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阿嬤疼孫 寵出小霸王

阿嬤疼孫 寵出小霸王

阿嬤疼孫 寵出小霸王
大兒子從小有氣喘,身體不太好,所以家裡的人都很疼他,特別是婆婆,只要他一哭,就什麼都順著他,因為她捨不得讓瘦小的孫子一直哭。所以兒子很快就學會假哭,常常要哭到爸爸媽媽投降,得逞了才肯罷手。有朋友來我們家,說我們家好像人間煉獄,從頭到尾都聽到兒子在哭鬧,幾乎沒有一刻停下來,幾乎讓人抓狂。

兒子現在讀幼稚園中班,但生活習慣很差,所有小孩的壞習慣他幾乎都有,像是挑吃偏食、不愛洗澡、愛打電動玩具、跟妹妹搶玩具,而且愈來愈嚴重。
我當然會想教小孩,導正孩子的行為,但婆婆都會插手,說:「小時候不用教,大了再管。」變成兒子的靠山。

我本來也期望孩子上幼稚園以後,有老師教,有團體生活,可以慢慢改善,但沒想到情況愈來愈糟,我心裡很著急,因為兩歲半的妹妹現在也有樣學樣,跟哥哥學假哭,搶東西,我很擔心兩個小孩都會變成這樣。

先生也覺得小孩不乖,但也沒辦法,被小孩吵煩了,還會自己撞牆壁,發洩情緒。他也知道媽媽這樣寵孫子不對,但總覺得媽媽年紀大了,順著媽媽就是,因為媽媽守寡把他們兄弟倆帶大,很辛苦,不想讓媽媽不高興。但我們也不可能搬出去住,因為沒有足夠的錢。

我覺得我先生還滿大男人主義的,溝通時都要以他的意見為主,太太不能講太多,他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教小孩是太太的責任,不能讓小孩哭鬧。

我覺得好痛苦、好為難,小孩吵到無法管教,先生也幫不上忙,還責怪我,還有婆婆的干預,整個家庭氣氛好糟,生活品質好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能不能告訴我,小孩哭的時候該怎麼辦?大人能做什麼?我能夠怎麼樣和先生及婆婆溝通?
專家解答 魏麗敏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暨碩士班教授
現在小孩跟阿嬤一起長大的很多,很難帶,因為阿嬤通常都很寵孫子,當媽媽的很為難。我自己在「張老師」當顧問,「張老師」曾做過調查,發現為家庭因素求助的人最多,其中排名第一、最讓人困擾的就是親子溝通,包括跟孩子的溝通、夫妻或上下兩代教養理念不同,所以你並不是少數碰到問題的人,很多人跟你一樣,遇到類似的困擾。

我建議你,先去找兒子幼稚園的老師求助,跟他們長談,請他們教你帶小孩的方法。學校老師通常很有經驗,也受過專業訓練,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改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也可以將你所碰到的狀況告訴老師,像是阿嬤寵孫無法管教,先生會心煩責怪你等等。也可以請老師打電話到家裡給先生和婆婆,反應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讓專家來建議先生和婆婆。長輩和另一半通常比較願意聽老師的,比起夫妻或婆媳間互相指責來得有效,又不會起衝突。

或是多邀請先生或婆婆跟你一起到學校,找老師聊天,或是參加親子教育的專題演講,讓先生和婆婆一起加入教育的行列,而不是只有寵孩子。
先贏得先生和婆婆的支持
如果先生或婆婆還沒有機會或是不願意到學校跟老師聊天,了解狀況,不妨在家跟他們有技巧的溝通,贏得他們的支持。

在先生的部份,不妨動之以情。在晚上睡覺前,兩個人都比較輕鬆的時候對他說:「老師有說,孩子在學校狀況不太好,不能太寵他。老師有教,要怎麼做比較好……」而不是指責他:「都是你媽把孩子寵壞了。」這時候先生可能也不得不反擊:「那你有把孩子帶好嗎?」接著就演變成兩個人的衝突,不妨就事論事,提出對方可以改善的方法,而不是去講對方的缺點。例如,不要講:「你就是太順著媽媽,孩子才會寵成這樣。」而是講:「學校老師有教,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給他,要等他笑瞇瞇的時候才給,這樣孩子才不會用哭鬧來達到目的。」

在婆婆的部份,我建議你,一定要先去肯定她,讚美她的優點和付出,才能跟她建立好關係,因為好的溝通需要先建立關係。可以跟她說:「媽媽,你好會教孩子,兒子才教得這麼好,我嫁過來好幸福,都是因為你年輕時把孩子教得很好。」請教婆婆,她以前帶孩子的經驗,她年輕時對孩子一定也比較嚴,只是年紀大了,只想寵孫,提醒婆婆也可以過去的經驗來管教孫子,讓孫子跟兒子一樣好。

