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天線寶寶 Teletubbies 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障礙?

天線寶寶 Teletubbies 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障礙?

天線寶寶 Teletubbies 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障礙?

Future.Less / 6.28.2007

這樣的報告大概是 Teletubbies 天線寶寶十週年最大的賀禮:研究發現,兩歲以下的幼兒要從天線寶寶學到新詞彙不如大人直接教它,不管是父母自己教他或電視裏的大人也好。雖然作者很想把這種現象普遍化到所有的幼兒電視節目,我則寧可相信這是天線寶寶的特色。


怎麼會這樣呢? 天線寶寶這麼可愛有禮貌,講一句話又至少會重複三次,這是帽子這是帽子這是帽子的,直覺上,對於語言學習起步階段的幼兒應該有正面效果。

我自己的小孩在 15 個月大的時候,也開始被這個電視節目吸引,每天早晚都會吵著要看「寶寶」。陪著他看了一兩個月的天線寶寶,我對這個節目的評價是正面的,但回想起來我確實也感覺到:當時,他並沒有很有效地把節目中介紹的物品,像是帽子,跟現實生活中的物品連結而學到新的詞彙。

其實,早在 2004 年就有一篇研究,比較不同的兒童電視節目對 6-30 個月大幼兒詞彙跟表達的影響。其中,天線寶寶就是唯一對兩者都有負面影響的節目。而我一開始所說寧可相信這是天線寶寶的特色,原因是,在這篇研究中,還存在著其他節目,像是 Dora the Explorer 小小探險家朵拉,對觀看者的詞彙或表達都有正面的效果。

不同於調查,最近這篇研究是以實驗的方式探討不同方式對幼兒學習語言的效果,方法其實很簡單,作者設定了五種實驗情境讓 15-24 月大的幼兒學習新詞彙,隨後再測驗孩子能否把學到的詞彙跟現實生活中的物品連結。這五種實驗情境包括:

大人在電視裏教學
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有分散幼兒注意力的刺激
Teletubbies 天線寶寶教學
大人在電視裏無語教學,控制組
實驗結果,對於 22 個月以下的幼兒,對大人的注意力不輸於天線寶寶,而且學習新詞彙的效果比天線寶寶好。至於大一點的幼兒,22 個月以上,就沒有這種差別。這不禁啟人疑竇兩歲以下的幼兒看天線寶寶的時候到底在看什麼。

這種結果跟我們先前提到過「珊蒂吵死了 (Sandy Makes a Rattle)」的圖畫書故事一致。

如果根據這樣的邏輯,美國小兒科學會給孩童們看電視的建議就顯得有先見之明:


Discourage television viewing for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 and encourage mor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hat will promote proper brain development, such as talking, playing, singing, and reading together.
兩歲以下幼兒不要看電視,父母可以多跟他們互動,陪他們說話、遊戲、唱歌、讀書,以促進腦部正常發展。

而這也是身為父母在照顧幼兒的兩難:一方面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總是很早就買了一堆著名的幼兒節目來刺激他們各方面發展,然而,如果這就是孩子會輸在起跑點的原因,父母親又沒有時間、耐心與能力陪伴孩子。

天線寶寶我們已經收起來很久了,但是取而代之的也不是爸爸,而是巧虎。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