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天下 作者:高月 (連載中)

卷二 明月出天山第  二百零九章明月探監

慶王府密室內。楊國忠正和慶圭李棕對飲慶功酒,眾兩兜吸方的事使他們二人得意非常。

楊國忠眉飛色舞道:“殿下請放心。太子此番被廢已成定局,今天下午,圣上找我去御書房,你猜尖生什么事。哈哈!居然任命我為吏部尚書,連李林甫的老底都挖了。”

“那我就恭喜楊尚書了,來!我敬你一杯。”

兩人碰一杯酒,一飲而盡,李綜又道:“楊尚書,不知那李慶安能不能把他在獄中干掉,我實在恨透了此人。”

“殿下,現在可不能動他。”

“為何?”

楊國忠嘆了口氣,道:“不知是圣上遺漏,還是刻意為之,李慶安幾乎所有的職位都被免掉,竟還有一介,御史大夫之職未免,我猜圣上現在對他還舉棋不定。”

李綜無可奈何,只得恨恨道:“只是他不死,我這口氣難以咽下。”

“殿下,我何嘗不恨他。但現在不能節外生枝,要等太子徹底被廢掉后,我們再動手,否則一旦被圣上察覺。我害怕因小失大啊!”

“高!實在是高!”李綜一豎大拇指,贊道:“楊尚書不愧有相國胸懷,能忍常人不能忍,我敬佩萬分,來!我再敬尚書一杯酒,日后我入主東宮之事,還望尚書多多支持。”

“一定!一定!”楊國忠將酒一飲而盡。瞇著眼笑道:“不過,我們雖不能明著殺李慶安,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死去,也未為不可。”

第二天,朝中局勢依然緊張小御史臺連發三道彈劾,鴻驢寺少卿馬知禮置別宅婦,被彈劾免職;陜州太守韋渙涉嫌在益州為太守時坐贓,被免職入京審查;慶州太守徐云生強占民地,就地罷免入獄。

這意味著清洗太子黨向縱深發展了,朝中上下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一十章 貴妃說情


刺耳的鐵鏈敲擊聲將李慶安從沉睡中驚醒了,他眼睛睜開一條縫,隱隱見柵欄外站著一個女人,他第一個反應便是明月來了,可一想又不對,明月剛才已經來過一次了。這會是誰?

“李七郎,你好像過得不錯嘛!”

女人的聲音冰冷,帶著一絲嘲諷地語氣。李慶安打了個哈欠,眼睛又閉上了。

“李七郎,你不想求我嗎?”

昏暗的燈光中,映現出楊花花得意的笑容。

“你來做什么?

李慶安又慢慢睜開了眼睛。譏諷地笑道:“這么臭氣熏天的監獄,你這么個嬌滴滴貴婦人來,不怕把你熏壞了嗎?”

“不怕!看見你倒霉,我很開心,開心得要命,你知道嗎?我從不喝燒酒。可昨天我破例喝了三杯。因為我實在太高興了

楊花花像條美女蛇似的笑著,臉匕容光煥發得難以描述,這是她平生第一次嘗到了自尊心的樂趣,在此以前,這個男人帶給她只有侮辱和蔑視。而今天,他淪為了階下囚。

她向前走了一步,蹲下身瞇著笑道:“你爬過來,向我乞憐,我就會向圣上求情,放了你,如何?達成交易嗎?”

李慶安輕蔑地瞥了她一眼,懶洋洋道:“你以為你是誰,你可以左右朝廷的權力斗爭?你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夫人,你走吧!你在這里,影響我明天早飯的胃口。

“你!”楊花花怒火萬文。她騰地站起身,“李慶安,你就等著瞧,我看你還能嘴硬到幾時?。

說完,她重重哼了一聲,怒氣匆匆走了。

李慶安又打了個哈欠,翻個身,閉上了眼睛。不久便沉沉睡去。

和李慶安在昏暗的牢獄中香甜沉睡相反。在富麗堂皇的興慶宮。大唐皇帝李隆基卻心緒不寧,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二 明月出天山 第二百一十一章第三條計

李慶安懷是第一次見到明月的母親。他早就聽說裴夫人嬰斯“裴耀卿的嫡次女,從他和明月的波折,他便著著實實領教到了,這個河東名門之女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

不過李慶安也能理解,中國歷史上的門第觀念直到經歷了唐末亂世。進入宋朝后才漸漸淡化,現在只是中唐,雖然武則天曾嚴厲打擊世家名門,但世家名門擁有的強大勢力,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消亡。

