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美國殺人士兵行兇前遭遇生活困境

美國殺人士兵行兇前遭遇生活困境

涉嫌在阿富汗槍殺16名平民的美軍士兵羅伯特•貝爾斯身份公開後,外界得以了解更多可能導致他行兇的原因。經濟窘迫、升職遇阻、重回戰地,貝爾斯行兇前所受的多重壓力讓一些美國民眾將矛頭轉向美國政府,但不少人依然認為這些因素不足以讓貝爾斯的殺戮行為得到部分寬恕。
    經濟窘迫升職遇阻
  根據美國媒體所掌握的公開信息,現年38歲的貝爾斯生於俄亥俄州,初中時期是學校美式橄欖球隊核心球員。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貝爾斯應征入伍,加入美國陸軍,2003年以後3次在伊拉克服役,其間多次獲得獎章。
  2005年,貝爾斯通過網絡結識並迎娶妻子凱瑞琳•普利茅。兩個孩子出生時,貝爾斯均在伊拉克服役。
  2009年再次前往伊拉克前,貝爾斯遭遇財務困境。《紐約時報》18日報道,貝爾斯在奧本的一處住所因未能及時償還貸款而面臨拍賣。
  另據一家地產經紀商證實,槍殺阿富汗平民事件發生3天前,貝爾斯的妻子曾以經濟壓力為由致電經紀商,希望賣掉位於西雅圖附近的一座湖景公寓,標價22.9萬美元,較先前購買價低大約5萬美元。
  伊拉克服役累計超過3年後,貝爾斯一直渴望的升職機會於2011年3月破滅。
  根據律師的說法,被軍方告知此後服役派駐地不會涉及戰爭地區後,貝爾斯一度希望能到德國、意大利或者夏威夷服役,但去年12月的一紙通知卻宣告他仍將被派往戰地阿富汗。
  “可以說,一夜之間就變了。”路透社援引辯護律師約翰•亨利•布朗的話報道,“我可以這樣說,再次回去,他和家人並不開心。”
  形象反差   “好人”士兵如此殺戮
  獲悉槍殺平民事件及行兇者身份,不少認識貝爾斯的美國民眾感到震驚,一個深愛妻子和孩子、不抱怨為國家做出犧牲、甚至被看作“好人”的士兵竟犯下如此罪行。
  “我有些同情他,4次被派往戰事地區,”貝爾斯的鄰居博•布裏特告訴美聯社記者,“我能理解他可能受到沈重精神打擊……希望在法庭上一些事情能得到理解。”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貝爾斯在美軍2009年一份宣傳刊物上曾以作為美軍士兵為豪。2007年,貝爾斯所屬部隊在伊拉克城市納傑夫執行任務,為營救墜毀直升機而與武裝人員對戰,最終全身而退。
  然而,本月11日,貝爾斯涉嫌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不遠的潘傑瓦伊地區兩座村莊殺死16名阿富汗平民,包括9名兒童和3名婦女。
  伊戰老兵反對戰爭協會主管阿倫•休斯經由網站發表聲明,認為槍殺平民事件“並非事關‘一個壞蘋果’的單一事件”,而是“無人機空襲、夜間突襲、直升機打擊等一系列美國軍事政策的結果”。他呼籲美國“結束在阿富汗的占領”。
  寬恕爭議   沒有借口逃脫懲罰
  盡管所受壓力被解讀為可能導致貝爾斯行兇的原因,但不少人堅持,那不應成為貝爾斯逃脫懲罰的借口。
  退伍陸軍中校弗雷德•韋爾曼認為,10年多的戰事讓美軍備受壓力,但槍殺16名平民的行為難以自圓其說。
  “壓力大的說法對一些人管用,他們不了解我們的生活,”韋爾曼說,“貝爾斯會受到軍事法庭審判……也許有人遭遇不幸,在接連服役戰爭地區,或者失去同事,但沒有人可以擅離職守、殺死16個人,我們無法接受這種解釋。”
  曾在伊拉克服役的海軍陸戰隊退伍兵本傑明•布施說,他和同事們不願意認同貝爾斯“在戰爭中失去理智”一說,因為這會給任何一名士兵以借口,“在任何時候變得瘋狂”,奪取他人性命。
  長期從事謀殺案研究的專家詹姆斯•艾倫•福克斯認為,一些美國人輕易地為貝爾斯尋求開脫,是因為槍殺事件並非發生在美國本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