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歷史]魏延造反誰之過?!

[歷史]魏延造反誰之過?!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於北伐途中,傳令諸部撤退,結
果引發魏延、楊儀兵戎相向之事,最後魏延遭敗,未及逃
抵漢中,就被楊儀所派遣的追兵擊殺於半路。這場事件,
有人認為魏延心存反意,有人認為魏延只是自覺受侮而過
度反抗,但不管如何,這個部份向前討論已多,於此不再
贅談,而把焦點放在:「這場由魏、楊二人的政爭所引發
的軍變,究竟是誰造成的?」

《三國誌˙蜀書十》:「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
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
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先談諸葛亮的「處置」,史說諸葛自知病困,「密」與楊
儀等三人交代退兵之事。以諸葛亮老謀深算,竟未考量魏
延的脾氣,而暗自把他排除在「撤軍會議」之外,打算等
事後才透過第三人之口,通知魏延;以魏延是個持節大將
而言,這個處置既不尊重,也不慎重,姑且不談楊儀有無
假傳指令的可能,就說魏延素與楊儀不合,就算楊儀表明
是「丞相親囑」,但是無憑無據,魏延如果咬定是楊儀等
人造假而不肯聽從,豈不是徒增事端嗎?不讓魏延與會,
之後才又假設「若延或不從命」,顯見諸葛亮這個地方的
處置有點過於複雜化。要讓事情簡單,傳魏延到跟前,當
面下達軍令(是「命令」不是「協議、討論」)至少於法
理上,魏延不能不聽,何況先前魏延屢有主張時,也都為
「亮制而不許」,又如何知道今番當面命令,魏延就會堅
持「繼續作戰」而不肯撤退。當然,這場會議既然是「密
議」,只有楊儀三人知道的話,「諸葛遺令」的內容會不
會是楊儀等人假造,所以魏延始終沒有被傳喚到中軍營聽
令,這也是個合理推測,又或者魏延駐軍之處甚遠,無法
隨傳隨到,所以諸葛亮才沒通知魏延而「私會」楊儀等,
這都不無可能。畢竟,撤退此等重要之事,又揣測魏延可
能會有意見,諸葛亮卻仍舊沒有直接面命魏延,這種處置
多少有點瑕疵。

再說楊儀的「傳令過程」,諸葛亮所吩咐的是:「令延斷
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內容明示是
「先下命令」,除非「延不從」才有「但書」,然而楊儀
卻沒有逐步辦理,只讓費禕以「私人身份」前往試探,大
概就如板友所推論,楊儀是擔心魏延拿權力反壓,所以乾
脆想辦法「逼迫」魏延「不從命」,才能握實兵權。果然
不出楊儀所料,費禕的詢問結果,魏延的確沒有撤退的意
思(不想不代表不肯聽命,事後魏延「悔而追之」就是證
明),而讓楊儀有藉口可以「軍便自發」,從這之中,亦
不難看出楊儀的陰謀,而為後來之事埋下火線。

楊儀既有心機,費禕、姜維兩人以同樣出席「密會」者的
身份,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兩人也許權力不夠、也許畏
懼且厭惡魏延的脾氣,或輕忽魏延的可能反應,竟沒有勸
阻楊儀應當依循諸葛亮的吩咐行事,反而協助楊儀惡整魏
延,逼得魏延「不得不大怒」,甚至還引發事後的諸多問
題,就這一點,尤其費禕更是難辭其咎。再說,費禕前去
「刺探」,到底對魏延說了什麼,是否提及諸葛亮的各項
「命令」,或只說是「丞相的意思(『意思』和『命令』
的效力差很多)如何」、「楊儀有意如何」、「你有何打
算」等等,才讓魏延表明「不想」撤退,這一點,史書沒
有清楚交代,也就形成一個謎團。

相較之下,身為猛將而非智將的魏延,就單純許多。他自
忖既受封為「征西大將軍」,丞相死後應當依權繼命,肩
負起整場戰事的重責大任,這個想法並無不妥,也符合魏
延自負的個性,所以費禕前來詢問時,魏延會說出「丞相
雖亡,吾自見在」的話。以魏延的頭腦,大概只想到有機
會可以一展長才,怎會料見其他人都在玩陰的:諸葛亮的
密會、楊儀的不通報、費禕的試探,魏延自始至終都蒙在
鼓裡,等到發現大軍打算丟下自己不管時,也就壓抑不住
怒火,選擇最激烈卻也最糟糕的反應方式,釀成大錯。

由此看來,整個「撤軍事件」,其實就是一連串不恰當的
行為所集合而成,每個人各有所謀,然後做了不合適的抉
擇,也難怪事情會鬧到最後兵戎相見的局面。在這之中,
又何獨魏延有過,楊儀也同樣罪責深重,及至諸葛亮、費
禕,甚至姜維,多少都應該負點責任才是。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