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一品江山 作者: 三戒大師 (連載中)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第十章 人要有文化

  緊緊抱著骨瘦如柴的兩個兒子,陳希亮卻望向了瑟縮在角落的三郎……當然,這是以他的視角,其實陳三郎是因為要給兩個弟弟當床,才不得不靠在角落的。

  但在做父親的看來,這是闖了禍的兒子,畏懼自己的表現。他心中一酸,把兩個小兒子挪到左臂,空出右臂道:“三郎,過來爹爹這……”

  ‘不要了吧……’陳三郎一陣惡寒,不由抱緊了胳膊。雖然真把五郎六郎當成自己的弟弟,可他還接受不了,又冒出這麼個爹啊。

  “過來吧,爹爹不怪你……”陳希亮見狀,卻更加憐惜了。

  ‘靠,沒辦法了,忍一忍吧。’既然把自己當成三郎,那就得敬業啊,他心中默念著:‘我是陳三郎,我是陳三郎……’一邊進行自我催眠,一邊慢騰騰湊過去。

  陳希亮一直懸著右臂,都快酸得舉不住了,才把三郎等來,便將其緊緊摟在懷里。

  陳三郎登時一身雞皮疙瘩,脊背發涼,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竟被個男人抱了,呃,還這麼緊……’脊背不由繃得緊緊的。

  感到了兒子的不安,陳希亮依然自以為,他是在恐懼,便輕輕拍著他的背道:“不要擔心,爹爹回來了。”

  雖然渾身不自在,陳三郎還是心中一暖,天知道這些日,他有多無助,多盼著有個神仙能救救自己啊。

  父子溫情了一會兒,陳希亮便抱著六郎,帶著三郎和五郎,大步向正房走去。

  正房里,陳希世和侯氏一坐一躺,他們兩個兒子,也被勒令站在左右鎮場。夫妻倆滿臉怒氣,望著走進來的父子四人。

  陳希亮將六郎放在地上,朝哥嫂深深作揖道:“大哥嫂嫂,小弟回來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一章 書生意氣

  堂屋中余音繞梁,陳希世夫妻卻半晌沒回應。

  究其原因,無外乎陳老二這次回來,表現的太出人意料了。在哥嫂的印象中,他素來是不爭不搶,百般忍讓的悶面瓜,哪有這般鋒芒畢露的光景?

  愚夫愚婦不明白,君子能容人不能忍,但亦有所不能忍。之前他們對陳希亮再不好,他都可以容忍,因為他覺著,自己年近而立還在吃白飯,順便吃些白眼實屬正常。但這次,他的兒子遭到虐待,其中一個更有刺配充軍的危險,大大超過了他的底線,所以才會崢嶸畢露。

  其實陳希世兩公母,也不欲把事情鬧到官府,大宋朝講的是‘慈孝’,慈孝慈孝,先慈而后孝。兩公母自忖鬧將起來,忒也承受不起風言風語,所以只想拿偌大的罪名壓住老二,好謀奪家產。

  現在繞了一圈,好似又回到正軌,但形勢已然逆轉,陳老二搶去了主動權。

  兩公母能直接說‘俺們想分家麼’?半晌,陳希世才憋出一句道:“過去的事情,莫要再提了。怎麼說,也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揚。休要再提了……”陳老大這輩子連成都都沒去過,聽到可能會鬧到官家那兒,不由打起了退堂鼓。

  “那也不能這樣算了。”侯氏也光剩下嘴硬了。

  在陳三郎看來,現在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大好時機,依著他的性子,肯定要趁機揚眉吐氣,至少也得把劣勢徹底扳回才行。

  然而人和人不一樣,陳希亮便沒有那份算計。他只是道:“大哥畫出個道道來吧,小弟接著就是。”竟然一下把主動權拱手相讓,叫三郎大感失望。

  “鬧成這樣,怎麼搭伙過日子?”陳希世一臉愁苦道:“我看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二章 我們宋朝不下跪

  面對陳希亮的喝止,陳三郎有些錯愕,他在感動歉疚之下,克服了老大的心理障礙,才進入三郎的角色……在他看來,古人在父母面前表示懺悔的時候,是肯定要下跪的。如果不下跪,站著說‘我錯了’,估計就跟后世吹著口哨跟老爹說‘爺們生啥氣?’一樣,會被打扁的吧。

