,基督的奇蹟以及授予門徒的神奇力量代表神最真誠的干預,能夠治癒疾病甚至戰勝死亡。因而,在多次瘟疫流行時,專門的行醫布道促進了基督教會的發展。到三世紀中期,分散的小基督教社團合併為一個固定教會,西普里安瘟疫以及西普里安的說教大大加快了這一過程。在各個有饑荒、地震或瘟疫爆發的時代,改教的人特別多。在西普里安瘟疫肆虐的高峰時期,西普里安和與他在一起的教士們在北非每天為多達2、300人洗禮。 人們就這樣形成了對治病者基督的崇拜,戴克里先在三世紀後期真壓基督教失敗,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以皇帝的名義允許基督教存在。四世紀末,狄奧多西在頒布法律禁止信仰異教後,將基督教定為帝國的官方宗教。行醫的權力落入教會手中,在拜占庭皇帝統治時,教士與醫生成為一回事。繼猶太人之後由基督徒來照料病人。護理病人成為基督徒的七種義務之一。在社區承擔這樣的職責時,教會施藥所成為它生活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早期的教會和早期的醫院都按同樣的規劃設計:有一個中心聖壇,再有兩個或四個通向聖壇的殿堂或病房,還有許多小的側廳病室或壁龕,每個都由一個聖徒資助。醫院的治療由教士來做,並得到俗家兄弟姐妹的幫助,所有人差不多都是靠訴諸超自然力量來對付疾病。 拜占庭和中世紀的「醫生」的看法與近代基督教科學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疾病是因背離基督徒純潔生活的罪孽所致。如果神決定治病時,治療是通過行神蹟的干預進行的,但治療並不是只由神單獨來做。就像羅馬早期異教的神干預治病一樣,基督教會的小神或聖徒也可被請來行奇蹟。實際上,許多神和早期基督教聖徒都是一回事,有些連名字都幾乎沒改。就這樣,羅馬的寒熱女神費布瑞斯(Febris)成了基督徒聖費布羅尼亞(Febronia),其他的神則與基督教死亡、復活以及再死有關。「醫學」聖徒科斯馬士(Cosmas)和達米安(Damian)是這種叫法的著名代表。他們被看作是移植手術的提倡者,因為他們成功地為一個人接上一條新腿以代替傷腿。人們指控他們在行巫術,用石頭砸死他們,但他們又奇蹟般地復活了,只是在被殺頭之後才再次死去。 雖然現在被看作是神話,有關聖塞巴斯蒂安的傳說仍讓人特別感興趣。據說他指揮著戴克里先皇帝的一隊近衛軍,但他也秘密地成為一個基督徒。他讓其他人也改信基督教,其中包括兩個年輕貴族,馬可和馬塞林努斯。這兩個年輕人受到指控,在被折磨後坦白。他們被判處死刑,其父母懇求他們放棄信仰,但塞巴斯蒂安卻在堅定他們的信仰。在這樣的堅定信念影響下,看守他們的衛兵和審判他們的法官都在後來改信了基督教,並都被處死。戴克里先本人要塞巴斯蒂安放棄信仰,遭到拒絕,於是就判決將他用箭射死。在受刑、被棄後,塞巴斯蒂被那兩個年輕人的母親艾琳發現,照料他恢復了健康。盡管有人懇求他離開羅馬,塞巴斯蒂安仍守在城門,請求戴克里先饒過他的基督徒夥伴的性命。戴克里先下令把他送到鬥獸場用鞭子抽死。他的屍體經大排水渠流出,但在被人發現後,把他埋在地下墓穴裡。聖塞巴斯蒂安教堂就在那個位置。 將聖塞巴斯蒂安作為控制傳染病的神來崇拜大約始於680年,他最早的形象是一個蓄鬚老人,身著盛裝,斗篷的夾縫擋住了一枝箭。在後來的圖中則把他畫成一個儀表堂堂的年輕人,除了腰布外全身赤裸。畫中經常出現有一枝箭射穿了他的腹股溝,以暗示鼠疫。由此可以推斷塞巴斯蒂安與美貌的阿波羅已是一致的了,都同樣有箭的象徵。阿波羅的箭帶來了疾病,而塞巴斯蒂安的箭則表明他逃過了疾病。因此作為一個奇蹟般擋住疾病之箭的人,聖塞巴斯蒂安有力量保護其他遭受疾病攻擊的人們,並讓他們康復。 