要讓婆婆覺得她是受到敬重的阿嬤,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只嫌她會寵孫。其實,對婆婆也要像對小孩一樣,要哄要有耐心,先尊敬她、敬重她在先,再慢慢引導她,借用老師的建議,委婉告訴她教孫子也有一些方法。偶爾也可以跟她一起看看養育兒女的親子節目,或買些書跟她一起分享。提出具體可行的教養策略和方法是最好的,最怕的是直接去指責她:「你就是會寵孩子,你都沒有知識,沒有唸過書。」這樣會很傷婆婆的心,覺得媳婦都看不起她,她自覺沒用,只會更寵孫,寵孫成為她唯一的成就感。

對婆婆也可以動之以情,跟她說:「不能讓孩子太依賴我們,萬一他長大不夠獨立,沒有養成好習慣,我們八、九十歲還要這樣幫他,誰來照顧我們?」這對老人家很管用,勸她要多為自己的後半生著有方法處理孩子的哭鬧
在孩子的部份,我建議你從兩方面處理他們的哭鬧。

一、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千萬不要答應他的要求,也不要發脾氣,只要冷靜但堅定的告訴他:「你哭沒有用,只有笑瞇瞇、好好說話的時候,才能給你玩具或是答應你的要求。」一次、兩次,小孩就會知道你的要求和堅持,最怕的是你每次標準不一樣,或是夫妻倆態度不同,甚至會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吵架,那麼孩子就會投機取巧。

二、當孩子笑瞇瞇或態度行為良好時,多肯定鼓勵他的正向行為,而不是每次都在他耍賴哭鬧時,才出面制止或處罰。比如說,當孩子用很愉快、正面笑臉的態度跟你要禮物或玩玩具時,你可以先肯定他的態度,再答應他的要求。或是,當孩子們很愉快在玩遊戲時,你可以走過去告訴他們:「你這樣照顧弟弟或妹妹很好」或「你會和哥哥或姊姊分享玩具很乖,下次有機會再買玩具,因為你們可以一起玩。」

事前跟孩子說好規則也會比較管用。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就教他:「以後如果你要玩玩具或買玩具,一定要好好說,而且不要生氣,你可以先跟我練習一下:『媽媽,我現在笑瞇瞇的,可不可以給我玩玩具?』」

如果孩子曾因哭鬧引發氣喘、不舒服,甚至送醫,事後也都是很好的機會教育,告訴他:「你上次哭到氣喘送醫,醫生還給你打針,會不會痛啊?你好可憐,以後不要哭得太久、太厲害。」當然不是要恐嚇他醫生會打針,而是告訴他不斷哭鬧的後果是什麼,教他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和照顧自己。

至於他不好的習慣,像是挑吃偏食、不愛洗澡、愛打電動玩具,我建議用一些方法來鼓勵他們,而不是只有命令或強迫,效果會比較好。比如說,現在很多小孩都很挑食,不愛吃青菜,我記得美國人就畫了個大力水手卜派,他吃菠菜就變得強而有力,小孩看了就跟著吃,找一些讓他們吃得下青菜,均衡飲食的動力,讓他們有興趣吃下去。

再如,他們不喜歡洗澡,不妨在澡盆放一些可愛的鴨子或水中玩具,他們會覺得很有趣,玩到不想出來,要在他們不喜歡的事上加一些樂趣,而不是威脅他:「你不去洗澡,我就打死你」。或是跟他講好:「你洗完澡再打電動玩具」,把他覺得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結合在一起,當他做完該做的事,就可以得到一些酬賞。

但貪打電動玩具的確是目前小孩最大的問題,也是父母最苦惱的事,因為很難叫停,孩子即使玩了兩、三個小時,叫他停下來還會生氣。因此,在事前說好也很重要,只能打多久,如果不遵守,第二天就不要打了,讓孩子也養成習慣,也學會遵守約定,孩子慢慢就能跟你合作。

除了上述建議,我還是鼓勵你多利用一些求助電話,幫助你面對親子教育的問題。像每個縣市的文化局都有附設家庭教育中心,他們都有訓練過的愛心志工,能提供家長許多策略。此外,張老師、生命線也可以多多利用,別自己悶著,多找資源和管道,幫助自己有更多智慧來教養孩子。


不管你是男性或是女性,已婚、未婚還是單親,如果你正為親子教養、奉養父母、兩性情愛、婚姻關係、職場應對或人際問題所苦,
不知如何是好,歡迎寄來你的疑惑,讓專家為你指點迷津。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ga032794 經驗 +20 言之有物 2007-10-31 10:01
  • ga032794 金幣 +10 言之有物 2007-10-31 10:01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