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養兒育女]不要過度解釋

[養兒育女]不要過度解釋

通常我遇到的父母,都非常想要和孩子進行比較深入的溝通,而不只是隨便給一些指示而已。其中有許多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總是充滿了各種嚴格的規則,和永無止盡的命令,讓他們有專斷和不顧他們感受的感覺。他們相信孩子應該要得到解釋,而且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沒有至少先試著和孩子談一談,他們就不尊重孩子。他們也很討厭過於粗暴,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不仁慈或沒有耐心。
許多過度解釋的家長無法說「不」。他們會尋找某樣東西來抑制沮喪,而他們認為那就是解釋。事實上,當你養成了一直不斷解釋每項決定的習慣時,它只會讓孩子更想反抗。而且,有些議題是不容妥協的,例如:繫上安全帶,因為那是法律規定;手牽手過馬路,因為那是規則。

父母也可能會這樣想(我認為那是幻想):如果他們能給孩子足夠的理由,孩子就會快樂的改變他最開始想要某樣東西的想法。然而,父母認為讓孩子瞭解的方式,其實只是嘗試去說服而已。仔細思考一下,我的學生瑪莉和她五歲女兒伊莎貝爾之間的對話,伊莎貝爾不想在爸媽外出晚餐時,和保母留在家裡: 伊莎貝爾:我也想去! 媽媽:妳不是真的很想去。妳和珊蒂在她照顧妳的時候,總是玩得很愉快。 伊莎貝爾:我想跟妳一起去。我不想要珊蒂來。 媽媽:妳說妳想跟珊蒂一起玩。她是妳最喜歡的保母。 伊莎貝爾:我不管啦!我想跟妳一起去。 媽媽:但是,甜心,要在很漂亮的餐廳裡一直坐著,妳會覺得很無聊。 伊莎貝爾:不會啦!我不會啦! 媽媽:再說,食物也很噁心。他們甚至連魚都沒煮,而且妳最討厭米飯呢!生的魚和米飯,怪怪的喔! 伊莎貝爾:我可以只吃一點點啊,也許我會喜歡呢!

類似這樣的對話,時常都會上演。很清楚的,在伊莎貝爾的心裡有一件事情,而且就只有那麼一件事:她想要和爸媽一起去。伊莎貝爾的媽媽並不需要嘗試盡力的說服她——她真的想要待在家裡。相反的,瑪莉必須用一些充滿關愛的話和一個堅定的再見,來簡化和孩子之間的討論: 媽媽:來,給我一個大擁抱,伊莎貝爾。我們要離開囉! 伊莎貝爾:我想要去! 媽媽:(抱著伊莎貝爾)我知道,甜心。我們很快就會一起到外面吃晚餐了。但是,今天爸爸和我有一個大人的約會喔! 伊莎貝爾:為什麼我不能去呢? 媽媽:也許改天吧!但是,現在我們要走囉!(她親了伊莎貝爾一下,然後站起來離開)

這裡有個祕訣:如果孩子快五歲了,你開始覺得他好像已經準備好進法學院,或是能夠參加學校的辯論比賽時,那就是個明確的信號,讓你知道可以不要用永無止盡的解釋來試圖說服,只需要清楚而堅定的陳述你的方式就好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