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聖人也難過美人關? 孔子與蕩婦南子的緋聞

聖人也難過美人關? 孔子與蕩婦南子的緋聞

聖人也難過美人關? 孔子與蕩婦南子的緋聞(圖)


新聞來源: 國際線上 於November 20, 2008 18:34:35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觀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事情得從頭說起。孔子離開衛國到陳國去,經過一個叫匡的地方。匡人曾經受到過一個叫陽虎的人的殘害,而孔子又長得很像陽虎,匡人就把孔子圍了起來。這一圍就是整整五天,弄得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吃的喝的都很困難,後來是孔子委屈稱臣才解了圍。後來,孔子又返回了衛國,寄住在一個叫蘧伯玉的人的家裏。“子見南子” 的事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 子見南子”的事《論語》裏有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這個記載比較簡單,主要是說子路對這件事不快活和孔子的發誓,而到了《史記》裏就說的要具體得多了:“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這裏讓我們知道了孔子見南子的大致過程。

“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原來起初孔子是不願意見南子的。他不願意見南子我想並不是因為南子是女人。孔子是沒有說過“男女授受不親 ”這樣的話的,後世人說“男女授受不親”是孔子禮的內容,那是後儒們加進去的,孔子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的思想中也沒有這樣的內容。孔子倒是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樣的話,但從這裏我們看不出他有讓男人不親近女的人意思,他只是說女人難伺候,不好打交道罷了。所以見見女人在孔子當不會成為什麼問題。他之所以不願意見南子是因為這是一個有淫行的女人。

讓他一個重禮儀綱常的學者,一個為人師表的老師去見南子這樣的貨色,他不能沒有心理障礙。但人家既然已經發了邀出請那就又不能不見,不見也是失禮的。另外,迫使孔子不能不去見南子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南子是衛國的第一夫人,而且當時正把持著衛國的政治大權,要想在衛國住下去,甚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就不能得罪這個女人。其次,在一個多月前孔子是剛剛從衛國逃離出來的,原因是衛國有人向衛靈公說了他的壞話,“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走就走了,有道是好馬不吃回頭草,走了就別回來。可天不隨人意,偏偏在只過了一個來月的時間不得已又回到人家國家裏來了,這本身就令人很尷尬的事,現在如果再得罪了第一夫人,那會有好果子吃?孔子是講“時中”的,這裏的利害關係他不會權衡不出來。這樣一考慮,他就見了。

孔子見到南子以後會說些什麼、發生些什麼呢?司馬遷沒有說,見過之後學生子路又很不高興,據此後人就有了許多的猜測。猜測無外乎兩種,一是孔子紅杏出牆了,一是他表現得很君子。孔子如果紅杏出牆與南子有更多的親昵動作,那麼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能實現,一是他走進“絺帷”裏去,一是南子從絺帷裏走出來。走進去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因為孔子原本就是不想見這個女人的,見,只是出於禮的考慮,出於政治策略的需要;南子走出來的可能性有沒有呢?估計也不大,因為孔子一進門就“北面稽首”,打恭作揖得表現得很是拘謹,見此狀,南子那邊大概也會興味索然了。當然除這第一次見面之外,孔子和南子鬧出些桃色故事來的機會還是有的,那就是在以後的日子裏。以後他們還有沒有見面呢?估計沒有,一是因為史料裏沒有記載,二是因為見了一次面子路那廝就吵死吵活的了,再見面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子呢。孔子沒那麼傻。這樣一來司馬遷的不接著寫下去實在是因為再也沒有什麼可寫的了,談不上有為賢者諱的意思。

不過,憑心而論,與南子的見面在孔子一定會是留下了不淺的記憶的。孔子帶著一大班子男學生長年累月地在外面東奔西跑,生活中沒有女人,難免會少了些色彩,現在見到了滿身珠光寶氣有著傾國傾城美貌的南子,他的心裏出現一些小小的波瀾自是在所難免,但他畢竟是學者,有聖人之心,所以是他後來說了句“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這話是對別人說的,希望別人理解他的見南子實在是事出有因,是禮的需要,不要因此看扁了他;同時也是對自己說的,因為這一見畢竟使他的心有了些許的不安,他要就這個行動對自己作出一個解釋,以獲得精神的平靜。這是他自律精神的體現,畢竟他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但是子路卻不幹了。他可能對這事有點無了無休,逼得孔子不得不發誓說:“予所個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對這個發誓不知道子路是怎麼看的,到了兩多年後的今天還有人不太滿意,說孔子沒有把誓發得更毒些,比如說不得好死、斷子絕孫、天打五雷轟什麼的。其實這是一點道理也沒有的。且不說古人有沒有這樣發誓的習慣,就是各人發誓的習慣也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偏偏要讓孔子也像別人那樣發誓呢?再說孔子是不言怪力亂神的,至於死啊活的,他說:“不知生,焉知死?”把神啊,死啊活的之類的拿來發誓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孔子“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後來孔子又有兩次來到衛國。他都是為理想而來的,並沒有聽說他見過南子,更沒有什麼故事流傳。不過在我看來,孔子在衛國與南子的這點緋聞也很不錯,它讓我感覺孔子更真實可愛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