自己來歷不明的身世始終被這些名門望族們所不容,不過既然明珠能得母親的同意,萬里迢迢來北庭找自己,就說明裴夫人對自己態度,已經有所松動了。

不過李慶安卻不知道,就在半介。時辰前,獨孤明月的父母為了他又大吵了一場,起因是獨孤浩然得知女兒去獄中探望李慶安,令他大為惱火。在太子黨被全面清洗之際,女兒還這么癡戀李慶安,他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女兒能順利被封為明月公主。下嫁葛邏祿,從而挽救他的仕途。

不料一連串不利的消息傳來,葛邏祿王子已被李慶安射殺,女兒封明月公主已無望,緊接著吏部傳來消息。他已被貶為潯陽縣令。

獨孤浩然幾近崩潰了,當相國才兩個月,他便從高臺跌進深淵,一切都是因為他是太子黨的緣故,為了絕境求生,他竟又想到把女兒許給趙緒明,再換上張黨的外衣,但這一次卻是裴夫人堅決反對。

人世間的很多事情就是這么滑稽,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晚為暮雨朝的云,或許就應了那句老話,天堂和地獄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一名侍女將心事重重的裴夫人請入了客堂,給她上了一杯茶,裴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二明月出天山第二百一十二章欽差大臣

元二十年分今國為十五道,每道胃采訪外胃使,簡腳木刪使,掌管檢查刑獄和監察州縣官吏,在某種程度上,它并不算一種官職,在大唐職官表上也沒有它的品銜,它和邊疆節度使一樣,是大唐皇帝派往各地的欽差大臣。

河南道采訪治所位于汴州,汴州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位于水陸的要津。四通八達,北通魏搏小東入江淮、南接荊楚,為大唐的漕運中心,長安及洛陽通向東方的道路就是經過汴州,汴州人口眾多,漕運發達。自古便為中原重鎮,歷代王朝都在此逐鹿中原,再加上它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因此它在大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從天寶九年年初開始,河南道的汴、宋、濮、陳、許、滑、曹等七州足足四個月滴雨未下,河床干涸、冬麥枯死,災情已經開始初現。朝廷下旨,各州縣開倉放糧。正因為開倉放糧,天災引發了人禍,一個月前,旱情最嚴重的宋州谷熟縣爆發了饑民哄搶糧庫、殺死縣令的慘劇,三千饑民在宋城人楊志的率領下逃往宋州南面的磨山,占山為王。與此同時,汴州漕運碼頭的數萬挑夫因連續三個月無工可做,開始聚眾鬧事,汴州轉運支使衙門被砸爛。漕運民夫的騷亂開始有向各地蔓延的趨勢。

一名退仕在家的老官員終于忍無可忍。上書朝廷,指出有官員貪污賑災糧,四月下旬,大唐天子李隆基終于下旨,封原北庭節度使李慶安為河南道采訪使,前來巡查河南各地。

夜里,汴州州治所在的開封縣內,大街上冷冷清清,一隊隊衙役三五成群地在大街上巡邏,但走來走去,巡邏范圍總是以幾家青樓為圓心打著圈兒,更夫懶精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二 明月出天山  第二百一十三章山寺驚魂

二沫寺建千南北朝時期。最興旺時有僧眾兩千余人。三一攢入無比的鐵鍋顯示出這座寺院曾經的輝煌,現在還有三百多名僧人,靠山腳下的二十頃寺田養活,年初以來的旱災也波及到了這座寺院,收成無望,佃戶們紛紛去了州城討活,僧人們也只得四處去化緣求生,目前偌大的寺院里只剩下三十幾名年邁的僧人,靠寺院剩下的一點余糧度日。

由于僧舍眾多,李慶安的三百名親衛有足夠的住處,眾人都帶著干糧。山腰處一口泉眼還沒有完全干淚,幾名親衛在一名僧人的引領下,跑去打水了。

僧房中,李慶安站在一張小型沙盤前久久凝視不語,沙盤是嶺西地圖。用泥塑成,平時拆為八塊裝在箱子里,用時再拼在一起。

盡管北庭和碎葉離他已經很遠了,但是他的根還在那里,他的親人、他的部眾、他未完成的事業都在北庭,那里是他夢縈魂牽的故鄉。

離開襄陽時,他得到了李林甫寫給他的一封信,高仙芝已經準備進攻吐火羅子,且得到朝廷的批準。李林甫在信中問他這場戰役的結果會怎樣?

