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亞馬遜也捧錢上門 台灣新創如何收服國際大廠?

亞馬遜也捧錢上門 台灣新創如何收服國際大廠?

亞馬遜也捧錢上門 台灣新創如何收服國際大廠?










雲端龍頭Amazon。(美聯社資料照片)

2019年03月15日 00:01 中時電子報
編輯/邱怡萱、文/今周刊
   
過去因市場小而不被國際創投特別注意、一隻獨角獸(指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企業)都未孵出的台灣,這兩年開始吸引國外資金。


像是2015年底成立的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成立規模為新台幣1百億元,目前分別由美商中經合集團和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所代管,主要支持台灣創業者開拓事業和建立新創生態系,目前約投資30家台灣新創公司。


除了阿里巴巴,其他國際大廠近期也紛紛來台。3月7日,雲端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布,大中華區首座物聯網實驗室將在台北開幕,希望透過與台灣人才、新創團隊技術交流,整合相關AWS的165項服務。這項「福利」對台灣新創團隊也是一劑強心針。


遠距問診——鳴醫

Amazon提供雲端空間、技術交流


以年僅28歲、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台灣大學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的謝懿為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老闆就是他自己。


他2018年創立的遠距醫療公司——鳴醫,目前已募集到約1千萬元資金,他的目標是募到1千5百萬元。鳴醫獲得Amazon青睞,享有免費雲端空間、技術交流分享等資源,且團隊獲邀加入旗下加速器,可獲得一年5千美元的支援,以及相關技術開發討論。


就讀研究所時,他邊求學邊找尋創業題目,在美國念過書的謝懿很清楚,只有能走向國際市場的技術,才能賺世界的錢。剛開始,他著眼硬體,開發偵測是否早產的子宮收縮儀器,無奈當時沒將商業模式藍圖想清楚,慘遭滑鐵盧,3個月就草草結束第一次創業夢。


對謝懿來說,失敗的這一堂課成了他日後重新站起的墊腳石,加入醫師與曾在IT大廠工作過的合夥人,多元背景激盪下,他們發現遠端治療平台是一個能打國際戰的契機點。


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如果你每月固定都要看心理醫師,但恰好這個月在日本出差,就可透過線上預約掛號,接受遠端問診,鳴醫從診療費抽取15%手續費;而憑藉醫師的處方,患者在平台上購買保健用品或穿戴式裝置,鳴醫也能從廠商端收取銷售額15%的費用。





目前平台與台大癌症中心、馬偕醫院合作,線上約有百位醫師。這套模式在台灣先行,但世界才是謝懿心中的全版圖,包括香港、澳洲、多倫多醫院正進行洽談,「最後一步則是每位患者在平台留下的醫療數據,一旦串接起來,則又會產生數據交換的商機。」謝懿看的不是眼前近利,而是長遠的健康財。

(中時電子報)




<以上新聞皆轉貼分享 僅供參考>
轉貼資料來源:中時新聞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