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荷據時期》 歐洲人稱台灣為Formosa

《荷據時期》 歐洲人稱台灣為Formosa

歐洲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以義大利為中心所掀起的西歐新文化思想運動,大約自十四世紀持續到十六世紀。當時地圓之說尚未獲得哥白尼(Nicholaus Copernicus 一四七三~一五四三)的証實,而哥倫布深信地圓之說,所以在一四九二年發現新大陸,其後在一五一九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出發周遊世界,一五二○年繞過南美洲南端海峽,進入太平洋,在一五二二年完成了周遊世界一周。
到了公元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由北太平洋沿日本、琉球、到達台灣。看到台灣島嶼十分美麗,於是稱為「Iiha Formosa」就是美麗之島之意。葡人就製作了台灣地圖,這種地圖有經緯度的標明,從此以後所有的西方人再訪台灣時,沒有任何一位將Formosa(台灣)取其他的名子,這就是有經緯度的標明所致。
中國是陸權的國家,對海洋是排斥的,到了十六、十七世紀中國漢民族,仍然不知地球是圓的,更不知道如何繪製海圖,所以若有一人來到台灣,他的紀錄是文字,非海圖。數年後或數十年後第二位又出海,他的記錄,因無經緯度來判斷,所以他知是否與以前的訪者來到同一島,所以另取一名為解決之道。
所以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漢民族對台灣有許多名稱,其原因就是沒有經緯度的標示,也就是不認識台灣,所以無法証明是同一島嶼,於是各取各的名子。況且但直到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台灣後,才有大量的漢人移民來台,但是台灣的名稱仍沒有統一。 以前漢人無法移入的原因是因為原住民對入侵台灣的人都給予殲滅性的打擊,使其無法生存。直到了有強大的武力以為後盾後,漢人才得移居台灣。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