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歷史]清朝」紙橋之戰」的經過

[歷史]清朝」紙橋之戰」的經過

【紙橋之戰背景】19世紀下半葉,法國經濟迅速發展,促使其加緊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軍大舉入侵越南,佔領西貢(今胡志明市)及其附近大片地區。1873年法軍又侵佔河內等地,越南國王請求被迫流寓越南保勝(今老街)的黑旗軍統領劉永福幫助抗法。12月21日,劉永福率部大敗法軍於河內近郊,迫使法軍國退出河內。1882年(清光緒八年)法軍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先後佔領河內、南定等地,並聲言攻取黑旗軍根據地保勝。


【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本名義,廣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廣西天地會領袖,1865年起義失敗,受清政府真壓,率300人出鎮南關,在中越邊境保勝一帶,開闢山林,聚耕牧,號「黑旗軍」。劉永福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死力之人。劉永福率黑旗軍駐越南二十餘年,與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黑旗軍武器的改進】從1873年開始投入越南戰爭起,劉永福的三千部眾中確實有佔近半的大刀單位。其他則有約一營(清制約六到八百人)的鳥銃手,與一營的小槍手(步槍,型號不明),和數十挺左右的抬槍。


黑旗軍武器改進十分神速,這得拜當時南北戰爭剛打完,美國商人手中有太多過剩槍械之賜。1883年時的黑旗軍,計有裝備美製M1833/1855膛線騎兵銃者兩營,Winchester連發卡賓槍數十伍(作為決勝武器),鳥銃兵十營,自法軍手中擄獲的Renior步槍和各式雜牌可以再組四營,雖然彈藥口徑難以統一,不過隨軍行動的土槍匠應能有效的解決此一問題。





【1873年紙橋之戰】法國殖民當局趁調解法國商人堵布益與河內當局糾紛之機,派上尉安鄴帶兵北犯。安鄴很快攻下由巡撫阮知方據守的河內城,接著又攻取海陽、寧平等4省。越南政府無力抵禦,急忙向劉永福求援。劉永福率黑旗軍趕赴河內郊外,在紙橋設下埋伏。安鄴以為黑旗軍如同越南軍隊一樣不堪一擊,只率20多名士兵出城迎敵。黑旗軍且戰且走,引誘法軍到埋伏圈裏。等法軍彈藥耗盡後,黑旗軍蜂擁而出,一舉殲滅法軍,安鄴當場喪命。這一戰挫敗了法軍的第一次北犯陰謀,使越南全境淪為法國殖民地的時間推遲了10年。




【1883年紙橋之戰】夏初,由法軍上尉代理營長李維葉(Cpt. Henri Laurent Riviere)率領約五百名法軍北犯,輕易攻下由河內總督黃耀據守的河內城。5月6日,劉永福再次率軍來到紙橋設伏。李維業吸取安鄴失敗的教訓,原欲固守等待從南方調援軍再決戰,劉永福一面給李維業送去約戰書,痛斥法軍的罪行,一方面派兵夜襲河內城外的法國教堂,激怒了李維業,促使他改變主意出城作戰。劉永福派一批士兵先持刀突擊後,假造黑旗軍無槍的假象吸引法軍過橋進兵,然後遭到黑旗軍絕對優勢火力從道路兩側縱射,李維業負傷倒地,劉永福趁機率兵衝殺過去。法軍大亂潰退,丟下李維業逃回河內。此戰法軍被擊斃32人,受傷52人,李維業也被割去了首級。越南政府為此役授予劉永福三宣提督。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