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凍齡藥膳天然甜 溫暖補冬少負擔

凍齡藥膳天然甜 溫暖補冬少負擔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8日 17:07

冷氣團報到,許多人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進補,想藉著補品藥效,達到冬季養生、滋潤乾燥肌膚的作用,但有些人不識個人體質,胡亂進補或吃太多人工調味料,結果反而傷身、加速身體老化。對此,中醫師調配適合全家溫補的「冬季凍齡藥膳」,食材帶有天然的甘甜味,進補不怕造成肝腎負擔。


顏慶仁中醫師利用藥材的天然味道和藥性,設計出全家人適用的溫補藥膳湯。(圖片提供/花蓮慈濟醫院)

冬天天氣乾冷,人體的抵抗力降低,新陳代謝速度變慢,容易有感冒、手腳冰冷、肌膚乾癢、老化等症狀,加上多數人冬天吃火鍋和藥膳鍋進補時,喜歡添加各種人工加工品和人工調味料,不知不覺也將「負擔」吃下肚,影響健康。

進補善用藥材甜味 少點人工調味料更健康
為了讓民眾冬季進補時不用擔心補過頭或補錯身的問題,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中醫師顏慶仁設計出男人、女人、長者、小孩都適合的溫補藥膳湯,藥材包括補氣的黨蔘、黃耆;補血的當歸、紅棗、芍藥;補肝腎強筋骨的杜仲、首烏;行氣活血的川芎;滋養肺胃之陰的玉竹;健脾去濕的茯苓、白朮;溫經通陽的桂枝等。
顏醫師中醫師表示,上述藥材本身就有些許甜味,熬煮成藥膳湯後,民眾可自行加入喜愛的天然食材,如山藥、紅蘿蔔、黑木耳、各式青菜與菇類等,完全不需要添加調味料,自然不用擔心人工調味料對身體造成負擔。

不過,加入藥膳湯的食材中,應避免選擇有「解藥」效果的白蘿蔔;且感冒的人也不適合食用藥膳。


冬天盛產的白蘿蔔味道鮮美,但中醫師提醒白蘿蔔有「解藥」的效果,不宜放入藥膳鍋中熬煮。(圖片/本網站資料照片)

【冬季凍齡藥膳鍋】
份量:6人份
藥材:黨參 5錢、黃耆 5錢、當歸 1.5錢、紅棗 12顆、芍藥1.5錢、杜仲 3錢、首烏 3錢、川芎 1.5錢、玉竹 1.5錢、茯苓 5錢、白朮 2錢、桂枝3錢。
食材:生薑8片、麻油2大匙(約28克)、乾香菇、高麗菜、紅蘿蔔、凍豆腐、豆角、山藥、黑木耳、金針菇、杏鮑菇,或其他個人喜愛的食材。
作法:
以上藥材為一帖量,加水2500c.c.,用大火煮滾後續以文火熬煮1小時,煮出藥性後再過濾藥渣,取藥汁當湯底。
麻油爆炒生薑片後,放入湯中。
根據食材的煮熟難易度,依序放入湯底中,煮熟即可食用。但乾香菇需先泡軟。
備註:冬季盛產的白蘿蔔會降低藥材的效果,不建議做為藥膳的食材。

【進補小叮嚀】
專長疾病感染管制的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醫師表示,過與不及都不符合養生之道,民眾進補時需謹守「吃飯8分飽」的原則,可且多攝取天然蔬菜,可減少健康負擔。

出處: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