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境外有五只眼睛,幾十年來一直在暗處盯著中國

境外有五只眼睛,幾十年來一直在暗處盯著中國

2018-11-01 補壹刀

  境外,有五只眼睛,幾十年來,一直緊盯著中國。這不是在寫電影劇本。
  “五眼聯盟”,聽說過嗎?這個跨國情報聯盟機構是冷戰的産物,本該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畫上句號,卻在後冷戰時代找到了一個新“使命”,就是盯防中國。
  “五眼聯盟”,針對中國的一面越來越不加掩飾。因它而起的事端也日益增多。
  特殊
  這究竟是什麽樣的組織呢?
  五眼聯盟,FIVE EYES,分別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這5個國家。不難看出,它們都是英語系國家,英國及它的前殖民地。組織的基本守則自稱是共享情報,並且互不監控。
  說說它的特殊性吧。世界上也有一些其他多邊情報共享安排,比如北約內部。但即使北約各國間也很難做到分享所有情報,因爲國家太多,它們的利益並不是時時都一致的。
  五眼之間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爲5個成員國是有著共同語言、價值觀和幾十年相互信任的好基友。

  五眼的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開始,只有英國和美國。它倆在破解蘇聯電文的過程中,感受到分享情報的重要性,決定加強情報方面的協作。1946年3月5日,美英簽署信號情報合作多邊協議,正式成立情報分享聯盟,該協議被稱爲UKUSA協議。
  UKUSA協議爲冷戰期間的英美合作奠定基礎。換句話說,該協議鞏固了英美之間的特殊關系。
  加拿大1948年加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956年加入。後來加入的這3個國家都是英語國家,同時也是英聯邦成員,與英國有著相似的政治體制。至此,五眼聯盟成立。
  在聯盟內,每份情報都標有秘密等級,並注明哪個國家擁有閱讀權限。比如,一份美國情報機構才能閱讀的情報上會蓋有“絕密 僅限美國眼睛”的紅色印戳,而“五眼”源自于冗長的“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美國 五眼可見”保密級別,有該標記的文件預示著高級別的文件和信息。
  70多年裏,這一聯盟的隱匿性或者說秘密性非常高,以至于1973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高夫⋅惠特拉姆都不知道它的創建條約是什麽。直到2010年6月,UKUSA協議的全文才由英美政府公布,並首次得到官方認可。
  分工
  隨著時代的發展,UKUSA協議也在不斷演進,目前只解密了最初的文本。
  根據1946年的原始條約,簽約方同意交換以下與外國通訊有關的行動成果:流量收集、通訊文件和設備獲取、使用分析、密碼分析、解密和轉換以及所有獲取的與通訊組織、方式、步驟和設備相關的信息。

  如今,各國都有專門與“五眼”對接的情報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澳大利亞信息理事會、加拿大通信安全局和新西蘭政府通信安全局。
  2012年12月加拿大智庫“防務與外交事務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關于加拿大在“五眼”中作用的報告。該報告指出,“五眼”將全球分爲五大區域,每個成員負責一區。
  英國監測歐洲、俄羅斯西部、中東北非和中國香港。
  美國負責監督中東、中國、俄羅斯、非洲和加勒比地區。
  澳大利亞負責南亞和東亞。
  新西蘭負責南太平洋和東南亞。
  加拿大監測的是俄羅斯和中國的內陸,以及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
  盡管如此,區域劃分並不意味著各方只能將其努力僅限于這些地區,而是它們對某些地區“負有責任”,卻沒有義務只監測這些地區。況且情報彙總後將作爲一個整體進行分析評測。
  發展至今,五眼聯盟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信號情報合作,合作範圍還擴大至人工情報、秘密行動、反間諜、地理空間情報、執法以及金融和交通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比如在海洋領域,五眼監測戰略海域的航運交通;在航空航天領域,監測彈道導彈試驗、外國衛星部署和空軍的相關軍事活動。
  恐怖組織和武器交易也在五眼聯盟的監控範疇,特別是現在它們對五眼成員的威脅與日俱增。五眼收集的情報和數據有助于政策制定,也對日常工作至關重要。這些日常工作,包括跟蹤和識別恐怖行動,以及其他非傳統威脅的可能來源。
  斯諾登曾將“五眼聯盟”描述爲“超國家情報機構”,表示“它不遵守任何國家的已知法律”。他爆料說,“五眼”的成員一直在監視彼此的公民,並分享各自收集的信息,以繞過禁止監視公民的國家法律。
  圈子
  這些年,“五眼”成員之間也曾出現過一些緊張局面。去年5月,英國曼切斯特音樂會遭遇自殺炸彈襲擊,美國有官員泄露了該事件的調查情況,英國就曾一度停止與美國之間的情報共享。
  然而,這樣的緊張不宜被誇大。
  “五眼”曆經70多年,5個成員國說著一樣的語言,享有相似的文化、曆史與體制,它們一直是鐵杆盟友,是以美國爲老大的核心朋友圈。
  這種基于互信的情報共享具有明顯的戰略優勢,而成員的擴充會弱化這一優勢,因此,“五眼”眼下不太可能再吸收新的成員。

