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重生之定三國 作者:水夢花殤 (連載中)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一章 主政雁門 陰館之治
-

令黃逍自己也覺的奇妙的是,他竟然將雁門郡諸大事小事,玩轉了……

當然,這其中少不得戲志才與郭嘉的從旁相助,數日下來,眾人還不曾見到他們二人神鬼莫測的計謀百出,但是親眼看到他們將雁門上下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條,即使是粗莽如張飛、典韋者也不禁佩服萬分,見面皆以先生尊稱之。關羽也是慶倖黃逍當初的選擇,這些事拿來與他做,卻是為難與他,雖然他在三國中獨掌荊州重地,然此時的他也不過是一武夫而已,于治理一事,毫無頭緒,經驗,是要積累的。

有戲志才、郭嘉的相助,黃逍感覺到了輕鬆。

有地痞流氓鬧事?罪魁禍杖責,情節嚴重者,或充軍,或斬。士族鬧事?直接兵力鎮壓!黃逍雖然待人友善,但是可絕對不迂腐。對於這些擾亂治安的可從來不會手軟。一隊精壯之兵派下,頓時陰館無人再敢造次。

黃逍用他的行動告訴這些心懷不軌之人,是虎給我臥著,是龍給我盤著,莫要以為我新來此處,壓不得你們這些地頭蛇!在他的鐵血之下,大小十多個帶頭鬧事的士族,不聲不響間,主犯者,皆不曾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其族人,或充軍,或收押,家產給予沒收,以充軍庫。非我心狠手辣,若不殺雞儆猴,他們只會越來越無法無天。最主要的是,經郭嘉調查,這些鬧事之人,多是與匈奴有所勾結之人,在抄其家時,搜出不少與匈奴通往的信件,遂以勾結外寇之罪冠之,以安民心。

最讓黃逍氣憤的事,經調查,雁門之地會是如此苦寒,竟多於這些士族有關!這些人,私結匈奴,從中謀暴利,甚至前多任郡守,多是死在他們與匈奴勾結之下!聞的真相,我衝衝大怒,還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二章 戲志才歸 張遼高順
-

張遼(169—222)字文遠,漢族,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官至前將軍、征東將軍、晉陽侯。後人將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于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禦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挫其銳氣,後孫權軍感染瘟疫,敵軍十萬退卻,追擊時,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揚天下,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尚不敢與其一戰。吳國有小孩哭聲不止,其母言:“張遼來了”,孩童即無再啼。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范。遼病篤,卒于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三國張遼傳記》

高順(?-198),字公孝。中國東漢末年將領,呂布帳下中郎將。高順為人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每諫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後郝萌反,更疏之。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者,無不破也",名為陷陣營。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下邳敗,為曹操所俘,慷慨就戮。

————《三國高順傳記》

“主公,你在便好!”戲志才急匆匆的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三章 面相之武歸心
-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我聽軍師說,你二人年不及弱冠,卻是勇武非凡,端是不可多得,”二人報罷名字,黃逍連連點頭,此二人說話鏗鏘有力,言語中透露著不平凡,頓時欣慰的道。突然,他一愣,驚呼出聲。“你......你們說......說你們叫什麼名字?”

張遼、高順互相看了看,這位大人是怎麼了,怎麼一驚一詐的,卻也不敢得罪,二人再言道:

“小人張遼!”

“小人高順!”

不只是他們兩個疑惑,就連在座的關羽三人也是驚訝不已,主公今天是怎麼了?

“你們就是張遼張文遠、高順高公孝?”黃逍還是有些不大確信,張遼是誰?那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能止東吳小兒夜啼的張文遠!高順是誰?足以稱三國忠義第一,關羽都尚不及他!能在呂布不重用其的狀況下依舊忠心不二!號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陷陣營組建者,其練兵能力堪稱一絕!這就是少年時的張遼、高順?來投奔我啦?我不是在做夢吧!

這位大人是怎麼回事?我們不是又有何人會是?張遼、高順也不是什麼大人物,至於有人冒充嗎?二人心中不由有些不喜,冷聲齊道:“我便是張遼張文遠(高順高公孝)!”

言語中已不再複方才的恭敬,一旁三人聽得直皺眉,心道:主公今天怎生如此失態?

大喜中的黃逍並沒有聽出二人話中的意思,聽得二人的確認,黃逍哈哈大笑,“哈哈......是便好!是便好!我今能得文遠、奉孝,如虎添翼也!有二位助我,逍何愁大事不成!哈哈......”

三人面面想覷,主公識得這二人?而張遼、高順卻是傻了,原來這大人不是輕慢我等,不過,咱們好象第一次見面吧!

