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史料]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史料]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作者:佚名
--------------------------------------------------------------------------------
引用:
欲選讀文章,請複製章節標題後
鍵入"Ctrl+F"貼上,搜尋
上 篇(1900—1939)
橫空出世——氣球、飛艇、飛機及航空兵的誕生
雛燕初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航空兵
熱血當祭長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空中格鬥
"寂靜"中的空戰——兩次世界大戰間的空中作戰
制空權理論奠基人——杜黑與《制空權》
華東大空戰——抗戰初期中國空軍抵禦日軍的空戰
武漢上空的較量——抗戰時期的武漢空中保衛戰
浴血長空振軍威——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幾次著名的空戰
激戰在天府之國上空——抗戰時期的重慶空中保衛戰



中 篇(1939—1945)
"威塞爾演習"--德軍對丹麥和挪威的空降突擊
天兵奇襲"荷蘭要塞"--德軍對荷蘭的空降突擊
功虧一簣--德軍一次不成功的空降作戰
飛奪埃本·埃馬耳要塞--首次使用滑翔機突擊
血火長空--"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的空戰
不列顛上空之戰--1940年英德空戰
拔掉狼牙--盟軍航空兵大西洋、地中海獵潛戰
海空千里大角逐--英軍圍殲德艦"俾斯麥"號
獵殲"北方孤狼"--英軍擊沉德艦"提爾普茨"號
扼住狼喉--盟軍航空兵比斯開灣獵潛戰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魔鬼的傑作--德軍空降兵營救墨索里尼
引火燒身--英美空軍聯合轟炸柏林
"直射"與"霸王"行動--盟軍諾曼底登陸前後的空中作戰
飛向諾曼底--盟軍在諾曼底的大規模空降作戰
地獄之戰--盟軍阿納姆空降戰役
2000架飛機"火源"大空襲--英美聯合轟炸德累斯頓城
碧空鐵血--蘇德戰爭初期的空中作戰
雄鷹又得以自由翱翔--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中蘇軍奪取制空權
空中大會戰--庫班戰役中的蘇軍航空兵
空中大決戰--庫爾斯克大會戰中的空中戰役
聖戰在白俄羅斯上空-白俄羅斯戰役中的空中作戰
最後一戰顯神威--柏林戰役中的空中支援作戰
東方之戰的最後樂章-遠東戰役中的蘇軍航空兵
無情的"判決"--英軍航母空襲塔蘭托
納粹空降兵的掘墓之戰--德軍克里特島大空降
未充分燃燒的"火炬"--英美軍阿爾及利亞空降作戰
托拉、托拉、托拉--日軍偷襲珍珠港
亡命菲島--日軍空襲菲律賓
"不沉戰艦"的沉沒--日軍重創英國"Z"艦隊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燃燒的珊瑚海--美日珊瑚海海空戰
飛越世界屋脊的"駝峰"空運--中美大規模空中運輸行動
日本帝國海軍的衰落--美日中途島海空大決戰
沒有終點站的"東京快車"--美日瓜島海空戰
獵獲"孔雀"之戰--美軍擊落山本五十六座機
日本的"珍珠港"--美日馬紹爾海空戰
"火雞大捕殺"--美日馬裡亞納海空戰
血戰萊特灣--美日萊特灣海空戰
皇軍傘兵的最後瘋狂--日軍布勞恩空降作戰
飛奪哥黎希律島--美軍、菲律賓空降作戰
天火--美國轟炸日本本土
"菊水特攻"作戰--美日沖繩海空戰
震驚世界的"小男孩"和"胖子"--美軍對日本的原子彈轟炸



下 篇(1945—1990)

世人矚目的空中補給線--柏林危機中的空中運輸
首戰3比0--志願軍空軍擊落美軍F-84飛機
鐵桿僚機逞英豪--志願軍空軍英雄羅滄海、王昭銘、范萬章、焦景文
一腔熱血灑長空--志願軍空軍英雄孫生祿、樊玉祥
勇殲"王牌"--志願軍空軍英雄張積慧、韓德彩
英雄大隊--志願軍空軍"王海大隊"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目標--一江山島--人民空軍首次參加聯合登陸作戰
台灣海峽上空的激戰--人民空軍奪取海峽上空制空權
刺破青天鍔未殘--人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擊落RB-57D高空偵察機
"天之驕子"的隕落-人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擊落5架U-2高空偵察機
平流層的角鬥-蘇軍擊落美U-2高空偵察機
叢林上空的較量--越南戰爭中的空中作戰
山西劫俘-美軍機降偷襲越南戰俘營
大漠狼煙-第2、3、4次中東戰爭時的空中作戰
"閃電"行動-以色列特種部隊夜襲恩德培機場
"藍光"突擊隊在行動--美軍機降伊朗營救人質
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襲伊拉克核反應堆
馬爾維納斯風雲--英阿馬島海空戰
貝卡谷風雲-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導彈陣地
奇兵奔襲錫德拉灣-美軍空襲利比亞
海灣風雲-海灣戰爭中的空中戰役
後記


[ 本帖最後由 aska110169 於 2007-3-18 05:28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蔡逸竹 經驗 +100 感謝你的史料文章 2007-5-31 21:47
  • 蔡逸竹 金幣 +100 感謝你的史料文章 2007-5-31 21:47
  • 蔡逸竹 威望 +3 感謝你的史料文章 2007-5-31 21:47

TOP

橫空出世——氣球、飛艇、飛機及航空兵的誕生
         
人類自從脫離動物直立行走、產生思維後,幻想與追求也隨之而生。正是這種對美
好生活的幻想與追求,才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祖先的知識積累有時
雖然還不是以使他們自覺地產生出神奇的發明,但他們一直善於從對自然界的模仿
中尋找靈感。氣球、飛艇、飛機的誕生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歷盡滄桑 氣球終升空

    1783年9月19日,法國巴黎,凡爾賽廣場。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眾多文武官員的陪同下,冒著初秋的酷熱端坐在廣場觀禮
台上。廣場四周擠滿了10多萬神采飛揚的巴黎市民。今天,他們將在這裡觀看人
類歷史上首次熱氣球搭載"乘客"飛行。從產生飛行的遐想到初步實現這一理想,人
類經歷了多少坎坷與曲折!這一歷程是多麼艱苦而漫長啊!
    幾千年前,生活困苦的人類祖先見到自由飛翔的鳥鵲時,產生出許多美好的遐
想:要是能擺脫桎梏飛向藍天,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翱翔那該多好!無論是在中
國、印度,還是在古巴比倫、羅馬,有關人類飛行的神話都十分豐富而壯觀,例如
嫦娥奔月、敦煌飛天以及長著翅膀的天使等。這些流傳廣泛的神話故事集中反映了
人類對飛行的期盼。
    儘管當時的技術發展水平還難以滿足人類對飛行的期盼,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
過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與探索。特別是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中國人民,更以他們的辛
勤勞動為世界航空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建築業祖師魯班就製造出了能飛的木鳶(古書一般稱木鳥為木鳶)。《墨子·魯問
篇》記載:"班削竹擬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至西漢時代,我國出現了利用
空氣動力原理升空的風箏。人們普遍認為風箏是最原始的飛行器,也是現代飛機的
祖先。至王莽時期,有人模仿飛鳥形狀,穿上用羽毛做成的翅膀從高處躍下,嘗試
飛翔,並成功地飛行了數百步遠。
    隨著文明的進步,外國人也提出了飛行設想,並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公元
5世紀左右,歐洲有個叫委蘭的鐵匠就製造了一套"羽毛衣",進行了一系列飛行試
驗並獲得一定成功。後來,委蘭還穿上"羽毛衣"進行了一次復仇行動,他把仇人提
到空中,將其扔下地面摔死。公元13世紀,俄國的查多赤尼克在手稿中也有類似
記載:有人披著用綢子做的翅膀從很高的教堂頂上安全飛了下來。
    儘管這一時期人類的飛行探索還處於對飛鳥的簡單模仿階段,儘管他們努力的
結果常常是失敗多於成功,但這些嘗試無疑也同樣促進了科學技術,特別是航空技
術的發展。公元1300年左右問世的風車旋翼已經與現代飛機的螺旋漿十分相似。
不過,那時大多數人還只是深信:實現飛行的有效方法是盡可能完善地模仿飛鳥,
他們還是僅僅關注於鳥類的飛行技巧。
    隨著人類歷史上最暗淡的中世紀的結束,歐洲迎來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文藝
復興時期。擺脫了束縛人類思維的重重桎梏重新開始向天空翱翔。人類對飛行的探
索也進入了一個發展時期。1495年,意大利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達·
芬奇設計出了撲翼機的草圖。而弗朗西斯科·泰齊爾在1670年描述的景象則更
為新奇而恐怖:大批的飛行器在城市上空穿梭飛行,從空中向地面投擲武器,射殺
地面毫無防禦能力的市民。這個十分超前的設想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空中轟炸的記
載。大約兩個半世紀之後,泰齊爾的設想真正成為了現實,並且給無辜的平民帶來
了無盡的悲哀與痛苦。
    1709年,一位名叫洛倫索·古莫斯的葡萄牙神父用模型滑翔機和熱氣球進
行飛行實驗,獲得了成功。遺憾的是,承受了過多失敗痛苦的探索者們此時對飛機
的興趣正處於低潮時期,古莫斯的發明並沒有引僕人們太大的關注,因而未能得到
及時推廣。1731年,俄國工程師克良庫特諾製作了一個布氣球。他往球內注入
熱空氣,在熱氣球下面繫了一個繩套,把自己套進繩套裡。結果,熱氣球上升的拉
力把克良庫特諾帶上了樺樹頂那麼高的空中。
   

    1782年,以造紙謀生的法國人蒙特哥菲爾兄弟經過試驗發現:充滿熱空氣
的紙袋能夠在空中飛起。儘管當時他們並不理解這種現象的理論基礎,但他們敏感
地意識到了這種現象的實用價值。經過多次實驗和不斷改進,蒙特哥菲爾兄弟終於
用麻布和紙做成了第一個熱氣球。這個熱氣球直徑11米,內充燃燒稻草和羊毛所
產生的煙和熱氣。1783年6月5日,他們進行了首次熱氣球升空試驗。熱氣球
上升了近200米高,並在空中停留了10多分鐘才降落下來。熱氣球成功升空的
消息傳到巴黎,引起了法國科技愛好者的極大興趣。法國學術協會於是邀請蒙特哥
菲爾兄弟到巴黎進行表演。
    1783年9月19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親率大批文武官員來到凡爾賽廣場,
觀看熱氣球表演,10多萬巴黎市民聞訊後也興致勃勃地湧入廣場觀看表演。蒙特
哥菲爾這次使用的氣球直徑約12米,由輕質薄紗與牛皮紙製成,氣球下方吊掛了
一隻籠子,籠子內還放入一頭羊、一隻公雞和一隻鴨子。上午10時,熱氣球連同
掛在籠子裡的"乘客"升空,大約8分鐘後,氣球上升到500米左右的高空,並在
空中懸停了數分鐘。廣場上一片歡騰,人類首次搭載"乘客"的飛行獲得巨大成功。
由於風力的影響,熱氣球最終降落在了5公里遠的巴黎郊外。
    蒙特哥菲爾兄弟表演的成功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並極大地激發了巴黎人對熱氣
球的興趣。曾親眼目睹氣球表演的路易王宮內的侍衛羅齊爾對熱氣球更是到了迷戀
的程度,並且開始研究體積更大、升力更大的熱氣球,他要嘗試乘熱氣球升空!1
0月15日,羅齊爾乘熱氣球成功地上升到近30米的空中,成為真正安全升空的
第一人。這次飛行開創了人類飛行史的新篇章。兩個月之後,羅齊爾又與同伴阿蘭
德斯做了一次自由飛行。這一次他們乘坐的是一個飾有金色花紋的藍底彩色氣球。
氣球上升到了近1000米的高空,飛行了25分鐘後安全降落地面。法國科學家
對氣球飛行的興趣與探索終於獲得了豐碩的成果。1793年底,物理學家查爾斯
與羅伯特首次乘坐氫氣球上升到300米高空,並在空中自由飄蕩了兩個小時。他
們的這次實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只氣球中充的是比重小於空氣的氣體,而不
是傳統的用加熱法來使空氣變"輕"。其後研製的各種飛行器大多採用了這一升空原
理。
    至此,人類在實現飛行的征途上已獲得了初步的成果。與人類歷史上的其他科
技進步一樣,這些成果幾乎立即被強制運用於軍事目的。1794年,法國人率先
在陸軍中成立了一支氣球部隊,這支部隊在法奧戰爭中擔任過多次重要的軍事觀測
及偵察任務;為法軍在弗勒魯斯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但是,曾經橫掃歐
洲的拿破侖在這一問題上並不具有軍事家必備的洞察未來的戰略眼光,他只相信他
那無與其敵的騎兵和大炮,認為這些龐大的氣球只不過是部隊的一種裝飾而已,有
時甚至是一種累贅。結果,這支前途無量的氣球部隊剛組建就被拿破侖武斷地強制
解散了。但19世紀的一些軍事家則認識到,利用系留氣球可以進一步提高戰場觀
察的效果,因此他們重新把氣球運用於戰場。1860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1
870年至1871年的法德戰爭都使用了大量氣球執行偵察任務。特別是在法德
戰爭中,當巴黎遭德軍重重圍困,與外界的所有通信渠道被阻斷時,氣球發揮了無
與倫比的作用:圍困期間,法軍一共施放了66個氣球,其中58個由93名勇敢
的氣球操作員操縱,用於與外界進行聯絡、運送信件及人員進出巴黎,為巴黎最終
擺脫困境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幾經探索 飛艇問世

    然而,上述氣球畢竟還是一種十分笨拙的裝置,它既要系留,又得受風力的擺
布,因而操縱、控制起來十分不方便。為了克服這些困難,19世紀的飛行愛好者
們作了許多探索、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設法為氣球提供某種形式的動力,使其能在
空中作機動飛行。不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還無法做到為氣球提供必要的動力來
源。與此同時,人們還認識到氣球做成球體形狀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缺陷——這種形
狀在空氣中的阻力非常大。經逐步改進,球形氣囊發展成為雪茄形的長形氣囊,其
機動飛行能力因此大大提高。飛艇由此而初具雛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蒸汽機、電動機、內燃機等動力裝置相繼問世,氣球的
動力來源得到了解決。於是,人們全面展開了對能飛的氣球——飛艇的研究。18
52年,法國工程師吉法德在橢圓形的氣球下吊裝了一台3馬力蒸啟發動機和螺旋
槳,製成了第一艘軟式飛艇。這種軟式飛艇的主體是一個軟而堅固的袋囊,袋囊依
靠充壓迫體保持外形。同年9月,吉法德進行了首次試飛並獲得成功。
    其後的多次試驗發現軟式飛艇存在不少問題,飛艇的氣囊不僅難以保持外形的
恆定,而且容易破損。於是,有人想法在氣囊內固定了一個環形龍骨並獲得成功。
這就是半硬式飛艇。後來,德國一名飛行愛好者用木質材料為飛艇氣囊製作了一個
外部支架,將氣囊固定在支架內保持外形,從而製成了硬式飛艇。這個改進不但徹
底解決了保持氣囊外形的難題,而且也利于飛艇的搬運。這種結構逐漸成為以後的
標準飛艇樣式。
    1885年底,德國工程師本茨與戴姆勒聯合發明了實用的汽油發動機,使人
類擁有了推力更大的動力裝置。從此以後,飛行器的發展越來越快。
    1898年,德國的齊柏林首次設計和製造出了硬式飛艇。這種飛艇使用結構
完整的骨架保持氣囊的外形,採用活塞式發動機作動力,因而飛行性能好,裝載量
大。1900年,齊柏林駕駛他那龐大的硬式飛艇成功飛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轟
動。1903年,法國的勒博迪兄弟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實用的飛艇。這艘
飛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飛行了61公里。
    此後,氣球與飛艇的發展進入了極盛時期,在軍事和交通運輸領域得到了廣泛
應用。在軍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國相繼組建了飛艇部隊,把飛艇引入了戰場。
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戰爭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飛艇對土耳其
進行偵察和轟炸;1914年8月5日,德國使用品柏林飛艇大規模轟炸法國要塞
城市列日;一年以後,德國又出動5艘LZ-38型齊柏林飛艇橫跨英吉利海峽轟
炸倫敦;炸死7人,炸傷30多人,在英國人中造成了"齊柏林"大恐慌。在運輸方
面,德國於1910年6月28日在法蘭克福與杜塞爾多夫之間建立了一條定期飛
艇空中航線。在這條航線上飛行的是LZ-7型齊柏林飛艇,它可載24名旅客和
12名空勤人員,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70多公里。1912年,一艘齊柏林飛艇
還用20天的時間實現了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就在飛艇蓬勃發展的時期,飛行啟發展史上更為重要、更有意義的發明——飛
機問世了,啟發明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兄弟聯手 飛機誕生

    1903年12月7日,刺骨的寒風橫掃著美國大地。這是多年來少有的低溫
天氣,許多居民為了躲避寒流甚至沒有出去上班。然而,此時此刻,在俄亥俄州的
野外山地上,兩個年輕人卻忙得滿頭大汗。他們就是萊特兄弟。這一天,他們將進
行劃時代的飛機飛行試驗。在場的還有幾個不畏寒冷的幫手,他們也不願錯過機會,
想親眼目睹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萊特兄弟付出了許多的
心血和汗水。
    萊特兄弟出身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兄弟倆都只讀
到中學就不得不輟學回家,以修理自行車獨立謀生。可貴的是,生活的清貧並沒有
影響兄弟倆對知識的渴求,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收集了當時能找到的
各種科技書籍,刻苦學習,認真鑽研。記載人類對飛機的探索以及總結飛行經驗的
航空書籍更是兄弟倆經常涉獵的對象。沒過幾年,他們對航空方面的知識就有了非
常深入的瞭解,成為遠近知名的航空問題專家。
    1900年,萊特兄弟發揮他們在機械製造方面的專長,根據所掌握的理論以
及前輩的經驗教訓,開始製造滑翔機並進行滑翔飛行試驗。短短兩年內,他們進行
了1000多次試驗。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同時也嘗到過成功的喜悅。有幾
次他們駕機滑翔的距離超過了200米,基本上掌握了滑翔機的操縱方法。190
1年,他們還創造性地建立了一個小風洞,進行滑翔機風洞試驗,測量各種機翼平
面的升力和阻力。為了解決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方面的難題,他們在地面進行了數
千次模擬試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經過理論推算,首次設計出了螺旋槳。
    經過上萬次的試驗與改進,萊特兄弟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由活塞
式發動機帶動螺旋槳推進的有人駕駛飛機,他們為之取名為"飛行者"。這架雙翼機
由木質材料製成,沒有蒙皮,機翼採用雙層構架式,翼展寬約12米,翼尖垂直向
上翹起。在飛機尾部裝有兩片垂直尾翼,而水平翼則裝在飛機頭部。此外,飛機上
還裝有方向舵和操縱機構,以方便飛行員進行操作控制。飛機沒有裝起落架,採用
木質滑撬在滑軌上滑行起飛。為了減少空氣阻力,飛行員俯臥有機翼上進行操縱。
為飛機提供動力的是一台水冷式4缸活塞發動機,發動機通過鏈式傳動機構帶動兩
葉片螺旋槳旋轉,從而產生大約12馬力的拉力。包括飛行員在內,飛機總重量約
為350公斤。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有動力、可操縱
持續飛行試驗。試驗中,飛機成功地飛行了約260米距離。新聞界對萊特兄弟的
突破進行了廣泛的報道。但這一成功並未引起美國政府及公眾的重視和承認。歐洲
國家對此則乾脆表示難以置信。在萊特兄弟飛行成功9天以後,蘭利研製的一架飛
機在試飛中失事,這一事件更加影響了飛機的推廣。美國人普遍對研製飛機的行為
進行了攻擊,認為這太浪費納稅人的金錢。萊特兄弟對幾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認
備感失望,甚至一度想與飛機告別。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後,萊特兄弟決心把
研製工作繼續下去。他們堅信,遲早有一天他們的成果會得到公正的評價。為了不
至於引起公眾的批評,萊特兄弟將研製工作轉為秘密進行。1905年,他們製造
出了一架能夠在空中停留半個多小時的飛機。萊特兄弟打算把飛機贈送給美國政府,
但當局仍然對他們的成就不加理睬。心灰意冷的萊特兄弟在萬般無奈中只好暫時中
止了對飛機的研究。
    與此同時,歐洲人卻仍在緩慢地探索前進。1906年11月,移居到法國的
巴西人桑托斯·杜蒙設計製造出了一架「14復型"盒形翼飛機, 並成功地在巴黎
試飛了25米,從而使歐洲首次出現了有動力飛行。一年後,法國的亨利·法爾芒
駕駛自行研製的"瓦贊—法爾芒工復型"飛機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距離為1公里的圓形
飛行。這一突破使歐洲人從此跨入了一個真正的飛行時代。從這時期,飛行終於成
為公認的事實。許多人甚至把飛行當作一項體育活動進行推廣。不久,這項運動就
風靡了整個歐洲,成為冒險精神的象徵。這種情景使萊特兄弟受到了強烈的感染,
他們決心振作品來,重新加入飛行者的行列。1908年底,哥哥威爾伯·萊特接
受法國邀請,攜帶一架"萊特A"號樣機抵達巴黎,進行了一次轟動一時的飛行表演,
令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飛行愛好者大開眼界。與此同時,弟弟奧維爾·萊特駕駛一
架相似的飛機在邁爾堡為美國陸軍中、高級軍官進行的表演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兩
次成功充分證明了萊特兄弟在航空界的先導地位,他們的成就已遠遠超過了歐洲人。
    在萊特兄弟的成就促進下,歐洲特別是法國的飛行事業在1909年取得了重
大的進展。這一年的8月,法國蘭斯主辦了一次盛大的飛行集會,歐洲的飛行員們
相繼創造了多種飛行記錄。然而,給世界帶來強烈震撼的還要數法國飛行員路易·
布萊裡奧。他駕駛一架飛機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降落到了大不列顛國土上。這個
事件不僅給世界公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國人大為吃驚:他們意識
到了某種突如其來的危險。飛機的發展使他們預感到單純憑借海上防禦力量今後已
不可能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了。
    隨著飛行事業在世界各地的迅猛發展,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與飛行家馮如也
為我國的航空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10年,馮如懷著為中國人爭氣的激情,
駕駛自行研製的飛機參加了在舊金山舉行的國際航空比賽。比賽中,馮如駕駛的飛
機在飛行高度、速度和航程等方面都超過了當時國際上的最好飛行成績,從而榮獲
國際飛行協會頒發的優等證書。1911年初,為了報效祖國,馮如謝絕美國人的
重金聘請,偕同3個助手,攜帶兩架自製飛機返回祖國,繼續致力於發展中國的航
空事業。不幸的是,1912年8月,馮如在廣州燕塘進行飛行表演時,因飛機失
事而英年早逝。

    踏入戰場 死神插上翅膀

    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各國軍事當局認識到了航空氣在軍事領域裡的發展前景,
歐洲的各個強國開始搜羅各種各樣的飛機以供陸軍使用。不過,這時的飛機還主要
用於偵察,飛機的研製工作大多也由私人進行,因而進展相當緩慢。在德國,人們
的興趣還主要集中在體積龐大的齊柏林飛艇上,因為此前公眾的捐款使齊柏林得以
繼續以飛艇先驅者的身份從事研製工作,並最終向德國人證明了這種飛艇的實用價
值。在另外兩個航空大國法國和英國,飛機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但是,軍人們已經急不可待地要把這件新式武器用於戰爭了。儘管飛機此時還
存在許多問題,甚至還經常帶來一些災難性的後果,但職業本身就充滿危險的軍人
卻顧及不了那麼多。於是,飛機在意土戰爭中首次露面了。
    1911年9月27日,意大利為奪取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殖民省份的黎波里
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向土耳其政府發出了最後通牒。遭到拒絕後,意大利決定依靠
武力達到目的。9月29日,意土戰爭爆發。當時,土耳其還沒有飛機,意大利卻
擁有軍用飛機20餘架,飛行員32名。這些裝備和人員被編為第1飛機連,隸屬
意大利陸軍。
    戰爭爆發後,意大利陸軍動員9架飛機、11名飛行員組成航空隊參戰。這9
架飛機中有2架為"布萊裡奧11"型單翼機,2架為"亨利·法爾芒"型雙翼機,2
架為"鴿"式單翼機,3架為"紐波特"式單翼機。10月15日,這9架飛機以及1
1名飛行員乘軍艦抵達的黎波里海灣。10月23日上午,航空隊隊長皮亞扎上尉
駕駛"布萊裡奧11"型飛機飛往的黎波里與阿齊齊亞之間的土耳其軍隊陣地上空進
行航空偵察,從而揭開了飛機參戰的序幕。10月25日,副隊長莫伊佐中尉駕駛
一架"紐波特"飛機在偵察途中發現,在艾因扎拉地區有一個龐大的阿拉伯營地。為
了弄清這個營地的詳細情況,莫伊佐降低飛行高度在目標上空進行盤旋。當時還沒
有專門的防空兵器,營裡的士兵面對這種情況只能用來福槍對起射擊。沒想到,還
真有幾顆子彈命中飛機,機翼三處受傷。這是空戰史上飛機首次遭到地面火力殺傷。
11月1日,加沃蒂少尉駕駛"鴿"式單翼機升空,前往敵軍上空偵察。所不同的是,
加沃蒂這回創造性地攜帶了4顆各2公斤重的"西佩利"式手榴彈。在飛到艾因扎拉
地區的敵軍陣地時,加沃蒂少尉將手榴彈扔了出來,從而開創了空中轟炸的先例。
雖然這次轟炸引起了一場舌戰——土耳其指責意大利轟炸了應受保護的醫院,犯下
了罪行——不過比這更重要的是,人們已認識到飛機在未來的戰爭中可能具有更為
廣泛的用途。
    1912年1月,意大利飛行員又首創使用飛機進行宣傳活動,他們向土耳其
控制區空投了數千張傳單,規勸當地的阿拉伯人放下武器。2月23日,隊長皮亞
扎上尉又在其飛機座椅上固定安置了一架照相機,進行空中照相偵察的嘗試。儘管
當時使用的照相機在一次飛行中只能曝一次光,拍攝一張照片,但這畢竟開創了空
中照相偵察的先河。
    1912年5月,意大利陸軍又組成了第2航空隊,向戰區增調了35架飛機。
這一次,他們開始了夜航行動。6月之前,隊長馬連戈上尉進行了多次夜航巡邏和
偵察。6月11日凌晨,馬連戈乘著黑暗向土耳其軍營空投了數枚炸彈,進行了空
戰史上的首次夜間轟炸。當時的夜航設備十分簡陋,只有一支固定在飛行帽上的強
光手電,飛行員通過手電照射到地面的亮光辨別目標和方位。憑這種裝備進行夜航,
其難度可想而知。9月10日,由於飛機出現意外故障,飛行員依連塔不得不迫降
到敵方陣地,從而又開創了空戰史上飛行員被俘的記錄。