這兩天。李慶安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按歷史記載,高仙芝應該是在揭師國勝利后的歸途中遇到寧遠國使者。寧遠國告密石國曾經勾結大食,欲奪取碎葉。引起高仙芝震怒,高仙芝便轉道石國,大肆屠殺掠奪石國都城后,再返回長安述職。

然后安西軍進攻碎葉,企圖恢復碎葉軍鎮,卻引發了大食軍東進,最終恒羅斯之戰爆發。

但歷史已經被改變了,碎葉已經被他奪下,所以高仙芝為了和他競功,選擇了掃蕩吐火羅,吐火羅也是后世的阿富汗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天下 第二百一十四章鴻門宴會



使君,其實事情懷沒到你想的那樣糟

劉嗣松吞吞吐吐說,他用一種略帶同情的目光看著上司,這個新任上司還不了解真實情況。

“如果事情很嚴重,吳太守早就來找你了,其實漕工的動向一直在他掌控之中,只有上午差點鬧事那一刻他把握不住,可現在

,使君,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李慶安慢慢坐了下來,他仔細琢磨劉判官的話,漸漸地,他體會出了一點味兒來。

“你是說,漕工的聚集就是他安排的嗎?”

“我可沒這樣說,事實上漕工們的家里也快揭不開鍋了,他們沒有錢買米,他們也很想來鬧事,可是兩萬人居然一起來,就有點值得商椎了。”

劉嗣松還是說得吞吞吐吐,但李慶安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了,確實,兩萬漕工需要人組織,而組織漕工鬧事,這可是死罪,一般人是不會這樣做,也沒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幾個州的漕工一起組織起來,他想了想,便不再提吳清,而是換了一個問法。

“你告訴我,這些漕工平時是怎么運作的?”

李慶安在揚州辦過鹽案,當時杜泊生家族就以鹽幫的形式控制著江淮一帶的數千鹽工,汴州這邊也應該大同小異。

不提地方官,劉嗣松的話立刻變得順溜了很多,他笑道:“使君可能不知,這漕運和商業一樣也有行,有行頭,汴、宋、亳、徐,這一路漕河沿岸,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承運貨物的船行,這些船行有船隊,有駕船的船工,還有搬運貨物的漕工,每家船行擁有漕工數十人到上百人不等,這上百家船行中又有三家行頭,規模特別大,和官府關系密切。且都有各自的后臺,所有船行都聽他們三家指揮,一家是開封的徐家,一家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攔路鳴冤

余閱點和陶貴兩個大東豐驚得筷子都落地了消!門,肌滯地上。渾身抖若篩糠,上來幾名親衛便將他們拿翻在地,一腳踩住他們的臉。明晃晃的橫刀在他們脖子上尋找最佳位置。

“饒命啊!”

陶貴如殺豬般地叫了起來,徐閏之卻一聲不吭,親衛還以為他硬氣。正要加力,卻發現他已經嚇暈過去。一壺酒潑在他臉上,徐閃之慢慢醒來,有氣無力地喊道:“饒我一命!”

大堂中一片寂靜,每個人都臉色慘白,呆呆地一動不動,桌上的人頭仿佛露出了猙獰的笑容,直勾勾地盯著他們,太守吳清兩腿一陣陣發軟。他幾次想開口,可是卻沒有這個勇氣。

“你們兩個聽著!”

李慶安終于開口了,他端著一杯茶,冷冷道:“兩個時辰內,除了我招募的兩千人外,其他漕工全部回家,晚一刻鐘,我就以聚眾造反罪定你們的罪名,全家抄斬,你們聽見沒有。”

徐閏之和陶貴只管磕頭,李慶安手一擺,幾名親衛把他們拖了下去。親衛們把桌上的人頭也蓋上了。大堂上微微顯露了一線生機。

“各位汴州的官員,各位地方賢達,小弟我受圣上委派來河南道協調旱情,查處貪賄瀆職之事,我從五天前進入許州,一路所見所聞。除了在許昌縣看見有積極抗旱的官員外,其余各地基本上都不見動靜,我就不明白,各位既然為地方父母官,身負一方黎民生存安危之重責,可旱情已經四個月了,斗米近千錢。你們居然不聞不問,不積極考慮抗早,難道非要等到餓死人、人吃人時你們才開始著急嗎?”

李慶安的語氣變得略微寬和起來,但話卻說得很重,他目光嚴厲地掃了眾人一眼,見所有的官員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一十六章 隱龍新主

二蘇具是座小具。不足千戶人家,入夜后,街頭冷冷看不見一個人影,只有縣城最大的喬家客棧門口,還看見有人在暗處來回踱步,觀察著四周的情況,這時幾名騎馬之人奔來,在客棧門口翻身下馬。幾名巡邏之人連忙迎上來施禮道:“齊堂主來了!”

一名約五十歲的中年男子點點頭笑道:“他們都到了嗎?”

“都到了,除了長安幾人未到外,其余幾人都到了。”

“我知道,你們好好巡邏。不準任何人進來!”中年男子說完。大步走進了客棧。

“楓遠來了。大家都就等你了“我來晚了。抱歉,大哥身體好點了嗎?”

