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fw] 福德正神

[fw] 福德正神




神靈別稱:土地公、后土、社神、社公、伯公等。


歷史典故: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在民間,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為守護神。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神像容貌:土地公的神像一般為頭戴錢帽,帽沿兩條布須下垂抵肩,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瞇,白髮白鬍鬚,笑容可掬,慈祥可親,身坐太師椅,右手拿如意或拿手杖,左手拿元寶,兩肩微聳,挺隆的圓弧肚腹特別明顯,兩腿分開自然下垂,在民眾的心目中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

土地公為地方村社的守護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莊頭莊尾土地公之俗語,以表處處皆奉之、人人皆祀之。生意人、農人奉祀更虔誠。土地公由地神變為人神,顯示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多神觀念,極具包容性與親和力。雖然現今社會形態已有很大改觀,百業繁榮,一般生活安定。但是商店,工廠或一般家庭,依然篤信「土地公」,視「土地公」為福神,財神,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春祈)與八月十五日(秋報)均會祭拜土地公,對於土地感恩之心未嘗間斷。


聖誕千秋:土地公誕辰為農曆二月二日,那天,全省土地公廟便會舉辦盛大的慶典為土地公祝壽。在今日工商社會裡,土地公廟也有舉辦讓信徒借錢的活動(例如南投竹山的紫竹林寺),信徒必須先擲杯,請示土地公借款金額。借款期間為期一年,一年後信徒必須歸還借款金額,並附上利息(隨自己的心意)。借來的錢可買食物吃以保平安,也可以投入生意中,賺多的錢。




二月二日:福德正神千秋
福德正神千秋:即土地公也,省稱土地,俗叫老土地,又稱后土。按古以(土地之神為社神),謂之(社公)。社神本是一種(自然神),自天子至庶民,皆得對土立社,以祈福報功;祈祀之神曰:社,祀神之所亦曰:(社)。白虎通云: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繫因(土)能生萬物,其功德厚大,封土立社,祀五土之神,以為祈福(春社)報功(秋社),示土合而成(社),此即(社)之由來也。古代立社名稱制度各別,有大社.王社.國社.侯社.置社及馬社,茲不多贅。

社神由自然神衍為(人格神),當推(共工氏)之子(句龍)食於社為始,句龍係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於顓頊高陽氏時(公元前二五一四~二四三七年),官居后土之職(后土五官之一,即土正也),因平九州有大功德,故祀以為(社);嗣後世人乃謂(社)為(后土)。后土,取厚載之義,蓋(土)為群物主,故稱(後),猶天稱(皇天),地言(后土)也。按土為五行之一,說文雲(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物出形也)。左傳昭公廿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討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祀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據上述(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當可推知(帝堯)以前就非常崇敬五官之神,而封為(上公)於是(社)神被尊稱為(社公)。句龍官居后土,又封為上公,死後食於(社),使是(社公),世人以其職稱(后土)為神名,該算是(第一系代)之(人格神)換言之,句龍可謂為(土地公祖),為后土神之正身矣。自句龍食於社後,土正(后土)一職乃告懸缺,顓頊高陽氏即命(黎)兼為土官;黎乃顓頊高陽氏之子,時任火正(祝融)之官。禮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注(后土,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據此,即(黎)職司(火正)兼理(土正),也可算為(第二系代)兼后土之神矣。句龍食社,距今約四千四百五十年左右,約在黃帝紀元二百二十年左右。

土正曰后土,乃執掌土地行政,后土既封為上公,當民間便稱之為(土地公),公乃上公(官爵)之意,非年高齒德之謂也。至於緣何稱為(福德正神),雖難考證,惟其傳說甚多,茲舉其一.二種如下:
土地公姓名不詳,係南門人,生前為義僕,因逢匪亂,背少主人逃難,脫衣衣主人以禦冬雪,自己凍死雪中,天帝獎之,封為土地公。

