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養兒育女][轉貼]縮短寶寶入園不適期

[養兒育女][轉貼]縮短寶寶入園不適期

七月份,寶寶該進幼兒園啦。這可是他(她)小小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哦。入園哭鬧、拒絕吃飯、不肯睡覺……種種入園不適症候群,令媽媽手足無措,心疼不已。怎樣才能縮短這段「焦慮時光」?怎樣在這個特殊時期維持寶寶的營養均衡?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穗芬教授的分析和建議——

  入園不適症候群

  從出生起,寶寶就一直生活在家庭中。幼兒園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寶寶必須建立新的生活習慣,以及培養與陌生人(小朋友、老師)的交往。由於年齡幼小,還不具備足夠的自我調節能力,又離開熟悉的家人,孩子會對種種變化心存恐懼,精神緊張。具體表現為哭鬧、拒食、拒睡,甚至本已能控制的大小便又拉在褲子上。

  由於受到情緒波動的負面影響,寶寶不吃、或者吃得很少,易導致營養攝入不平衡、免疫力下降。加上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孩子們遊戲、作息同處一室,增加了孩子受病原體侵襲的幾率,一旦個別幼兒得病,抵抗力較差的同伴必然首當其衝被傳染。媽媽們普遍的反饋是:「進了幼兒園,寶寶反而瘦了!」「一個月就會感冒一次!」

  營養保障最重要

  這些是幼兒正常的心理表現。媽媽們不要過分擔心,應該堅信適應集體生活後,寶寶會更快樂、健康地成長。

  對新入園的寶寶來說,營養保障最重要,這樣才能幫助從容度過這段「焦慮時光」。一方面,下課後可以為又累又餓的寶寶準備一頓加餐;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孩子補充一些雅培金裝小安素等兒童專用的營養素,既為幼兒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又不會「佔用」孩子的胃口,影響食慾,還能提高抵抗力。對於初入園的寶寶來說,可以作為營養和抵抗力的雙重保障。

  快速適應三部曲

  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入園適應期有長有短。恰當的鼓勵和良好的習慣能幫助寶寶盡快適應新生活。

  入園前期:培養寶寶定時定點用勺吃飯、用杯喝水、用便盆大小便並會提前告訴師長、按時自己睡午覺、用語言表達需求等習慣。

  入園臨近:事先瞭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讓寶寶在家裡「演練」,逐步適應。經常帶寶寶去幼兒園散步,以熟悉環境。確認寶寶已按時預防接種。

  入園以後:不可因寶寶哭鬧就不去幼兒園(這點對家中老人尤其重要)。可以和寶寶聊聊幼兒園裡的趣事,對他(她)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增強寶寶去幼兒園的興趣。

(轉載自《新民晚報》)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