  可為啥陳希亮的反應如此強烈?就好像自己丟了大人似的,難道在古代不下跪麼?電視劇上不就是這麼演的麼?救命啊,我怎麼跟個白癡似的……上輩子從小被夸到大的陳三哥,找塊豆腐撞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也不怪他,因為電視劇導演們也不知道,中國人在宋朝,是不跪的。

  宋朝以前有跪,但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這是一種雙膝著地的坐姿。從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種坐禮,對坐時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禮,如站立時行揖禮。

  但那時相互叩拜是對等的,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君王與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勢見面,只分主次、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單方面的拜叩,那也是因為,天地和死人是無法還禮的。

  到了宋朝,高腿坐具凳子椅子,徹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廢棄,作為正坐的副產品‘跪禮’,也變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體投地,俯于坐者腳下。在宋朝人看來,這充滿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認罪的時候才會用。

  什麼人才跪?奴隸和罪犯!對于普通人,天地君親師,只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見了君主……宋朝人親切的稱為‘官家’……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三章 青神縣  

  好在三郎本就是個樂天派。一路上碧竹倒影,水鳥起舞,風景端的優美。他躺在甲板上,聽著船底潺潺的水聲,望著高天上變幻的流云,很快把情緒調整過來。

  人總得往前看,既然別無選擇,就要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更好。

  既然對這個世界一片茫然,不如先做個‘思臥特’分析吧。想到這,三郎起身撿起塊木炭,在甲板上劃了個十字。在四個區間內,各寫了一個拉丁字母。

  第一個代表優勢,第二個代表缺點,第三個代表機會,第四個代表威脅。

  先填優勢吧,自己脆弱的小心靈,太需要安慰了。陳三郎想一想,寫下了個‘知識’……怕被人看懂,他用的是英文。

  便宜老爹為什么把那兩公母震得一愣一愣,無它,知識就是力量。現在這年代的知識叫知識,難道來自那個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知識,就不叫知識?

  自己出身中醫世家,跟著祖父耳濡目染了十來年,后來進入青春叛逆期,不愿按父輩既定的道路走下去,便前去報名參軍,不幸被分到最累最苦的偵察兵。復原到地方后,打過工、創過業、辛苦打拼十余年,干過好幾個行當。到來這個世界之前,他已經有了個二百多人的小型企業。雖然不算成功,可也稱得上閱歷豐富,技能全面了。

  在英文中,知識本就有閱歷的含義。憑著這些知識和閱歷,相信自己總能吃上飯的。

  再填缺點吧,陳三郎寫下了兩個單詞,無知和沖動。

  無知不可怕,橫豎年紀還小,只要放空心態,多聽多看多想,相信用不了一年半載,就能克服這一點。

  最要命的是沖動,這是上輩子帶來的毛病。他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四章 砍斷腸

  陳三郎一路好奇的東張西望,問這問那,遇到感興趣的地方,還跑過去仔細探看,二郎不知催了他多少遍,才沒有跟丟。

  沿著小巷左拐右拐,到達那船家邱老兒的宅子,打開門一看,是一進三向有房的四合小院,空空蕩蕩,家具動用全無。邱老兒把他們領進正屋,摸出一根蠟燭,用火鐮擦動火石點著,插在燭臺上,口上道歉道:“太久不住人,得稍微拾掇拾掇了。”

  陳恪借著微弱的光,便見門窗破舊,內墻剝落,簡直就是一棟廢棄房屋啊!怪不得老小子這麼熱情,還問便宜老爹是不是讀書人,就是看準了讀書人臉嫩腦殘,別人一熱情就不知道怎麼回絕。

  還非得帶著晚上看,真是狡猾狡猾的。

  但陳希亮覺著挺好,主要是夠寬敞,一家五口住著沒問題。稍微破點算什麼?收拾收拾就成了,便對邱老兒說:“這房子,我租了。”

  “官人真是痛快,”邱老兒大喜過望,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小老兒也不能小器。屋里還缺少些家用,我也不給你補了,便免去官人一個月的房租,如何?”

  “承老丈的好意了……”陳希亮這才想起來問道:“見月的房租多少?”

  “八百文……”邱老兒干脆道:“你看是年付還是半年付?”

  “啊……”陳希亮登時額頭見汗,他身上的錢倒是夠交半年房租,可是全家人還要生活呢……不禁張口結舌道:“太貴了吧。”

  “貴?官人說笑呢?”邱老兒道:“這是縣城,你雇個泥瓦匠,一天還得百文呢。官人不妨打聽打聽,不到一貫就能租個有房有院的大宅子,哪有這樣的便宜事兒?”