“好多了,好吧!可以開會了。”

中年男子叫齊櫳遠,是漢唐會在江淮地區的總堂主,他同時也是漢唐會核心隱龍會的二十四名成員之一,這次接到密令,緊急趕到襄邑縣進行一件事關他們隱龍會百年夢想的大事。喬家客棧已經被隱龍會全部包下,來自碎葉及大唐各地的二十名隱龍會會員在這里舉行最后的一次會議,除了在朝中為官的幾人外,其余隱龍會成員已經全部到齊。他們將決定一次事關隱龍會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一間密閉的房間里,李回春表情異常嚴肅,他掃了一眼眾人,道:“這次我們齊聚宋州,是我們隱龍會近十年來的第一次,原因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鳳紋玉佩竟然在李慶安的身上,而且他是自小佩戴,他極可能就是失蹤了二十幾年的大公子李蜒,但這件事事關我們隱龍會百年來夢想是否能實現,所以我們每一步都要謹慎再謹慎

說到這,他對一名長著大胡子的中年男子道:“云沛,齊堂主網到,你再把你調查到的李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一十七章鳥擇良木

么早,李慶安叉繼續向南講,兩天后,他的大隊沁母肌達了旱災問題最嚴重的谷熟縣。

在進入谷熟縣之前,李慶安已經從很多渠道了解到了谷熟縣的一些情況,僅僅從早災來說,谷熟縣的災害和河南道其他地區沒什么區別,遠沒有到人民無以為生。非造反不可的地步。

關鍵還是。谷熟土地肥沃,境內汴河和渙水兩大河流穿流而過,在兩河之間支流眾多,加上氣候適宜。使這里自古便是的產糧大縣。谷熟縣本來七成以上的土地已經淪為莊園,自耕農僅占三成左右,在各大莊園中,慶王李綜便擁有四座大莊園。計五百頃上田。

貪婪是這些權勢貴人的共同特征,他們從來不會嫌自己的土地錢財已經足夠多,也不會去考慮大唐會不會因此亡國,或許在他們看來,大唐這么富庶,自己拿一點點不算什么,況且他不拿,別人也一樣會把它拿走,于是。貪婪便蒙蔽了他們良心。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怕明天浪滔天。

河南的旱災來臨,就仿佛吹響了土地兼并的集合號,長安的權貴王公。地方的豪門大戶,大神小巫們一齊向河南道豐腴的土地伸出了貪婪的手,各施手段,各用門路,目的都是一個。趁災年將土地據為己有,谷熟縣就是一咋。極端的例子了

李綜在谷熟縣的四座大莊園并不相連。為了將這四座大莊園連為一片,李綜便利用這次旱災大肆兼并土地,涉及土地近兩萬畝,一千二百余戶人家,他采取了暴力驅趕和官府威逼的手段,用幾百名家丁執棍棒毆打驅趕土地的主人,拆毀他們的房子。逼他們用極低的價格賣田,同時官府又配合他們催繳農民積欠的稅糧。斷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百一十八章楊釗折臂

慶王府,自從太子李辛被廢后,慶王李棕就仿佛換個人。原來幾乎關閉的招賢館又重新開管擴大,他禮賢下士,關愛孤老,他樂善好施,勤于辦學,做了二十幾天賢王。他便迫不及待地找人編起了兒歌。

“大唐大,江山廣,東宮空寂覓長王,木子李,西海玉,子孫興旺靠本宗。”

這首兒歌中暗含著慶王李綜小他又找一個邋遢道士,許以重賞。讓他把這兒歌傳遍長安,不過李綜卻不知道,負責給他打理田產的大管家習慣性地在宋州谷熟前圈了兩萬畝上田,卻給他惹下了涵天大禍。

這天下午,御史中承宋渾匆匆地來到慶王府,給他帶來了足以致命的消息。河南道觀察使李慶安和宋州太守崔廉聯合上書,彈劾他慶王在宋州谷熟縣強占土地兩萬畝,動用私刑、逼民造反,證據確鑿,現已抓獲慶王各地莊園調來的武裝家丁五百三十人,李慶安在奏折中還同時彈劾慶王有擁私兵造反的嫌疑。

李綜被這咋,突來的消息打擊得懵住了,這件事他竟絲毫不知,他只是讓大管家隨時幫他留意廉價土地,卻沒想到這個不知分寸的大管家竟在這個時候給他惹下了詣天大禍,偏偏還被李慶安抓住了把柄。

“宋中承,這這件事我絲毫不知,這下可如何是好?”

“殿下,現在李慶安的彈劾奏折已經到御史臺,最遲明天就要交到圣上手中,形勢危機,殿下快想想解救的辦法吧!”

“明天!”

李綜驚得渾身發抖,他一把抓住宋渾,央求道:“宋中承,你能不能壓下奏折,千萬不要送進宮中,懇求你幫我這個忙啊!”

宋渾搖頭嘆道:“我若能壓下來,我現在就把奏折給你拿來了。李慶安是御史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