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色空不二

色空不二

                                                          色空不二

心經談到五蘊皆空時,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後依此正觀受、想、行、識諸蘊無常無我的真相。色空二法含蓋了整個大半部佛法。就世間的空,是指空間、虛空,而色是質礙的,二者是相反的性質,那麼佛法怎麼說色不異空呢?

由緣起無自性說,就很能明確的說明色不異空。一切物質、現象的生起,都架構在因緣的條件之上,而凡是由條件組成的,都必然是無常的的、遷變的。這種無常幻化的現象,我們也稱它是空的現象,亦即沒有獨立的、永恆不變的性質。比如人身由四大所組成,一切意外、
生病、老化、死亡種種,都是無常的顯相。心理的苦樂憂喜,也同樣架構在緣起中。色非獨存的性質,乃遷變無常,所以不異空,不異空即是空。

色是緣起的,所以無自性空,性空是無自性下所安立的假名空。戲論止息的畢空是無法用名言說。在名言上說空,不能離開現象而說空,若離開了緣起而說空,則是斷滅空。離開緣起就無空性可言,離開空性,也無緣起可言,中論也說「以有空故,一切法得成。」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名言是由意識分別而來,在觀因緣和合時,要透過念頭的尋伺與抉擇才能明白性空的理趣,所以緣起與無自性,在初觀者,緣起與無自性了然分明,有著差別相。行者要透過緣起,不斷的深觀法法無自性的本性,來消除這分別自性見所生起的差別相。只要分別自性見還在,就無法泯絕差別相,無法現觀色空不即不離,當体不二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空不二,是面對現象時,由現觀所安立的名言。色空不二即是諸法實相另一面的描述。在体性上,心經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來描述諸法空相,諸法空相乃畢竟空,於畢竟空中離一切境,一切名言、戲論皆止息,無智亦無得。

般若經說「為初學者說生滅如化,不生滅不如化。為久學者說生滅、不生滅一切如化。」佛陀對初學眾生,說世間是生滅無常猶如幻化的現象,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現象空寂性則不是幻化,不是無常。由現象觀察到寂滅性,即是色不異空。

對已能觀察到世間無常的久習眾生,則說有涅槃可証,心就尚未究竟清淨,若執著有涅槃可証,也是自性見生起的法執,由此明白空不異色,令久習眾生進一步的明白生死與涅槃,都是引導眾生趣入無生忍的假名安立。

佛陀說現象無常無我的勝義空,是對執著世間為實有的眾生所假名安立,旨在令眾生悟入世間無常,明白色不異空,受、想、行、識皆不異空的五蘊無我真相。執著現象實有,是分別自性見。若是執著有勝義空可証,也是分別自性見。唯有頓息分別自性見,方能体驗色空不二的諸法空相。





[ 本帖最後由 喜德 於 2009-5-28 23:40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