想了想,張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四章 改革軍制 關羽省親
-

“志才、奉孝,你二人且留下,逍想與你們商量個事情,你們給我看看,逍之想是否可有可行性。”酒宴結束後,黃逍見郭嘉與戲志才欲離去,忙叫住,對二人說道。

“有何事主公但講無妨。”戲志才拱手道。主公真乃明士,太多的人身居高位,鮮少有不是剛愎自用者。主公能以事下詢,卻是不可多得!

“是這樣的,逍見軍隊的建制甚是繁雜,指揮起來甚有不便之處,是以這些時日,我經過思考,欲將軍隊的建制給予改變,只是不知是否可行,方留下兩位軍師,商量一二。”漢末的軍隊建制太拗口了,這些時日下來,黃逍居然不曾記全,無奈之下,索性把前世軍隊的建制搬了出來,至少一目了然!

“主公欲改軍隊的建制?不知如何改法,嘉願聞其詳!”

二人才華多在用兵之上,聞得主公欲改變軍隊的建制,頓時來了興趣。

“具體是這樣的,”黃逍喝了口茶水,潤潤喉,接著說道:“逍見官軍的建制,多有出入,而且建制名稱也甚是拗口,非是軍旅多年之人甚難明白。是以逍欲將軍隊劃分為諸如以下的編制:下設班,每班十人,以一人管理之,為班長。其上為排,掌五班,設排長。二排為一連,設連長。十連為一營,設一營長。五營為一團,設一團長。三團為一師,設一師長。一師者,計一萬五千人,咱們的軍隊現在只有一萬七千左右,暫時我就想了這麼多。對了,所設主管之人,可著令軍士比武,選勇武者暫時當之,日後按軍功給予分封。另選多智之人任各階政委,文武結合,以防疏漏。我現今所想到者只這些,奉孝、志才以為怎樣?”黃逍一邊說一邊畫下所說的建制樹表,並給予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五章 解良辛酸 關羽危矣
-

暫且不說雁門諸事,單表關羽自帥五百騎往河東。說是偵察黃巾敵情,但是關羽自然明白,這不過是黃逍讓其回家接家人的一個理由罷了,感動的無以復加。

卻說關羽,一路上因有黃逍親筆所書的手箋,各地官員卻也不曾有所為難,多是放行,甚有者以酒相待之。這一日,一行人等行至解良縣。

關羽看著眼前路旁那篆字刻著“解良”二字的界碑,不由虎目含淚,六年了!想不到自傷得人命離家,一晃眼已是這般光景,事過境遷,卻不知家中會是何般景象。關羽歸心似箭,見得界碑,再不想拖延,尋著印象中的道路,引軍直奔而下。

還是走時的村莊啊!關羽望著眼前的村莊,依稀間還可以記起六年前的模樣,不過似乎卻是蕭條了許多。天下大亂,卻是苦了百姓。又想起如今的雁門,人人嬉笑顏開的表情出現在關羽的眼前,不禁唏噓一句,“雁門,在三弟的治理下,或許會是這亂世一桃園也未可知啊!”末了,引軍進入村莊。

時值下午近黃昏時分,村內人在戶外者居多,見得一彪騎兵進得村莊,卻也認得是官軍,還以為是官府又來催稅的,頓時鳥做群散,只餘下一些腿腳不便利的年邁之人,亦是人人憤恨之色,這年頭,岢捐雜稅何其重也!

待得這一彪騎兵來到近前,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眾村民的眼前。憤恨之色褪去,驚訝寫滿了一張張的臉,滿眼的不可相信之色。

“長生?你是長生?”突然一老者驚呼出聲。

關羽聞聽有人叫己名姓,忙一勒坐騎,尋聲望去,只見一老邁之人立在屋下,臉上卻是驚疑之色。望著這張存在印象中六年已久的臉,關羽顫著聲音問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六章 飛龍在天 威震河東
-

卻說關羽于老家住了幾日,這一日,整頓家什,取了幾輛馬車,載得家母老小,攜願往雁門之鄉親,一行六百余人,望北趕去。

不想張揚將令已下,沿途諸縣均得其授意,欲害關雲長性命,然其不知也。

待行至一地,卻是比鄰家鄉之左邑縣。未待其走到近前,自縣城內殺出一彪軍馬,關羽見狀忙勒住坐騎,止軍前行,閃眼望去,只見為一人,絹巾罩頭,身著細甲,胯下一匹黃膘馬,掌中橫端一柄開山大斧,卻是一臉英雄之氣。只見這一行人馬,來到前一箭之地,擺開陣勢,停了下來。

關羽策馬出行,刀指那將道:“某乃雁門黃逍帳下關羽是也,汝乃何人,焉何攔我去路?”