    幾經波折 航空兵相繼成立

    意土戰爭中,意大利航空隊在的黎波里的成功初步顯示了飛機的威力,預示了
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從而引起世界各國軍方的矚目和效仿,
並極大地促進了軍事航空業的發展。至1913年初,航空大國真正的航空部隊已
初步組建起來,並建立了各種規模的飛機製造廠,開始了軍用飛機的研製歷程。英
國皇家飛機製造廠生產的"BE·2"型飛機,便是軍方對飛機的興趣日趨濃厚的產
物。不過,當時許多私人品業謀求改進的還是與比賽相關的飛機性能,而且由於軍
方還沒有為飛機規定明確的作戰任務,從而在訂購飛機時對規格的要求也就沒有形
成一定的規範。除了要求容易駕駛以及能夠為陸、海軍執行偵察、搜索任務以外,
軍方對飛機性能別無他求。因此,這一時期飛機的型號和部件還根本談不上什麼標
准化,在飛機軍械以及投彈方面的實驗工作做得也很少。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第一架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成功飛行的歷史僅有1
1年。飛機的性能雖比誕生之初有了很大改進,但還存在許多弱點。飛機的載重量、
飛行速度、航程還很小,飛機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較差。氣候往往對飛行有著決定
性的影響。尤其重要的是,許多軍隊指揮官還不具備洞察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
的戰略眼光,他們賦予飛機的主要任務也僅僅局限於偵察、搜索。軍人們目光短淺
的結果是沒有在組織工作方面為建立航空兵奠定必要的基礎。由於飛機是一種新出
現的武器,高級指揮員們大多對此持懷疑態度,中級指揮員又不具備進行飛行管理
所必備的經驗,因此,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擔任航空勤務的低級軍官提升至相
當高的指揮崗位。這樣做又引出了許多新矛盾。儘管這些初級軍官瞭解新的部隊是
怎麼一回事,他們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他們既沒有接受過充分利用與其職務相
一致的指揮權的訓練,也缺乏理直氣壯地同那些與他們級別相當的其他兵種指揮官
打交道的權威。再說,航空兵本身還是一個級別較低的兵種,大部分新上任的指揮
官也不願意用手槍和手榴彈等威力並不大的東西去承擔風險。於是,那些富於想像
力、充滿激情與積極性的飛行軍官的工作熱情便受到了嚴重打擊。更為嚴重的是,
航空部隊的一些高級軍官本身也對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遠見。不過,飛機向實戰
方向的發展與完善仍在緩慢地進行。德國和法國已經開始嘗試在飛機上安裝機槍,
英國和美國也有人私下進行此類試驗。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已擁有一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空部隊。這支
空中力量由帝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和帝國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分別從屬於陸、
海軍,遂行陸上偵察、情報收集以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務。不過,德國擴大航空部
隊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飛機上,而是放在了齊柏林飛艇上。他們指望用這些龐大的飛
艇來進行戰術、戰略偵察。然而,德國人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齊柏林飛
艇極易遭受損失——為了獲得有價值的情報,飛艇必須下降到可能被炮火擊中的高
度,然而飛艇中貯存的是易燃氣體,一旦被炮火擊中,後果不堪設想。在德國擁有
的所有飛機中,大約半數為"鴿"式單翼機,這種飛起來十分平穩的飛機由奧地利人
埃特裡希研製成功並根據合同在德國生產;其餘飛機是拉進式雙翼機。當時,德國
航空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是飛行小隊,每個飛行小隊由6架飛機組成,整個航空兵共
有41個小隊。這些戰術單位中的34個被分配給集團軍和軍一級的指揮官運用,
其餘7個編成獨立的航空中隊,由陸軍航空督察處實施單獨的行政領導。規模僅次
於德國航空兵的是法國陸軍航空兵。法國陸軍航空兵受法國總參謀部航空處領導,
基本戰術單位是飛行中隊,飛行中隊的編制因飛機種類而異。AE鋅f1中雙座機飛行
中隊由6架飛機組成,單座機飛行中隊則由10架組成。在威爾伯·萊特於190
8年應邀前往歐洲之前,法國人設計生產飛機的指導思想主要是:飛機必須可以自
由飛行,駕駛員的職責不過是操縱它,就像司機駕駛汽車一樣。那些笨重平穩的雙
座飛機就是根據這個指導思想研製的。自威爾伯在巴黎的表演取得極大成功後,萊
特兄弟更富有挑戰性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一批法國人,並由此產生了全新的設計觀點。
這些人認為:真正的飛行只能是由一架基本上不穩定的飛機完成的;在整個飛行過
程中,飛行員必須像騎師駕馭駿馬那樣去操縱飛機,使其順應自己的意志。那些靈
活性較強的單座飛機正是這種設計思想的產物。此外,影響設計思想的另一個重要
因素是發動機的種類。當時,較重型的的飛機傾向於採用水冷式直列發動機,這種
發動機的功率相當大。而輕型飛機傾向於採用品缸旋轉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汽缸
圍繞曲軸成星形排列,曲軸一端固定在機身上,螺旋槳則安裝在旋轉的曲軸機匣上。
這樣的設計使發動機結構簡單而緊湊,體積大大縮小,重量也大大減輕。安裝這種
發動機的飛機飛行性能因而也得到改善。
    與此同時,英國人也逐漸注意到了發展航空兵的必要性。1912年,英國成
立了皇家飛行隊,下屬陸軍航空聯隊和海軍航空聯隊各一個。不久,英國又成立了
皇家航空勤務隊,作為一支獨立的航空部隊隸屬於海軍。這樣,英國的航空兵就由
皇家飛行隊以及皇家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英國航空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是中
隊,每個中隊由3個小隊組成,每個小隊編制4架飛機。在中隊之上是聯隊和旅。
至一戰爆發,英國航空兵共有飛機56架。然而,英國飛機的種類極為複雜,為數
不多的飛機竟包括了近10種型號。而且,英國人從來就沒計劃過把相同型號的飛
機編在一起,而是常常把快速單座飛機與五花八門的低速飛機混合編組,極大影響
了飛機性能的有效發揮。更為嚴重的是,英國飛機的生產規模還過小,必須依賴法
國生產的飛機來滿足其需要。這意味著皇家飛行隊在戰時將不得不受制於法國的飛
機生產能力,只有在法國滿足了自身的需要後,英國的空中力量才有可能得到補充
和加強。直到1916年,英國的飛機製造業才開始基本滿足皇家飛行隊不斷增大
的需要。
    中國也是世界上航空隊建立最早的國家之一。1910年(清朝宣統二年)清
政府就從法國購買了12架飛機,並在北京南苑修建了我國第一個飛機場。191
1年武昌起義,革命軍又從奧地利購買了2架飛機。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武
昌、上海都督府分別成立了航空隊。1913年北洋軍閥政府在北京創立第一所正
規的航空學校——南苑航空學校,開始在國內選拔、培養航空人才。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領袖和先驅孫中山,為實現民主革命,外御侵略,內除軍
閥,統一全國的目的,大力倡導"航空救國"。他在廣東領導革命政府期間,設航空
局,辦航空學校,聘請外國專家教授飛行技術,在革命軍中成立飛行隊,參加討伐
叛軍的戰鬥行動。1920年以後,東北三省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的軍
閥,陸續組建了航空部隊。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儘管航空兵還處於相當幼稚的時期,但是,飛機已經
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它的非凡作用與廣闊的發展前景。飛機上的武器裝備也逐漸由手
槍、手榴彈發展成為機槍、炸彈。其後的戰爭實踐證明,飛機的參戰使戰爭的整個
作戰樣式、戰場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TOP

雛燕初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航空兵

    1914年8月,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在當
時是一種令人無法預料的新型戰爭:龐大的軍隊、密集的士兵、彼此相隔數碼對峙
幾月甚至幾年的戰線……戰前人們誰也不會料到飛機會在這次戰爭中得到突飛猛進
的發展,然而事實卻向人們證明:空中作戰的許多樣式是在這場戰爭中播下的種子,
從此以後,空中作戰思想就開始縈繞在世人的腦海中,並進而改變了整個戰爭的面
貌。


    千 手 觀 音


    幾百年以來,騎兵一直把自己視為陸軍的眼睛,因為它可以搜索敵人,並將敵
情報告給司令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卻使騎兵受到了"威脅",因為
一架飛機在幾百英尺的高空可以完成同樣的偵察任務,而且飛行員在幾分鐘內即可
將獲得的情報送交司令部。

    偵察是飛機在軍事上的第一個應用領域,也是飛機在大戰初期的核心任務。1
914年9月3日,法國的一架偵察機發現德軍已經不再繞著巴黎的西郊向前疾進,
而是向東直插這座城市的內部,從而將他們的右翼暴露於外。這一情報使法軍掌握
了德軍的弱點。法軍抓住時機,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馬恩河戰役,阻止住了德軍的進
攻,扭轉了戰場上的不利態勢。

    然而,飛機並不僅僅是陸軍的"眼睛",它還是一種有效的作戰武器。1914
年10月5日,法軍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和機械員兼觀察員路易·凱諾中士駕駛
一架瓦贊飛機在己方陣地上空巡邏。這種飛機結構緊湊,有兩個座位,採用推進式
發動機。觀察員位於靴形短艙的前部,操縱一挺0.303英吋口徑的能活動的劉
易斯式輕機槍。劉易斯式輕機槍是當時最先進的機上機槍之一。這種機槍是美國人
艾薩克·劉易斯上校於20世紀初設計的一種輕型氣冷式武器,它有一個內裝47
—90發子彈的鼓形彈匣,插在機匣頂部。拆掉槍筒套筒以後,機槍的重量便減輕
許多,因此它是一種很好的機載武器。凱諾中士把這挺機槍架在機頭上,機槍的底
座是活動的。他擺弄著這挺機槍,懷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有個機會試一試。正
當他手癢難捺之際,一架倒霉的德國阿維亞蒂克雙座偵察機闖入了他的視野。弗朗
茨駕機衝了過去,德機並未急著逃跑,因為飛行員沒看到那挺可怕的機槍。當兩機
距離接近時,可怕的機槍吐出了"火舌",驚慌失措的德機一會兒工夫就被擊中墜毀。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用機槍進行的空戰,空中追逐與殲擊的時代由此開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還被廣泛運用於空地協同作戰。在1917年11
月20日進行的康佈雷戰役中,英軍派出了1000餘架飛機參戰。這些飛機以低
空盤旋的噪音來掩蓋坦克開進的隆隆聲,以對地轟炸和機槍掃射來支援地面部隊的
行動,這些飛機還轟炸了德軍的炮兵和指揮部。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英軍突破
了德軍的防線,俘敵8000餘人,繳獲火炮100餘門。11月30日,德軍在
100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實施反擊,收復了失地,俘敵9000餘人,繳獲坦克
100輛,火炮148門。這次戰役是坦克、飛機、步兵、炮兵的首次協同作戰,
為協同戰役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航空兵的低空強擊戰術也在這次戰役中得到了
發展。在這一時期,德國人在飛機配合陸軍作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他們專門生產
了有裝甲的J級飛機和輕型CL級飛機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德國的J級"容克"式飛
機是現代強擊機的雛形,它的機身全部用鋁合金製造,飛機腹部裝有下射機槍,座
艙周圍裝有5毫米厚的鋼板。飛機攜帶有集束手榴彈和手拋輕型炸彈,可有效地執
行對地攻擊的任務。德國還在1918年1月26日頒布的《陣地戰中的進攻》細
則中明確了航空兵在諸兵種協同作戰中的具體運用辦法。1918年3月21日,
德國航空兵在皮卡迪進攻戰鬥中實施了這一細則。偵察航空兵首先期飛,進行戰場
監視和收集情報,使指揮部隨時掌握突擊進程;殲擊航空兵掌握"制空權";強擊航
空兵隨即投入戰鬥,對敵步兵和炮兵實施猛烈掃射。第二天,德軍步兵又在30架
強擊機支援下,粉碎了英軍第50師和61師的抵抗。第三天,德國強擊航空兵有
效地阻止了英軍第5集團軍預備隊的開進,並襲擊了撤退的英軍部隊和輜重隊。這
次戰役,積累了豐富的在協同作戰中使用航空兵的經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人們的觀念影響至深的空中作戰行動應該說是轟炸行
動和對轟炸者的攔截行動。飛機轟炸使人們懂得,今後的戰爭難以區分前方和後方
了。


    襲擊齊柏林飛艇庫


    德國的齊柏林飛艇嚴重威脅著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優勢。在齊柏林飛艇的偵察
協助下,德國海軍可以避開英國的主力艦隊,設法消滅英國的分遣隊。因此,戰爭
初期,英國便決定要將齊柏林飛艇消滅在"搖籃"裡。

    1914年9月22日,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首次空襲德國。由薩姆森中校指
揮的皇家海軍航空兵第一聯隊的4架飛機從敦刻爾克起飛,轟炸了位於科隆和杜塞
爾多夫的齊柏林飛艇庫。因濃霧所阻,這次空襲沒有取得成功。10月6日,英軍
兩架攜帶炸彈的泰布洛德式飛機再次轟炸杜塞爾多夫飛艇庫。泰布洛德式飛機是當
時較好的飛機:它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有流線形整流罩,它的機身有完整的蒙皮結
構。這是一種小型飛機,翼展只有7.77米,曾經在一次飛行表演中以每小時1
45公里的速度和每分鐘366米的爬升率而轟動一時。當時皇家海軍僅有3架這
種飛機,其中第167號和168號兩架飛機屬於皇家海軍航空兵第一聯隊。執行
本次轟炸任務的就是這兩架飛機。由於目標較遠,兩架飛機首先飛到安特衛起郊外
的威爾裡克機場。加油後,斯潘塞·格雷少校飛往200公里以外的科隆,馬裡克
斯中尉飛往距離相等的杜塞爾多夫。格雷少校的運豈不太好,飛艇基地地面上有一
層薄霧,無法實施攻擊。他只好在一處火車站上空投下了炸彈。

    在杜塞爾多夫,馬裡克斯中尉沒費什麼勁就發現了一座龐大的飛艇庫。他隨即
駕機俯衝到180米高度,地面的重機槍以猛烈的火力向他射擊,但他已準確地投
下了兩顆9公斤炸彈,爾後開足馬力迅速爬高。飛艇庫噴出一團巨大的火球,直徑
足有150米。庫內有一架新造的Z-9號飛艇被炸,炸彈掀起的烈焰引爆了庫存
的28320立方米氫氣,整個飛艇連同飛艇庫頃刻間化為烏有。

    完成任務後,馬裡克斯中尉得意洋洋地駕機而返。當他轉彎時,發現方向舵的
腳踏桿被機槍子彈打斷,操縱索失靈,高興的心情一下子涼了半截。他不得不放慢
飛行速度,最大限度地扭曲機翼飛向安特衛平方向。在順風推動下,他終於安全返
回了基地。

    這次成功的襲擊,雖然是由海軍航空兵實施的,但使用的卻是陸上飛機,同時
也是從陸地機場起飛的。皇家海軍唯一的一艘航母"競技神"號在英吉利海峽已被德
國潛艇用魚雷擊沉。

    1914年8月,英國皇家海軍改裝了3艘水上飛機母艦,每艘可搭載3架水
上飛機。1914年11月,皇家海軍決定用這3艘水上飛機母艦從海上對庫克斯
港以南的一座齊柏林飛艇庫發動一次襲擊。這將是真正的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將
從海上的母艦上起飛,攻擊遠遠超出任何陸基飛機作戰半徑的目標。

    12月24日17時,由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1
0艘潛艇組成的龐大艦隊從哈里奇出發了。在夜幕的掩護下,艦隊於凌晨4時30
分順利通過了北海,6時整到達了弗裡西亞群島旺格奧格以北40海里的預定位置。

    黎明前的海面風平浪靜。在凜冽寒風中,飛行員們最後一次檢查了隨身攜帶的
物品。他們除了攻擊飛艇外,還負有偵察任務。

    7點,飛行員和觀察員們登機。領航艦向各艦發出吊放飛機的信號,9架飛機
在蒸汽絞車的鏗鏘聲中被吊放到水面上。接著,起動發動機的信號發出來了。機械
員們開始發動這些冰冷的引擎。他們站在狹窄的甲板上,盡量使自己站穩腳跟,同
時費力地轉動著木質螺旋漿。海浪不停地湧濺到他們身上。有兩架飛機的發動機一
直髮動不起來。不能再等了。7架飛機開始轉向逆風,滑入起飛跑道。

    7時30分,7架飛機升空,飛向64公里外的庫克斯港。飛行員們坐在冰冷
的敞開式座艙裡,發動機功率在低溫狀態下也下降了。飛行高度很難保持,因為速
度快不起來。

    更糟糕的是,飛機飛臨目標區時,濃霧把地面完全遮住了。沒有一架飛機能找
到齊柏林飛艇庫。飛行員們只好轉向西南。不久,他們發現在一個海軍基地內停泊
著一艘艘軍艦。正在這時,地面高射炮火向飛機襲來,飛行員們冒著猛烈的炮火把
幾顆炸彈投向一艘巡洋艦和一個水上飛機基地。準確而猛烈的地面炮火擊中了大多
數飛機,有4架飛機因油箱被擊中或者發動機被打壞,不得不在海上迫降。

    只有2架飛機返回了水上飛機母艦。有3架迫降飛機的乘員被潛艇救走,1架
飛機被驅逐艦拖帶著救起,只有休利特上尉駕駛的135號飛機下落不明。後來才
知道,休利特的飛機迫降在一艘荷蘭拖網漁船旁邊。當時的中立國荷蘭扣留了他。

    這次空襲雖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英國飛機突然出現在德國主要海軍基地上
空,大大超出了當時的空中攻擊所能達到的範圍。結果,德軍不僅在庫克斯港和威
廉港,而且在所有易受攻擊的軍事沒施周圍都加強了防空力量。

    英軍的這次空襲牽制了德軍的力量,同時證實了航空部隊可以和艦隊一起作戰,
從而向人們提出了一種嶄新的作戰方式。這種作戰方式,在27年後奇襲塔蘭托、
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和具有毀滅性的。


    空 中 獵 殺


    英軍對德國飛艇基地的空襲一直沒有停止,而德國飛艇也飛過海峽空襲了倫敦。

    1915年6月6日晚上10時,在英格蘭諾福克海岸的一幢樓房內,一位名
叫拉塞爾·克拉克的無線電愛好者用自製的短波接收機收到一些斷斷續續的莫爾斯
電碼。他報告給海軍部,告訴他們接收的頻道。這些電報正是德國飛艇部隊的飛行
航線信息。

    因為齊柏林飛艇航線是精心制定的,極少臨時更改,因此,英軍航空部隊準備
截擊這些狂妄的襲擊者。

    6月7日12時45分,皇家海軍航空兵駐法國敦刻爾克基地指揮官阿瑟·朗
莫爾中校命令第一中隊的4架飛機起飛,前去攔截飛艇。

    亞歷山大·沃內福特上尉和約翰·羅斯上尉各自駕駛一架莫蘭-索尼爾式單翼
機騰空而起,穿過黑沉沉的夜幕,直奔比利時北部根特城上空。

    兩分鐘後,威爾遜上尉和米爾斯上尉駕駛兩架法爾曼式轟炸機向同一方向飛去。

    在濃霧籠罩的比利時佛蘭德以西海岸上空,3個巨大的灰色怪物正緩緩飛向多
佛爾海峽,這就是德國人的齊柏林飛艇。飛艇隊由德國名噪一時的大英雄林納茲上
校率領。一周之前,林納茲曾指揮LZ-38號飛艇轟炸了倫敦。6月6日下午,
林納茲從布魯塞爾附近的齊柏林飛艇庫起飛,黃昏前,在布魯日上空與LZ-37
號和LZ-39號匯合。飛艇隊飛過比利時海岸,向海峽對面的泰晤士河口飛去。

    當飛艇飛臨海峽上空時,大霧正籠罩著海峽,能見度為零。飛行員們焦急地等
待著,正在這時,他們收到了基地拍來的電報:氣候不佳,任務取消。

    飛艇轉頭東返,這時又收到電令:在返航途中選擇打擊目標。林納茲率艇群飛
向加萊,並確定了打擊目標——英軍前線後方的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站。

    當艇群向加萊飛行的時候,英國機群也正向該方向疾進,每架飛機上都掛載著
6顆6公斤的炸彈。

    英國兩架單翼機飛行員保持著目視接觸,平穩地飛行著。突然,沃內福特看到
羅斯在搖晃著他的機翼,這是預先約定的遇險信號。羅斯遇到了麻煩,他的儀表指
示板上的燈光滅了。在黑暗中,他憑直覺飛行著。在濃厚的大霧中,羅斯的飛機撞
到了地面上,令人吃驚的是,他竟然沒有受傷。

    沃內福特獨自飛行著。他看到了飛艇,開始減速盤旋。突然,地面高炮向他射
擊了。他猜測,一定是德國人聽到了飛機發動機的嗡鳴聲才開炮的。於是他關閉了
發動機,駕機滑行。炮聲漸漸遠去,不一會兒便消失了。

    他繼續飛行看,漫無邊際的大霧使他很難發現攻擊目標。就在這時,一個巨大
的影子出現在飛機的左下方。他減小油門,放慢速度,遠遠尾隨著他的獵物,不想
過早地驚動它。

    天空漸漸亮了,他跟蹤的是LZ-37號飛艇,飛艇正在下降高度,飛向貢特
羅德飛艇基地。

    正在此時,飛艇上的炮手發現了這架飛機。一陣炮彈飛了過來。

    LZ-37號艇內,哈根上尉拿汽艇內話筒,朝炮手喊話:「你在朝誰開炮?"

    "一架飛機在艇尾方向,距離300米。"炮手答道。

    哈根迅速通知了吊艙上的4名炮手,其中兩人開始向單翼機開炮射擊。

    沃內福特拉大距離,躲在飛艇炮手的視界盲區,小心翼翼地注視著飛艇的動向。
他清楚地知道,飛艇的爬高能力比他的單翼機有很大優勢。高度是攻擊的基礎。

    沃內福特耐心等待著,隨時準備用他那少得可憐的炸彈捕殺這隻巨獸。

    哈根突然下俯艇首,4台發動機加大油門,全速向基地的防空火力保護圈內沖
去。

    沃內福特也加大油門,使飛機處于飛艇的正上方,接著關掉發動機,開始大角
度螺旋俯衝。當飛機下滑到距飛艇不到46米時,他投下了炸彈。

    他駕機全速飛行,逃離飛艇上空以躲避爆炸。只聽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沃內福
特的小小的單翼機被上拋了60餘米。他被從座艙裡掀了出來,安全帶拴著他,將
他吊在飛機上。他看到,飛艇已變成了一個炫目的火球。

    飛艇艇長羅默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震動,飛艇突然傾斜。他被震得雙手撒舵,
身體滑過陡直的甲板,頭碰到一根金屬柱子,撞得眼冒金星。他死死地抓住柱子。
甲板上的其他人已統統被摔出了艇外。

    飛艇在劇烈的燃燒中下墜著,吊艙穿透了伊麗莎白女修道院的宿舍樓頂,當場
砸死兩名修女和兩個孤兒。

    此時的沃內福特已從驚愕中清醒過來,他爬回了座艙。發動機已熄火無法發動,
他必須在敵後迫降。

    在LZ-37號飛艇遭到攻擊墜落後,LZ-38號也在面臨死亡的威脅。威
爾遜和米爾斯尾隨這艘飛艇到了埃維爾齊柏林飛艇庫上空,趁飛艇正在被拖進艇庫
的時候,對它實施了轟炸。炸彈穿透了艇庫的屋頂,一連串的巨響之後,齊柏林艇
庫變成了一團大火。林納茲和他的艇員們倉惶逃出了艇庫。

    沃內福特在一塊開闊的田野上安全降落。他點了一支火把,檢查了發動機,原
來是一根油管漏油。他迅速用一段繩子把油管繫緊,35分鐘後,他又駕機起飛了。
但是,飛機已不那麼好操縱了,發動機間歇性地停車。他偏離了航線。為了找到明
顯地物以確定航線和自己的位置,他飛向海岸方向。

    飛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沃內福特終於看到了大海。他發現自己已偏離航線6
0多公里。重新確定航向後,他向著敦刻爾克徑直飛去。然而,發動機不久便再次
熄火,飛機失去了高度,降到一塊平坦的沙灘上。

    沃內福特撇下了飛機,一路搭乘便車回到了基地。36小時後,他獲得了維多
利亞十字勳章。

    然而,不幸的很,10天後,這位戰爭寵兒便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喪生。

    儘管沃內福特擊落飛艇的事實證明飛艇是可以征服的,但英國民眾卻是在幾個
月之後才認識到這一點的。

    對平民百姓來說,那些德國飛艇似乎可以在英國的天空任意飛行,狂轟濫炸。
他們一時還看不到有什麼力量能有效地遏制這些空中龐然大物。

    直到1916年9月,居民們親眼看到一艘來襲飛艇被皇家飛行隊羅伯遜中尉
擊落在倫敦郊區,才相信了飛艇是可以被戰勝的。

    然而,羅伯遜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對飛艇的作戰已取得了徹底勝利。齊柏林飛艇
仍然不斷地飛到英國來轟炸,而英國的飛機一次次去迎擊,卻總是不能取得任何戰
果。

    直到1917年底,飛艇才遭到徹底的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不是由於英國的戰
斗機和高炮,而是由於天氣。

    在1917年10月的一個晚上,11艘齊柏林飛艇奔向英國,途中遇到了風
暴。它們被吹得越來越高,其中4艘再也沒能返回基地。從此,德國飛艇才從英格
蘭的天空徹底消失了。

TOP

熱血當祭長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空中格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行員們把歐洲中世紀的騎士豪俠風度帶上了藍天。從
此,勇敢而殘忍的決鬥走向了新的舞台。這些空中騎士們用青春、勇敢和智慧,用
汗水、鮮血和生命促進了軍用飛機的發展,創造了空中格鬥的戰術,為後人留下了
簡潔高速、勇猛頑強、精益求精的戰鬥精神。


    最初的空中格鬥


    大戰爆發之初,長期主宰戰場的歐洲各國的陸軍和海軍對那些用木頭和布料制
成的歪歪扭扭的空中怪物並不感興趣,而當時的飛機的確也不是專為軍用而設計的。
飛機的機身全都用木頭製造,機身和機翼上覆蓋著塗上膠的布料,沒有任何武器裝
備。這時的飛機大多數是雙翼機。兩層機翼之間是密密麻麻的金屬線。據說當時的
飛機在機翼之間的金屬線全部連接好後,要放一個鴿子在裡面,如果鴿子逃跑了,
那就說明必然有一根金屬線斷了。當時根本就想不到也做不到採用流線型的設計來
減小風的阻力,以增大飛機速度。

    陸軍和海軍中沒有人真正想到飛機是一種作戰的武器,只是把它作為陸軍或海
軍的眼睛。英國和德國的飛行員們在空中相遇時,彼此並不交戰,而是專心致志於
各自的偵察任務,頂多揮揮拳頭以示敵對。但是不久,這種互不相擾的局面就結束
了。

    由於飛機上沒有專門的攻擊性武器,所以飛行員和偵察員們在執行任務時往往
帶一支手槍或一支卡賓槍。但並非人人都帶,也不是每次都帶。

    8月25日,由哈維-凱利中尉率領的英國皇家飛行隊第二中隊的一個3機小
隊發現了1架德國鴿式機正在對蒙斯南面的法軍防線進行偵察。中尉立即向德機靠
攏,在德機方向舵的正後方佔位。另兩架英機也在德機兩側佔據了有利位置。靠得
很近的英機使德國飛行員驚慌失措,他企圖俯衝脫離,但這3架英機卻死死咬住它
不放,德國飛行員看到逃跑已不可能,只得匆匆選了一個地方著陸,然後棄機撒腿
跑掉了。英機也跟著著陸,經過搜索沒有找到那個德國飛行員,於是縱火將德機燒
毀後,又重新起飛。這就是空中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第一個戰例,雖有點逗樂,但
它清楚地說明了空中作戰如同陸地和海上作戰一樣,人的勇氣和智慧仍是決定勝負
的重要因素。

    1914年8月5日,俄國飛行員涅斯捷羅夫別出心裁地在自己的機身後部裝
了一把刀子,並用這把刀子把一艘飛艇的蒙皮劈開了。後來他又決定在飛機尾部裝
一條帶重錘的鋼索,準備從敵機上面飛過,用鋼索把敵機的螺旋槳纏住。

    另一位俄國飛行員卡扎科夫上尉受涅斯捷羅夫的啟發,在他的飛機上懸掛了一
條帶"抓鉤"的鋼索,抓鉤上還聯著一個雷管。從敵機上方飛過,用抓鉤將敵機鉤住,
並靠鉤住敵機時的撞擊引爆雷管,殺傷敵機。

    1915年3月19日,卡扎科夫在維斯拉河以西發現了一架德國"信天翁"飛
機,他悄悄地開始跟蹤,並巧妙地把鋼索拉開,用抓鉤鉤住了德機。"信天翁"拚命
想掙脫鋼索的束縛,卡扎科夫哪肯放過。他想不出別的辦法,於是決定把德機撞擊
下去。他降低飛行高度,第一次由於高度判斷錯誤未能撞成,他又進行了第二次撞
擊,又沒成功。卡扎科夫索性一個俯衝下滑,用機輪狠狠地撞在了笨重的德機機身
上。兩架飛機都受了傷,在一起飛了幾秒鐘後,卡扎科夫的飛機開始滑翔,直立著
觸在地上,上尉卻意外地活了下來。而德機飛行員卻沒有這麼幸運,一頭紮下去,
轟隆一聲,摔了個粉身碎骨。這就是勇敢者創造的"撞擊戰術"。



    初期的空戰武器五花八門,磚頭、石塊也在飛行員之間來回投擲著。有些人經
常把手榴彈帶到飛機上,並接連地投出,去炸毀敵機。還有些人提出從敵機上方向
下投擲像鉛筆一樣大小的鋼鏢,但不久就被否定了。