  “呃……”讓讀書人討價還價,實在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五章 活在大宋

  當第一縷晨光照耀大地,一串清脆悅耳,穿透力極強的鐵牌敲擊聲,回響在青神縣城的巷陌里,一邊還伴隨洪亮的宣唱聲:

  “卯時已至,晨光熹微,白日晴明,江邊有霾。早晚天涼,需備夾衣……”

  陳恪被這聲音喚醒,他揉著惺忪的睡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什麼,竟然是天氣預報!這萬惡的舊社會,也太太太人性化了吧。

  陳希亮已經起來了,從外面打水進來,叫兒子們下地洗臉漱口,然后出去吃早點……

  所謂‘民以食為天’,天一亮,人就要為肚子發愁了。

  宋朝人極會享受,城鎮居民很少開火。尤其是早餐,基本上都是由臨近的早點鋪供應,粥飯點心,葷素小吃,豐儉由人。除了早點外,還供應茶水和二陳湯。如果你再懶點兒,連洗面湯……也就是洗臉水,都可以給你提過來。大概這就是最早的‘籠袖驕民’了。

  雖然肯定不如自己動手劃算,但宋人很少算這個經濟賬。哪怕像陳希亮這樣拖家帶口的窮書生,也覺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當然,他們家初來乍到,還沒跟飯館定上點,所以只能出去吃。

  聽說早晨要出去吃,五郎六郎都歡欣雀躍,唯有三郎陳恪道:“那多費錢啊……”

  “真懂事,不過日子不是從嘴里過出來的。”陳希亮摸摸他的頭,笑道:“多少天沒好生用一頓了,快走吧。”

  簡單梳洗之后,父子五人出了門。這時候,縣城還算安靜,那自五更就響起的油餅店、胡餅店的搟劑、翻拍聲聽著分外清晰,也讓兄弟幾個更餓了。

  街面上,已經有趕生活的經紀行販、送吃食的飯店伙計,推著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六章 天生大廚

  “卯時已至,晨光微曦。天色陰晦,出門帶傘……”

  第二天一早,帶天氣預報的叫醒服務如期而至,據說今天是個陰天,有可能下雨。但陳希亮在簡單吃了點粥以后,夾著傘出門去了。

  臨走前他給陳忱留下一百文,作為兄弟四個飯錢……錢顯然給的有點多,但他更擔心孩子們吃不飽。

  自然還不忘囑咐陳忱,好好看弟弟們讀書,他晚上回來要檢查。

  他一走,陳恪便問二郎:“你看,能要回多少來?”“不知道……”陳忱已經習慣弟弟跟大人似的說話:“你覺得呢?”“我猜要不回仨核子倆棗來。”陳恪無聊的翻動著書本道。“仨核子倆棗?”陳忱有些發愣,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道:“不至于吧。”“怎麼不至于,以大伯那操行,能要回來的賬,怎麼可能給我們?”陳恪撇著嘴道:“肯定都是些呆賬、爛帳……哦,就是要不回來的賬。”“未必吧。”陳忱拍他腦袋一下道:“爹爹能要回多少來,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是背不出《孝經》,肯定是要挨打的!”

  “別打頭……”中午時分,外面天陰得更厲害,但雨還是沒下。

  背了一上午書的陳恪,站起來伸個懶腰道:“快十一點……呃,午時了吧?”

  “差不多,”陳忱也在看書,抬頭望望陳恪道:“出去吃飯吧?”

  “還是省省吧。”陳恪挽起袖子道:“我來做。”

  “你會做飯?”要不是樣子一模一樣,陳恪簡直要懷疑,這是不是自己弟弟了。

  “廢話。”陳恪給他個白眼道:“要不要學兩手?”

  “呃……要。”陳忱頷首起身,兩個弟弟也要跟著起來,卻被倆哥哥喝止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七章 忘不了

  《孝經》在宋朝,相當于中學入門讀本。顧名思義,乃是儒家講‘孝道’的經典。開宗明義章第一,便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這本書是儒家典籍中最短的一本,也是最基礎的,需先讀懂了《孝經》,才開始講《四書》。陳恪自幼學醫,看醫書之前,要先以國學啟蒙,這本孝經自然是必讀,雖然后世已經基本確定,這本書是漢儒偽作了。但他要是敢跟陳希亮說,這玩意兒是董仲舒那幫人編出來,給天下人洗腦用的,估計會被打扁了。