只見那人,催馬行至兩軍陣中,望著關羽拱手言道:“關將軍,可否上前一步,徐某有話要言于將軍。”

關羽聞其所言,自負武藝,催馬來到其近前,“汝乃何人,焉何攔我去路?卻又有何話要說。”

那人一拱手,“關將軍,某家姓徐名晃,字公明,將軍可曾知曉,汝大禍臨頭矣!”

關羽聞說一皺眉,疑惑的道:“卻不知關某有何禍事?”

徐晃當下將張揚將令告之,末了,“晃見將軍乃是至孝之人,因除豪強而受累,某亦見不得豪強欺壓鄉里,公之舉,大快我心,是故不忍害之,前來相告。”

“王霸那廝好生無禮,張揚匹夫安敢害我!公明之恩,關羽在此謝過,若不得公明相告,關羽危矣。然公今將實情告于關某,卻是惡了張揚那廝,如何在此落腳?”關羽謝道。

“如此之人,晃不屑輔之。今雖得縣令之令,卻無意害雲長,如今已經惡了那縣令,這官,不做也罷,晃自當另投他處。”

“關某之弟黃逍,為人宅厚,與人為善,百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七章 見龍在田 虎牢困將
-
關羽望著出現在視線中的虎牢關,頓時放鬆了下來,果然,一出了河東郡境內,就再未碰到任何阻攔,一旦過得這虎牢關,就是並州地界,離雁門不遠矣!

這時,徐晃催馬來到近前,“雲長,這一路卻多有奇怪。”

“哦?有何奇怪之處?”關羽皺眉問到。

“想咱們一行人,只在河東境內有些許攔阻,可卻未曾見得張揚模樣。出得河東一路來,也未曾有一絲蹤跡。而據晃所知,張揚此人性情恣仇必報,如此這般順利,由不得晃不疑,是出反常,必然有妖啊!”徐晃仔細的想了一想,篤定的說道。

“張揚性情如此?既然這樣,其斷無這般輕易放過我之理,然我等只要過得這虎牢關,就進入了並州地界,其再攔截卻有犯境之嫌,難道是在此處截殺于我?”關羽聞徐晃所說,一考慮,臉色也是陰沉了下來。

“正怕如此,此關乃是入並州唯一一條路,其它者,卻是繞行甚遠,想那張揚必做守株待兔之事!雲長,你快看!”忽然徐晃朝一方向指去,一臉的驚色。

“什麼?”關羽聞聽,忙閃眼望其所指之處看去,只見路邊樹林上空,鳥雀盤旋,卻不見有落下者,“此已近黃昏時分,乃百鳥歸巢之時,然其不落,怕是樹林之中有反常!”

關羽和徐晃對視一眼,皆看出對方眼中那絲明悟,“林中想必有伏兵,怕正是張揚!”徐晃沉聲說道。

“十之**,公明,想那張揚為一太守,非一縣一關者能比之,若要攔截我等,人數怕不在少數,而我等,又有家眷累步,怕是此行難保,奈何?”

“若是不保,晃願與雲長生死想隨!”一路上,徐晃對關羽神勇由衷敬佩,對其忠義孝順皆是看在眼裡,甚有相見恨晚之意。

“關某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八章 謀定後動 兵發虎牢
-

“報!報大人,外有一人,自稱是河東人士,姓許名續,言有要事要求見大人!”這一日,黃逍正在郡府內審閱公文,忽有一侍衛進來報導。

河東人士?除了大哥關羽,我似乎不認識什麼河東人士,莫非是大哥所差?想到這,黃逍不敢怠慢,忙吩咐道:“快快有情!”

不多時,侍衛引著一文士打扮的人走了進來,只見這人,頭系方巾,三縷短須,身穿一領淺藍色長衫,端是一番風騷博學之態。

“小人河東許續,見過都騎尉大人!”許續看到上座的黃逍,心中也是吃了一驚,暗道:這人好生的年輕!後低身一禮,言道。

“先生莫要多禮,逍表字中興,直接稱呼某中興便是!”黃逍答禮道。

“小人怎敢!”許續聞黃逍之言,絲毫沒有上位者的架子,心中感歎,人都說黃逍乃是仁慈之君,禮賢下士,今日一見,果不其然!人皆言雁門乃是一苦寒之地,然某這番進得陰館,其繁華不下於中原大城,再無蕭條之色,此人文治武工,端是不凡!

“先生卻是不能免俗,呵呵,來人,給先生看座,上茶!”黃逍吩咐下人道。

“哦?大人何以稱續不能免俗?”許續疑惑的坐下,問道。

“遠來是客,然逍不喜那些俗禮,先生卻是這般拘謹,實不自在也!”