    在探索新武器的同時,人們也在探索飛機的空中機動問題。殲擊機的機動動作
是非常重要的。涅斯捷羅夫為解決這個問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研究了飛機的盤
旋,確定了能保證飛機升力增加的升力速度。盤旋理論使涅斯捷羅夫確信,如果有
了大能量的發動機,飛機就可以進行垂直面上的機動。他成功地完成了後來成為垂
直飛行特技基礎的"死筋頭"動作。這個戰術動作幫助許多飛行員避免了在戰鬥的緊
要關頭墜入螺旋的危險。

    當空中格鬥為戰鬥所需時,殲擊機便應運而生了。


    "福克的鞭笞"


    由於空中武裝遭遇越來越頻繁,空戰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相當大的注意。與此同
時,飛機的識別也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1914年10月,法國航空兵率先
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將由紅、白、藍三色組成的傳統帽徽畫在飛機的機翼上。德
國人的方法是在機翼和方向舵上畫上黑十字架。英國人採用的是像法國人那樣的圓
型標記,但顏色的排列相反,中心為紅色,裡圈為白色,外圈為藍色。1914年
11月最後確定了下來。

    人們發現,在飛機上裝上固定式前射機槍對空中格鬥非常有利,但由於拉進式
飛機機頭上有螺旋槳擋著,因此只能在推進式飛機短艙的前部安裝前射機槍。首批
殲擊機就這樣誕生了。由於這種殲擊機是推進式,飛行不太靈活,飛行員們感覺駕
駛起來很不順手,於是便嘗試著在拉進式飛機上架設固定機槍。第一個做這件事的
是法國飛行員加羅斯。

    加羅斯很早就意識到,殲擊機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安裝沿飛機縱軸發射的固定式
機槍。當時正好有一位飛機製造家在嘗試解決如何使機槍透過旋轉中的螺旋槳形成
的圓盤來進行射擊的問題,這個人叫雷蒙·索爾尼埃。他發明了一種斷續器,每當
槳葉轉到槍口前面時,便通過機械裝置使機槍停止擊發。然而,由於當時製造的子
彈存在點火遲緩問題,有些子彈的射出時間稍稍慢於設定的時間,結果在這個間歇
中,另一片槳葉就可能轉到槍口的前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索爾尼埃在槳葉的後
面裝上鋼製的楔形偏導器擋開這些子彈,從而保護木質螺旋槳不被打壞。

    1915年初,加羅斯找到索爾尼埃,請求給他的飛機裝上斷續器。經過協商,
決定不安裝斷續器,只安裝偏導板。這是一種危險的措施,因為子彈打在螺旋槳上
的衝擊很可能使發動機停車或產生別的故障。

    儘管如此,加羅斯最終還是裝了這種偏導板,並焦急地等待著在空中投入使用。
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1915年4月1日,4架德國雙座觀測機"悠閒"地巡視著戰場,飛行員們哼
著輕鬆的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突然,1架法國單座機徑直朝他們飛來。德
國人看到,一串子彈透過那架飛機的螺旋槳迸射出來,緊接著就見一架同伴的飛機
冒著濃煙墜毀了。剩下的德國飛行員見勢不妙,掉頭就逃跑。這架法國飛機就是加
羅斯的那架有偏導板的飛機。他成功了!在不到3周的時間裡,又擊落了4架德機。
從此之後,法國人就把擊落5架飛機定為尖子飛行員的標準了。

    然而,加羅斯的好運到此即結束。1915年4月18日,當他駕機在德國陣
地上空飛行時,他的發動機突然停車了。當時,交戰雙方的戰線是南北走向,風則
是由西向東刮。由於當時的飛機時速只有70英里左右,有時協約國飛行員們返航
時不得不與頂頭風搏鬥。發動機停車後,加羅斯的飛機失去了動力,被風吹向德軍
後方。迫降後他還沒有來得及把飛機燒燬,德國士兵們便向他猛撲過來。由於加羅
斯的名字在法國報紙上被大肆宣傳過,所以德國人十分清楚這名俘虜和他的飛機的
價值。他的飛機機身的前部被送到了飛機設計師福克那裡。

    福克是荷蘭人,他對於提高飛機的性能很有一套辦法。早在1910年他就制
造並親自駕駛了當時世界上最快、最堅固的單翼飛機。他先把這架飛機獻給荷蘭,
但受到冷遇;後來他又把它轉獻給法、英、俄等國,又碰了釘子。最後是德國人接
納了他,讓他在德國北部什未村飛機製造廠發揮他的才能。他成了當時歐洲公認的
最好的飛機設計師。

    福克及其手下的工程師們很快就研製出了斷續器。他使用帕拉貝呂姆式機槍在
M·5型拉進式雙翼機上進行了試K驗,並獲得了成功。一種稱為EⅠ型的改進型
單翼機隨即生產了出來。這種斷續器的結構本身十分簡單:在機械聯動裝置的末端
安裝有一個凸輪,該凸輪恰好在槳葉轉到槍口之前受到螺旋槳的撞擊,使機槍停止
擊發,到槳葉通過槍口,凸輪迴到原來的位置之後,機槍再繼續射擊。

    EⅠ型飛機在1915年夏初使用時裝的是80馬力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動
力不足。EⅠ型機是100馬力的發動機,於1915年9月服役。進一步改進的
EⅢ型機裝的是兩挺施潘道式機槍。1915年11月,EⅣ型機也被製造了出來,
它裝有一台160馬力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空戰史上很有影響的德國飛行員奧斯
瓦爾德·伯爾克上尉駕駛這種飛機首次於1916年1月5日擊落了一架敵機。

    福克的E系列殲擊機出現後,伯爾克上尉和他的夥伴馬克斯·殷麥曼駕駛這種
飛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真正的空戰。 「福克的鞭笞"將無情地抽在毫無準備的協約
國身上,德國人將完全控制天空。


    "空中騎士"


    E系列福克式飛機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德國的空中力量。德國飛行員駕駛這種飛
機既能很快瞄準目標,又能對目標進行俯衝攻擊。在這種飛機出現後的半年內,協
約國飛行員的傷亡率非常驚人。在此期間,伯爾克和殷麥曼成了有名的「尖子飛行
員"。 伯爾克創造了小角度俯衝近距離攻擊的戰術;殷麥曼則創造了至今仍聞名於
世的"殷麥曼翻轉",即半筋頭翻轉。

    伯爾克早就因其在空戰中所持的積極進攻態度而享有盛名,福克飛機的出現更
是如虎添翼。他專心致志地研究著利用這種飛機進行空中格鬥的戰術問題。他早已
懂得,在空戰中"誰獲得高度,誰就掌握著主動權"。所以每次空戰,他總是先爬高
到1500米,利用雲層或陽光隱蔽,伺機出動。大部分協約國飛機達不到這樣的
高度。飛來的敵機只要稍不注意,伯爾克就可以採用遠距離小角度俯衝,居高臨下
接近敵機,在近距離開火,使用連續短促的點射,直到離對方只有幾米遠時,他才
再次爬高,等待下一次攻擊機會。

    然而,在空戰中,他也看到了一種危險。他幾次發現,在他進行俯衝攻擊時,
另外一架敵機也在悄悄地接近他。他感覺這樣太危險了,應當想個法子。

    於是,另一位"騎士"殷麥曼便被找來了,他們組成了飛行史上的第一對雙機。
殷麥曼被稱為"裡爾之鷹",早在1914年9月,在德軍攻入法國北部、進逼巴黎
的時候,殷麥曼就完成了一次驚人的"轟炸"巴黎的行動:他駕駛飛機低空掠過城市
上空,投下沙袋炸彈,使居民陷入混亂,然後又撒下大量傳單,逼迫巴黎當局向德
軍投降。殷麥曼戰術素質極高,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地空戰戰術。

    伯爾克和殷麥曼配合默契。他們商定了一套在空中聯絡的信號,彼此為視界盲
區提供掩護,並藉以發現從尾後進入的敵機。

    殷麥曼在和伯爾克一起進行的雙機編隊飛行中,進一步完善了他的頗負盛名的"
殷麥曼翻轉"。

    最初,殷麥曼和伯爾克一樣,經常採用搶佔高度的戰術。他等待在己方上空的
雲層裡,當英國或法國飛機飛臨時,便像鷹抓飛鳥那樣從雲層中俯衝下來,從後上
方實施攻擊,擊落對手。

    針對這種後上方攻擊,法國飛行員拉弗伯雷採用了一種類似於躍升倒轉的動作,
即在遭到德機從後上方攻擊時,首先將飛機急速拉起,使其失速進入螺旋,然後在
旋轉半圈後向原航向俯衝改出,使自己轉至敵機尾後,並佔據有利的反擊位置。

    殷麥曼不得不考慮使用新的戰術動作來對付敵機的招數。他一直在尋找如何在
被動中擺脫不利位置而居於主動位置的方法,並在訓練和作戰中進行反覆試驗。當
時在空戰中常用的機動動作是盤旋和轉彎等水平機動飛行。根據佔有高度即獲得主
動的經驗,他於1915年秋第一次成功地創造了將飛機急劇拉起,在爬高的同時,
改變飛機航向並做半滾動作的戰術。這一戰術既能擺脫故機,又能獲得高度優勢,
對敵實施再次攻擊。這樣,他開闢了戰鬥機在空戰中實施垂直機動的新領域。

    1915年秋, 一個天高雲淡的日子,他當眾表演了這種「翻轉"。飛機在疾
速飛行中突然拉起機頭向上躍升,近似垂直地爬高到頂點,忽然一個"鷂子翻身"般
的滾轉,飛向了相反的方向。後來,他用這種方法多次擊落英法飛機。到1916
年6月,他共擊落15架敵機,成了德國第一批"尖子飛行員"中的一員。

    1916年6月18日,殷麥曼又一次躲在雲中等待獵物。一架英國雙翼戰鬥
機出現了,他閃電般地俯衝下去。然而,他沒有想到,另一架藏在雲中的英國戰鬥
機尾隨而下,一個點射就將他擊落了。

    殷麥曼墜機身亡後,英國皇家飛行隊專門做了花圈,寫了輓聯,由隊長、王牌
飛行員葛利楚駕機飛到德軍戰線上空用降落傘投下, 表示了對這位傑出的"空中騎
士"的敬意和哀悼。

    殷德曼死後不久,他的同伴伯爾克即遭到了厄運。1916年10月28日,
在與一架英國飛機搏鬥時,伯爾克與本隊飛行員伯梅的飛機相撞,他的飛機蒙皮從
支撐上翼的木結構上剝落下來。這位在空戰史上創造出擊落敵機40架記錄的飛行
員就這樣命喪黃泉。


    "血的4月"


    1917年4月,英國皇家飛行隊為配合聯軍實現法軍總司令尼維爾的進攻計
劃,與德國飛機在法國北部阿拉斯上空進行了爭奪空中優勢的殊死搏殺。皇家飛行
隊於地面戰役發起前5天率先進行了空中進攻,企圖把德機逐出這一地區,以便協
約國的偵察機和炮兵校射機可以自由地活動。

    戰役開始後不久,就遇到了壞天氣,陰雨低雲,狂風大作。在前5天的作戰中,
英國飛機發生了56起飛行事故,在戰鬥中被擊落75架飛機,飛行員傷亡105
人。皇家航空隊的飛機在戰場己方上空一邊執行任務時,往往被強烈的西風吹過戰
場的另一邊,從而受到敵機和地面炮火的打擊,而當負傷的飛機企圖飛回己方陣地
時,又由於飛機速度無法戰勝風速而只能在敵方陣地迫降,遭受了沉重的損失。英
國人因此稱這個月為"血的4月"。

    在"血的4月"中,戰績最佳的當屬德國"超一流"飛行員——紅色男爵馮·裡希
特霍芬上尉。

    馮·裡希特霍芬出身於普魯士一個貴族家庭,最初從事軍務工作,不久加入騎
兵部隊,爾後又加入了德國的飛行隊。由於他的阿爾巴特羅斯雙翼飛機被迫成了深
紅色,所以他被稱為"紅色男爵"。1916年9月,他首開戰果,擊落一架敵機,
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英國的王牌飛行員霍克就喪命於他的手中。這是一場王牌
對王牌的廝殺。

    1916年11月23日,裡希特霍芬駕駛著他的深紅色飛機在3000米高
空巡邏時,突然發現前面有3架飛機。這是由英國王牌飛行員拉諾·霍克和另兩名
飛行員組成的一個飛行編隊。此時,霍克也發現了這架德國飛機。他一聲令下,3
架飛機同時衝上高空。裡希特霍芬處於下方,無法進攻,但他在等待著戰機。

    霍克的飛機俯衝了下來,機槍噴著火舌,打出了一個5發長點射。裡希特霍芬
向左急轉彎改變航向,霍克緊緊咬著不放。

    兩架飛機兜起了圈子,都想進入對方後面佔據有利的攻擊位置,這種咬尾戰術
至今仍是一項空戰原則。兩位有經驗的飛行員都開足了馬力,繞了40圈也未找出
對方的破綻。這時,裡希特霍芬忽然想到,對方不是一個初出茅廬之輩,必須在飛
機性能上找到突破點。他清楚地知道,霍克的飛機在機動性能和速度上是出色的,
而他的飛機爬高性能較好。於是他充分利用爬高優勢,終於進入了英機後上方的位
置。

    雙方飛機仍在兜圈子,彼此很難找到攻擊的機會。飛機的高度在不停地下降,
從3000米一直下降到1800米。這時,一股疾風將他們吹向了戰線德國一側。
霍克知道自己已深入對方縱深很遠,該退出戰鬥了。但他不想就此罷休。他們仍在
繞著圈子,圈子越來越小,裡希特霍芬總是處於霍克的上方,有幾次他都能清楚地
看到霍克在座艙裡的動作。飛機的高度仍在下降著。

    突然,霍克做了一連串的筋頭和其他動作。當他從這些動作中改出並往回飛時,
裡希特霍芬首先開了火。

    飛機已經離地面不到90米了。霍克想趕緊飛回己方戰線上去,但裡希特霍芬
緊跟在後,正在瞄準他。霍克不停地左右擺動著做曲線飛行,使敵人無法扣動槍機。
當兩架飛機相距30米時,裡希特霍芬又射出一串子彈,其中一發擊中了霍克的頭
部。霍克的飛機跳動了一下就墜毀了。

    這次空戰的勝利,使裡希特霍芬名聲大噪。1917年1月,他升任德國第1
1狩獵中隊中隊長,在4月進行的阿拉斯上空的戰鬥中,該中隊共擊落飛機89架,
其中裡希特霍芬擊落21架。至此,他已總共擊落52架飛機,超過了其前輩、德
國「空戰之父"伯爾克創造的40架記錄。


    編 隊 攻 擊


    自從伯爾克建議成立專業化殲擊機部隊——狩獵中隊以來,大規模的機群對機
群的攻擊便開始了。英、法相繼組建了飛行中隊。法國和德國一樣,把最優秀的飛
行員集中起來使用。而英國則將其優秀飛行員分散在各個中隊,以便使新來的飛行
員學習老飛行員的戰鬥技能。

    隨著航空部隊的兵力不斷擴大,德國組建了幾支狩獵聯隊,以取代狩獵中隊。
編隊空戰的戰術也在戰爭中發展著。從伯爾克與殷麥曼的雙機發展到3機、5機、
6機甚至12機的大編隊,逐漸形成了以3機為基礎的模式。1916年夏末,德
國開始以6機組成"大圓圈編隊",這是一種大規模的戰鬥機編隊。它既有很強的防
御能力,又有一定的反擊能力。

    法國人拉弗伯雷對德國的"大圓圈編隊"戰術作了改進,使參加編隊的飛機不但
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飛行,而且可繞圓圈盤旋爬高。這樣就可以利用防禦隊形進行
盤旋以取得高度優勢,伺機進行攻擊。這就是著名的"拉弗伯雷大圓圈"。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和日本人都曾運用過這種方法;在朝鮮戰爭中,美機也曾用
這種方法擺脫攻擊。

    編隊空戰也越來越普遍。

    1917年7月, 英國皇家飛行隊第45中隊6架索普威恩「一個半支柱"式
飛機奉命去德軍防區執行照相偵察任務。當機群深入德軍縱深25公里上空時,遇
到了德國機群。德軍飛機組成4個雙機編隊,在英國飛機的左前、右前、左後、右
後分別佔位,將它們團團圍在中心,並取得了高度優勢。

    一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德國帶隊長機發出了攻擊信號。

    於是,凌厲兇猛而又井然有序的攻擊開始了。第一個編隊從英國機群的左後方
進入,向下俯衝,在目標機尾後下方,實施小迎角上升攻擊。當英機飛行員注意力
放在下左側的時候,德機第二個編隊緊接著又從右上方尾後俯衝下去。頭兩個編隊
攻擊剛剛結束,第三個編隊便從左前上方實施攻擊,第四編隊則從右前方實施水平
攻擊。

    英國機群被折騰得陣腳大亂。帶隊長機命令解散編隊倉促迎戰,但是慘敗的命
運早已擺在他們面前。英機被擊落3架,其餘的落荒而逃。

    在大機群作戰中,走運的並不總是德國人。1917年9月23日傍晚,英德
之間一場不期而遇的機群混戰開始了。

    由哈默斯利中尉率領的英國第60飛行中隊的"A"小隊首先和德國赫赫有名的
飛行員沃斯遭遇。哈默斯利中尉對德機實施了小角度俯衝,從正面進行攻擊。沃斯
卻像泥鰍一樣從他的下面滑了過去。哈默斯利迅速拉起飛機急躍爬升,但沃斯的三
翼機已經佔據了高度優勢,並在盤旋機動中不停地向敵機射擊。子彈擊中了英機的
發動機和機翼,哈默斯利盤旋下降企圖逃脫,另一架英機則準備救援哈默斯利。但
沃斯一個急轉彎便繞到了這架飛機的後方,打壞了平方向舵,迫使它退出了戰鬥。

    英國第56中隊"B"小隊在大詹姆斯·麥卡登率領下對德國三翼機編隊的另一
架飛機進行攻擊。麥卡登向右,裡斯-戴維茨向左,實施大速度俯衝,佔據了這架
三翼機的尾後位置。德國飛行員驚慌失措,不顧一切地轉彎逃避。由於勢單力薄,
德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英機重圍,但德國飛行員仍在做困獸鬥,並在混戰中打穿了
麥卡登的機翼。另一架紅色機頭的德國阿爾巴特羅斯偵察機不知從何處鑽了出來,
拚命保護那架三翼機突破了重圍。

    這時,鮑曼率領的英國第56中隊"C"小隊也趕來了,他們放棄了正在逃跑的
兩架德機,集中力量對付可望成為德國最著名的空中勇士的沃斯。

    高度已降到了600米,沃斯在英國3個飛行小隊的重圍中左突右殺,不僅毫
無逃跑的意思,而且還一次次地追回來起命。最後,當他從鮑曼機頭前面飛過準備
實施攻擊時,裡茨-戴維茨正好進入他的尾後盲區。三翼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墜
地而毀,沃斯也結束了他的一生。

    編隊空戰大大促進了殲擊機的發展和空戰戰術的演變,為後來發展大機群空戰
理論打下了基礎。

TOP

"寂靜"中的空戰——兩次世界大戰間的空中作戰

    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戰敗國在軍事上受到了嚴格
的制約,德國被禁止擁有空軍。與此同時,英、美、法等國也開始大量縮減空軍兵
力,飛機的產量急劇下降,與戰爭後起相比減少了95%。然而,各國對新式飛機
的研製和空軍在戰爭中使用飛機的理論研究卻一直在悄悄地進行。在兩次世界大戰
之間這一時期,雖然戰事"寂靜",可小規模的空中作戰不斷,並使得空軍的發展和
運用逐步走向成熟,空軍作為獨立軍種的地位也逐步被確定下來。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曾爆發過幾場局部戰爭,戰爭中空戰規模並不大,但它
卻對空軍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各種新型飛機在戰爭中進行了檢驗,性能不斷
改進;各種空戰理論和戰法在戰爭中進行了實踐並不斷加以完善,從而為空軍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內戰中成長的蘇聯空軍

    1918年6月23日。

    在彼得堡西南120公里的哈拉爾茨高地上,一場激烈的戰鬥已經進行了整整
6個小時。哈拉爾茨高地是彼得堡西南一個重要屏障。為奪取這一戰役要地,克拉
斯諾夫匪幫集中了一個步兵團,在兩個騎兵連的配合下,向堅守高地的一個紅軍加
強營發起了猛攻。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紅軍打退了白匪連續6次進攻,但陣地上
的部隊已經不足兩個連了。

    戰鬥間隙,紅軍戰士急忙搶救傷員,整修工事,準備抗擊敵人更加猛烈的進攻。
黃昏時分,調整後的白匪軍以新投入的12輛坦克為先導,黑壓壓一片向哈拉爾茨
高地壓了過來。高地被敵奪占已在所難免。

    突然,遠處傳來飛機隆隆的馬達聲,只見4架雙翼戰鬥機從翼側向高地飛來。
白匪陣中一片歡呼,以為是己方的飛機來對高地進行空中突擊。不料,飛機在快要
飛臨高地時卻一個轉彎俯衝,扎向白匪進攻隊形,4架飛機幾乎同時投下了炸彈,
緊接著開始對步兵和騎兵進行掃射。頓時,白匪陣中馬匹驚叫,士兵逃散,中彈的
白匪一批批倒下。僅僅20幾分鐘,白匪已完全失去了控制,敗下陣去。4架飛機
飛至高地上空盤旋一圈,表示致意,隨後便消失在藍天中。

    原來,這是紅軍首次使用從沙皇軍隊中接收的飛機支援地面作戰。在爾後的蘇
聯內戰中,這支弱小的空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在二戰中成為世界上一支強
大的空中力量。

    蘇聯空軍是十月革命勝利後開始組建的。剛組建時它的規模很小,主要裝備是
從沙俄軍隊手中接收的數量不多而且性能落後的飛機。飛行、器材和飛行人員都極
端缺乏。

    1918年,俄國國內反動派不甘心失敗,在各地發動了武裝叛亂,並得到了
英、法、日、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德國和土耳其也趁火打劫,奪佔了克裡木
和外高加索地區。在外國勢力扶植下,鄧尼金、克拉斯諾夫、高爾察克、尤登尼奇
等匪幫相繼成立了傀儡政權,蘇維埃國家大部分領土被瓜分,紅色政權處於白匪的
四面包圍之中,形勢萬分緊急。

   

    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迅速擴編了軍隊。鑒於一戰中空軍表現出的日漸重
要的作用,布爾什維克黨十分重視空軍的建設。在各方努力下,空軍力量迅速壯大,
到1918年秋, 空軍航空兵支隊已猛增到80多個,另外還建立了一個"伊羅亞
·穆羅梅茨"重型飛機營。 連同繳獲敵軍和修復的飛機在內,飛機數量已達到43
5架。飛行員有269名,飛行觀察員59名。空軍主要力量被加強給在各個方向
作戰的方面軍、集團軍以及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新擴建的空軍經過短暫的戰
前訓練後迅速投入交戰。

    1918年9月,喀山方向的白匪向紅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為扭轉地面作戰
的不利局勢,紅軍決定出動優勢的空軍力量支援地面部隊作戰。9月28日,紅軍
空軍首次出動了由20架轟炸機和18架擔任護航的殲擊機組成的機群對敵軍進行
了集中的低空突擊。飛機到達敵部隊上空時,先由轟炸機實施瞄準投彈,密集的炸
彈準確地落在了敵軍的進攻隊形中。頓時,白匪亂作一團。緊接著,擔任護航任務
的殲擊機俯衝到低空,對敵軍進行了補充強擊。為了提高轟炸效率,彌補飛機的不
足,一些殲擊機飛行員在起飛前還攜帶了兩枚4公斤重的炸彈。接近目標時,先投
下炸彈,再用機炮或機槍進行掃射。這次空中突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大量殺
傷了敵軍,而且打亂了敵軍的進攻部署,首次展示了紅軍空軍的強大力量。

    在以強大機群突擊敵進攻部隊的同時,紅軍還編組了一些轟炸機小型編隊,對
白匪軍的司令部、炮陣地以及補給營地進行轟炸。在空軍的有力配合下,紅軍很快
扭轉了喀山方向的不利形勢,轉守為攻。在解放喀山的戰役中,為減少地面部隊在
攻城作戰中的損失,航空兵支隊又對敵防禦陣地和城中兵力集結地進行了猛烈的轟
炸和掃射。在紅軍強大的攻勢面前,白匪丟下喀山,倉皇逃跑。紅軍繳獲了大量武
器、輜重和馬匹,其中還有15架保存完好的飛機。

    1919年5月至6月,為打擊高爾察克匪幫,紅軍組織了烏法戰役。為阻止
紅軍強渡白河和奪占烏法,高爾察克將其30萬大軍和新從英、法手中得到的80
余架飛機全部投入戰鬥。當時擔任進攻任務的是紅軍東南方面軍南方集群,其航空
兵數量僅有敵軍的一半。為了使處於劣勢的空軍能夠有效地支援地面作戰,司令員
伏龍芝創造性地將南方集群的全部航空兵力量用於主要方向。

    戰役發起後,南方集群所有的作戰飛機突然出現在主要作戰方向上空,在數量
上對敵形成了絕對優勢,通過激戰擊落敵機10餘架,牢牢掌握了局部制空權,使
敵機不敢輕易進入主要方向上空。為了彌補飛機數量不足,紅軍航空兵大大提高了
出動強度,不管天氣好壞,每天都要出動數次,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地面主攻部隊突
破敵人防禦,對敵達成了合圍。

    在彼得格勒保衛戰中,英國干涉軍進行了武裝介入。年輕的紅軍空軍與老牌的
英國空軍展開了較量。戰鬥中,紅軍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戰術,派出了精幹的轟炸機
編隊秘密潛入敵占區上空,對英軍飛機集中的奧爾克機場進行了突擊。突如其來的
攻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數架敵機被擊毀在機場停機坪上。英干涉軍空軍隨即進行
了瘋狂的反撲,大肆轟炸彼得格勒。在英機準備返航時,蘇軍飛機從附近機場突然
起飛,與英機展開了激戰。英機由於油料已消耗過半,因此急於撤出戰鬥返航。在
追擊過程當中,蘇軍又擊落6架英機,打擊了英軍的囂張氣焰。

    海軍航空兵也積極投入到彼得格勒的保衛戰中,組織編隊轟炸英軍艦隊。殲擊
航空兵咬住了前來攔截的英軍飛機,數架轟炸機突破敵空中防線,準確命中了英國"
復仇"號航空母艦。該艦起火後被迫退出戰鬥。

    1919年夏,鄧尼金依仗其數個精銳師團和近200架飛機,在哈爾科夫—
庫爾斯克—奧廖爾—圖拉一線向紅軍發動了一次最猛烈的進攻,矛頭直指莫斯科。
為徹底粉碎敵進攻企圖,紅軍除集結了大量地面部隊外,還從各個方向抽調了29
個航空隊170餘架飛機參戰,與敵展開了蘇俄國內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雙
方空軍飛機數量相當。雖然鄧匪空軍飛機有一半以上是"一戰"以後英國生產的先進
飛機,但其在空軍戰術運用上卻遠遠落後於紅軍,他們將飛機分散到各個作戰方向,
因而失去了原有優勢。而紅軍得益於以往空中作戰的經驗,集中使用空軍兵力,抓
住戰機,將敵各個擊破。通過數次大規模空中交戰,紅軍大大削弱了鄧尼金的空中
力量。並配合地面反擊,挫敗了敵軍主力兵團,徹底粉碎了鄧尼金奪占莫斯科的企
圖。

    在整個國內戰爭時期,紅軍有350餘架飛機參戰,共出動了2萬餘架次,進
行了144次空戰,向敵軍投彈近100噸。此外,還成功地完成了進行空中偵察、
通信、校正炮兵射擊、投撒傳單和其他宣傳品等任務。內戰使蘇聯空軍經受了鍛煉,
積累了作戰經驗,提高了戰術水平。確定了空軍中各兵種的使用原則。其中,陸、
海、空軍相互協同、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戰、把航空兵主力集中用於戰場主要方向形
成局部空中優勢、以大編隊實施集中的密集突擊等原則,對後來,特別是對反法西
斯衛國戰爭中的空軍運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經驗。


    飛機向軍艦的挑戰


    威廉·米切爾是美國空軍的奠基人,他為美國空軍的成長乃至世界海軍航空兵
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一次飛機攻擊軍艦的"模擬戰鬥"中展示了飛機可能在
海上作戰中表現出的巨大威力。這次"模擬戰鬥"所產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以往很多重
大的空中作戰。

    1919年3月,擔任美國陸軍航空局副局長的米切爾,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實踐,已預見到了空中武器的巨大潛力。他向當局建議:為保衛美國,必須建立
一支與陸海軍具有同等地位的空軍力量,並提出空軍在未來的海上作戰中將大有作
為,轟炸機將成為未來軍艦的"剋星"。美國應當大力發展飛機和航空母艦。

