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三反艦飛彈 風洞測試


臺“中科院”內部刊物七年前公開的擎天近極音速載具試射的圖片,圖中可看出雄三導彈彈體後端龐大的火箭加力器構造。

“雄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廬山真面目迄今只出現過一次,就是“中科院”30周年慶時曾公開展示。



7月22日白天停泊在臺軍基隆威海營區的成功級巡防艦成功號。從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艦舯部位有四連裝一大一小配備的神秘導彈發射箱。

發射箱曝光 疑雄三導彈

    7月31日,臺灣《聯合報》將這個消息曝光,報導評論認為這個神秘導彈箱裏面,應該是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這種導彈來自臺海軍從2003年開始提案的雄升計劃,委託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2006年編列預算,預定至2014年完成部署至少150枚。

    雄風三型導彈,技術原型來自“中科院”的“擎天導彈系統發展計劃”所完成的“近極音速巡航載具”,是臺灣自製的第一種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用衝壓發動機(RAMJET)為推力,以超音速攻擊敵艦,是制敵利器。

    根據圖片分析,這個明顯比海軍制式雄風二型導彈發射箱體積來得大的導彈箱,應該是由現役的天弓-2型防空導彈發射箱所改良而來,體積較雄二導彈發射箱增加約300%左右,從“中科院”七年前曝光的“擎天近極音速巡弋載具”外形推斷,這個新曝光的導彈發射箱似乎體積縮小許多,如果要納入擎天載具(雄三導彈雛型)恐怕有困難。

    據分析,目前針對這個神秘的導彈發射箱有兩種解釋:第一,“中科院”已經成功的將雄三導彈的彈體縮小;第二,曝光的可能是更具敏感性的雄二E型長程巡航導彈。

    臺灣軍工業界傳言,“中科院”在研發雄三導彈時,遇到頗多問題,包括超音速導彈本身的衝壓發動機,以及讓導彈在發射初期立刻達到近極音速的火箭加力器(Booster Rocket),能夠整合在彈體內等技術,都遇到困難。如果以雄三導彈原型的擎天載具外型加上火箭加力器,目前曝光的彈箱並不能順利進行發射作業。

    神秘雄二E 精密度更高

    消息來源分析,除非臺“中科院”已經成功地將火箭加力器段整合進入彈體,至於火箭加力器是否已經成功整合,目前沒有確切的結論,有謂雄三導彈研發過程,幾乎就卡在整合火箭加力器這個瓶頸。如果“中科院”成功的將雄三導彈緊致化,以目前曝光的彈箱尺寸而論,算是世界級的成就,雄三導彈射程高達600至1000公里,而且彈體緊致化,整個計劃執行順利,可能遠超乎外界想像。

    另一種可能,則是雄風二E型導彈理論。雄二E導彈目前是臺灣防衛機密度最高的計劃,外界好奇與猜測的理論更多。據說,陳水扁2005年年底“三合一”選舉之後,已經親自檢閱過雄二E導彈在屏東九鵬基地的試射,只是未得到官方證實。

    臺“中科院”的雄風二E型導彈,主要是以研發雄風二型反艦導彈的技術基礎,衍生出一種類似美國戰斧(Tomahawk)巡航導彈的距外陸攻導彈(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據說射程高達1000公里以上,整個計劃到今天尚未公開。

    對於臺“中科院”主導的雄二E導彈,外界僅知代號為“雄評計劃”,其餘技術細節一無所知。由於長程巡航導彈,可以進行遠距的“外科手術式”精密打擊戰術,計劃敏感性遠高於雄三導彈,是屬於具有國際政治敏感的“攻擊性”武器。據了解,去年陳水扁視察的雄二E導彈,是屬於2005年開始少量生產的地面試射型導彈組,數量起碼有四枚以上,臺軍方已經選訓數批人員進入九鵬基地作業,不是機密。

    而被外界忽略的,則是雄二E型導彈計劃還包括“海軍測試”的這個細節。根據消息來源證實,臺軍方計劃的雄二E型巡航導彈的海上測試,幾乎和九鵬基地的陸上測試作業同時進行。更重要的,雄二E型導彈配屬海軍測試作業的時候,也同時擔任“應急戰備任務”。

  重量級導彈?臺軍方否認

    在媒體首度將成功艦上面的怪異導彈發射箱消息曝光之後,臺當局軍事發言人吳季方以罕見的強硬語氣,否認這個導彈箱是雄三導彈。他表示:“媒體臆測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易造成‘國際嚴重關切等後果’,為避免誤解,將保留法律追訴權。”在這份強硬聲明稿中,引起關注的部分是“國際嚴重關切”六字。

    據軍方的正式說法,雄三超音速反艦導彈,是屬於防禦性武器,不會主動攻擊大陸腹地目標,各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不屬於高技術精密武器,美國連發展的興趣都沒有。如果成功艦上配備的是雄二E導彈,則臺軍方的強硬發言,就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更且,軍事發言人吳季方表示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也可能是因為多數媒體的雄三導彈照片處理有問題。

    根據照片內容的技術訊息來說,分析成功艦上的新式導彈發射箱體積,如果是雄二E導彈,則合理性增加。最主要的是,成功艦屬於一種排水量4000噸級左右的中型巡防艦,而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多半需要重型艦艇來擔負。更且,依照曝光的導彈發射箱發射方向分析,成功艦是使用“側面發射”方式,環顧全球,還沒有中小型艦艇用側面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因為強大的瞬間衝擊力,極可能導致成功艦翻船。此外,擁有火箭加力器的雄三導彈,以封閉導彈箱進行發射作業,也屬怪異。

    渦輪發動機 由法商供應

    如果神秘導彈發射箱所配備的是雄二E型導彈,則所有疑問都得到解答,巡弋導彈是一種次音速導彈,類似一架自己導引的無人飛機,而成功艦也不必配備精密導引系統,因為巡弋導彈是接收衛星定位參數,以及本身的地面追沿雷達控制,由軍方決策高層在地面操控。相反地,雄三導彈除了艦上必須配備新的射控系統外,連成功艦上的反潛直升機都要加入中端導引行列,艦體改裝一定很大,但是環顧目前成功艦的艦身,並未增加明顯的射控導引雷達供新的雄三反艦導彈使用,所以合理推斷,雄二E型導彈上成功艦,可能性高於其他推論。

    至於雄二E型巡弋導彈的技術細節,外界長期以來也相當好奇,包括導彈的射程,攻擊精確度,得到的衛星定位參數來源,以及導彈配備的渦輪發動機等。其中,尤其是推進導彈的渦輪發動機,究竟是臺“中科院”自己研發,抑或是由外國進口,相當耐人尋味。雄風二型導彈的渦輪發動機,係由法國的航太集團TURBOMECA公司進口,“中科院”自己無法研製導彈渦輪發動機,這是公開的機密。

    臺灣海軍在雄風二型服役之後,即使導彈性能評價不錯,還是向美國進口魚叉(HARPOON)反艦導彈使用,引起“中科院”頗多怨言。據了解,海軍沒有全面配備雄風二型反艦導彈,主要就是因為“中科院”的“產能不足”以及“品質不穩定”,而主要的問題在於導彈的發動機。

    由於雄二導彈的發動機來源受制於法國,臺“中科院”有苦說不出。經過雄二導彈的尷尬期之後,他們將如何自力研發雄二E型巡弋導彈的發動機,外界對此都很好奇。

[ 本帖最後由 frank780 於 2007-10-18 15:05 編輯 ]

TOP

雄三跟雄2E都是重要的喝阻利器,希望備而不用,也希望敵人不要逼我們用這些東西來反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