土地公係周人,姓張名明德,為某上大夫家僕,上大夫之幼女在鄉思父心切,家僕背之擬赴任所會晤乃父,因路途遙遠,半途天降大雪,僕脫衣保護之,自己反而凍死。義僕死後,空中突顯(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此事傳開,時民異口同讚,咸認(南天門大仙福德神)為上天賜僕之封號也。某大夫感念義僕恩德,乃建廟祀之;迨周武王時賜號(后土),邇後轉稱土地公。以上二說頗有類同之處。

土地之本行是職掌土地行政,但如今習俗彫塑繪畫土地公,大都右手掌杖,左手執元寶,顯然兼理財務(時俗以土地公為一財神,故有賺(土地公錢)之流俗語);另方面,人死亡後出殯時,行列中也有安排(土地公)(即開路神)引路之舉,無形中(土地公)也兼領陰差,佐理亡魂引渡業務,誠可謂集(地政.財政.法政)於一身之小主管,職責之重,概想可知。

今者鄰里街巷山頭溪邊,奉祀(土地公)之大小祠廟林立,篤農殷商工業界等,亦皆固別奉祀(福德正神),並以二月二日為聖誕日,虔誠致祭,鳩金演唱梨園,復於八月十五日援例擴大致祭,各家戶也趁此佳節湊熱鬧;又每月逢二,十六少不得拜拜(做迓),以正月二日為(頭迓),臘月十六日為(尾迓),其目的不外(祈福報功)也。

社神由自然神衍變為人格神,因蒞任神眾多,其身世生死日期,各自不同,未能一一依其生死日期祝祭,總認二月二日為誕日,惟此誕日究係那位(土地公)之誕日,自難考證。其實,二月二日似乎是昔時祭社神之日(馬氏日鈔:昌平縣北,狄梁公祠,元大德中重建,學士宋浡記之穹碑尚存,常有光怪;每歲二月二日,南山北山之人皆來作社,前數日夜,碑上即有火光,遠望碑字皆見,近視即滅。)並非土地公之誕日,後世隨習因循,故一般皆以二月二日為福德正神之聖誕日。


目前奉祀土地公,似乎有種分別:
一.廟.寺.祠.堂及工商農牧家戶等,皆祀(福德正神)。
二.墳墓邊即祀(后土)(山神土地總代表),以與(福德)為人格神,乍看不無道理,惟實質上,后土也屬人格神。古代奉祀社神,亦有二種方式,在家則祀(中霤)二.在野則為(社),此乃就奉祀社神之處所而言也。詩小雅:(以社以方),疏(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為社)。禮月令:(其祀中霤),蔡邑獨斷曰(其祀中霤,霤神在室,祀中霤,設主於 下),疏(中霤猶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複穴,是以名室為霤。)析而言之。古代奉祀社神,在家中時,安神主於(中霤)(即堂室居處)之牖下(穿壁以木為交窗曰牖,即房窗也),在野時,安神主於(社)(祀神之所亦曰社);今俗家中安奉土地公之位置,略與古代不同,自屬難免;且在市區郊外所建立之專奉土地公之處所,已不稱為社,而另稱-土地公廟,福德祠,甚至庵宮等名稱,不在話下。
另通社有關之神為(稷)及(地居主)(亦作地基主),順筆略予道及:稷,六穀之長,即穀神也,官名曰田正,封號(後稷)。自古帝諸侯異常重視(社稷),社稷(社神,稷神)興隆,像徵國家富強康樂太平,故均以(社稷)比諸(江山),以社稷之存亡,示國家之存亡。上古最先任稷官者,炎帝神農氏之子(柱)也,及堯帝時,(棄)(帝嚳高辛氏之子,母姜嫄)居稷官,封號曰後稷,柱.棄兩人均先後為(稷神)。今農家於春秋祭田頭,以竹枝夾金紙香,插田中,乃祭拜稷神(後稷)也。至於(地居主)一神,各戶皆有,傳說不同,尚缺考據。


   

TOP

真是感激,這一陣子因機緣,對福德正神有興趣,想多瞭解典故及沿革,所幸有此機會,感謝大德分享!

TOP

這一陣子因機緣,對福德正神有興趣

TOP


看來陸上的
全被土地公給全包了
可以算是拜一個
就可以省去拜那麼多個神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