    美國空、海軍當局對米切爾的建議表示出強烈的反對,對他提出的用當時威力
還很小的轟炸機攻擊海上巨艦的主張更是嗤之以鼻。1920年11月,海軍專門
進行了一次飛機轟炸軍艦的實驗。海軍事後宣稱:飛機投下的炸彈對軍艦只能造成
輕微的損壞,用飛機炸沉軍艦純屬無稽之談。

    米切爾對實驗結果表示懷疑,他認為如果將2000公斤重的炸彈投擲在船身
周圍6米的範圍內,在吃水線下爆炸,就能夠爆破船底,使之沉沒。他給國會寫了
報告,請求讓他親自組織一次飛機攻擊軍艦的"模擬戰鬥"。他的報告得到了國會的
批准,並決定以繳獲的一艘德國舊戰列艦和兩艘退役驅逐艦為攻擊目標。由陸軍航
空隊組織飛機進行轟炸。

    米切爾挑選了8架馬丁型轟炸機組成了轟炸分隊,進行緊張的"戰前訓練"。在
一些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他決定於1921年7月21日在切薩皮克海灣口對"
敵艦"實施攻擊。

    這一天,許多軍政要人前來觀看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轟炸行動。清晨,8架轟
炸機從弗吉尼亞州的蘭格裡基地起飛,每架飛機攜帶8枚123公斤重的炸彈,編
隊飛向目標。 到達目標上空後,飛機首先對德制"奧斯特弗裡蘭"號戰列艦發起了"
攻擊"。只見4架飛機呼嚕著俯衝下來,投下炸彈。頓時,寧靜的港灣掀起了巨浪,
炸彈在水下發出沉悶的爆炸聲,漸漸地巨大的艦身開始傾斜。緊接著另外4架飛機
又對"奧斯特弗裡蘭"號進行了補充轟炸,31分鐘後,整個戰艦已從海面上消失得
無影無蹤了。米切爾和他的支持者們在岸上開始歡呼起來。大約一個小時以後,另
外兩個目標——"新喬治"號和"巴傑尼亞"號驅逐艦也未能逃脫"惡運",全部葬身海
底。

    1923年9月,米切爾又在哈特臘斯角附近故技重演,用10架轟炸機擊沉
了「弗吉尼亞"號和"新澤西"號兩艘退役戰列艦, 從而更加有力地證明了他的預見
的正確性。雖然這些被擊沉的艦船都是固定目標,而且船上沒有任何防空火力,但
結果卻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飛機對海上艦船可形成巨大威脅。從此,沒有制空權的制
海權受到了來自空中的挑戰,美國海軍開始重視加強迫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建
設。


    空軍加速了意埃戰爭進程


    對於埃塞俄比亞德爾那要塞來說,1935年11月2日是災難性的一天。

    德爾那要塞位於埃塞俄比亞東北部,是那卡巴亞部落的中心。它有1米多厚的
石製城牆,城中還設有許多屯兵的堡壘。在這座方圓僅3平方公里的"石城"中,屯
積了那卡巴亞部落最精銳的1萬多人的軍隊。

    揮師西進的意大利侵略軍抵達德爾那城下時,被這一堅固的要塞擋住了去路。
在3天的戰鬥中,意大利軍動用了2個師的兵力,但最終在德爾那城下扔下了上千
具屍體而未能攻克。

    11月2日,德爾那幾乎一天未遭到攻擊。黃昏時分,士兵們開始走出堡壘,
舒展一下緊張了幾天的身體。落日的餘暉灑向灰色的城堡,四周是一片祥和的氣氛。
這時3架意機飛臨城堡上空,它們並未像往常一樣進行俯衝轟炸,而是在高空就將
炸彈扔了下來。炸彈落地,爆炸聲異常沉悶。奇怪的是,炸點附近的人並未應聲倒
下,但不一會兒爆炸散發出的一股股白煙便將一群群的士兵吞沒了——慘無人道的
意大利法西斯使用了化學武器。中毒人數越來越多,埃軍只得撤出城堡。意軍不費
吹灰之力便佔領了德爾那。

    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這場侵略戰爭是1935年10月突然發動的,它動用
了裝備精良的25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向分屬埃塞俄比亞各部族的40萬軍隊發動
了進攻。

    戰爭伊始,歐洲一些軍事家分析:埃塞俄比亞多為山嶽、荒漠和大森林,地形
條件不利於意軍大規模機動,加之天氣炎熱,氣候條件惡劣,將嚴重影響部隊的軍
事行動。因此,他們曾斷言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
爭,至少需要6年的時間。意大利當局也作了長期作戰的準備。然而,佔絕對優勢
的意大利空軍的參戰給戰爭進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其作用連意大利自己也始
料未及。

    1935年10月3日,在意大利地面部隊發起突然進攻的同時,意大利空軍
突擊了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軍用機場,將埃軍僅有的幾架作戰飛機全部
毀於地面,從而使意大利空軍在爾後的作戰中如入無人之境,充分發揮了其威力。

    意軍在進攻的三個方向上都進行了陸軍與空軍的協同作戰。每次進攻之前,航
空兵都為地面部隊進行航空火力準備,當衝擊開始時又以低空掃射和俯衝轟炸支援
地面作戰。裝備落後而又缺乏訓練的埃軍,對來自空中的打擊束手無策,驚恐萬分。
很多防禦部隊在意軍地面部隊到達前就已潰散。成批的埃軍丟棄陣地,逃入森林,
企圖逃避意軍飛機的打擊。殘酷的意大利法西斯空軍向森林中投擲大量燃燒彈,引
起森林大火,將大批埃軍活活燒死。對於埃軍設在山隘上的陣地和堅固要塞,意軍
地面部隊久攻不下,空軍的火力突擊也效果不大,意侵略軍司令部竟然下令大量使
用毒氣彈,致使毫無戒備的埃軍士兵很快失去戰鬥力甚至死亡。

    在後期的平原作戰中,意大利空軍增加了出動強度,對埃軍地面防禦和退卻的
部隊進行大肆轟炸,以彌補其炮兵和裝甲部隊力量的不足。在亞的斯亞貝巴外圍的
一次追殲作戰中,意軍由於油料供應不濟,裝甲部隊的追擊行動被迫停止,騎兵部
隊怕遭到埃軍合圍也不敢突出冒進,於是空軍完全替代了裝甲部隊和騎兵的追擊行
動,一批批重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連續出動,對埃軍進行不間斷的轟炸和掃射。
由於埃軍防空兵器十分缺乏,幾乎對意軍飛機形不成威脅。投彈完畢的意軍轟炸機
還經常向埃軍的騎兵部隊進行俯衝,低空掠過的飛機發出尖厲的嚎叫,使很多馬匹
受驚,部隊混亂不堪。意軍的轟炸頻率高得讓人難以想像,經常是一個批次的轟炸
還未完畢,下一批次的轟炸機已飛臨埃軍上空。連夜晚埃軍宿營地的火光也經常招
來敵軍機群。在埃軍撤退的5天當中,意軍空軍共對其進行了550餘次空中攻擊,
給埃軍造成了巨大傷亡。待這支部隊撤至亞的斯亞貝巴,已死傷、逃散過半,潰不
成軍。

    意大利空軍在戰爭中的另一"得意之作"就是進行了頻繁而有效的空中運輸。由
於地形限制和埃軍小股部隊對意軍補給線的襲擾,戰爭初期意軍進攻部隊經常得不
到補給。為了加強運輸力量,意空軍動用了大量運輸機為平地面部隊運送和空投部
隊、裝備、彈藥、作戰物資和給養,保障了地面部隊持續快速的攻擊。意空軍運輸
機部隊還成功地運載空降兵進行了數次空降作戰,飛機的高速遠距離機動能力常常
使埃軍陷入四面被圍的困境之中。這個時期意軍對空中力量的成功運用,對爾後各
國軍事空運的發展起到了很大影響。

    由於意大利空軍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僅僅一年的時間意軍便打敗了數量
佔優勢的埃軍,攻佔了埃塞俄比亞全境。戰爭中,意大利空軍僅損失了90餘架飛
機。

    意埃戰爭向人們展示了未來戰爭中掌握絕對空中優勢的一方,可以使其戰鬥力
得到最充分的發揮。空軍在戰爭中的大規模使用無疑可縮短戰爭的進程。


    新式飛機會戰西班牙


    1937年8月2日,在西班牙南部上空,德、意、蘇、法等國最先進的飛機
展開了一場會戰。空中飛機盤旋翻滾,追逐混戰,戰鬥機尖厲的吼叫聲不絕於耳。
一架先進的蘇制-16戰機以其無與倫比的速度追擊著一架意大利製造的CR3
2雙翼殲擊機,眼看距離越來越近,突然一架德制梅塞施米特-109戰鬥機從
-16飛機上方俯衝下來,一束急促的子彈射向-16戰鬥機,只見-16戰
機猛地向上拔起,子彈從其尾翼擦過。接著-16戰機向右一撇,與來襲的梅塞
施米特-109戰機廝殺起來。

    這是發生在西班牙內戰中的一個空戰場景。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舊勢力不甘心失敗,發動了叛亂,向剛剛成立
的共和國政府發動進攻,西班牙內戰爆發。戰爭爆發前,西班牙空軍還很弱小,只
有40架"紐波特—德拉熱"NiD-52型殲擊機,60架"佈雷蓋-19"型雙翼
偵察轟炸機和20架魚雷轟炸機。這些飛機都是落後的老式飛機,特別是轟炸機時
速僅有120公里,帶彈量80公斤,機上火力只有一挺機槍。殲擊機也多是第一
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產品。較為先進的只有新購置不久的3架"憤怒式"殲擊機。

    戰爭爆發時,西班牙的飛機大部分都掌握在政府軍手中,在初期的平叛作戰中,
有效地配合了地面部隊作戰。但是,在戰爭爆發10天以後,德、意法西斯公開干
涉西班牙內政,對其進行武裝介入,並向叛軍提供大量武器裝備。7月27日,德
軍將首批援助的40架飛機交到叛軍手中,其中有32架容克-52轟炸運輸機和
8架亨克爾-51單座殲擊機。這兩種飛機都是德國在20年代後期研製的新機種。
同時意大利也向叛軍派出了12架SM·81轟炸機和25架CR32雙翼殲擊機
及志願飛行員。

    德、意援助叛軍的飛機投入交戰後,立即改變了雙方空軍數量和質量的對比。
通過兩次空中交戰,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軍的飛機損失慘重,叛軍奪取了幾個重要方
向的制空權,在空中力量配合下,平地面部隊加緊了進攻,剛剛成立的共和國政府
岌岌可危。為爭取國際支持和援助,共和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呼籲,請求各國給予
援助,抗擊德意的武裝干涉。

    法國政府首先慷慨響應,答應援助西班牙政府50架波特茲-54轟炸機。蘇
聯應邀向西班牙派出了由軍事顧問、飛行員、坦克手、水兵和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
志願軍,並陸續提供了大量當時蘇聯最先進的CB-2型轟炸機、P-5型偵察轟
炸機和-15、-16型殲擊機。據統計,在1936年10月至1939年
2月的兩年半之中,蘇聯共向西班牙提供了648架飛機(西方統計資料為130
0餘架)、400輛坦克和上千門火炮。此外,其他54個國家的4.2萬名志願
人員也紛紛來到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戰爭。

    反法西斯陣容的擴大,使德、意當局十分驚慌。它們不斷增加干涉軍的兵力。
德國組建了由1萬人組成的所謂"兀鷹軍團"前往西班牙。"兀鷹軍團"主要由空軍力
量組成,它擁有1個殲擊機大隊,1個轟炸機大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水上飛
機中隊和部分地面保障部隊。在戰爭期間,德國還不斷將其新近研製生產出來的亨
克爾b-111型轟炸機、道尼爾-17偵察機及梅塞施米特-109型殲擊機迅
速運抵西班牙,更換"兀鷹兵團"的一些老式飛機。意大利也新組建了1個援外航空
團,參加西班牙內戰。還有幾個殲擊、強擊、轟炸、偵察航空兵中隊也交給叛軍指
揮。在戰爭頭兩年,德、意兩國共向叛軍提供飛機1650架、坦克1150輛、
火炮近3000門。

    1936年底,西班牙交戰雙方的空軍力量都已遠遠超出了戰爭初期的水平,
隨著飛機數量的增多,質量的提高,空中作戰的規模和激烈程度也在不斷加大。

    戰爭開始後不久,交戰雙方首先展開了空運與反空運的鬥爭。摩洛哥是叛軍的
主要集中地,叛軍首領佛朗哥急於將其在摩洛哥的部隊運回國內投入戰爭。德、意
援助叛軍的容克-52和SM81轟炸運輸機部隊到達後,首先擔負起了從摩洛哥
空運叛軍的任務。當時政府軍空軍還未得到大量外援,數量有限的飛機除用於支援
陸軍作戰外,幾乎都用於截擊敵方運輸機。

    1939年8月8日,據偵察報告,又有數十架敵方運輸機運送部隊到西班牙,
而且護航兵力很少。政府軍立即出動了28架NiD-52殲擊機進行攔截。不料,
叛軍早有準備,運輸機編隊還未進入西班牙領空時,已有2個中隊的亨克爾-51
殲擊機從西班牙境內起飛加入編隊進行護航。政府軍飛機還未接近敵運輸機編隊,
亨克爾-51機群已迎了上來。NiD-52飛機性能落後,其速度和機載火力都
遠不如敵機,格鬥中完全處於被動局面。一場空戰過後,政府軍損失了9架飛機,
而叛軍僅有1架SM81轟炸運輸機被擊落、1架亨克爾-51殲擊機被擊傷。這
次行動後,政府軍被迫暫停了大規模的攔截行動,而改用單機或雙機小編隊進行襲
擾。待蘇聯、法國援助西班牙飛機到達時,敵方空運行動已基本結束。於是,援助
飛機便主要用於奪取作戰地區的制空權和支援地面作戰。

    當蘇聯志願軍空軍部隊部署到西班牙之後,政府軍方面的空戰任務很大一部分
交由蘇聯顧問指揮。1938年7月的一天,蘇聯空軍顧問普圖欣得知叛軍在加拉
皮尼廖斯機場集中了上百架飛機,準備第二天對政府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空襲。普圖
欣採取了果斷的行動,他命令分散在3個機場的5個大隊近80架-15、-
16殲擊機,在敵空襲前對敵實施反空襲。接到命令的航空兵部隊連夜進行準備,
利用夜暗掩護,飛向敵方機場。當飛機抵達加拉皮尼廖斯機場時,已是拂曉時分,
從空中依稀可以看見機場排列整齊的飛機和忙於加油掛彈的人員。蘇聯志願軍空軍
立即發起了攻擊。一架架敵機中彈起火,飛機的爆炸又引爆了周圍的加油車和裝載
炸彈的車輛,機場上火光一片。幾架停在跑道邊的飛機強行起飛,剛剛離開地面便
被蘇軍飛機擊落。半個小時以後,停在機場上的飛機大部分被擊毀,叛軍空軍遭受
了巨大損失,很長一段時間未能再對政府軍採取大規模空襲行動。而蘇聯志願軍在
這次戰鬥中僅被地面炮火擊落2架飛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內戰中,雙方空軍在支援地面作戰的同時,還參加了海上作戰。1938年
5月6日,在巴倫西亞附近的海戰中,蘇聯志願軍出動大量飛機配合政府軍海軍作
戰,向展開的敵艦發起攻擊。轟炸機群集中突擊了一艘大型巡洋艦,巡洋艦中彈起
火,在艦隊2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準備脫離戰場,返回自己的基地。新趕到的蘇聯志
願軍CB-2轟炸機編隊奉命追擊該艦。轟炸機群對已脫離艦隊掩護的巡洋艦又一
次發起了攻擊,很快將其擊沉,創下了在西班牙內戰中用飛機擊沉大型軍艦的記錄。

    西班牙內戰是兩次世界大戰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戰爭中,各軍事強國紛
紛借此機會檢驗自己的武器裝備,修訂原有的作戰方法,制定出了新的戰術,輪訓
了部隊,提高了戰術素質。如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使用的容克系列轟炸機
就是在這次戰爭中肯定下來的;而道尼爾-172、亨克爾-177、梅塞施米特
-109等機型則是通過這次戰爭的檢驗進行了改進。蘇聯空軍也在這次戰爭中檢
驗了自己的飛機,改進了戰術,肯定了航空兵在支援地面作戰和奪取制空權中的重
要作用,確立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兵力的原則。


    哈勒欣河上空的較量


    日本是一個20世紀初期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 隨著其 經濟的發展,它在
軍事上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在短短的時間裡,它迅速擴建了一支與其國土
面積很不相乘的數百萬之眾的軍隊,平空軍也發展成一支擁有數千架飛機的強大力
量。對亞洲一些地區的侵略行為連連得手,更加助長了它的囂張氣焰。

    然而,當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佔領中國東北後企圖繼續西犯時,卻遭到了迎
頭痛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已霸佔中國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者又企圖侵佔蒙古
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遠東地區。1939年5月11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被蘇軍
打死,向中蒙邊境蒙方一無名高地發起進攻,並動用了10餘架飛機對高地進行轟
炸,很快奪佔了該高地。事後,蒙軍進行了反擊,戰爭逐步升級。

    6月初,日本第6集團軍對蒙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並且動用了日軍在偽滿洲
國境內的大部分飛機。由於當時蘇聯空軍在該地區駐軍很少,日本人很快奪取了哈
勒欣河作戰地區的制空權。

    蘇聯空軍緊急動員,從幾個邊境軍區抽調了800餘架飛機趕至蒙古的前進機
場,與日本航空兵為爭奪制空權展開了較量。6月12日,日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
派出強大的機群對蒙軍和蘇軍的陣地進行突擊。蘇軍立即出動了60架-15殲
擊機截擊。突然出現的蘇軍機群,打亂了日軍毫無戒備的航空兵編隊,本來準備對
地面進行強擊的日軍殲擊航空兵急忙應戰。-15殲擊機很快擊落了數架日軍轟
炸機。日軍殲擊機企圖撕開-15的陣形,但蘇機一直保持編隊,前後掩護,使
日機始終無隙可乘。20分鐘後,日軍約50架殲擊機加入戰鬥,它們從高處向蘇
軍-15編隊發起了攻擊。蘇編隊指揮員立即命令部分兵力迎擊來敵。戰鬥在兩
個高度層次同時展開,進行得更加激烈。蘇機已無法保持原有隊形,遂以單機與敵
格鬥,空中一片混亂。雙方不時有油料耗盡的飛機退出戰場,立即又有新投入的兵
力加入戰鬥,空戰規模越來越大。戰鬥最激烈時,交戰飛機多達280餘架。由於
空中飛機密度過大,雙方都出現了誤傷己方飛機的現象。這次空中交戰持續了整整
8個小時,蘇軍損失了34架飛機,擊落擊傷日機50多架。蘇聯空軍首次大規模
參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

    6月18日,日軍航空兵突擊蘇軍一個前進機場,蘇軍殲擊機部隊立即進行反
擊,升空120架殲擊機,從幾個方向多批次突入敵陣,充分發揮其飛機數量優勢,
對日軍飛機形成了多面攻擊的態勢。這次交戰,日軍損失慘重,轟炸機大部被擊落,
共損失56架飛機,而蘇軍僅有14架飛機被擊落。

    從6月20日開始,蘇軍又從境內陸續抽調了8個大隊200餘架最先進的
-16殲擊機,以加強迫在作戰地區的空中優勢。-16殲擊機已經過改裝,裝
備了新式的火箭彈。新式的-16飛機參加戰鬥後不久便顯示出其強大的威力。
6月26日,蘇軍出動了一個殲擊航空兵團共50架-16飛機對距中蒙邊境6
0公里的日軍干珠爾機場實施強擊。在接近機場時遭到60架日軍殲擊機的攔截。
-16殲擊機在遠距離發射火箭彈,日軍飛行員對這種遠射程大威力武器毫無戒
備,中彈飛機當即凌空爆炸。短短幾分鐘便有6架日機被擊中。空戰持續了2個小
時,直至雙方油料耗盡。這次交戰蘇軍以損失2架飛機的微小代價換取了擊落19
架敵機的勝利。

    蘇日雙方在交戰地區上空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持續了近一個月,蘇軍憑借其飛機
數量優勢和性能先進的武器裝備,到7月初已完全奪取了哈勒欣河地區上空的制空
權。日軍航空兵此後未敢再採取大規模行動,蘇聯空軍此後轉為主要支援地面部隊
作戰。

    7月2日夜,日軍1萬餘人偷偷渡過哈勒欣河,拂曉時偷襲了哈勒欣河西岸的
蘇軍陣地。當時蘇軍僅有1000餘人在這一地區進行防禦,日軍很快佔領了巴莫
查崗山地區的有利地形,並繼續組織部隊過河,向西發展進攻。為了將日軍消滅於
立足未穩之際,7月3日7時,蘇軍出動了200餘架轟炸機和殲擊機,首先炸毀
了哈勒欣河渡口,阻止日軍繼續渡河,然後對日軍奪占的陣地進行密集突擊,突擊
強度遠遠超過了蘇軍的地面炮火。日軍兩次出動飛機企圖接應被阻於哈勒欣河西岸
的部隊,均被蘇聯空軍擊退。一天以後,前來增援的蘇軍裝甲部隊趕到,航空兵又
配合地面部隊發起了反擊。在反擊發起前,空軍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航空火力准
備,摧毀了大量日軍臨時構築的工事。到5日凌晨3時,渡河日軍已徹底被粉碎,
僅有少數殘餘部隊撤回到哈勒欣河東岸。在兩無的戰鬥中,蘇聯空軍還消滅了日軍
34架飛機,其中有20架為俯衝轟炸機。

    8月20日,蘇蒙軍隊發起了全殲日軍第6集團軍的總反擊。這天清晨,蘇軍
153架轟炸機在100餘架殲擊機的掩護下開始對敵實施突擊。蘇軍機群飛過敵
軍前沿,主要突擊敵炮兵陣地和裝甲部隊集結地。由於此時日本空軍已處於完全

    被動地位,因此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陣地被蜂擁而至的蘇軍飛機炸得支離破碎。
6時15分,蘇軍地面部隊各種口徑的火炮對敵各種目標進行了2小時45分鐘的
火力準備。8點30分,蘇軍再次出動200餘架飛機突擊了日軍的前沿陣地和縱
深預備隊,這種超強度的火力準備已經完全打亂了日軍的防禦部署。15分鐘後,
地面部隊以坦克為先導發起了衝擊,很快突破了日軍的防禦陣地。

    21日凌晨,日軍出動了臨時拼湊起來的40餘架輕型轟炸機和少量重型轟炸
機,在20餘架殲擊機掩護下,準備突然襲擊蘇軍後方集結的重兵集團,企圖減輕
地面防禦部隊壓力。早有準備的蘇軍幾個-16殲擊機中隊聞訊後立即起飛。剛
剛開始轟炸的日軍機群發現了蘇聯飛機,慌忙扔下炸彈返航。一些飛機還未來得及
投彈便掉頭逃跑。蘇軍航空兵緊追不捨,在追擊戰中又擊落敵轟炸機10餘架,殲
擊機6架。由於日軍倉皇投彈,命中率很低,絲毫沒有影響戰鬥的進行。

    8月26日,強大的蘇軍在蒙軍配合下已對日軍第6集團軍達成了合圍,日軍
依托地形負隅頑抗。蘇軍航空兵接到命令,幾乎傾巢出動對被圍日軍進行輪番轟炸
和掃射。經過了近一天的空中打擊,蘇軍終于于8月30日全殲了日軍第6集團軍。

    在哈勒欣河戰役中,日軍傷亡和被俘共6.1萬人,損失飛機660架;蘇蒙
軍隊傷亡18500餘人,損失飛機207架。在戰役中後起,蘇軍航空兵牢牢掌
握了制空權,有力地打擊了敵戰場上和縱深內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加速了日軍
的失敗。在空戰中為了節省兵力,蘇聯航空兵採取了殲擊機部隊在機場聽召喚逐次
投入戰鬥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戰爭中,日、蘇雙方都取得了大量使用航空
兵、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戰和航空兵與炮兵及坦克裝甲部隊協同作戰的豐富經驗。

TOP

制空權理論奠基人——杜黑與《制空權》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軍事博物館的戰爭史展覽大廳裡,陳列著人類戰爭史上所有
的作戰武器:從長矛、梭標、遂發槍、手榴彈到最現代化的槍械、彈藥;從魚雷、
潛艇到飛機、導彈,各種兵器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置身於這個環境,幾乎可
以把戰爭演變的整個畫卷一覽無餘。然而,在這個展覽大廳中,最今參觀者難忘的
還有一個設計非常精美的專著陳列櫃。櫃裡整齊地排列著同一著作的十幾個世界主
要語種的珍藏版本,有意文版、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中文版、日文版、俄文
版、西班牙文版等。這一專著的作者,就是一戰後期意大利著名軍事家朱利奧·杜
黑。專著的名字就叫《制空權》。

    朱利奧·杜黑官職最高時不過是意大利中央航空局局長,軍銜最終也只是區區
少將。他既沒有成吉思汗、拿破侖等人橫刀立馬掃平幾大國的輝煌,也沒有朱可夫、
蒙哥馬利等軍內統帥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偉績;既沒有愷撒大帝南征北戰的剽悍,也
沒有諸葛孔明運籌帷幄的奇謀。然而,在世界古今名將之殿堂中,杜黑同樣佔據著
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其原因就在於杜黑首創了對現代戰爭產生深遠影響的制空權
理論。


    年少立志初有成


    在意大利南部瀕臨地中海的小鎮卡塞塔,有一處頗為引人注目的獨門小院,小
院裡住著一戶生意興隆的商賈之家。1869年5月30日,朱利奧·杜黑就在這
裡降臨人世。

    富足、殷實的家庭使杜黑有幸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學校教育。在父母的嚴厲訓
導之下,杜黑初入校門就養成了濃厚的讀書興趣。小杜黑對科技讀物尤為喜愛,經
常手不釋卷,挑燈夜讀。父親給的零花錢也被他換回了各種各樣的最新讀物。

    15歲時,杜黑又迷上了軍事,古羅馬帝國的軍事史,愷撒、貝利薩留等簽名
將領的戰爭業績均給杜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這時期,杜黑立下志向,將來投筆從
戎,以最新科技知識武裝意大利軍隊與人民,重振古羅馬昔日的雄風。

    1887年,18歲的杜黑應徵參加了意大利陸軍,隨後考入與新的技術成就
密切相關的都靈炮兵工程學校。在學校期間,杜黑以其天生的聰慧與刻苦、嚴謹的
治學精神成為全年級以至全校的佼佼者,給全校師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許多
教員只要一提到杜黑就讚譽備加。學完規定課程後,杜黑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陸
軍中尉軍銜,成為陸軍的一名炮兵軍官。但杜黑並不滿足於已有的學歷,不久又考
入陸軍大學深造。

    杜黑從陸軍大學畢業之後半年,萊特兄弟成功地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的消息傳
到了意大利,再次激發了他對新興科學技術的興趣。於是,杜黑又考入特裡諾技術
學校,專攻電學。杜黑在低溫物理領域做了大量研究和試驗,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
解,成為意大利物理界頗有建樹的青年學者,還代表國家出席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
國際低溫研討會。 法國索邦大學特意邀請杜黑為全校研究人員作了"以液化法分離
氧氣和氮氣"的專題學術報告, 引起極大反響。此後,汽車在意大利逐漸推廣,杜
黑又展開了對汽車應用的研究。他極力倡導發展軍事系統的機械化運輸理論。鑒於
他在該領域的成就,意大利總參謀部特別任命杜黑參與軍隊機械化籌劃工作。在深
入進行專項研究的同時,杜黑還把興趣的觸角廣泛涉及其他領域,並取得令人矚目
的成就。在此期間,杜黑髮表了多篇政治、經濟、科技、文學等領域的文章,引起
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1907年,法國飛機設計師亨利·法爾芒駕駛自行研製的「瓦贊—法爾芒Ⅰ
復型"飛機成功地進行了1公里圓形飛行, 使歐洲進入航空發展的新時代。190
8年年底,威爾伯·萊特在法國的一次轟動一時的飛行表演更令整個歐洲對飛行事
業刮目相看。飛行運動很快就風靡了全歐洲。不過在當時,飛機還僅僅用於競技和
表演,軍事航空還處在氣球與飛艇的時代。注重學習和鑽研科學技術的杜黑敏銳地
覺察到了飛機在軍事領域的發展前景,他著手對航空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的可行性及
啟發展前途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1909年,已經有少數幾個國家的陸軍開始裝備飛機,準備用於戰場偵察和
炮擊效果觀察。這一年,杜黑髮表了一篇文章,披露了他的研究成果。杜黑認為,
飛機用於戰爭將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引起戰爭革命;戰場上將出現新的軍種——
空軍,新的戰爭領域——空中戰場,新的戰爭樣式——空中戰爭,新的軍事學術—
—空中戰爭理論。 他在文章中寫道:"從現在開始,我們有必要熟悉關於空中作戰
的概念。所有航空兵部隊必須按照現在支配陸、海軍的類似觀念加以組織,只是要
考慮空中作戰的特點……作戰飛機必須能用於空中作戰和對付其他空中武器,而不
僅是用於執行特定任務如觀察、聯絡等。陸軍和海軍不應把飛機看作是只能在特定
環境中起某種作用的輔助力量,而應把它看作是戰爭家族中誕生的第三位兄弟……
空中力量將自動地、不可避免地急劇增長,航空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意義重大的空中
作戰。我們必須習慣於空中作戰思想。要有空中戰爭的觀念……"

