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分享保險觀

分享保險觀

分享一下:
1. 每個人的第一份保單,一定要優先著重醫療的部份。這是基石。
    因為
    1.1 健保越來越貴,未來自費的項目越來越多。
    1.2 越年輕身體狀況越好,保費越便宜。
          雖然大部分的醫療行為會發生在老年的時候,不過等老了,想要保險的時候,可能保費太貴或沒工作能力而無法負擔。
          也可能因為有疾病,而不能保險。
    1.3 我們無法預估會花多少錢於醫療費用上。所以才說終身型的醫療保障很重要。

2. 保險除了考量經濟能力的負擔外,也要詳細了解保單的內容,才不會有期望與事實落差太大的失落感。
    先有基本的保障,未來再視經濟能力與家庭狀況,甚至是大環境的狀況,來調整或加強保單的內容。

3. 投資型保單具有保障與投資雙重的功能。可作退休規劃、可投資理財、繳費與領回又具有彈性。
    最重要的是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購買高額的保障。不過如果單純想投資而不需要或不想有這份保障的人,其實買一般基金或股票就可以了。
     舉投資型保單的幾項利多:
    3.1 買股票或一般銀行基金,如果賠了或是下市了,什麼都沒有。買投資型保單,若真的投資失利,至少還留有終身壽險的保障。
          而購買此保障所花的費用,是遠遠低於傳統型的終身壽險費用。
    3.2 保險公司提供的基金選擇,3000元大概最多可以選10檔。可以分散風險,選擇性也比較廣。
    3.3 3000元...可能幾瓶化妝水、幾餐大餐、幾件衣服、幾個皮包就沒了。
          如果每個月你可以存下3000元,存20年。
          除了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外、也學會了投資理財。
          要特別一提的是:複利效果是很可觀的。
          若有 9% 獲利,20年後帳戶有約170萬,30年後帳戶有約410萬。還有個150萬的壽險保障。
          而這筆錢未來可作退休養老金的規劃,也可以做小孩子的教育基金。

4. 以個人為例,大人小孩都有至少乙份保障型保單壽險,可保投最低金額如1萬元加上其附約保障,
   住院醫療加總至少要有一日3000,以免萬一發生意外時,有錢可以醫~大人的部份,另外再加上
   乙份投資型保單,因保險費率不高,所以壽險最好選最高額度,一來當作為日後小孩教育基金,
   二來也可以當成退休養老金,基金組合要以績優長期性,要穩健不要高風險,畢竟沒有那麼多時間
   整天投入研究,還有只要保單價值還在、保障就還在,且壽險額度夠高是為了萬一人死了,
   至少還留下一筆夠短期內家庭成員使用。這是種懶人想法啦~
   沒死不擔心沒有錢醫,死了也不用煩惱小孩沒錢養。  

5.還有年金保單是千算萬算都不划算,不如買存在銀行裡賺利息算了,至少每年還有利息賺~
  年金滿期保費全部領回,領回以後保障還在嗎? 年金一年或二年領一次,試問要領到幾年以後才有還本?
  假設保費年繳3萬20年期,保險第一年後每年領1萬元,也就是繳3萬*20期扣領1萬*19期等於繳了41萬,
  還要活著領到42期也就是出生開始投保要到62歲才有賺到第1個1萬元利息, 這樣怎麼算都嘛不划算~
        


為子女買保險 破除三迷思 父母宜先於子女
文章摘錄自95.3.29 東森新聞網

記者胡秀珠/台北報導  

「父母疼子、天經地義」,不過,許多父母以為幫子女自己買了保險,就萬無一失,
卻沒想過是不是切合需求?錢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保險公司提出錯誤投保觀念,
即是時下父母容易犯的理財迷思,「不要輸在起跑點」,不只適用於教養問題,「理財」
也是這個道理,提醒父母要注意。  