有關他的傳說表明,基督教治病的方法是從希臘─羅馬的做法中學來的。向神獻祭變成了對聖者的還願奉獻。廟眠還沒有什麼改變,但熱心這樣做的人祈願在夢中出現的是治病的聖者。淨身儀式仍是基督教治療方法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但也隨之從對人有益的清潔身體蛻變為一種撒「聖水」的儀式。這一習俗在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會中還能見到。一種不大引人注意的變化是古代的收放(binding and loosing)療法。這原本與作為生育保護神的卡爾納女神有關。在羅馬時代,收放療法包括按摩和人工催眠。基督教士了這種儀式,但把它改為將手平放。現在它仍被那些自稱「精神治療者」的人採用。 於是,對治病者基督的崇拜也就成了早期教會的基本工作和信仰。顯然,把耶穌基督尊為是一種醫學新體系的最偉大、最成功的建立者沒有什麼褻瀆他之處。他的門徒更多的是精神和信仰治療者而不是醫生。在一千年內,他們主要依靠超自然的干預,只是在次要方面依靠塵世的療法。這種治療大多顯然是魔法:吞下祈禱文或聖骨碎片、悔罪、齋戒和還願奉獻。不過這在具有心理醫學堅實基礎的同時,也還有醫學理論、解剖學和草藥治療的理性基礎。 如果基督是基督教醫學學派的奠基者,那麼蓋倫就是這一學派公認的權威和不容挑戰的導師。這樣說有些奇怪,因為他不是一個基督徒,盡管看來他維護基督教並贊同一神教,而不贊同羅馬眾神中的主神。蓋倫129年生於小亞細亞的佩爾加莫斯,他先被任命為給城裡角鬥士治病的外科醫生。後來移居羅馬,他在那裡行醫並教授醫學,從事科學實驗,還寫了一大批「書」。據說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瘟疫流行期間,他逃離了羅馬,但馬可‧奧略留把他召回了羅馬,216年他在羅馬去世。作為一個有能力的學究式教師,他享有盛譽且聲名久遠,在醫學思想傳之後人方面一點也不亞於希波克拉底。在解剖學和生理學方面,他都取得了許多進展,但他也用大量有害無效的療法糟蹋了以前較為簡單的草藥療法。於是出現了荒唐的合劑,經常內含多達50味藥,由此人們很不公正地記住了中世紀的行醫者。 在差不多1,200年間,以致整個中世紀時期,希臘醫學的燈火在分散的寺院和那些文化小島上閃爍,這些文化小島成功地抵制住了羅馬帝國覆滅後的普遍的衰退。在地中海另一側的亞歷山大里亞,所謂的阿拉伯醫師學派給醫學技術增添了一些內容,這些醫生中許多人是猶太人和基督徒。他們也向基督的門徒學習,因為他們承認自己的知識來自於在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主教聶斯托利(Nestorius,此處似有誤,聶斯托利應是駐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譯者注)的會眾,431年聶斯托利被當作異端流放。阿拉伯人尊敬蓋倫,但他們比基督徒更自由,質疑、試驗並改造了蓋倫的理論。最終這兩個學派合二為一,但這一合併是在十五世紀初文藝復興引起思想方法大解放時才完成的。到這時,教會對醫學的統治開始讓人感到壓抑,蓋倫的影響已大為減損,以致對他的權威提出疑問不再被視為異端。(本文摘錄自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邁克爾‧比迪斯著,陳仲丹、周曉政譯《疾病改變歷史》一書,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49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