    杜黑的文章發表後產生了很大反響,有贊同,有懷疑,然而更多的是反對和諷
刺。出現這些反應應該說是正常的,因為此時飛機還僅僅是一種觀測偵察手段,還
沒有裝載任何可用於攻擊的武器系統,更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特別是大陸軍主義
和海軍制勝思想在眾多中、高級軍官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不可能也不願意一下子
轉變觀念,認可一種預想出來的全新學說。面對諸多批評和反對,杜黑進行了認真
的分析和反思。1910年,他又在羅馬《準備報》上發表了一起題為《航空問題》
的文章,重申了他以前的觀點。杜黑認為:至今為止,我們一直被無情地束縛於地
面。我們曾經傲慢地、甚至幾乎帶著惋惜的心情嘲笑少數幾位無畏的先驅者的努力,
認為他們是自欺其人,結果卻證明他們是真正的先知。我們現在只有陸軍和海軍,
因而對天空也將成為重要性不次於陸地和海洋的另一個戰場感到奇怪。但是,從現
在起,我們最好習慣於新的思想,並為將要到來的新戰爭做好準備。

    杜黑的觀點儘管遭到很多批評與反對,但仍然受到意大利軍政當局部分人的重
視。意大利首先在陸軍中組建了第一支航空部隊,並率先在意土戰爭中使用飛機參
戰,從而拉開了空中戰爭的序幕。1911年9月,意大利為爭奪殖民地向土耳其
開戰。當時,土耳其沒有軍用飛機,意大利擁有軍用飛機20餘架,編為飛行第1
連,隸屬陸軍指揮。戰爭爆發後,意大利出動9架飛機組成一個航空隊參戰。10
月23日,航空隊隊長皮亞扎上尉首次駕機飛往土耳其陣地上空進行航空偵察,從
而揭開了世界戰爭史上飛機參戰的序幕;11月初,加沃蒂少尉又創造性地攜帶4
枚各2公斤重的炸彈升空,在飛到土軍上空時把炸彈扔了出來,從而開創了空中轟
炸的先河。寥寥無幾的飛機取得的戰果令意大利陸軍十分振奮。翌年,他們又派遣
了35架飛機組成第二航空隊參戰,並開創了夜間空中偵察及夜間轟炸的記錄。

    意大利航空隊在的黎波里為意大利贏得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充分顯示
了飛機的強大威力,並預示了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從而引起
世界各國的關注。杜黑更加深信,飛機必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宰,空中戰場必將成
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戰場。杜黑下定決心,把建立制空權理論作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目標。


    幾經曲折終成正果


    1912年6月27日,鑒於飛機在意土戰爭中的表現,意大利政府決定,在
航空連的基礎上組建一個航空營,並任命杜黑為航空營營長。杜黑由地面部隊轉入
航空部隊,由一名普通軍官晉陞為航空營營長,為實現他的抱負帶來了希望。杜黑
對此深感慶幸,並決心抓住這難得的機遇。他一邊參加飛行訓練,一邊潛心研究制
空權理論。為了使航空營的戰鬥行動有所遵循,杜黑主持編寫了戰爭史上第一本航
空兵作戰手冊。杜黑堅信,在未來戰爭中,空中進攻力量必將成為決定性因素,因
而他積極支持飛機設計師卡其洛尼對重型轟炸機的研製工作。也正是由於杜黑的不
懈努力與全力支持,意大利在轟炸機研製方面突飛猛進。當意大利正式參戰時,卡
其羅尼設計的三引擎重型轟炸機已準備交付使用。

    然而,在那個時代,戰爭仍是以陸地和海洋為戰場,陸軍主導論、步兵決勝論
和制海權理論在軍事界佔據著主導地位,許多目光短淺的高級指揮員對制空權理論
根本不屑一顧。因而,杜黑的努力並不為上級所常識,相反還要時常遭到他們的無
端指責。對此,杜黑非常不滿,他常常在公開場合指責陸軍部的官僚們沒有洞察未
來的戰略眼光,不能為未來戰爭的需要發展航空兵。陸軍部認為,杜黑的言論嚴重
違背了他們的既定政策,損害了他們的權威,因而解除了杜黑的航空營長職務。不
過,杜黑並未因被解職而洩氣、退縮,而是充分利用他在航空營任職期間所獲得的
實踐經驗,繼續致力於制空權理論的研究。而且,從這個時候起,杜黑更多地結合
意大利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十分有限的戰爭資源進行具體研究。杜黑堅定地認為,未
來必將證實他的論斷,給制空權一個應有的地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有同盟關係的意大利脫
離同盟轉而投入英、法、俄協約國一方,於1915年向奧地利宣戰。杜黑被重新
召回軍隊擔任米蘭師參謀長,軍銜晉陞為中校。不久,他又被調到意大利總參謀部
任職。眼界的開闊使杜黑對戰爭的狀況有了更全面、具體的瞭解。他認為,意大利
陸軍和海軍應作為防禦力量,主要用於守衛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和封鎖南部
的地中海,而應把空中力量主要用於進攻,摧毀敵人的軍事設施、工業體系、軍隊
及其人民的戰爭意志。杜黑主張,組織500架左右的轟炸機部隊參戰,轟炸奧地
利軍隊後方以取勝。但杜黑的主張未被採納。1916年底,秉性坦率而又對上級
不乏批評之辭的杜黑,因為在寄給意大利內閣成員的備忘錄中尖銳地指責意軍統帥
部和總參謀部的作戰指導錯誤,猛烈抨擊陸軍總司令指揮無能、對戰爭毫無準備而
激怒了總參謀長卡多納。杜黑被送交軍事法庭並被判處一年監禁,不久,又被勒令
退役。可貴的是,無論身處監獄還是退役為民,杜黑都沒有氣餒,仍然一如既往地
悉心研製制空權理論。

    至1917年10月,意大利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經過兩年半的拚殺已被大
大削弱。然而,意軍總參謀長卡多納不顧自己的實力,在沒有充分炮火掩護和適當
的作戰計劃指導的情況下,仍然依靠殘忍的軍紀強行驅使軍隊在前線實施不間斷突
襲,一度也取得過一些並不值得稱道的勝利。奧匈帝國發現意大利根本不惜血本,
玩命拚殺,只好要求德國軍隊提供幫助。於是,意大利與德國在卡波雷托進行了一
場殘酷的戰役。接受過新的攻擊戰術訓練和炮兵技術訓練的7個德國師首先向疲備
不堪的意軍發起了猛烈攻擊。由於卡多納與意軍前線指揮官沒有作出適當的防禦部
署,部隊又缺乏足夠的武器彈藥,意軍防線很快被德軍突破。意軍遂退守台格裡門
托河,企圖憑借天然之險抗擊德國進攻。然而,無心戀戰的士兵根本沒有抵禦德軍
進攻的實力與信心,僅僅3天之後,台格裡門托河防線再次失守,卡波雷托戰役以
意軍的慘敗而告終。

    在整個戰役進程中, 意軍先後傷亡人員13多,損失裝B備一半有餘,軍隊士
氣幾乎完全崩潰。事後,意大利議會對軍隊在卡波雷托戰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細緻
的調查分析,結果證明,杜黑當初對意軍統帥部和總參謀部的批評是完全正確的。
於是,政府於1918年為杜黑恢復名譽,並任命他為意大利中央航空管理局局長。
幾個月後,新上任的意軍總司令把杜黑重新召回軍內,任命他為國防部航空署主任。
但杜黑覺得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太多,工作難以展開,上任剛5個月即辭去官職,再
次潛心於制空權理論的探索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無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海洋,空中力量佔優勢的一
方才能具有行動的主動權,反之則會陷入被動。各國在戰爭中充分認識到了航空兵
的重要性,因而都大力發展航空兵。在整個一戰期間,敵對雙方投入的軍用飛機多
達10萬餘架,同時,飛機的戰鬥能力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增強,機載武器由
飛行員隨身攜帶的手槍、石塊、手榴彈之類發展成為固定在飛機上的機槍、炸彈等。
杜黑的制空權理論也開始為更多的人所認識、理解。1918年4月,英國皇家航
空隊與海軍航空隊合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獨立空軍部隊皇家空軍,並任命杜黑
理論的積極支持者休·特倫查德為空軍參謀長。1920年11月,意大利最高軍
事當局經過認真審議,正式承認杜黑的理論,晉陞杜黑為少將,並責成陸軍部出版
杜黑的理論著作。於是,軍事學術史上的輝煌著作《制空權》問世了。多年苦心研
究的成果終於得到別人認可,這對杜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安慰和鼓勵,用杜黑自己
的話說:"這是我長久而艱巨的勞動獲得的第一次成功!"


    制空權理論的主要觀點


    在《制空權》一書中,杜黑認為,飛機用於戰爭將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是戰
爭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他說,飛機在行動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它可以用
最短時間沿任何方便的路線向任何地點往返飛行。人們在地面不能做任何事情來干
擾在空中自由飛行的飛機,歷來規定和影響戰爭特性的一切因素對空中的活動都是
無能為力的。所有這一切將不可避免地給未來戰爭的樣式帶來深刻的變化,戰爭的
主要特性必將與以往任何戰爭根本不同。

    杜黑在《制空權》一書中闡述的第二個觀點是,戰爭將成為全民的、總體的、
不分前後方、 不分戰鬥人員非戰鬥人員的新型戰爭。他在書中寫道:"由於出現飛
機這種新式起,戰爭的影響範圍將不再限於地面大炮的最遠射程之內,而將在交戰
國數百英里的陸地、海洋範圍內直接感受到。安全和平靜的生活區域不再存在,作
戰也不再局限於非戰鬥人員。相反,戰場已擴大到交戰國整個國境,全體公民都將
成為戰鬥人員,因為他們都將暴露在敵方空中進攻之中。士兵和平民不再有任何區
分。"

    杜黑強調,未來戰爭中奪取制空權絕對重要。為了保障國家足以抵禦入侵,取
得制空權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個掌握制空權的國家不僅能保護自己的領土不
受敵人空中攻擊,還能使敵人支援其陸、海軍作戰的輔助空中活動無法進行。杜黑
在書中寫道:"掌握制空權就意味著勝利。沒有制空權,就注定要失敗。"

    杜黑主張,空中攻擊的主要目標將不是軍事設施,而是遠離地面部隊的居民點,
工商業設施、重要的公私建築、運輸幹線的交通樞紐等。對付敵人的空中力量,首
先不應通過空中作戰,而要通過摧毀對方為空中力量提供補給物資的地面設施和工
廠。轟炸鐵路樞紐、軍需供應站、居民點以及其他重要目標,可以有效地阻撓敵國
陸軍的動員;轟炸海軍基地、兵工廠、油庫、錨泊戰艦和商用港口,可以阻止敵方
海軍的有效活動;轟炸最重要的居民中心,可以在全國摧毀敵人精神上的抵抗。杜
黑強調說,空中進攻的精神效果對戰爭進程的影響可能比物質效果更為巨大。他寫
道: "我認為,轟炸對居民的衝擊無疑將是可怕的。在一個250米半徑的市中心
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幾分鐘內,大量高爆彈、燃燒彈、毒氣彈將如雨點般落下。
先是爆炸,其次是大火,然後毒氣飄散在地面,阻止人們接近被炸區域。隨著時間
的推移,夜幕降臨,火勢將蔓延,毒氣將癱瘓一切生物。在一個城市一天中能發生
的,也可以發生於10座、20座、50座城市,那麼試問,對於尚未遭到攻擊但
同樣面臨轟炸威脅的其他城市居民,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在這種威脅之下,
哪個民政或軍事當局還能維持秩序?市政服務和生產還能照常進行嗎?簡而言之,
面臨死亡和破壞時,保持正常生活是不可能的,面臨這種無情的空中打擊的國家,
它的社會結構只能完全瓦解。"

    杜黑指出,建立一支與陸、海軍並列的獨立空軍是絕對必要的;獨立空軍的重
要性將迅速增大,而陸軍和海軍的重要性將相應減小。空軍主要由轟炸機、戰鬥機
以及少量偵察機組成,空軍是一支進攻力量,不適合於防禦;最好的防禦手段就是
進攻,防空純粹是一種精力和資源的浪費。用消極的防禦手段達成一個消極結果需
耗費比敵人為獲得積極結果付出大得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更節省、更聰明的做
法是將這些人力、物力用於最有效的地方,用於進攻。空中力量應當集中使用,用
於進攻;要不顧敵人的進攻而集中盡可能大的力量,對敵人發動更猛烈的攻擊。杜
黑寫道: "不要空中防禦,因為它實際是無用的;不要配屬航空兵,因為它實際是
無用或多餘的。相反,只需要有一支無例外的包括國家全部可用航空資源的獨立空
軍。我們必須承受敵人對我們的進攻,同時努力使用一切人力、物力對敵人發動更
沉重的進攻。我的論斷使我與持不同看法的勇敢對手發生衝突,但我確信,我將贏
得這場戰鬥。"

    以上就是《制空權》一書的主要內容。杜黑的研究成果是結合意大利特定的戰
略地理形勢以及基於下列設想得出的:飛機作為進攻武器具有無可比擬的潛力;預
計沒有能抵禦飛機的有效防禦;對居民區的集中轟炸將摧毀敵方人民的抵抗意志。
著作出版不久,杜黑即從軍中退役。


    為理論晚年筆耕不輟


    1927年,《制空權》第二版出版。除了重複第一版的內容外,杜黑在第二
版中又增加了一篇文章。在增補文章中,杜黑首先給制空權確定了明確的概念:制
空權是一種態勢,即我們自己能在敵人面前飛行而敵人則不能這樣做。制空權為掌
握它的人提供優勢,能保護自己整個領土和領海免遭敵人空中進攻,同時使敵方領
土受我方進攻。杜黑強調指出,不能把制空權與空中優勢混為一談,也不存在局部
的相對制空權, 制空權就是要完全制止敵人的空中活動。他在文章中寫道,"制空
權常常與空中優勢或高度空中優勢混為一談,但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誰具有空
中優勢或高度空中優勢,誰就能較容易奪得制空權,不過在奪得制空權之前,他並
不能運用制空權。控制天空即意味著主宰天空,不容許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別。"

    1928年4月,杜黑又出版了專題著作《未來戰爭的可能面貌》一書。在回
顧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陸上戰爭與海上戰爭的經驗教訓之後,杜黑進一步強調,航
空武器參戰將給戰爭形態帶來根本變化。他認為,航空兵豈不是一種改進或一種革
新,而是一場徹底的革命,它具有自身固有的特性,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
由於這種新因素的出現,戰爭演變曲線由此開始中斷了原先的連續性,突然轉向一
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而幾乎同時出現的毒氣武器給這種演變帶來了更大的轉折,毒
氣與飛機的結合比至今使用的任何武器具有大得多的進攻能力。杜黑認為,毒氣必
將在未來戰爭中大量使用,禁止毒氣的使用在戰爭期間是不可行的,也是不應該的;
戰爭手段都是為了殺人, 本沒有人道與非人道之分。杜黑寫道:"和平時期制定的
一切限制、一切國際協定都將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被拋在一邊。一個為生存而戰的人
有權使用一切手段。戰爭手段不能區分為人道不人道,戰爭總是不人道的,而使用
的手段也就不能根據效力、潛力或對敵人的傷害程度區分為可取或不可取。戰爭目
的就是盡可能傷害敵人,而有助於這一目的的一切手段,不管是什麼,都將被採用。
誰如果不願違反協定而情願容忍國家失敗,那他不是叛徒就是傻瓜。對所謂不人道
和殘暴的手段加以限制, 只不過是國際上蠱惑人心的偽善。"為此,杜黑呼籲,應
建立盡可能強大的、能奪取制空權的獨立空軍,要根據新情況新要求研究各武裝力
量之間的配合;要使國家作好充分的準備,能以最小損失承受敵人的空中進攻,並
盡可能提高國民在戰爭中的士氣。

    1929年11月,杜黑在《航空技術雜誌》發表了題為《扼要的重述》的文
章,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與反對意見進行了答覆和反駁。杜黑再次強調,由於航空
化學兵的參戰,空中戰場已成為決定性戰場;空中戰爭可以迅速決勝,因而空戰將
先於其他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 杜黑寫道:"擇其善者而從之,的的確確,這是我
的信條。讓我們集中我們的力量於空中吧!因為我深信,勝負將決定於空中。"

    1930年2月15日,71歲的杜黑在羅馬謝世。半個月後,《航空技術雜
志》發表了杜黑生前最後一篇作品《19××年的戰爭》。杜黑通過描寫一場虛構
的德國與法、比聯盟之間的未來戰爭而將其軍事思想系統地貫穿其中,以敘事的形
式形象地闡述了他對獨立空軍大規模參戰後的戰爭設想。


    對制空權理論的評說


    杜黑以超乎尋常的敏銳眼光看到了飛機對未來戰爭的影響,並首先系統地提出
了制空權理論,從而在世界名將之林佔據了不可動搖的一席。他的著作在軍事學術
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現代軍事理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國外許多軍事專家把
《制空權》與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馬漢的《海軍對歷史的影響,1660—
1783》並列為軍事科研及軍事工作者的必讀書籍。

    杜黑認為空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面貌,帶來了一場革命。這個觀點至今仍然是
正確的。空軍與陸軍、海軍航空兵的參戰是現代戰爭的重要標誌之一。現代空中力
量擁有強大的實力。隨著技術、裝備的不斷發展、更新,空軍的威力將更強,活動
範圍將更廣,靈活性將更大。

    杜黑給制空權下的定義基本反映了制空權的本質,至今仍為軍事界普遍認可。
幾十年來,各國軍語對制空權的定義和解釋的實質內容仍沒有超出杜黑的定義。制
空權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成為公認的常識。

    另外,杜黑認為未來戰爭將不再是軍隊之間在戰場上進行的交戰,而成為整個
國家全民之間的全面戰爭、總體戰爭;杜黑主張要對全體國民進行未來戰爭的教育;
陸海空軍應成為國家武裝力量的整體,為共同的目的相互充分協同。這些見解被實
踐證明也是正確的,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然而,在制空權理論的形成時期,飛機還處於初步發展之中,航空兵也沒有形
成足夠的戰鬥力。因而,杜黑的理論缺乏充足的實踐基礎,帶有很大程度的預測性、
主觀性,有些地方甚至過分誇大了飛機的作用。因此,錯誤之處也就在所難免。

    首先,杜黑強調的是絕對制空權,他不承認空中優勢與相對制空權。這是辦不
到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實戰證明,在主要作戰方向、重要作戰時節的關鍵作戰行
動中取得相對的局部制空權,就可滿足其他軍兵種對空軍的需求,完成賦予空軍的
作戰任務。

    其次,杜黑對空中轟炸可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斷言時至今日也沒發生過。他過高
估計了航空兵對平民的打擊效果,同時過分低估了民眾對轟炸的忍耐能力,這在很
大程度上削弱了空中戰爭理論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第三,杜黑貶低了防空作戰以及航空兵、高炮在防空作戰的地位,他所主張的
奪取制空權的手段是片面的。在現代條件下,空中交戰、對地轟炸、對空防禦以及
摧毀敵防空兵群都是奪取制空權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著空軍破壞能力的
不斷提高,對空防禦更成為爭奪制空權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不顧自身面臨的空中
威脅而一味追求對敵進行猛烈的空中攻擊,必將招致慘重的損失,甚至會徹底喪失
獲勝的能力。

TOP

華東大空戰——抗戰初期中國空軍抵禦日軍的空戰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製造了"盧溝橋事變",把局部侵華戰
爭擴大成為全面侵華戰爭。一時間,血雨腥風,從盧溝橋畔迅速漫向江南大地。全
中國都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中。


    風雲突起,以寡敵眾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西部派遣隊中尉隊長大山勇夫
及一名士兵駕車高速闖入上海虹橋機場尋釁。守衛機場的中國保安隊官兵在勸阻無
效後,將兩人擊斃。日軍以此為借口,向中國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遭到拒絕。
於是,日本海軍陸戰隊於8月13日晨突然向駐守上海閘北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
淞滬大戰由此揭開帷幕。

    日軍侵華的主要工具是它的陸、海軍部隊,這些部隊雖然人數不算多,但訓練
有素,裝備精良。特別是日軍的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更是一馬當先,充當日軍
侵華的急先鋒。

    當時,日軍陸軍航空隊共有戰鬥機中隊20個,偵察機中隊15個,輕轟炸機
中隊6個,重轟炸機中隊8個,轟炸機、偵察機混合中隊3個,共裝備飛機900
余架。此外,日軍海軍航空隊還擁有數十個航空隊,裝備陸基飛機629架,艦載
機182架。

    那麼,與日軍陸、海軍航空隊對陣的中國空軍又是什麼狀況呢?

    1928年,國民黨政府開始設立航空署,下轄4個航空隊,共24架飛機。
1931年在杭州筧橋創辦中央航空學校。爾後逐步收編各省軍閥的航空部隊,建
立了統一的空軍。到抗戰初其中國空軍仍處於初建階段,國內的航空工業也剛剛起
步。中國空軍裝備的幾百架飛機大多是從美國、意大利、德國、英國、法國等國購
進的,即使是國產機,也有不少部件依賴進口。當時世界各國飛機製造業發展迅速,
一種新型飛機問世後不久就被另一種更新的飛機取代了。經費十分有限的中國空軍
無論如何也是跟不上潮流的。最後,身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出了個主意:
把購買飛機的經費存入香港的銀行生息,等將來需要時再取款購機。然而,仗真的
打起來後,情況卻並不像宋美齡想像的那麼簡單。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首先
派出飛機、艦艇封鎖了中國領海,切斷了中國空軍從國外進口飛機的途徑。這樣,
中國空軍就難以補充飛機和其他航空器材了。

    淞滬戰事爆發不久,國民黨最高軍事會議在廬山舉行。此次會議的議題是研究
對日作戰問題。

    會議進行到第二天, 蔣介石突然向航空委員會主任委員周至柔髮問:"空軍可
以參戰的飛機有多少?"

    周至柔取出一張預先繪製好的《空軍實力位置圖表》呈上。

    蔣介石看罷,臉色突變,將圖表往桌子上一甩,一言不發。周至柔戰戰兢兢地
站在一邊,不知所措。

   

    白崇禧、馮玉祥相繼離座,看了看桌上的圖表,各自冷笑一聲,又回到自己的
座位上。

    會場上頓時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陣兒, 蔣介石才打破沉默,厲聲問道:"怎麼只有這幾架飛機?你把
空軍的經費搞到哪裡去了?"

    周至柔只得把宋美齡的"妙計"說了一遍。蔣介石聽了,再無話可說,別人也不
便插話。

    會場又沉默了一會兒。 最後,還是蔣介石自己收場。他拍著桌子說道:"沒有
空軍也要抗戰!"

    會後, 周至柔回到南京,知情者都說:"如果不是有夫人這塊擋箭牌,恐怕主
任的腦袋就保不住了。"

    在此之前,蔣介石總愛誇耀自己的空軍如何強大,他的政敵白崇禧、馮玉祥也
一直以為中央軍空軍實力不弱。但在廬山高級軍事會議上,空軍實力之謎被揭穿,
圖表上標明中國空軍共擁有飛機600多架,其中可作戰飛機僅305架。這個數
字怎能不讓蔣介石大光其火?又怎能不讓白崇禧、馮玉祥等人譏笑呢?

    不過,比這更糟的事情蔣介石並不知道。那幾百架飛機大多購自國外,機種繁
多,維修不易,常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使飛機長期"趴窩"。再加上中國經辦官員收取
回扣,營私舞弊,購回不少價高質次的外國飛機。中、日兩國軍用飛機相比,無論
是航速、升限,還是續航力、武器等方面,日軍都佔有很大的優勢。如果蔣介石知
道這些情況,更不知要氣成什麼樣了。

    廬山最高軍事會議結束後,為適應作戰需要,中國空軍機構作了調整:航空委
員會委員長仍由蔣介石兼,秘書長還是宋美齡,主任委員為周至柔,常委是黃秉衡、
黃光銳,主任參事為曹寶清。在航空委員會下面新設了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由周
至柔兼任,副總指揮為毛邦初。空軍前敵總指揮部下轄空軍轟炸司令部、驅逐司令
部、偵察司令部。部隊分佈在南昌、廣德、句容、南京、西安、蚌埠、筧橋等機場。


    筧橋上空6比0


    1937年8月13日,上海的地面戰鬥全線展開。下午14時,中國航空委
員會在南京下達了《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

    (一)上海之敵,陸軍約7000人,憑藉多年暗中修築之工事,及新近集中
之大小兵艦約30艘,有侵佔上海危害我首都之企圖。連日來,敵水上偵察機二架
或三架,陸續偵察我寧波、麗水、杭州、阜寧、海州諸地,其有無航空母艦在遠海
游弋,我正偵察中。(二)空軍對多年來侵略之敵,有協助我陸軍消滅盤踞我上海
之敵海陸空軍及根據地之任務。(三)各部隊應於14日黃昏以前,秘密到達準備
出擊之位置,完成攻擊前一切準備。(四)各部隊之出擊根據地如下:

    第9大隊 曹娥

    第4大隊 筧橋

    第2大隊 廣德、長興

    暫編大隊 嘉興

    第5大隊 揚州

    第6大隊第4隊 淮陰 第5隊 蘇州

    第7大隊第16隊 滁縣

    第8大隊 大校場

    第3大隊第8隊 大校場 第17隊 句容

    ……

    空軍總指揮 周至柔

    副總指揮 毛邦初


    8月14日晨,中國空軍各部隊奉命出擊,拉開了華東大空戰的序幕。

    3時30分,第5大隊第24中隊中隊長劉粹剛首先率領9架"霍克-3"式驅
逐機從揚州起飛,沿著長江向東搜索。當飛到川沙縣白龍港附近時,發現日艦1艘,
中國飛機立即發起攻擊。第1枚炸彈炸偏後,副中隊長梁鴻雲又投下了第2枚炸彈,
擊中日艦尾部,日艦立刻騰起滾滾濃煙。

    8時許,第2大隊副大隊長孫桐崗帶領21架"諾斯羅普"式轟炸機從安徽廣德
機場起飛,轟炸了吳淞口的日艦及公大紗廠、匯山碼頭等地的日軍據點。9時許,
第5大隊丁紀徐大隊長率領8架驅逐機出擊,在南通附近擊中日驅逐艦1艘。

    14時許,劉粹剛再次帶領3架驅逐機飛往上海攻擊日軍據點。梁鴻雲駕駛的
2410號飛機被一架躲在雲層中的日機擊中,梁鴻雲背部和腹部多處中彈,但他
仍忍著劇痛駕機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因傷勢過重,梁鴻雲於當日17時殉國。

    14時40分,第2大隊的21架轟炸機經補充彈藥後再次從廣德出動,分兩
批轟炸了公大紗廠、匯山碼頭及四川北路的日軍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部,多次擊中
目標。日陸戰隊在樓頂架起高射炮和機槍回擊,中國空軍的907號飛機中彈,飛
行員任雲閣陣亡,祝鴻信帶傷駕機降落於安全地點。另一架飛機負傷後,在返航至
常州附近墜毀,飛行員李傳謀等殉難。

    駐紮在杭州筧橋機場的中央航校暫編大隊接到命令後,飛行訓練全部停止,全
體教官和學員都全副武裝待命。

    14日,杭州地區傾盆大雨,烏雲蔽空。8點整,出動命令終於下達:前往上
海攻擊日軍軍需倉庫"公大紗廠"。

    第35中隊中隊長許恩廉決定先率姜獻祥、柯紹廉駕駛的2架"新可塞"飛機順
滬杭鐵路向東北前進。

    開放式的座艙使6位飛行員全身濕透。風擋玻璃與飛行眼鏡一片模糊,能見度
低極了!到達嘉興時,雲層高度不到90米,飛機為了按鐵路線飛,只好把高度降
低。姜獻祥乾脆將眼鏡摘下,任鐵粒般的雨點擊打著身體!