  這並不妨礙“五眼”成員與其他國家建立雙邊合作關系。“五眼”之前就曾與丹麥、法國、挪威和荷蘭的合作,被稱爲“九眼聯盟”。再加上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成爲“十四眼聯盟”。“十四眼聯盟”的更正式名稱是歐洲高階信號情報,其主要任務是協調成員國間的軍事信號交換。
  美國還與法國、德國和日本等盟國保持著情報共享關系。在中東,美國也正式或非正式地與約旦、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幾個國家分享情報,以打擊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組織。
  針對
  知道了“五眼”的前世今生,我們再看看最近的新聞:“五眼聯盟加強合作,對付中國”。
  這似乎給人一種誤解,那就是“五眼聯盟”以前只關注蘇聯,沒中國什麽事。顯然不是這樣。“五眼”作爲一個正常的情報交換機制,中國從來都是它情報搜集的主要對象。

  對幾乎所有國家來說,隱形戰線的對抗從來都是各國對外關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雙邊關系是好是壞,各國都會搜集對方情報,只是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當兩國關系穩定發展時,彼此間的間諜醜聞和矛盾都是閉門解決。如果關系不好,外界就會看到公開的指責、驅逐外交官等摩擦。同時,媒體也會得到一些安全部門的爆料,公開一些對方的情報活動、間諜案件等等。
  所以說,改變的不是中國針對西方,或者西方針對中國的情報活動,而是中美關系。

  這也說明一點:“五眼聯盟”作爲冷戰産物,本來沒有什麽存在的必要,但是美國卻有意保留並大加利用,因爲它便于美國影響核心盟友,尤其是澳大利亞受美國影響至深,在中澳關系上一輪的緊張中,華盛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對美國幾乎沒有影響力。
  據說,爲了應對“越來越強硬”的中國外交政策,“五眼”聯合日德法等國家經常碰頭。一名在過去幾個月參加了多次相關會談的人士說:“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新世界中,突如其來的威權政府正在促進我們之間更緊密的合作,強化我們的情報共享。”
  在這一針對中國的跨國聯合陣線中,華盛頓和堪培拉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國主要負責中國投資方面的情報協調事務,澳大利亞則致力于抵禦中國的政治影響。
  澳大利亞政府援引對中國影響力的擔憂,公布了反外國滲透法案,收緊對外國遊說和政治捐款的規定,同時擴大對叛國和間諜活動的定義。
  美國推行了一項名爲《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的法律,賦予華盛頓新的權力以阻止某些類型的外國投資。該法案的文本要求特朗普進行“更強有力的國際外聯努力”,以說服盟國采取類似的保護措施。
  再看看頻繁爆出的中國間諜、中國黑客等等諸多事件,其目的很清楚,美國及其盟友就是試圖阻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不想中國繼續做大。

  輿論幹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段,這些輿論在營造中國已經“被冷戰”的感覺,想要帶偏節奏,讓我們疑神疑鬼,自亂陣腳,最後自毀長城。
  五眼聯盟搜集涉華情報,這是正常情報機構都會做的事情。斯諾登公開的大量文件,就曾涉及“五眼”圍繞中國的網絡竊聽計劃,難道那個時候它就開始全面針對中國了。
  越是外界紛紛擾擾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清醒,不要跟著西方的瞎咋呼起舞。蘇聯是怎麽倒的,就是跟著美國的節奏,被美國玩死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保持自己的節奏,堅持正確的發展道路。切勿被外媒牽制,産生基礎性的誤判。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特別感謝:複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
  文/叨叨姐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