  作為一個十歲的孩子,最明智之舉,還是老老實實的捧讀,逐句逐段的背誦吧。

  因為有上輩子的基礎,加之這輩子本身就背誦過,又臨時抱了一天佛腳,他自我感覺,能記住七七八八了,便從頭背誦起來: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陳希亮起先微閉雙目,手指無聲的叩著桌面,跟隨著抑揚頓挫緩緩頷首。當陳恪背誦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時,他滿意的睜開眼睛,能背到這里,就說明三郎今天用功了。

  他滿以為,陳恪很快會磕磕絆絆,然后停下來。然而那小子就像在照本宣讀一樣,依舊富有節奏的背誦著。

  當陳恪背誦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時,陳忱已經驚得張大了嘴巴,他今天主要精力都放在兩個小弟弟身上,卻沒想到大弟弟徹底變異,不僅會講價、會炒菜,連背書都靈光了呢。當陳恪背誦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八章 謀生艱難

  “卯時已至,晨光微曦,晴明。早起勤作,家業興旺……”

  陳恪已經知道,每天走街串巷,叫早兼預報天氣的,是附近廟里的頭陀。這些頭陀以他們平日練就的佛音,向鄰里街坊報時兼預報天氣。當然不是免費的,居民們要每月施些齋飯、齋襯錢予他們作為報酬。

  這天早晨,陳希亮又出去了,他來到三郎看到的那家牙行。

  古代居于買賣人雙方之間,從中撮合成交的人,男的叫牙人,也叫‘經濟’,女的叫牙婆。到了宋朝,商業經濟的繁榮,便出現了專門的牙行,從貨物買賣到房屋租賃、典傭人力……事無巨細。只要需要有人撮合的事情,來找他們保準沒錯。

  陳希亮來的有點早,牙行的排門還沒卸下來,他便在檐下看告示牌上張貼的信息。一眼就看到了房屋租賃的那欄,發現滿城二三十處房屋可租,但索價沒有低于四百錢的,想想自己用一百錢,就租下個小四合院,怎能讓他不慶幸?

  他已經從陳忱那里知道,那天是陳恪殺的價。詳細詢問了整個過程,陳希亮自然了解了三郎的不凡……一個十歲的孩子,能把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船家,牽著鼻子走,這已經不能用早慧來形容了,簡直是個妖怪。

  現在的三郎,已經完全不是他印象中那個善良靦腆的孩子,他變得更獨立、更狡猾、更沖動、當然也更聰明。聽說變故會刺激人改變,可沒聽說能讓人脫胎換骨啊。

  管他呢,只要兒子沒有變壞,做父親的也就樂其自然發展了。

  胡思亂想一陣,陳希亮把目光轉向了招工信息。既然要不回賬來,就得馬上找到營生,不然很快就是衣食無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九章 關撲

  接下來幾天,陳希亮都早出晚歸,回來后滿身疲憊,但對孩子們的功課絲毫不放松,不管多晚多累,都要親自檢查進度,并對疑難之處進行講解。

  陳恪也每天都往外竄,二郎攔都攔不住。眼看著自己回書院的日子就要到了,他覺著有必要跟弟弟好好談一談了。

  這天陳希亮前腳出門,陳恪后腳又要跟上,卻被陳忱一把拉住:“你先別走。”

  “又要出去干什麼?”陳忱板著臉道。

  “不是和你說了麼,有事兒。”陳恪甩開他的手,卻也站住了。

  “到底什麼事?”陳忱狐疑道:“整天神秘兮兮的,問你也不說。”

  “還不是時候,”陳恪道:“到時候我第一個告訴你。”

  “不行,今天就得跟我說。”陳忱卻堅持道:“我馬上就要回書院了,你這樣整天不著家,五郎和六郎怎麼辦?你自己出了危險怎麼辦?”

  “好吧……”陳恪沒辦法,只好說實話道:“我這幾天出去,是調查欠我們錢的那幾家去了。”

  “調查他們……”陳忱難以置信道:“你想干什麼?”

  “廢話,要錢唄!”陳恪撇撇嘴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胡鬧!”陳忱卻氣憤道:“爹爹都要不回來,你個小孩子家家的,憑什麼跟人家要?!”說著一副語重心長的大人樣道:“三郎,這幾天還沒看出來麼?咱們弟兄四個,爹爹對你的期望最大,你雖然天資聰穎,可要是不用心念書,也一樣沒有前途。”

  “我一定得把錢要回來!”陳恪卻倔強堅持道:“一切因我而起,我不能裝得跟沒事兒人一樣!”

  “三郎,沒有人怪你。”陳忱苦口婆心道:“一切都有爹爹做主,你安心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