    由於能見度太差,繼續飛行危險性極大,許恩廉決定返航,飛機成180度向
後折回。

    下午2時40分,大雨仍然下個不停,但雲層已升高,許恩廉率原班人馬再度
出發。

    3架飛機成功地接近上海後,脫離鐵路線沿黃浦江北上。正要進入市中心,飛
行員們忽然發現江面左岸一字排列著五六艘日軍艦艇,並開始向戰機猛烈射擊。剎
那間,炮火煙霧將3架飛機團團圍住。

    姜獻祥猛然意識到,日艦已有準備,早早完成佈防,同時狡猾地緊鄰外國租界
停泊,使我機不能貿然攻擊。

    一發炮彈在機隊中央爆炸,姜獻祥的2號機猛地一震,一時失去控制,幾乎翻
轉而下。

    等他穩住機身,已看不到長機和3號機的蹤影。日艦的炮火仍緊追不放。姜獻
祥立即駕機鑽入雲層,同時決定單獨執行任務。

    他又向北飛了一段,突然飛出雲層,一眼就發現了他要攻擊的目標——公大紗
廠。顯示目標特徵的那個巨大煙囪還在冒著煙。

    姜獻祥俯衝而下,清楚地看見大門口的招牌,便選定一棟大庫房,一面掃射一
面將炸彈投下。機身後面突然槍聲大作。姜獻祥以為出現敵情,回頭一望才知是後
座的學員羅紹蔭也操縱機槍射擊開了。"新可塞"向右急轉爬高,一股濃煙由庫房升
起。兩人高興極了!

    飛機很快進入蘇州河南岸的租界上空。姜獻祥發現許多高樓的屋頂上人山人海。
原來,在這個奇妙的淞滬戰場,戰與非戰的區域被租界分隔得清清楚楚——閘北與
其東正陷於烽火連天之中,而十里洋場內的居民卻安然地站在樓頂上「隔岸觀火"。

    姜獻祥在租界上低空盤旋數圈,頻頻向這些"觀眾"們揮手致意。中國人在強忍
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終於在洋人的頭頂上展開反擊,這是值得高興的一刻!

    中國空軍的出擊連連得手,捷報頻傳。而當天,因颱風影響,在中國東海海面
游弋的日本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無法起飛,只有停在淞滬水面的日本"出雲"號等軍艦
上的幾架水上偵察機升空,同中國飛機周旋,干擾中國飛機的轟炸行動。

    聽到日軍艦艇和部隊連連遭到攻擊的消息,日本海軍第3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
清中將惱羞成怒,急令駐紮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隊立即出擊,以圖報復。

    14時50分,鹿屋航空隊組成由淺野楠太郎少佐指揮的廣德空襲隊和新田慎
一少佐指揮的杭州空襲隊,各有9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這18架飛機從台北平飛
後,越過台灣海峽,飛過溫州,在永康上空分手,各自飛往預定目標。

    再說姜獻祥在勝利完成攻擊任務後,安全返回筧橋機場。他剛一著陸,一名信
號兵跑了過來,緊張地告訴他,我機正與從台灣來的日軍鹿屋航空隊在空中廝殺。

    與日機在空中角逐的是剛從河南周家口趕來的中國空軍第4大隊。

    8月14日清晨,河南周家口機場雲霧籠罩。第4大隊21中隊李桂丹中隊長
早早起了床。 望著鬼天氣,他心裡在暗暗詛咒。突然,傳令兵報告:"收到大隊長
從南京發來的密電。"

    李桂丹急忙接過印有十萬火急字樣的電報。 電文是:"限令全大隊飛機於14
日飛抵筧橋, 並將我之座機派專人隨飛往。"落款是"高志航"。接到命令,李桂丹
立刻向全大隊傳達,機場上開始了緊張的準備。12點30分,李桂丹率21中隊
的9架飛機起飛,接著22和23兩個中隊也先後離開了周家口機場,趕往杭州。

    天空陰雲密佈,雷雨陣陣。到達蕪湖、進入山區後,能見度更差。飛機穿雲破
雨,像一葉葉孤舟在湍急的氣流中顛簸飛行。幸好李桂丹熟悉杭州地形,他命令各
中隊改成縱隊,超低空跟蹤飛行,沿著山谷逶迤前進。

    雨越來越大,雲層越來越低。"霍克Ⅱ"飛機沒有空中通信設備,也沒有座艙蓋。
飛行員在露天中接受風雨的考驗,靠目視彼此保持聯繫。後邊的緊緊盯住前面的模
糊機影,盯住前機忽明忽暗的航行燈,連眨眨眼睛都怕掉隊。

    兩個多小時的飛行,緊張而艱苦。一陣陣冷汗混合著雨水,流進座艙,又灑向
大地。終於,李桂丹發現機翼下出現了西子湖,出現了杭州東郊的小鎮——筧橋。
他長長地出了口氣,一直緊繃著的神經一下子鬆弛下來。

    此時,大隊長高志航已從南京趕到了筧橋。他剛剛接到海上情報站的通報:雲
上有隆隆的飛機聲,來自台灣方向,似向杭州飛來。

    機場上響起了空襲警報。高志航雙眉緊鎖,仰望天空,滂沱大雨不停;再看看
地面,筧橋由於連日大雨,成了白汪汪、渾澄澄的"水上機場"。他心中暗自盤算:
按時間計算,弟兄們該到了,是不是……他不願想下去。

    終於,一隊飛機在機場上空的雲端閃出,高志航心中一喜,頂著瓢潑大雨向跑
道跑去。

    飛機一架接一架著陸,機輪濺著積水,像破浪前進的快艇一樣從跑道上滑了過
來。 飛機剛滑到停機線,高志航便跑上前來,高聲喊道:"大批敵機就要飛到筧橋
上空,全大隊立即起飛作戰!"

    李桂丹一聽敵情, 早已忘了飛行的疲勞,只說了一聲:「明白!"隨即率21
中隊起飛昇空。高志航又以布板信號指示隨後趕到的另兩個中隊,留在空中攔截日
機。然後,他找到剛落地的自己的座機,跳上去,一踏油門,螺旋槳飛轉起來。替
他送來這架飛機的飛行員見狀大聲喊叫:"大隊長,油不多了!"

    "沒關係!盡油箱裡的油飛。油光了,乾脆跟鬼子來個同歸於盡!"高志航高聲
回答,說著駕機箭一般衝上藍天。

    高志航出生在東北通化的一個貧苦家庭裡,他自幼勤奮好學,立志報效祖國。
1925年春,他被張學良將軍選為飛行員,並被派往法國學習。當時他並不叫高
志航, 而是叫高志恆。臨出國前,他找到張將軍,要求改名。他說:"保衛祖國,
空中英雄就是我的奮鬥目標。 "從此,"志航"既是他的名字,也是他激勵自己的座
右銘。192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後繼續在瀋陽深造。

    1931年9月18日,當日寇點燃了侵華的戰火之後,高志航和一群愛國軍
人積極請戰,要求起飛殺敵。然而,他得到的卻是"不准抵抗"的命令。高志航心中
一氣,第二天就登上火車去北平請戰,但他得到的還是同樣的命令。在這種情況下,
高志航當天就乘車南下。他決心一定要找到一條報國之路。

    此後,他曾在上海參加遊行、捐款等抗日活動。在東北流亡學生集會上,他曾
跟大家一起流著眼淚吟唱《松花江上》。他曾義憤填膺、激動地揮舞著拳頭演講:"
同胞們,眼淚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生存,我們要戰鬥,要拿起武器,打回老家去,
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後來,他又跑到杭州,忍受著國民黨空軍上層幫派的排擠,寧肯被官降一級,
遭受種種冷遇,忍辱負重在中央航校留了下來。他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一心只
想著殺敵復仇,立功報國。

    由於他訓練刻苦,要求嚴格,飛行技術高超,很快晉陞為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
領導3個驅逐機中隊。人們都說,高志航具備了許多常人所不具備的素質、能力和
毅力。然而,真正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對祖國、對民族,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正
是強烈的愛國信念給了他超人的智慧和無窮的力量。

    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不可戰勝"的神話在當時甚囂塵上,曾嚇住了不知多
少膽小鬼。然而,高志航卻是這樣鼓舞自己部下鬥志的,他在作戰動員時曾說道:

    "……今後一定要擊落敵機, 消滅敵人,否則就不是忠實的戰鬥員,就是怕敵
人,那就不是中國人……我也這樣要求自己!大家要記住為國爭光,為民出力,勇
敢殺敵,樹立戰鬥英雄的榜樣……"

    高志航沒有背棄自己的誓言,8月14日這天,筧橋上空一番龍爭虎鬥,使他
英名遠揚。

    高志航和他的戰友們駕機升空後,立刻展開一場追擊戰。高志航的飛機爬升到
3000米雲層上,四面索敵,不見敵機,隨即找個雲隙下降,在雲縫中與另1架
飛機會合。不久,他發現了1架身塗迷彩的轟炸機。這架飛機雙尾翼,雙發動機,
機翼和機身上印著太陽旗機徽。後邊雙尾翼間的大圓包裡,坐著個日本鬼子,正操
縱著炮塔慌亂地轉動著,炮口從槍塔中伸了出來。顯然,鬼子也發現了高志航。高
志航沉著操縱飛機,加快速度,緊緊咬住敵機。他佔好了位置,決定先從日機的後
炮塔開刀,因為那個倒霉鬼此時正在向他瞄準。

    嘟、嘟、嘟……幾十發復仇的子彈,像長了眼睛似地掀開了小鬼子的天靈蓋。

    掃除了日機尾炮的威脅,高志航毫無顧慮地向前逼進,200米,150米,
突然,日機前面出現一塊濃雲,狡猾的鬼子企圖鑽雲逃命。說時遲,那時快,高志
航當機立斷,手指迅速按下了機槍的按鈕。嘟嘟嘟……,"霍克Ⅱ"吐出兩道火舌,
擊中日機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時間,火光四射,映紅了雲海。日機像個火球,搖晃
著翻了下去。飛機墜地,所載炸彈轟然爆炸,烈焰上衝100多米。

    大隊長高志航首開紀錄!這也是中國飛行員在空戰中擊落的第1架日機。

    與此同時,中隊長李桂丹率領兩架僚機在另一個空域也發現了日機,這是1架
塗滿棕黃墨綠迷彩的雙發動機雙尾翼的九六式轟炸機。李桂丹與兩個僚機相互配合,
居高臨下,輪番發起攻擊。日機也不甘示弱,後座機槍手拚命還擊,但終敵不過我
方3架戰機的猛烈火力,不一會兒即中彈墜毀。

    錢塘江畔上空,留在空中巡邏的兩個中隊,也在追殲逃敵,幾陣槍聲過後,3
架日機拖著濃煙墜地。離首開紀錄不到5分鐘,又一架九六式轟炸機被高志航擊落。

    正當戰鬥緊張關頭,李桂丹駕駛的"霍克"飛機的余油警告燈亮了。此時,日機
還沒全殲,它們仍在空中逃竄。"霍克"飛機繼續追擊。突然,李桂丹的座機猛地一
震,終於耗盡了最後一滴油,再也無力揮動大刀般的槳葉了。李桂丹戀戀不捨地退
出戰鬥,利用高度向機場滑去。

    緊接著,高志航的飛機也落地了。剛一接地,飛機就停了車。不久,其餘飛機
也相繼返航……

    "8·14"空戰,中國空軍以6比0的戰績,首戰告捷,戳穿了日本航空兵不
可戰勝的神話,大大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的必勝信心。為了慶賀這一空前的勝利,
後來國民政府把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爭 奪 制 空 權


    "8·14"空戰後,日本海軍不甘心在杭州上空的慘敗,於次日對中國空軍展
開大規模的報復。7時20分,鹿屋航空隊攻擊機14架從台北出發,一路殺向南
昌機場。9時10分,木更津航空隊攻擊機20架從大村機場出發,襲擊南京大校
場和明故宮機場。"加賀"號航空母艦上的九四式艦載轟炸機16架、九六式艦載攻
擊機13架、八九式艦載攻擊機16架也飛往浙江喬司、紹興、筧橋、嘉興等機場
進行轟炸。

    高志航率領第4大隊的勇士們從覽橋機場起飛, 迎戰從「加賀"號航母上飛來
的敵艦載機群。

    這天,筧橋上空黑雲滾滾,雲高只有500米。日軍轟炸機從雲下飛來。高志
航發現日機,猛撲過去,一舉將日領隊長機擊落。爾後,他又咬住1架日機,決定
迫其降落,活捉飛賊。他機警地逼近日機後方,與日機幾乎平行飛行。他打著手勢,
命令敵飛行員迫降投降。兇惡的敵人不肯就範,突然拔出手槍向高志航射去,子彈
打傷了高志航的右臂。他強忍著傷痛,瞄準敵機,機槍噴出復仇的火舌,將這架日
機打得凌空開花。

    在另一空域,李桂丹在雲下低飛巡邏索敵,發現3架日機向東逃去。他猛拉機
頭,加快速度追了上去。500公尺,400公尺,300公尺……瞄準具套准日
長機,李桂丹緊扣扳機,4挺機槍啟發,敵機中彈,墜向江口。另兩架日機見勢不
妙,如驚弓之鳥,加速逃跑。李桂丹窮追不放,又是一陣猛打,日機凌空爆炸。

    21架霍克戰鷹,載著勝利的果實,陸續返航著陸。李桂丹剛一停機,高志航
不顧手臂傷痛,快步迎上前去。四隻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兩人的眼角里掛著淚花。

    經統計,這一仗,第4大隊共擊落日機13架,其中駕駛2204號戰機的樂
以琴分隊長一人就擊落日機4架。從此以後,日軍飛行員一見到中國2204號戰
機就主動避開,不敢交戰。

    8月16日,華東地區的颱風逐漸消退,這使得日本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戰鬥機
可以大批參戰。這時,中國空軍飛機數少質劣的弊端顯現了出來,在前兩天空戰中
獲得的優勢地位逐漸失去。

    但中國空軍的勇士們毫不畏懼,繼續勇敢出擊。蔣介石也下令徵集20名敢死
飛行員,襲擊日航空母艦,並宣佈凡炸沉一艘可得賞金20萬元,並授勳章。

    8月17日,為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中國空軍第5大隊第25中隊副隊長董明
德帶領霍克驅逐機8架從揚州出發,攻擊上海日軍陸戰隊司令部。中國飛機把復仇
的炸彈傾瀉在日軍陣地上,炸得鬼子血肉橫飛。作戰中,飛行員閻海文駕駛的25
10號戰機不幸被日軍高射炮擊中,失去控制後向地面墜去。閻海文被迫跳傘降落,
因風向不順,他被吹到日軍的陣地上。大批的日軍衝了過來,將他團團圍住,狂叫
著要他繳械投降。然而,閻海文面對敵寇,毫無懼色,從容地拔出自衛手槍,擊斃
了5名衝在最前面的敵兵,然後大笑著把最後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頭部。閻海文
在出發前曾說: "我是一個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為東北3000萬同胞復
仇!"他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無獨有偶,僅僅事隔兩天,中國空軍的另一位勇士又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
雄讚歌。

    8月19日上午9時,中國空軍第2大隊第11中隊中隊長龔穎澄和第9中隊
中隊長謝郁青各率7架"諾斯羅普"式轟炸機,自廣德出發,前往長江口外的佘山、
白龍港一帶海面轟炸日軍艦船。

    當機群經過上海郊區的南匯上空時,第9中隊分隊長沈崇海駕駛的904號飛
機突然發生了故障,機尾冒出□E□E青煙,速度也降了下來,漸漸脫離了編隊。遙
望著繼續前進的6架友機,沈崇海心急如焚,他調整機件,加大油門,不顧危險地
向前追去。

    經過頑強努力,沈崇海終於趕到了白龍港。此時,他的隊友們已將全部炸彈投
向敵艦,勝利返航。他採用種種辦法與友機進行聯絡,試圖歸隊,但由於高度和距
離相差太大,未能引起同伴的注意。

    在萬分焦急中,他又發現機身被日軍高射炮火擊中了。負傷的飛機搖搖晃晃,
難以支持,隨時都會發生意外。現在,獨自返航歸隊已無可能。怎麼辦?如果跳傘
還來得及。但沈崇海沒有那樣做,而是選准了目標,然後猛地一推機頭,帶著未投
的炸彈向著敵艦衝去。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飛機撞上了艦尾。頓時,火光四射,水柱騰起,日本軍
艦傾斜了。在濃煙和烈火中,艦上的日軍官兵爭相逃竄,紛紛跳入水中。強烈的火
勢蔓延到彈藥庫,再次引起爆炸,日艦在爆炸聲中化作碎片,沉入海底。而沈崇海
也壯烈殉國,與敵艦同歸於盡。

    從8月14日到8月31日,在歷時半個多月的空戰中,中國空軍共空襲67
次,空戰12次,擊落日機61架,擊中日艦船10艘,自己亦損失飛機27架。

    進入9月,由於日軍地面進攻進展順利,日軍先後在上海公大、王濱等地搶修
了前進機場。而中國空軍經前一階段作戰,損失了大量飛機,且難以補充,形勢越
來越不利,中國飛機已無法在白天出擊,只能進行夜襲和擔任南京城及各機場的防
空任務。


    中蘇勇士共守南京城


    1937年9月18日是中秋節,也是"九一八"事變6週年紀念日。為了向日
本侵略者復仇,中國空軍幾乎調動了所有能夠出動的作戰飛機,向淞滬地區的日軍
發起狠命的攻擊,使日軍遭到慘重損失。

    9月19日,惱羞成怒的日本海軍航空隊發起凶狠的報復,當天就空襲南京兩
次。

    在9月份剩下的十幾天中,日軍差不多每天都出動幾十架飛機轟炸南京城,使
古都南京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中國軍民遭到慘重損失。

    在此期間,中國空軍雖然處於劣勢,但仍頑強地起飛迎戰日機,共空戰15次,
擊落日機20架,但自己也損失飛機36架。

    進入10月,日軍仍連續不斷地對南京發動空襲。10月6日下午,日本海軍
第2聯合航空隊18架飛機飛臨南京後,因未遇到中國空軍抵抗,十分猖獗,投彈
之後還在空中作特技飛行,以炫耀武力。中國空軍第5大隊第24中隊中隊長劉粹
剛見此情景,怒不可遏,單機起飛,迎戰眾敵。不一會兒,1架不可一世的日機倒
栽蔥似地墜到田野裡。數萬南京市民屏息翹首觀賞了這一精彩的場面,不禁為劉粹
剛歡呼喝彩。

    10月12日午後,日軍9架轟炸機在6架戰鬥機掩護下,再犯南京。中國空
軍5架"霍克"式、2架"波音"式驅逐機和1架"菲亞特"式轟炸機升空迎敵。劉粹剛
咬住了1架日機正準備攻擊時,另一架日機狡猾地從旁邊逼過來,企圖偷襲,情況
十分危急。劉粹剛急中生智,憑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超人的膽略,猛轉機頭,朝前
來偷襲的日機射出一串子彈。日機頓時凌空開花。戰後,劉粹剛因作戰勇敢,被譽
為"中國的紅武士"。

    在10月份,中國空軍共發動空襲110次,空戰15次,擊落日機7架,擊
中敵艦3艘,自己損失飛機25架。

    經過兩個多月的作戰,中國空軍給日本侵略軍以重大創傷,但自己的300多
架作戰飛機也損失大半。至10月22日,我機僅剩81架,其中不少還是待修的。
而日本陸、海軍航空隊卻不斷獲得補充,數量有增無減。10月26日,侵滬日軍
向大場中國守軍發動總攻時,竟動用了約150架飛機對中國陣地進行狂轟濫炸,
使中國軍隊蒙受巨大損失。此時,中國空軍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突破日軍的
空中防線前來助戰。

    11月5日,日本陸軍第10軍主力在杭州灣北岸進行大規模登陸。為了保證
此次行動成功,日本陸軍派出了偵察機獨立第6中隊配屬給第10軍指揮,海軍則
動用了第1、第2、第3航空戰隊和第1、第2聯合航空隊共233架各類飛機予
以全力支援。

    儘管此時中國空軍已處於絕對劣勢,但中國空軍的勇士們仍頑強地出擊。11
月11日清晨6時許,中國空軍享有"鐵雨大隊"之美譽的第2大隊3架"諾斯羅普"
式轟炸機, 在第11中隊副中隊長徐卓元的率領下,迎著習習的晨風起飛了。"鐵
雨大隊"此行的目的是搜尋和襲擊游弋在東海海域的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龍驤"號
及其他日軍艦船。

    "龍驤"號是日本侵華海軍第3艦隊的主力艦之一。該艦水線長175米,寬2
0米,排水量8000噸,能搭載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共48架。它於193
3年5月9日竣工於橫須賀工廠,是當時日本海軍擁有的4艘航空母艦中較新的1
艘。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變爆發後,"龍驤"號上的飛機多次起飛,轟炸華東
地區的城市和居民點,犯下了滔天罪行。

    由徐卓元率領的"鐵雨大隊"轟炸機群在遼闊的東海上空仔細地搜索著目標。不
久,他們在茫茫的海面上發現了

    「龍驤"號。 飛行員們俯視著"龍驤"號巨大的深色軀體,迅速地做好了攻擊前
的準備工作。

    隨著徐卓元一聲令下,轟炸機群一起俯衝下去,成噸的炸彈傾瀉而下。霎時,
巨大的爆炸聲震破了沉寂的海面,幾十條水柱沖天而起。"龍驤"號上的飛機,除一
部分緊急起飛逃離外,剩下的不是被焚燬,便是被震落到海中。這艘龐大的怪物雖
然未葬身於海底,但也已是彈痕纍纍。

    中國空軍的出擊大獲成功。不幸的是,3架轟炸機在返航時與日本戰鬥機群不
期而遇,結果2架被擊落,另1架也身受重傷。

    11月21日,是中國空軍又一個不幸的日子,這一天,第4大隊大隊長高志
航不幸遇難。

    當時,高志航正率領第4大隊駕駛新接收的蘇制驅逐機從蘭州飛至河南周家口
機場待命,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10架九六式攻擊機突然出現在周家口上空,並
隨即發動攻擊。高志航聽到警報後,迅速奔向機場躍入機艙,起動發動機,準備起
飛。就在這時,1枚炸彈落下,正好在高志航的座機旁爆炸,罪惡的彈片射入高志
航的高大身軀,高志航壯烈犧牲。疆耗傳來,人們無不為之痛惜。他的殉難是中國
空軍的一大損失,人民將永遠懷念這位"空中英雄"。

    空戰仍在殘酷、緊張地進行。到11月底,中國空軍可作戰的飛機已不足30
架,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危急關頭,社會主義的蘇聯向中國伸出了援
助之手。

    12月1日上午,普羅科菲耶夫率領的蘇聯戰鬥機大隊的23架-16式戰
斗機首先到達南京。當天下午,基達林斯基大尉率領的20架C式轟炸機也在南
京降落。兩個蘇聯志願航空大隊的到來,增強了南京的防空實力,有效地遏制了日
軍航空兵的囂張氣焰。就在這一天,蘇聯戰鬥機5次升空,迎擊前來轟炸南京的日
機,一舉擊落日機3架。此後,中蘇兩國空軍聯手作戰,頻頻出擊,給日軍以重大
殺傷。

    12月3日,日本陸軍獨立飛行第10中隊的12架戰鬥機、獨立第11中隊
的10架輕轟炸機和海軍第13航空隊的9架戰鬥機、6架轟炸機聯合突襲南京。
中國空軍第21中隊中隊長董明德、副中隊長樂以琴駕機同蘇聯志願航空隊一起升
空攔截日機。這是一場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空戰。樂以琴的戰機起飛不久,就
被多架日機團團圍住。但他以極為漂亮的飛行動作甩開了日機的包圍,致使2架日
機相撞。然後,他前飛後翻,讓日機的攻擊一次次平空。但由於日機太多,最後,
樂以琴的戰機不幸中彈負傷,冒出了濃煙。樂以琴無法控制飛機,被迫跳傘。為了
不給敵機當活靶打,他暫時未開傘,讓身體直線下落。可待他想要開傘時,已來不
及了。這位年僅22歲的空軍英雄,為捍為祖國的領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11月至12月上旬的南京保衛戰中,中、蘇飛行員共擊落日機20架,並
對侵犯南京的日軍實施了多次襲擊,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在日軍進入南京前夕,
奉命撤向內地機場。至此,空前激烈的華東大空戰落下了帷幕。

TOP

武漢上空的較量——抗戰時期的武漢空中保衛戰

    1938年春。本該是花紅柳綠、鳥鳴鶯啼的季節,然而,日寇鐵蹄踐踏下的
中國大地,山河破碎,到處是戰火,到處是狼煙。上海大火燃燒了半個多月,綿延
數公里;南京被夷為一片廢墟,大街小巷,陳屍遍地……

    中國軍民沒有被嚇倒,他們在呼喊,在戰鬥。

    繼筧橋空戰取得6比0大捷之後,在滬、寧保衛戰中,中國空軍一個多月內連
續擊落日機60餘架,使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空軍的囂張
氣焰。1938年春天,中國空軍的勇士們再接再厲,在武漢上空驅雲逐霧,再次
讓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取得了令國人引以為豪的戰績。


    蘇聯空軍雪中送炭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繼陷落,中國守軍被迫後撤,日軍乘勢直逼
南京,華東地區的形勢越來越對中國軍隊不利。此時,英、美等國不僅坐視不救,
反而企圖同日本妥協。最後,還是社會主義的蘇聯首先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蔣介石考慮到一旦抗戰全面爆發,中國將難以從海上
獲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華大學教授蔣廷黻赴蘇,同蘇聯外交副人民委員斯托莫裡
雅科夫密談,希望改善中蘇關係,從蘇聯獲得軍事援助。之後,蔣介石又多次派人
同蘇聯方面接觸。蘇聯從自身防衛的需要出發,也願意援華抗日。

    1937年4月,蘇聯駐華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國政府,蘇聯已決定向中國
出售飛機和坦克,並提供5000萬美元的貸款。但中國方面卻沒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才感到形勢嚴峻。1937年8月20日,蔣介石
致電駐蘇大使蔣廷黻: "沈德燮處長想已到莫(斯科),請兄介紹其與俄政府洽商
飛機交涉,現最急需用者為驅逐機200架與重轟炸雙發動機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
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並派遣軍事專家和志願航空隊參加中國的抗
日戰爭。

    1937年10月,從蘇聯的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的航線通航。10月下旬,
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先後到華。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員254名,分別組成以
基達林斯基領導的轟炸機大隊和庫爾丘莫夫為首的戰鬥機大隊。途經涼州時,庫爾
丘莫夫不幸因飛機失事殉職,普羅科菲耶夫接替指揮戰鬥機大隊。此後,蘇聯志願
航空隊的兵力不斷擴充,最高峰時,達到戰鬥機、轟炸機各4個大隊。

    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成員採取輪換形式,先後在華參戰的有2000多人,像日
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寧、特霍爾、赫留金、布拉戈維申斯基等著
名空軍將領都曾來華與日軍作戰。

    蘇聯的援助,對中國空軍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當時,中國空軍的飛機在淞
滬會戰中幾乎拼光,急需補充。本來中國空軍已向歐美國家訂購了363架飛機,
但到1938年4月僅得到85架,其中還有13架未裝好。而在這關鍵時刻,蘇
聯的大批飛機卻源源不斷運進中國。到1938年2月止,蘇聯出售給中國的飛機
為232架,合2254萬美元。其中戰鬥機156架,輕轟炸機62架,重轟炸
機6架,教練機8架。



    得到蘇聯援助的中國空軍實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戰飛機390
架。其中,驅逐機230架,轟炸機160架。

    中國空軍裝備的驅逐機大部分是蘇聯援助的-15和-16。-15為
雙翼驅逐機,轉彎半徑小,機動靈活,但航速較慢。-16是單翼驅逐機,航速
達到每小時480公里,但機動性差。兩種驅逐機都裝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機槍,
這種機槍每分鐘可發射1800發子彈。

    空戰時,通常-15和-16聯手迎敵,一般是-15與敵機纏鬥,
-16從高空俯衝,追殲逃敵。

    中蘇空軍聯袂作戰,士氣大振,使日本陸、海軍飛機損失劇增,日本航空隊被
迫將基地後撤500公里。

    1938年3月,為了充分發揮空軍的威力,配合陸軍作戰,中國空軍在南昌
設第1路司令部,協同第3、第5戰區作戰;在廣州設第2路司令部,協同第4戰
區作戰;在西安設第3路司令部,協同湖北、四川以北地區的中國軍隊作戰。張廷
孟、劉牧群、田曦分任各路司令。