國際紐約人壽表示,為子女買保險的第一個迷思,是小孩一堆保單,自己卻沒買保險。
事實上,家長是家庭經濟支柱,必須先有足夠保障。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資料,2004 年國人的投保率已經突破166%,也就是人手 1.66
張保單。雖然,每個人手中的保單好幾張,卻鮮少人想過買得對不對或買得夠不夠。  

「買的順序不對,會發生什麼事?」國際紐約人壽總經理鄭林經指出,一個家庭的
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萬一父母出事的話,未來生活費哪裏來?誰又能出錢繳其他
保單的保費?因此買保險當然要以為父母優先。 另外,「買的不夠,又會如何?」
目前國人平均新契約壽險保額只有78 萬,萬一一家之主發生事故,這筆保險金是否
足以支撐一個大人跟兩個小孩一年的生活費?

鄭林經認為,如果想替子女買保險規劃教育基金,父母必須先看看自己的保障是否
足夠,而且必須在資金充裕的狀況下,再來考量小孩的需求。幫小孩買壽險,愈早買
愈划算,因為壽險商品的保費,是以投保年齡為計算基準。鄭林經舉例,以投保年齡
一歲之小孩為例,若投保一百萬終身壽險、二十年繳費,年繳保費僅需16,000元/男、
3,300元/女,但若相同的保險由三十歲之成人來投保,年繳保費卻需要26,800元/男、
22,700元/女。  

迷思二:從沒想過,自己會發生意外或重疾,繳不出保費。用保險為子女籌措教育基金,
是長達十幾、二十年的事,萬一父母中途發生意外導致殘廢,交不出保費怎麼辦?

鄭林經舉例,如果父母購買終身有生存保險金給付的還本壽險,在繳費期間內就可以
儲備子女教育基金,此時在這張保單下加保「豁免保險費」附約,就可讓父母在
「特定狀況」下,擁有備胎中的備胎。所謂「特定狀況」是指父母因為疾病或意外
造成不幸,被醫生診斷失去工作能力達六個月的時候,就可享有免繳保費的權利,
而保單依然有效,子女仍享有原先的保障功能。  

鄭林經表示,父母除了在投保時可選擇附加保費豁免附約外,另外也別忘了看看
豁免對象是誰,舉例來說,如果保單繳費的人是父親,那麼豁免保費的對象就是
父親。值得一提的是,單親家庭於目前台灣社會中非常普遍,其中女性單親家庭就
佔了六成,因此,呼籲風險集中的單親媽媽,別忘了在為子女規劃教育基金時,
加買「豁免保險費」附約,不致因為本身發生意外或疾病事故失去工作能力,沒錢
繳保費,而打斷了對子女教育基金的安排。

迷思三:以為變額萬能保險,穩賺不賠。規劃子女教育金有兩個重要的特性,
一是時間沒有彈性,小孩到6、7 歲就要唸小學,18歲就要唸大學,不能提前或
延後。二是費用沒有彈性,學費一律「不二價」,而且年年往上漲。學費年年漲,
因此用變額萬能保險來存教育基金的原理,和投資共同基金的道理一樣,父母
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財屬性,選擇基金的投資標的,做出最適合的資產配置組合。

投資變額萬能保險到底獲利多少才合理?以教育部近幾年公佈的大學學雜費為例,
最高漲幅達5%,換句話說,每年在變額萬能保險上,賺取5%以上的報酬率,應可
視為父母追求的目標。假設一歲小孩投保變額萬能壽險,年投資報酬率是6%,投保
50萬保額,每月繳5,000元,那麼小孩到二十二歲時,保單帳戶裏已經有260萬,
足夠圓一個留學夢。

鄭林經強調,用投資型保險準備教育金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賺取超額利潤,而是在
保本的前提下,維持穩定獲利,讓父母有能力應付隨著物價上漲的學雜費,隨時
可以提領部分現金,幫子女繳學費。

婦幼節來臨前夕,國際紐約人壽提醒所有父母親,當把所有最好的投資,放在寶貝
子女身上時,一定要重新檢視家庭的保單內容,先把自己的保障做好,再來談子女
的教育基金規劃,才具實質意義。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