“哈哈......人都言西涼黃逍,每每出人意表,今日一見,續信也,卻是某落了俗套,還望中興勿怪!”

“逍豈有怪之理。先生風塵僕僕來我雁門,怕是有事與逍吧?”黃逍端著茶杯,微笑著道。

“呃?”許續被黃逍的話一噎,頓時愣到,這人,卻是好直接!與我以前見過之人卻是不同,不過,少了拐彎抹角,卻甚是爽快,如此豪爽之人,端乃一妙人,使人如沐春風一般!“續此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二十九章 虎威天神 血衣修羅
-

“報!”

臨近虎牢關,長長的一聲“報”隨著探馬飛馳到黃逍的近前,翻身下馬,“報主公,屬下已探明,關將軍于兩日前抵達虎牢關,被張揚大軍所阻,目前正被圍在關外一小山之上。因張揚懼關將軍之勇,是故圍而不攻,意欲困死關將軍。”

“哦?消息可是準確?”黃逍聞言,忙問道。

“消息千真萬確,小的敢以項上人頭保之!”探馬確定的道。

“好,你先下去休息吧。”黃逍這才放下心,如此,大哥暫時不會有性命之憂,“傳令大軍,原地休息,養精蓄銳,以待明日,斬盡敵軍!”

“主公威武!斬盡敵軍......”這些兵,都是黃逍在黃巾戰場上收得的精壯降兵,都見過其當初斬殺張寶、張梁一幕,在他們心中,黃逍就是無敵的存在,如神明一般。指揮起這些兵,令行禁止,卻是如臂使指一般。

經過一天的休養,大軍上下,個個都是精神抖擻,僅半日時間,跨過虎牢關,來到張揚大軍所圍小山處。

望著近一萬的張揚大軍,黃逍不由一皺眉,若是這般直接衝殺,即便能解救出關羽,怕是也要折損不少人馬,黃逍是愛惜士兵之人,自捨不得士兵無枉而死,如此,卻要怎生是好?看了看旁邊的典韋,隨口問道:“典韋,若是你想偷襲這支軍隊,你會怎麼做?”

“主公,你是說偷襲嗎?”典韋甕聲甕氣的說道。

“是啊,你會怎麼做呢?”

“這個很簡單啊,主公,要是俺老典,就從那邊樹林遁過去,待近了,盡力擊殺就是了。”典韋憨憨的說道。

黃逍聞典韋之語,眼前一亮,笨人還真有笨招,這般簡單的事我怎麼就把它想那般複雜呢!“都說典韋粗蠻,今日聞你所言,倒也不憨啊!”黃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重生之定三國 第一卷 三國揚名 第三十章 兵定匈奴 張飛揚威
-

西元186年,中平三年,時距黃逍到任雁門已曆二年。

河東一行,關羽之名名傳天下,四關斬八將,無人再敢以販賣米棗之輩視之。而黃逍,自黃巾戰場之後,聲名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虎威天神,血衣修羅”已深入人心。五千破一萬,力斬大將淳于瓊,箭射張揚,單憑聲勢令八千軍兵再無鬥志,繳械投降,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震撼著宇內。

自關羽取得家人歸雁門,黃逍即令其領軍一師,鎮守雁門關,阻匈奴兵于關外,兩年內不使匈奴一兵一卒入得雁門境內。並州境內雖有韓遂的漢羌兵叛亂,卻被黃逍親率百騎“虎神衛”滅其三千騎,嚇破了膽,再不敢犯雁門境界,保得亂世一片樂土。自此,“虎神衛”一名響徹西北,端止得小兒夜啼!

獎勵農耕,土地歸百姓所有,積極性大大提升,外無戰亂,民生殷實,外郡之民,多有聞名遷往郡內者,短短二年,陰館城池擴建三次!往日荒蕪百里的雁門卻已是良田接天。往來商賈不斷,郡下諸縣爭相效仿,大肆改革,雖是亂世,此處卻是歌舞昇平,儼然太平盛世。即便遠在江東、荊州等遠地商賈,在雁門亦多有身影。

百姓多有投軍者,僅兩年,便得精壯兵丁三萬余人!大力收購戰馬,得良馬五千余匹,組建一騎兵團,由黃逍親統之。招募鐵匠,打造軍械戰甲,囤積糧食,以帶時機。

廣納賢士,多有想投者,卻是解決了官員缺少的窘境。值得一提的是,閻忠亦自皇甫麾下轉投其麾下。

中平三年十月,秋收已畢。

坐在椅子上,黃逍端著茶杯笑呵呵的說道:“你們有何意見?逍準備親帥兩萬大軍征討匈奴,奉孝留在陰館主持政務,閻忠輔之,文遠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