    航空委員會不久也進行了調整。周至柔調任空軍軍官學校教育長,錢大鈞接任
航空委員會主任,毛邦初任軍令廳廳長,黃光銳任軍政廳廳長,黃秉衡任總務廳廳
長,黃鎮球任防空廳廳長,簡樸任政治部主任。此外,航委會特務團擴充為特務旅,
萬用霖任少將旅長。航委會機關初設漢口,後移衡陽,再遷貴陽。

    調整後的中國空軍更加精幹。此後不久,中蘇空軍勇士在武漢上空並肩作戰,
給予日本侵略者迎頭痛擊,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


    12分鐘擊落12架敵機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國民黨政府被迫遷都重慶,但國民黨政
府軍事委員會和一些機關仍留在武漢。作為政治、軍事指揮中心和抗戰物資集散地
的武漢三鎮,這時已成為日本侵略軍攻擊的主要目標。

    侵華日軍佔領南京之後得意忘形,更加肆無忌憚,擬制了一個進一步溯江西犯
攻佔武漢三鎮的作戰計劃。在他們調集大軍向徐州進攻的同時,日軍航空兵開始了
對武漢的空中轟炸襲擊,企圖摧毀中國軍隊的作戰指揮機構、軍工生產基地、空軍
機場等,以癱瘓中國軍隊的交通運輸,為日軍地面部隊大舉進攻武漢創造條件。

    1938年2月18日,武漢地區晴空少雲,寬闊的長江上空空氣清冷,江面
上風平浪靜,舟楫稀疏。地處中原地區的武漢市,雖然離當時的抗日前線還有幾百
公里,但這年的春節,當地老百姓根本沒有心思過。日本侵略軍的飛機不時地靠近
武漢進行偵察騷擾,空襲警報聲不絕於耳,戰爭的陰雲籠罩著整個武漢三鎮。武漢
軍民也在加緊進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準備。

    就在這一天,日軍開始了對武漢的大規模空中襲擊。中午12時許,日軍的2
6架戰鬥機和12架轟炸機,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處會合後,擺著長蛇陣直撲武漢。

    日軍用於這次空襲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都是剛剛裝備部隊不久的新式飛機,其
中九六式戰鬥機1936年才正式投產。該機長7.71米,翼展11米,乘員1
人,最大時速409公里,最大航程1311公里,機上裝有兩挺口徑為7.7毫
米的機槍,並可攜帶兩枚小型炸彈。

    敵機來襲的消息迅速傳到設在漢口機場的中國空軍第4大隊指揮所,大隊長李
桂丹急令第4大隊所屬的第21、22和23三個中隊,立即全部起飛,迎戰日機。

    儘管這已不是第一次出戰,但李桂丹此時此刻心情仍很激動,他的腦海中不禁
浮現出自己的同鄉、好友,第4大隊前任隊長高志航慘死在日軍轟炸之下的悲壯情
景。

    第4大隊組建於1936年10月15日,原駐紮在河南周家口機場,193
7年8月14日,在大隊長高志航的率領下開赴華東抗日前線。同一天,第4大隊
在杭州首次與日機交戰,就取得6比0的戰績。此後,第4大隊越戰越勇,又連續
擊落幾十架日機。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大隊長正準備率領轉場至周家
口機場的第4大隊起飛迎敵時,一群日軍攻擊機突然飛臨機場上空。罪惡的彈片射
進高志航的身軀,鮮血染紅了座艙。高志航英勇獻身,犧牲時,他的雙手還緊緊握
著飛機的操縱桿。

    高志航犧牲後, 李桂丹接任第4大隊大隊長的職務,他把第4大隊改名為"志
航大隊",立志要為死去的同鄉、戰友報仇。

    機會終於來了。

    12時45分,第21中隊的10架-16驅逐機首先從漢口機場起飛。接
著,李桂丹率領第22中隊的11架-15驅逐機跟隨起飛。與此同時,第23
中隊8架-15驅逐機也從湖北孝感機場起飛。

    然而日機來得太快,第4大隊剛在漢口上空集合,尚未編好隊,大批日機已逼
近武漢上空。平方位為武漢東南,高度約4000米。李大隊長當機立斷,指揮戰
機立即投入戰鬥。第22、第23中隊擔任主攻,第21中隊負責掩護。頃刻之間,
一場激烈的空戰打響了。

    中國空軍使用的-15和-16驅逐機是清一色蘇制裝備,與日軍的九六
式戰鬥機相比,各有千秋。-15和-16的火力要比九六式強,-16的
速度也超過了九六式,但-15和-16的機動性要稍遜於九六式。

    第4大隊的空中勇士們駕駛戰機,以一個軍人對國家和民族安危的責任感,勇
敢地衝入敵陣。

    第21中隊的董明德、楊弧帆、柳哲生、劉宗武組成的4機編隊首先咬住一架
日本九六式戰鬥機。4個人駕機互相掩護,協同作戰,一陣窮追猛打將其擊落。柳
哲生協同戰友首開紀錄後,隨即又發現多架日機正在跟蹤中國空軍的飛機編隊,情
況萬分危急。他毫不猶豫地一個急轉彎,調轉機頭,加大油門,咬住其中一架日機,
一陣猛射,把這架日機打得凌空爆炸。這時,他的另外3名戰友又各有所獲,一人
又擊落一架日機。

    在第21中隊與日機纏鬥的同時,第22中隊的-15機群也與12架日軍
飛機遭遇。6架日機從尾後咬住了第22中隊的前6架飛機,另外6架日機咬住了
後面的5架飛機。這時候,日機不僅在數量上佔優勢,而且在戰術位置上也居主動
地位。

    面對不利的形勢,大隊長李桂丹沉著冷靜,指揮第22中隊與日機周旋。他們
憑借-15的火力優勢與日機展開空中格鬥。一兩個回合後,就形成了單機混戰
的態勢。中隊長劉志漢首先擊落一架日機。其他飛行員也英勇作戰,或智取或強攻,
相繼擊落日機4架。

    從孝感機場起飛的第23中隊的8架-15驅逐機編隊在索敵時,發現多架
日機正向第22中隊的飛機進行攻擊,中隊長呂基淳當即率機群向日機猛撲過去。
一番混戰,23中隊也擊落2架日機。

    這是一場機群對機群的大規模空戰,雙方幾十架飛機混戰在武漢上空。從高度
5000米到幾百米,上下翻飛,相互追逐纏鬥。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槍炮聲、
爆炸聲交織在一起,空中硝煙□E□E。一架架日機拖著濃煙墜入田野、江中,一頂
頂降落傘搖晃著從空中飄落到地面。

    整個空戰歷時12分鐘,第4大隊擊落日機正好是12架,真是奇妙的巧合。

    然而,這一勝利來之不易,第4大隊也付出了血的代價。大隊長李桂丹在掩護
戰友攻擊日機時,不幸被一架從後面偷偷摸過來的日機擊中,當場陣亡。中隊長呂
基淳,飛行員巴清正、王怡、李鵬翔4人也血灑長空,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飛
行員張光明的飛機被日機擊中29處,自己身負重傷,但仍以頑強的毅力駕機返回
機場。

    12分鐘擊落12架日機的勝利喜訊迅速傳遍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百萬軍民
無不歡呼雀躍。 2月21日,武漢各界民眾萬餘人舉行集會和遊行,"慶祝空捷,
追悼國殤"。 中供中央和駐武漢的第18集團軍代表周恩來、陳紹禹、董必武、葉
劍英等出席集會並敬送輓聯,上書:「為五千年祖國英勇犧牲,功名不朽。有四百
兆同胞艱辛奮鬥, 勝利可期。"這情真意切的輓聯充分表達了中國供產檔人對為民
族獻身的空軍烈士的崇敬和悼念之情。


    血 染 碧 空


    "2·18"空戰的失利,使日軍的囂張氣焰收斂了好一陣子。但日軍並不甘心
失敗,而是處心積慮地尋找機會,以圖報復。

    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長節"。據說這一天是日本國的象徵——天皇的生日,
因而也成了日本的大慶紀念日。侵華日軍頭目企圖在一天之內一舉消滅駐武漢的中
國空軍主力,為天皇祝壽,邀功領賞,於是,急忙調來海軍"左世保"第2航空隊來
完成這一"神聖"使命。

    然而,日軍的這一意圖已預先被中國空軍獲悉,4月20日,1架日本雙座偵
察機在湖北孝感上空進行偵察時被擊落,在死去的日軍飛行員身上搜到1個筆記本,
上面披露了這一重要情報。中國空軍立即做好迎戰準備。

    但日軍並不知曉這些情況。4月29日下午2時30分,日本海軍第2航空隊
按預定計劃出動36架重轟炸機,在12架戰鬥機的掩護下,一路殺氣騰騰直奔武
漢。

    早有準備的中國空軍第3、第4、第5大隊的19架-15驅逐機和蘇聯志
願航空隊的45架戰鬥機此刻已佔據有利高度,等待日機進入布好的口袋。中蘇空
軍的作戰方針是:以-15驅逐機群在武漢東北巡邏,相機與日戰鬥機纏鬥,迫
使其戰鬥機與轟炸機分離;-15機群負責保衛武漢市區,重點打擊日轟炸機。

    日機群剛一進入武漢上空,中國空軍第4大隊的9架-15首先迎了上去。
此時,敵我飛機數量之比為4︰1。第4大隊的空中勇士們不畏強敵,奮勇突入敵
編隊之中,與敵展開空中"肉搏"戰。

    開戰不到5分鐘, 少尉飛行員陳懷民首先咬住1架日機。「噠噠……"一條無
情的火舌舔向敵機。 剎那間,敵機中彈起火,旋轉著墜落地面,空中留下一□E濃
煙。這是陳懷民擊落和重創的第3架日機。半年前,日軍出動300餘架飛機空襲
南京時, 陳懷民駕駛2405號「霍克"飛機,與戰友們一起與敵機格鬥拚搏,結
果擊落敵機1架,擊傷4架。陳懷民被4架敵機包圍,仍奮勇衝殺,最後油箱被敵
機擊中起火, 迫降長江,鼻骨折斷。傷癒後,母親對他說:"懷民,殺敵報國,無
尚光榮,媽不扯後腿,可我有個心願,為了咱陳家不斷香火,你先同女友結婚吧。"

    "我正在作戰,如果結了婚,會增加心理負擔,這件事以後再說吧。"他違拗了
母親的心願,駕機重返藍天。

    2月18日,日機偷襲武漢,陳懷民隨隊長呂基淳由孝感飛武漢應戰,座機被
敵擊中,豈不得已跳傘,腿部負傷。4月10日,他駕機飛台兒莊低空偵察,返航
途中與日機遭遇,他孤軍奮戰,以座機撞毀一架日機,自己又一次跳傘成功。

    幾次死裡逃生,不僅沒有使陳懷民膽怯,反而更鍛煉了他那倔強的性格。

    首開紀錄後,陳懷民一撥機頭,又盯住了另1架敵機。然而,他那出色的戰鬥
動作引起了敵人的注意。5架日機發瘋似地撲了上來,猛烈地向陳懷民射擊。陳懷
民的戰機多處中彈,已難以操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本可再次跳傘求生,但他
看到敵機逞兇一時,不禁怒火中燒,毅然放棄了求生的機會,開足馬力,向附近的
一架敵機機背高速撞去。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兩條火龍翻滾著落向地面。陳懷
民的英雄壯舉,使日軍飛行員為之喪膽,使地面上觀戰的中國軍民為之動容,使仍
在空中激戰的戰友為之驕傲!

    在陳懷民英雄壯舉的鼓舞下,中蘇空軍勇士們越戰越勇,經30分鐘激戰,一
舉擊落日機21架,其中戰鬥機11架,轟炸機10架,取得抗戰以來最輝煌的勝
利。

    空戰結束後,武漢三鎮頓時沉浸在一片祝捷的熱浪之中,人們紛紛湧向王家墩
機場,熱情慰問凱旋的飛將軍。4月30日,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為陳懷民的壯舉
感動, 賦詩一首,以紀念"4·29"空戰,緬懷英烈。詩中寫道:"捨身成仁同歸
盡,壯烈犧牲鬼神氣。"

    戰後,在清理被陳懷民撞落的那架日機殘骸時,發現了該機駕駛員日本海軍二
級航空軍士高橋憲一的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及美惠子寫給日夜思念的丈夫的信,信中
充滿了淒涼、孤獨和對丈夫的繾綣之情。陳懷民的妹妹陳難讀完該信後,揮筆寫下
了《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信中,她憤怒地控訴了日本軍國主義者製造侵華戰
爭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美惠子的關切之情。這封用血淚寫成的信,牽動了億萬人
的心弦。武漢各報相繼刊登,並被電台譯成多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香港《讀者
文摘》把美惠子和陳難的信一起刊出,並介紹她們通信,建立聯繫。這事轟動了全
世界,形成了強大的反法西斯輿論,引起了日軍方的極大恐慌。

    日軍遭到重創後,在1個月內再未敢進犯武漢,直到5月31日,才又恢復了
對武漢的空襲。

    5月31日上午,日本海軍第12航空隊的11架戰鬥機襲擊武漢。蘇聯志願
航空隊"正義之劍"大隊的21架-15和10架-16立即升空,爬到150
0米高度,作為主力迎敵。與此同時,中國空軍第3大隊的4架-15、第4大
隊的8架-15和6架-16也爬上了2400多米的空中,構成了立體縱深
的空戰態勢。

    12時許,日機竄入武漢上空,見中蘇空軍已排好迎戰隊形,急忙掉頭回竄。
中蘇空軍勇士氣能放過這一殲敵良機,近50架驅逐機如猛虎下山一般撲向日軍機
群,當即擊落日機數架。蘇聯飛行員古班柯在擊落一架敵機後,機槍子彈已打光。
他不甘撤離戰場,遂開足馬力,猛地向一架日機撞去,將這架日機的機翼撞斷。失
去一條"翅膀"的日機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栽向地面。而古班柯卻以高超的技術操縱
負傷的飛機安然返回。

    至此, 中國空軍在武漢上空進行的"2·18"、"4·29"、「5·31"3
次大空戰中,共擊落日機40餘架,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取得空前勝利。為
了悼念在空戰中犧牲的陳懷民等中國空軍的英靈,6月5日,國民政府在漢口舉行
隆重的追悼大會。那天,武漢三鎮萬人空巷,人們紛紛湧向會場,默默悼念為中華
民族的安危獻出生命的烈士。中供中央代表陳紹禹、周恩來、博古等親臨會場,周
恩來代表中供中央駐漢辦事處獻上花圈和寫著"義薄雲天"的橫幅,  輓聯上寫的是
「捐軀報國"4個大字。

TOP

浴血長空振軍威——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幾次著名的空戰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戰爭中,日本
法西斯空軍憑借先進的裝備,有恃無恐,在中華大地肆意狂轟濫炸。然而,面對飛
機數量和質量都佔有優勢的敵寇,年輕的中國空軍毫不畏懼,奮勇抗敵,譜寫了一
曲曲氣吞山河、悲壯激昂的樂章。下面要說的就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奮勇抗擊日軍
的幾個感人的小故事。


    奇 襲 松 山


    1938年2月23日是蘇聯紅軍節。為了以實際行動慶祝這個節日,中國空
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決定對日軍發動一次突然襲擊。經過反覆研究篩選,最後將攻
擊目標定為設在台灣島上的日本海軍松山機場。松山機場是日軍的重要航空基地,
自1937年8月以來,日本海軍航空隊曾多次從這裡起飛,對中國大陸進行狂轟
濫炸。此外,這裡還是日本至南洋一條重要航線的樞紐,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出擊任務由蘇聯志願航空隊指揮官帕維爾·瓦西裡耶維奇·雷恰戈夫負責。他
決定組成兩個轟炸機編隊執行該項任務:一隊為駐在南昌的12架轟炸機,由中蘇
混合編隊;另一隊為駐在漢口的28架轟炸機,均由蘇聯飛行員駕駛。上述兩個編
隊出擊台灣松山機場的飛機均為式輕型單翼轟炸機。

    2月23日凌晨,出擊台灣的轟炸機群迎著凜冽的寒風從南昌和漢口秘密起飛
了。不幸的是,南昌編隊起飛後不久,因領航員計算錯誤,偏離預定航向,最後被
迫在福州機場降落,加油後無功而返。漢口編隊在波雷寧大尉指揮下,採用節省燃
料的5500米高度直線飛行。當時飛機上沒有供氧設備,蘇聯飛行員以驚人的毅
力克服了高空缺氧的生理反應。到達台灣海峽後,機群降至2000米高度,飛行
員才得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氣。逼近台北時,機群又拉到4000米高空。

    為了迷惑敵人,編隊先向台灣北部飛行,然後突然調頭南下,並下降高度,直
逼松山機場。日軍做夢也想不到遠在台灣的松山機場會遭到空襲,因而毫無戒備。
此刻,機場上飛機整齊地排列著,機庫旁堆放著一堆堆尚未起封的包裝箱,停著油
罐車,既無戰鬥機升空攔截,也無高射炮火攔阻。

    暢通無阻的轟炸機群轉眼就飛臨松山機場上空,波雷寧大尉首先進入轟炸航路,
將飛機所載炸彈全部投了下去。接著,其餘飛機也依次進入,對機場上的目標傾瀉
著復仇的炸彈。

    剎時間,松山機場濃煙滾滾,爆炸聲四起。機群投下的280枚炸彈,大多數
直接命中目標。機場上的幾十架日機被炸得七零八落,燃起熊熊大火。十幾座油庫
和機庫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機場上儲存的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和設備轉眼間毀
於一旦。

    任務完成得如此順利,完全出乎預料。望著地上騰起的濃煙烈焰,飛行員們禁
不住高呼:"烏拉!烏拉!"

    中午時分,28架轟炸機排著整齊的隊形,勝利返回漢口機場。次日晚,宋美
齡以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名義親自設宴為出擊松山的蘇聯飛行員們慶功。她在致詞
中說:出擊台灣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日本當局已將其駐台行政長官罷免,並將
松山基地指揮官撤職,交法庭審判。



    中蘇空軍終於出了幾個月來淤積在心頭的一口惡氣!


    紙 片 轟 炸


    蘇聯志願航空隊成功地襲擊了台灣松山機場,沉重地打擊了日本空軍的囂張氣
焰,大大鼓舞了中蘇空軍勇士們的士起。兩個多月後,中國空軍的勇士們一鼓作品,
又對日本本土進行了一次"人道遠征"。

    1938年5月20日清晨,從睡夢中醒來的日本長崎、福岡兩城市的居民發
現,一夜之間,街道上、屋頂上到處是白紙黑字的傳單。好奇心使市民們爭相撿起
誦讀。 只見一份傳單上寫著:"親愛的日本人民諸君,貴國法西斯軍閥不斷搾取貴
國民眾膏血,驅使勞苦民眾與中國兄弟互相殘殺,現在已經到了反抗暴舉的時期。
我們中日兩國人民, 緊握著手,打倒共同的敵人、暴戾的日本法西斯!"另一份傳
單上則寫著:「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一變為千噸
炸彈,爾再戒之。"

    防衛如此嚴密的日本帝國,怎麼會有中國的傳單"蠱惑人心"?是誰所為?暗特?
反戰派?人們在街頭巷尾竊竊議論著。日本法西斯當局見到傳單更是如臨大敵,驚
恐之餘,派出大批軍警、特務挨家挨戶收繳傳單。

    其實,這些傳單不是暗特所為,而是對日本侵略者充滿仇恨的中國飛行員的傑
作。

    1938年初,抗日烽火燃遍了全中國。中國的陸、空軍在淞滬苦撐數月,終
未阻擋住日軍進攻的鋒芒。當時,國內外不少人認為日本海陸空武力強大,中國無
法抵抗,除了投降,別無他途。為了警告侵略者,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表明
中國人民血戰到底的決心,中國空軍決定對日本本土進行一次空中轟炸。

    然而,說來容易,做來難。本來中國空軍的飛機就很陳舊,數量又少,經過幾
個月的空戰損耗,此時已所剩無幾。經過逐架逐架地篩選,結果,只有部署在四川
的兩架"馬丁"B-10B型美制轟炸機能勝任這一非同尋常的使命。這兩架B-1
0B型轟炸機,一架是第14中隊所屬的1403號,駕駛員為第14中隊中隊長
徐煥升,另一架是第19中隊的1404號,駕駛員為第19中隊副中隊長佟彥博。
此外,兩架轟炸機上另各有乘員3名。

    由於"馬丁"B-10B型飛機的正常航程不及1000公里,故在遠征前對飛
機進行了改裝,使其多帶燃油。同時還計劃把寧波作為這次行動的前進基地。這次
行動包括夜間起飛和海上長時間飛行。由於缺乏遠程通信和導航設施,不難預料,
航程將是艱險的。況且他們都沒有長途飛行的經驗。但是,為了祖國,為了民族,
飛行員們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徐煥升率機組在川北進行極為機密的模擬訓練。雷雨天,不放過;濃霧,照常
起飛;夜航,成了家常便飯。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訓練,他們的技術日趨成熟,信
心也大大增強。

    出征的日子臨近了。但,兩架轟炸機帶什麼炸彈呢?人們意見不一。有的人主
張應該掛殺傷彈,好好炸一炸橫行霸道的東洋鬼子;也有的人主張投定時炸彈,這
樣可以延長驚嚇日本人的時間。然而,研究來,研究去,最後的結果卻是一枚炸彈
也不帶,而是帶"紙彈"——傳單。因為如果兩架「馬丁"帶炸彈,最多不過二三噸,
用這麼點炸彈去轟炸日本本土,不會取得多大效果。而帶"紙彈",則既表明中國空
軍已具備遠襲日本的能力,又可以擴大影響。

    出征的日子終於盼到了。5月19日,中國空軍指揮機關下達了出擊令。

    下午15時23分, 兩架"馬丁"B-10B型雙發動機中型轟炸機"呼嘯著從
漢口機場箭一般騰空而起,秘密向東飛去。兩小時後,降落在浙江寧波櫟社機場。
機場上只有少數幾個人在緊張工作。這裡臨近日軍佔領區,一切行動都要迅捷,秘
密。精選出來的場務人員飛快地為"馬丁"加油,把成捆成捆的"紙彈"裝進彈艙。

    茫茫夜色,從東海漸漸襲來。幾隻海燕,隨著潮濕的海風,從頭頂上掠過。徐
煥升和他的戰友們無暇注意這些,一心準備起飛遠征。藉著黃昏的餘暉,他們在機
場上展開大地圖,畫著航線。他們決定由寧波出海之後,沿著舟山群島南端,避開
日軍的防空警報系統,然後向東直飛,以日本九州的鹿兒島為目標,把"紙彈"投在
第一個所見的城市裡。

    當晚23時48分,一陣轟鳴之後,兩架黑乎乎的"大鵬",迎著習習的海風,
再次呼嘯升空,直奔東方。

    在東海上空,飛機按規定上升到3000米巡航高度。慘淡的月色倒映在微波
泛起的海面上,夜空裡,"馬丁"編隊滅燈航行著,發動機在寂靜中發出低沉的轟鳴
聲。也許是事先嚴格訓練的結果,持續3小時之久的海上夜航竟相當嚴格地保持了
飛行隊形。

    當兩架"馬丁"飛臨東海上空時,忽然,在海上游弋的5艘日艦的探照燈啟明,
射向深沉的夜空,接著,高射炮、機槍彈流如注,直射天空。日艦聽到飛機的轟鳴
聲,以為中國空軍來偷襲,機械地做出了反應。兩架"馬丁"不理會這些干擾,沿既
定的航線,沉著前進。20日零點35分,基地收到了他們發回的電報:"雲太高,
不見月光,完全用盲目飛行"。這是告訴後方基地,他們仍在安全飛行。

    凌晨2時40分,雲層出現了裂縫,領航員透過雲縫,看到了沿九州海岸的萬
家燈火。真是天賜良機,看來日本方面毫無戒備。很快,飛機越過海岸線,向日本
九州本島插入。一會兒飛機便以3500米高度飛到了日本九州上空。飛了大半夜,
忽然發現目標就在腳下,徐煥升和他的戰友們欣喜萬分,不禁高喊起來:

    "到啦!看見燈光啦!"

    "準備投彈!"徐煥升果斷地發出了命令。轉眼間,炸彈艙拉開了,接著,成千
上萬張傳單雪片般緩緩飄向大地。

    這一夜,兩架"馬丁"經久留米、佐賀,抵達長崎,隨後又飛往福岡市等地,散
下了上百萬份傳單,在有的城市還投下了照明彈。

    當編隊回到海上時,東方已露出魚肚白。20日8時48分,佟彥博駕駛的1
404號機率先在江西玉山機場安全降落,9時24分,徐煥升也駕駛1403號
機順利地落在南昌機場。兩架"馬丁"經加油後再次起飛,11時13分,在武漢上
空會合,一平安全降落在漢口機場。

    "中國人的飛機來到了日本本土上空,扔下了傳單。"正像出擊前預料的那樣,
清醒過來的日本人炸開了鍋。

    與此相反, 中國軍民得知兩架"馬丁"穿雲渡海對日本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紙片
轟炸"的消息後,無不歡欣鼓舞。武漢三鎮慶賀勝利的鞭炮聲三日不絕。

    6年後,美國的《生活》雜誌刊登了聞名全世界的12名飛行員的大幅照片,
參加"紙片轟炸"的徐煥升躋身期間。 照片文字說明中稱他是"先於美軍杜立特少將
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四大天王"隕落記


    在日本侵華航空隊中,有4名戰鬥機飛行員被認為是最優秀的。他們個個技術
精湛,作戰兇猛、殘忍,且都身經百戰,因此,被譽為"四大天王"。然而,日本人
做夢也想不到,就是這讓他們推崇備至的"四大天王",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竟
全被年輕的中國空軍擊落。

    最先喪命的是在日本航空隊中享有"射擊之王"、"攻擊能手"之稱的三輪寬。此
人1918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9期,1920年10月又在日本
陸軍航空學校第10期畢業,是日本空軍中名副其實的老牌飛行員。"七七"事變後,
三輪寬多次率隊攻擊、轟炸南苑、北京西郊、保定、石家莊、張家口、大同等地。
9月初,晉北、內蒙的戰事日趨緊張,日軍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已從新保安、涿
鹿攻向蔚縣、靈丘和平型關。由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指揮的"蒙疆兵團"正沿著張
家口以西的鐵路攻向大同,以策應日軍華北方面軍香月清司的第1軍沿平漢路進攻
保定和石家莊。9月14日,中國空軍奉命組成北方支隊,進駐山西省北部機場,
以配合地面部隊作戰。

    在支隊司令陳棲霞的率領下,中國空軍的勇士們沉著應戰,幾天之內連續擊落
關東軍集成飛行團的重轟炸機大隊長秀島正夫少佐、偵察機中隊長平長一大尉等人,
擊斃日飛行員14人。9月21日,集成飛行團的戰鬥機大隊長三輪寬,率「九三"
式重轟炸機及戰鬥機21架,從大同東邊的陽高機場起飛,轟炸太原。中國空軍第
28中隊中隊長陳其光奉命率4架"霍克"驅逐機起飛攔截。在力量對比敵眾我寡的
不利形勢下,中國的空中勇士毫不畏懼,機智果敢地與日機周旋。不久,中隊長陳
其光首先咬住一架日機。儘管這架日機使出渾身解數,企圖逃脫,但陳其光始終咬
住不放,並抓住時機果斷開火。這架日機中彈後迫降在太原附近的一塊麥田里。飛
機駕駛員離開座艙正準備修理受損的飛機,聞訊趕來的當地農民將其團團圍住,一
陣亂棒將日飛行員打死。後來,在清理日飛行員的遺物時才發現,原來死者就是被
日軍視為"軍寶"的三輪寬。

    第二個被擊落的是日本海軍第13航空隊分隊長山下七郎。9月26日,山下
起郎從上海公大機場起飛,掩護轟炸機群轟炸南京。在蘇州附近,遭到中國空軍的
攔截。激戰中,山下七郎的座機被中國空中勇士擊中,迫降於蘇州東面的太倉縣境
內。 山下七郎和他所駕駛的"九六"式第126號艦載戰鬥機一起被俘獲。這也是"
四大天王"中唯一被生俘的日軍「王牌飛行員"。在對他進行審訊時,山下七郎並不
像某些日軍俘虜在開始時那樣頑固,而是一問即招,不僅供出他的姓名、軍銜等情
況,而且還供出他參加侵華戰爭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後來,山下七郎同其他日軍被
俘人員一起被押送到四川內地。在成都的俘虜管理所裡,山下七郎原形畢露。他利
用看管不嚴的機會,積極搜集軍事情報,並組織戰俘越獄逃跑。事情敗露後,山下
七郎於1945年被判處死刑。

    第三個被擊落的是日本海軍第12航空隊分隊長潮田良平。1938年1月7
日,潮田良平率艦載戰鬥機9架,掩護木更津航空隊12架轟炸機,由南京大校場
起飛空襲南昌。中、蘇空軍飛機起飛攔截。空戰中,潮田良平的座機被中國空軍驅
逐機第5大隊飛行員徐葆畇賀駛的蘇制-15戰鬥機擊中,號稱"東方紅武士"的
潮田良平也作了異鄉之鬼。

    第四個被擊落的是日海軍第15航空隊飛行隊長南鄉茂章。1938年7月1
8日,南鄉率艦載戰鬥機6架,掩護轟炸機14架,攻擊機5架,由安慶起飛轟炸
南昌。在鄱陽湖上空與中國空軍展開了空戰。戰鬥中,中國空軍的一架飛機不幸中
彈,但這名英勇的飛機員沒有跳傘求生,而是駕駛受傷的戰機向附近的一架日機撞
去。這架飛機正好是南鄉茂章的座機。南鄉眼見一架中國飛機徑直向自己的座機撞
來,魂都嚇飛了,拚命操縱飛機想躲開,但為時已晚。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兩機
雙雙墜落於鄱陽湖中。 這個一心為"帝國」效力的南鄉當即一命嗚呼。據說,南鄉
的斃命對日本海軍航空隊打擊極大,日海軍次官山本五十六大將親自參加追悼會,
為失去這個空中打手而痛哭流涕。

    "四大天王"的覆滅,沉重地打擊了日本空軍的囂張氣焰,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
的抗戰士氣。這也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取得的最為輝煌的戰績。


    擊斃"轟炸之王"


    成都地處神州大地的國防縱深地帶,1939年1月,中國空軍最高統帥機構
——航空委員會遷設於此,這裡便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指揮中心。空軍機械、
通信、軍士、參謀、防空等學校先後遷來或在這裡創建,並一度成立空軍轟炸總隊,
形成了當時中國空軍最大的教育、訓練基地。同時,對日作戰的空軍總指揮部、空
軍第3路司令部、空軍第5大隊部的作戰飛機,也駐紮在以成都為中心包括溫江、
雙流和新津等地的空軍基地。顯然,它也是戰時中國空軍最大的指揮中心。為此,
侵華日陸、海軍航空隊早就盯上了中國後方這一戰略要地,妄圖將它從地圖上抹掉。

    日本轟炸成都始於1938年11月8日。那天,日軍18架轟炸機來襲,遭
到中國空軍20多架驅逐機攔截,當即被擊落1架。1939年6月11日,日海
軍第2聯合航空隊26架轟炸機又襲成都。

    就在6月11日這一天,蘇聯空軍又有志願航空隊4個大隊來華支援,由庫裡
申科和科茲洛夫各率領一個由20架重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大隊進駐成都,由蘇普
倫和柯基那基各率領一個由-15和-16驅逐機組成的驅逐機大隊進駐重慶。
這大大增強了中國抗擊日寇的空中力量。

    1939年8月15日,庫裡申科大隊長率重轟炸機大隊襲擊日占漢口機場,
不料座機的左發動機被擊中。他單發飛行返航,途經萬縣上空時,飛機失去平衡墜
落長江,光榮殉職。為了紀念這位異國勇士,中國人民後來在萬縣為他建立了紀念
碑。

    1939年1月,中國航空委員會從貴陽遷至成都。到10月,蘇聯空軍援華
達到最高峰,當時在華航空人員達425人。蘇聯駐華空軍顧問阿尼西莫夫、副顧
問胡魯耶夫、參謀長伊裡茵也常駐成都,並經常與中國空軍共同研究對日空戰的對
策。鑒於轟炸重慶的日機主要集結於漢口,故決定派駐成都的重轟炸機去襲擊日機
在漢口的基地。

    1939年10月3日,天氣晴朗。蘇聯空軍志願航空隊9架重轟炸機從成都
起飛,突然飛臨日占漢口機場上空。當時,日海軍航空隊的軍官全都聚集在指揮所
門前,正興高采烈地翹首藍天,迎接木更津航空隊6架"新銳"攻擊機的到來。一向
目空一切的日軍認為,此刻中國空軍避戰還來不及,豈敢到"皇軍"頭上動土,因而
毫無戒備。下午1時30分,這批日機剛剛降落,蘇聯機群突然飛臨,將炸彈全部
傾瀉下去。50多個100公斤的炸彈正好落在指揮所門前,日海軍鹿屋航空隊副
隊長小川、木更津航空隊副隊長石河等4名校官和1名尉官當場被炸死。鹿屋航空
隊司令官大林末雄大佐等25人也身負重傷,指揮轟炸重慶的日第1聯合航空隊司
令塚原二四三少將的左臂被炸掉,34架日機被炸毀,而蘇聯轟炸機僅1架受輕傷,
勝利凱旋。

    10月14日,蘇聯空軍志願航空隊再次出擊,20架轟炸機於12時13分
轟炸日占漢口機場,一舉炸毀日機60架,斃傷日陸、海軍航空隊官兵300多人。
事後,日軍哀歎這是「事變開始以來最大的損失"。

    蘇聯轟炸機群在凱旋途中,又與從孝感機場起飛追來9架日軍戰鬥機交戰,結
果又擊落3架日戰鬥機。

    塚原二四三心如刀割,本隊飛機40架被炸毀的第13航空隊司令官奧田喜久
司大佐更是恨得咬牙切齒,發誓要進行報復轟炸。11月4日,漢口基地殘餘的可
以遠航到達成都的72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傾巢出動,由奧田喜久司大佐親自帶
隊,一路殺氣騰騰,直撲成都。按計劃,奧田的第13航空隊36架飛機,鹿屋航
空隊、木更津航空隊各18架飛機,分別轟炸成都鳳凰山、太平寺、溫江機場。

    11月4日晨,駐成都中國空軍第3路司令部獲悉日機即將來襲的情報,立即
命令第5大隊起飛29架驅逐機嚴陣以待,準備給日機以迎頭痛擊。第29中隊長
馬國廉、副中隊長鄧從凱奉命率-16驅逐機9架在成都上空巡邏。第5大隊副
大隊長王漢勳率第26中隊6架-16驅逐機在溫江上空警戒。第17中隊的7
架法國"地瓦丁"戰鬥機與27中隊的7架-16驅逐機則梭巡於成都、溫江空域。

    當奧田直接指揮的第13航空隊首批27架"九六"式攻擊機飛臨成都鳳凰山機
場上空時,遭到中國空軍第29中隊迎頭痛擊。鄧從凱求戰心切,當他發現日長機
時,立即加大油門,猛拉機頭,迅速爬升到有利高度,對準日機猛然開火。日長機
見遭到攻擊,拚命機動逃脫。鄧從凱哪裡肯放,緊追不捨,一直追到仁壽與簡陽交
界處,終於將其擊落,機上日飛行人員全部斃命。事後查明,這正是日海軍第13
航空隊司令官奧田的座機。在清理遺物時發現有中國駐成都軍政機關詳細位置的地
圖、刻有"爆擊之王"的佩劍和奧田大佐的印章,此外還有一個內裝小佛像的銀盒。
奧田早在1937年就晉陞為大佐,曾任日海軍航空本部總務部第一課長,193
8年12月15日接上阪香苗任第13航空隊司令官,曾多次指揮和參與轟炸南京、
武漢、重慶等地,罪行昭彰。在11月4日的成都空戰中與奧田同時被擊斃的還有
在日軍中很有名片的兩名飛行員。一個是森千代次大尉,淞滬會戰一開始,他就投
入了侵華戰爭,任日海軍鹿屋航空隊轟炸飛行隊第3分隊長,曾率6架"九六"式攻
擊機空襲南京、武漢、重慶、梁山等地;另一個是細川直三郎大尉,曾任日海軍木
更津航空隊第3分隊長,曾率5架"九六"式攻擊機襲擊南京、蘭州等地。他們都對
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享有"轟炸之王"之稱的奧田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擊斃的日海軍航空隊軍階、軍
職最高的軍官,他與森千、細川同時喪命,給日軍侵華航空隊帶來沉重打擊。不幸
的是,鄧從凱在擊落奧田的座機後,自己的座機也被日機擊中,光榮犧牲。他所立
下英雄業績,中國人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TOP

激戰在天府之國上空——抗戰時期的重慶空中保衛戰

    位於中國西南腹地的四川盆地,歷來以地肥水美、五穀豐登而著稱於世,因此,
早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1938年,在日軍瘋狂的進攻之下,南京、武漢相
繼陷落,中國國民政府遷到了位於四川盆地中央的重慶。

    然而,儘管重慶遠離抗戰前線,但對於這一中國的重要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日軍哪裡肯放過。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等人賣國求榮,從重慶出逃,引起了國民政
府內部的極大震動。日軍大本營認為,這是打擊重慶政權的大好時機,應立即發動
空襲。於是,日本陸軍航空兵司令官江橋英次郎中將命令第1飛行團開始行動,並
把國民政府所在地——重慶作為首要攻擊目標。


    血 戰 山 城


    1939年4月1日、日本本土"各務原"機場。

    一架嶄新的單座單翼銀白色飛機正在跑道上進行最後的檢測。它的各個部件都
是由日本著名的二菱公司下屬的名古屋飛機製造廠生產的,半個月前才運到此地。

    下午5時30分, 試飛員志摩勝三順利地將這架暫命名為「十二試艦戰"的原
型機飛上天空。為了保險起見,新型收放式起落架並未收起。飛機筆直地飛行了5
00米以後,平穩地降回地面。

    在場的有關人員都感到喜不自勝,因為新戰機的開發完成已是指日可待了。

    9月14日,委託設計的日本海軍驗收了該型戰鬥機,並預定第2年正式加入
海軍航空隊服役。根據日本軍用機的命名慣例——取皇紀年代的後兩位數,這一年
正好是皇紀2600年(昭和15年),於是,這種新型戰鬥機便被稱作"零式"艦
上戰鬥機,簡稱"零戰"。

    日軍大本營對"零式"戰鬥機寄予厚望。此時,日本陸、海軍航空隊正對中國腹
地的重慶、成都等目標進行狂轟濫炸。由於路途遙遠,日本現役的戰鬥機無法護航,
日軍轟炸機只能單槍騎馬去執行這危險的任務。結果,可想而知,日軍轟炸機一進
入四川盆地,立即成了中國空軍驅逐機的活靶子。在連連損兵折將之後,日軍大本
營終於清醒過來:轟炸機終究是需要戰鬥機掩護的。於是,下決心要研製出一種遠
程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就是根據日軍大本營的要求研製的。

    1940年7月15日, 日本海軍與三菱重工的技術人員,終於完成"十二試
艦戰"的各項測試飛行。

    中國戰場上的日本海軍航空隊獲知這個消息後,豈不及待地提出了申請。7月
21日、 15架"零式"戰鬥機在幾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的引導下,直接從日本
九州飛往中國大陸,火速加入了攻擊重慶的第一線部隊——駐漢口的海軍第12航
空戰隊。 10天後,日本海軍正式將"十二試艦戰"納入制式機種,首批命名為"零
式艦上戰鬥機"。
    "零式"飛機的參戰,很快扭轉了日本轟炸機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國空軍再次面
臨新的挑戰。



    1940年8月初的一天,一架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突然遭到一種
以前從未見過的日軍戰鬥機的追蹤,不久,前線的地面監視哨也報告發現有一種小
而快的飛機出現,機腹下掛著炸彈狀的物體。

    由於對這種日軍新式飛機的性能還不瞭解,摸不清虛實,所以,為防不測,中
國空軍當局下令:如遇上這種小型戰鬥機,暫時迴避,不與其交戰。

    一個月過去了。一天,第4大隊第23中隊中隊長王玉琨帶領5架-15驅
逐機在重慶上空巡邏,突然耳機中傳出"小雞來了!"的告警聲。

    按事先與地面電台的約定,若是出現轟炸機就立即接戰,如果是小型飛機就暫
時迴避。於是,王玉琨立即一個轉身,帶著兩架僚機離去。但另一個3機編隊的長
機陳盛新上尉卻沒有反應,繼續向日機的來向飛去。2號機王廣英中尉急忙趕上前
去搖晃機翼,並用手勢詢問陳盛新的耳機是不是壞了?(-15機上只有收音耳
機而無發話機)陳盛新卻一臉茫然的表情。情急之下,王廣英又做了一個掉頭轉彎
的大動作,陳盛新這才反應過來,跟著轉向回航。

    降落之後, 王廣英禁不住上前攔住陳盛新質問道:"你想要我們3架飛機去給
日本人送禮嗎?"

    沒想到陳盛新只是默默地聽著,然後,竟"呵呵呵……"地傻笑起來。

    王廣英立即明白過來,陳盛新的頭傷後遺症又犯了。在這之前的一次空戰中,
陳盛新的座機不幸被日機擊中,陳盛新在駕機迫降時,撞傷了頭部,傷勢減輕之後,
他就歸隊繼續參戰,雖然勇敢精神依然如初,但頭傷留下的後遺症卻使他的反應能
力越來越差。

    這正是中國空軍的一大隱患。我方不僅飛機性能難敵日機,而且飛行員在3年
來的血戰中大量傷亡,又不能及時補充,許多飛行員帶著傷殘的身軀繼續保衛祖國
的領空。

    儘管中國空軍的飛機比不上日機,但老是一味地避戰也不是辦法。飛行員們終
於忍不住了,紛紛向上級請戰。

    在飛行員們的再三請求下,中國空軍當局決定集中主力進行機動編組,以大機
群來對付日軍的新式飛機。

    1940年9月14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的19架-15和9架-16,
以及第3大隊的6架-16,一架接一架地從機場上起飛了。升空後,兩個-
15品字形編隊在前,-16編隊在後方擔任掩護,浩浩蕩蕩向重慶方向前進。

    半小時後,-15編隊長機王廣英中尉發現從高空竄出一群白點正以可怕的
速度撲向後上方的-16機隊。

    幾乎在眨眼之間,-16的領隊長機爆出一團火焰,直墜而下。那是第24
中隊楊夢高中隊長的座機。

    王廣英意識到情勢危急,立即用雙腿夾住駕駛桿,雙手握拳豎起大拇指向上高
舉,示意後方的兩架僚機提升高度成戰鬥隊形。後方的康寶忠少尉立即爬升,而另
一僚機李中尉卻未注意有情況發生。王廣英再次用手指向日機方向,李終於看到那
群快速翻騰的日機,剎那間受了驚嚇一般,反將座機推向低空。大敵當前,王廣英
不能再耽擱時間了,只好帶著康寶忠一架僚機向日機群衝去。

    原本在4500米高空擔任掩護的-16機隊,根本沒有料到日機會從更高
的空中背著陽光發動奇襲。隊形立即被衝散!但下方的兩個-15編隊,基本上
仍保持著嚴整隊形。

    王廣英趁日機群全力追逐-16機隊之機,適時切入內圈,很快咬上其中一
架,然後猛扣扳機!

    但幾乎同時,一架不知什麼時候摸到他身後的日機也向他開了炮。一股狂猛的
彈流射向王廣英的座機,整個儀表板剎那間炸得稀爛,王廣英的身體也遭到強烈沖
擊,幸好座椅後面的鋼板擋住了致命部位,但腹部和腿部還是被擊中,一塊炮彈的
碎片從他的左腳跟穿透了腳板,頓時血流如注。

    劇痛幾乎使王廣英失去知覺,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控制著自己,讓自己保持清
醒。

    這時,左翼被炮彈炸斷的-15開始進入螺旋。王廣英使出渾身解數想控制
住飛機,但沒有成功。萬般無奈,他只好跳出機艙。

    一頂白傘順利地張開,王廣英緊握傘帶徐徐下降。但他心裡清楚,此刻仍未脫
離險境。果然,一架日機凶神惡煞般向他撲來,槍彈與炮彈成串地掠過降落傘。

    這是日本飛行員在中日空戰中一再上演的最卑劣的行為——對失去抵抗能力的
中國飛行員斬盡殺絕!

    王廣英知道其自己身上的一支手槍是不足以和敵機對抗的,所以他在日機通過
的瞬間作出了決定。

    那架日機轉了一圈,飛快地又向降落傘衝來,王廣英緊緊地盯著它,一發現日
機槍口處冒出紅光,立即放手垂頭鬆弛全身,裝出被"擊斃"的樣子。

    日本飛機第3次調過頭來時,果然停止了攻擊,但它仍然繞著降落傘盤旋。只
見王廣英一動不動地垂吊著。

    因為無法用手操縱,降落傘隨意飄落到一片樹林上方。那架日機這才滿意地離
去。

    王廣英忍受著樹枝擦撞的疼痛,發現自己被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飛行衣上的
血水不斷湧出。他明白自己的傷勢很重,不能在此吊以待斃,於是奮力掙扯身上的
傘帶。終於,王廣英跌落到地上,他一面爬行,一面不停地呼救……

    王廣英是當天跳傘生還人員傷勢最重的一個,其腿部敷石膏達9個月之久,踝
關節完全鈣化而不能活動,但兩年後他還是毅然地返回前線。這是後話。

    不說王廣英剛一與日機接觸,就被擊落,此時,中國空軍的其他戰機也與日機
混戰在一起,打得難解難分。

    由於各機之間無法進行任何聯絡,只能各自為戰。更不幸的是,日軍的"零"式
戰鬥機不僅具有絕對的速度優勢,而且其火力和機動靈活性也都在中國的-15
和-16驅逐機之上。因此,幾個回合下來,日機漸漸佔了上風。

    10分鐘過去了,又有幾架中國戰機被擊中。徐吉其中尉駕駛的-16的油
箱被擊破,油噴灑到玻璃上,模糊了視線,他只好將頭部伸出機外繼續操縱飛機與
日機周旋。

    日軍旗著飛機性能的優勢很是猖狂,但也多次闖入-16的槍口下。徐吉驤
瞧準一個機會,猛扣扳機,但總是慢半拍。原來,頭天晚上軍械師在調試飛機時,
忙中出錯,將扳機的部件裝反了,原本就很緊的扳機,此刻卡得更死!徐吉驤氣得
直罵娘。

    徐吉驤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油料的耗損將使日機不會再逞強多久。趁日機急
於回航時加以狙擊,那將是反敗為勝的一個良機。在這種意念的支撐下,儘管空戰
形勢一邊倒,但中國空軍的許多-15和-16還是留在空中與日機苦鬥。

    空戰仍在激烈地進行。突然,一灘油漬打在徐吉驤的防風鏡上,擋住了他的視
線。徐吉驤索性把它摘掉,油污立即噴得滿臉皆是。更糟的是,他的座機再次中彈,
上下機翼間的張線被打斷而捲起,有一發炮彈射進座艙內的行李袋中,打穿了裡面
的布鞋、內衣褲,最後在漱口杯中炸裂,一支牙刷除了桿子外一毛不剩。

    徐吉驤眼看還擊無望,決定脫離戰場。他環顧四周,除了火光煙影與敵機之外,
空中僅剩下一架-16還在苦鬥。

    徐吉驤駕駛著受傷的-15掙扎著向北飛行,兩架"零式"緊追而來。徐吉驤
奮鬥左旋右轉,但機內已充滿焦味,發動機漸漸失去馬力。

    -15終於在半空中停車,眼看翻不過前面的山頭。徐吉驤立即將機頭升拉
以消除最後的一股衝力,臨界失速之時,他一手將操縱桿頂向前方,另一手緊扶風
擋玻璃,以保護自己的腹部和頭部。15的機尾首先著地,接著主翼也因衝撞而
-斷裂,整架飛機立即支離破碎!

    幸運的是,徐吉驤除了額頭撞出血外,身體其他部位安好無損。

    徐吉驤從飛機殘骸中爬出,剛要站起,兩架"零式"又低空飛來。他機警地又鑽
回飛機底下,否則必定成為日本飛行員的"活靶子"。

    見日機飛遠了,徐吉驤這才重新爬出來。但他抬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四周已
圍了一圈村民,他們手持木棍,個個怒目而視。徐吉驤急忙高喊自己是中國飛行員,
這才消除了誤會。人們圍上前來,向徐吉驤問長問短。徐吉驤摸摸口袋,竟掏出一
顆滾燙的彈頭!

    當天晚上,遂寧基地清點人員裝備,證實這場空戰共計陣亡飛行員10名、受
傷8名,飛機墜毀13架、受傷11架,損失之慘重可謂空前絕後!


    前 僕 後 繼

    叔父:

    這些日子來,只要天氣好,敵機還是繼續大舉來襲,可是敵機自以為大編隊組
成的防禦火網足以阻擋我們少數飛機攻擊的誇大迷夢被我們"六一○"、"六一一"、"
六一二"、「六一三"幾次光榮的勝利打破後,誇大狂妄一變而為卑怯畏縮,十七那
天,馬上就改為黃昏進入,繼以夜間,對我機場大肆轟炸,可見其對我空軍仇恨之
深。天氣是這麼熱,我們生活得緊張辛苦,是自入隊後所僅有。重慶雖疊遭轟炸,
但因為防空洞設備周全,疏散消防得力,故損失甚微,有一次我在空中見敵機投彈
後, 僅冒幾□E煙塵,給風一刮,不一會兒就煙消雲散了。市區情形較過去好得多
了。警報響了,人員從容趨避,解除了,照常工作活動,中國人民確已在轟炸中堅
強老練起來了。

    侄 壽康 謹上

    七月十六日

    這是1940年第4大隊21中隊少尉飛行員丁壽康寫給住在泰國的叔父的一
封信。這封信墨跡未乾,他就接到命令升空迎戰日軍轟炸機。戰鬥中,他的-1
5座機不幸被擊中,他的腿部也中彈,被迫棄機跳傘,後因失血過多而獻出了寶貴
生命。

    他的戰友洪奇偉發現了這封家書,代亡友寄往泰國。丁壽康的叔父接到遺書哀
痛不已,為紀念侄兒又將原信翻拍一張寄回中國。

    這或許是當年中日空戰的最真實紀錄之一。

    丁壽康所在的第4大隊負責陪都重慶的防空作戰任務。每天面對著如洪水猛獸
般來襲的日本機群,第4大隊疲於奔命,大隊長鄭少愚上尉則是絞盡腦汁尋找以劣
勢機種來對抗囂張的日機的良策。

    每次空戰結束後,他必召集全體人員進行總結。根據-15和-16的火
力過於微弱,很難給予日本轟炸機致命一擊的情況,鄭少愚大膽地提出"以機撞機"
的戰法。鄭少愚分析只要能將機翼部分撞毀,敵機就很難返回基地,而我方飛行員
在機翼斷裂,飛機進入螺旋狀態前,可能還有跳傘逃生的機會。

    鄭少愚的攻擊法一提出,誰都明白這完完全全是一種自殺性攻擊,但飛行員們
還是躍躍欲試。大敵當前,他們早已把生死拋在腦後。

    然而,鄭少愚提出的攻擊法並沒有取得成功。在一次空戰中,第4大隊的陳夢
琨中尉遇到一次絕好機會,他駕機奮力朝日機撞去,雙方的飛機一擦而過。日機雖
然搖晃了一陣子,卻沒有墜落。從這次經驗中,飛行員們體會到,即使進行這種自
殺性攻擊也並非易事,若是速度、高度和方向三者不能恰當地協調好,甭說相撞,
就是"相遇"都很困難。

    空戰形勢繼續對中國空軍不利,中國空軍束手無策!

    地面上,各盟國派駐在重慶的軍事武官每天都在密切注視著中日雙方的戰鬥。
每遇中國空軍的飛機起飛迎戰,外國武官們就用望遠鏡不停地觀察。時間久了,他
們發現了一個疑點:中國空軍的拚鬥士氣非常高昂,常常在極險的近距離內與日機
格鬥,有時甚至近得幾乎相撞,但以如此猛烈的攻擊方式所獲得的戰果卻往往令人
相當失望。外國武官懷疑中國飛行員的訓練素質。

    這個推論自然是非常荒謬的,但前敵總指揮毛邦初還是決定徹底調查一番。他
召集各路指揮官研究,大家一致排除了人為的因素,而認為應從軍械方面進行測試。

    各部隊紛紛在作戰空檔中進行久未實施的驗槍工作。-15和-16逐架
被墊高機尾並且固定,使槍管成水平狀態,飛行員坐進艙內先調整好瞄準具,然後
向400米外的靶標射擊……

    測試結果出來了,所有人員大驚失色!第4大隊所屬的一架驅逐機,發射一串
子彈後居然沒有一發命中靶標,大家原以為彈道過於偏斜,但最後卻在槍口前10
0米左右的地方發現滿地的彈頭!

    驅逐機上所使用的機槍竟然只有100米射程!

    一聲令下,這些讓中國空軍吃了苦頭的機槍被大批換下。

    就在第一線部隊為火力不足而傷腦筋之時,雲南昆明空軍軍官學校的一位年輕
人正埋頭於如何增強飛機攻擊威力的鑽研,他是第10期的飛行生閻雷。

    經過一番孜孜不倦的努力,閻雷在畢業前終於探索出一套很有前途的空中攻擊
戰法以及配合使用的空爆炸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教育長王叔銘的賞識。在王叔銘
的力薦下,閻雷被分配到當時有"皇家空軍"之稱的第4大隊。

    第4大隊鄭少愚大隊長對閻雷創造的新戰法也很感興趣,他特意指定王廣英為
召集人,負責領導一些飛行老手與閻雷一起更進一步研究完善空爆攻擊法。這種戰
法的構想是:攻擊機隊全部攜帶裝有定時引信的炸彈,在敵人機群的上空實施投彈。
利用各彈所設定的不同引爆時間,形成一個既深且寬的爆炸空域,使被籠罩住的日
機群無處藏身。

    閻雷研製成的空投使用的小型炸彈都附有一張降落傘,這樣可以保持滯空高度,
使攻擊的飛機盡早脫離爆炸區域。

    一個星期之後,大家對攻擊隊形、進入方式、引信延期時間以及投彈前置距離
都作了細密地估算。然後,又進行了一次空中模擬演練,證明此法完全可行。

    鄭少愚、王廣英、洪奇偉、鄭松亭、高又新、王玉琨受命執行這一非同尋常的
任務。為了安全,6架被賦予空炸任務的-15,全部在機身上塗了一圈白色腰
帶,目的是向友機示警——危險!勿近!

    出擊的日子終於來到了!

    監視哨不時報告日機群的位置。當日機群飛抵萬縣上空時,鄭少愚率領6架披
著白腰帶的-15立即起飛迎敵。

    升空之後,所有飛機猛力爬高。飛行員右手緊握操縱桿,左手忙著調整油門桿
與高空調節器,盡量使座機到達它的高度極限。

    當飛機升到5000米高度時,油門已推滿,飛機在失速的邊緣維持著。幸好,
幾位飛行員都是熟練的老手,仍能讓飛機平穩地飛行。

    終於,黑鴉鴉的日本機群出現了!為了獲得理想的轟炸效果以及遭到攻擊時能
互相掩護。日機還是採用慣用的密集大雁形編隊。這也正是實施空爆攻擊的最理想
目標。

    -15分為左右兩個攻擊小隊,向日機群靠過去。日機發現了中國機群,以
猛烈火力射擊。但6位中國飛行員沉著冷靜,保持航向。當機群到達200米的前
置投彈點時,鄭少愚大隊長立即搖擺機翼,各機當即一起拉起投彈拉柄,機翼掛架
將炸彈放出並扯開它的降落傘。

    -15機群迅速從日本機群頭頂通過。日本飛行員正為躲過一波攻擊而慶幸,
那料想轉眼之間滿天的白傘從上空降下。就在他們一楞神的功夫,6秒鐘的時間很
快就到了。

    王廣英特意側頭觀看這一空中奇觀,只見日本機隊的上方爆出許多閃光,轟炸
機群受到強大的衝擊而東倒西歪,隊形立刻被打亂。其中一架"九六"式轟炸機拖著
一道霧掉出編隊之外,顯然它的油箱被擊破。

    見日機隊形已被打亂,早已等候在空中的中國空軍另一機隊立即衝上前去,展
開猛攻。溫炎中尉咬住一架企圖逃跑的日機,一路猛追,終於在湖北的恩施上空將
它擊落。

    首次空爆攻擊,旗開得勝,中國飛行員們喜不自勝。此後,中國空軍又多次使
用空爆攻擊法,打得日機聞風喪膽,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只敢在重慶外圍地區騷擾
而不敢空襲市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