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一品江山 作者: 三戒大師 (連載中)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第九十章 趙宗績

    藏書樓上,自然是不備火燭的。

    那少女原本擔心,這些強人會不會燒書照明,沒想到他們規規矩矩,只是推開窗戶,讓月光灑進來。

    這樓上的窗戶極小,只能透氣,無法過人。因此二樓與外界之間,只有一道樓梯相通。

    讓五郎把守樓梯口,陳恪便抱臂靠在墻邊,等對方來人談判。宋端平坐在個書箱上,玄玉和尚自然隨地打坐。

    片刻的安靜後,陳恪打破了沉默:“對不起大家,讓你們置身險地……”

    “如果換成是我們在裡面,你會去搭救麼?”宋端平問他道。

    “當然。”陳恪不假思索。

    “這不就結了。”宋端平攤開手道:“我們是兄弟麼。”

    “嗯。”陳恪重重嗯一聲,使勁拍拍他的肩膀,又對玄玉道:“和尚,壞你修行了。”

    “阿彌陀佛,”玄玉雙手合十道:“小僧這幾日,確實犯了很多戒。”頓一下,他小心翼翼道:“哥回川後,不要告訴我師傅……”

    “靠……”本來挺悲壯的氣氛,讓這一句衝得面目全非,陳恪笑罵道:“你到底是為師傅修行,還是為自己啊?”

    “這些日子有點困惑,”玄玉道:“可能這就是下山遊歷的目地所在。”

    “哈哈哈,不錯不錯,”宋端平笑起來道:“如果一直在川中窩著,怎麼會有這樣刺激的經歷?”

    “這回可刺激大了。”陳恪苦笑道:“其實我只是想,讓人寫個序的……當時可萬萬想不到,會有這般遭遇。”

    “說起來,這傢伙絕對不是個老實和尚。”宋端平岔開話題,指控玄玉道:“你吹出來的每首曲調,他竟然都能聽出曲牌來!”宋代的讀書人,都是專門學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一章 大宋的良心

    陳恪的話毫不留情,讓大膽包天的宋端平,都忍不住輕嗽,暗示他適可而止。

    但陳恪就是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性子,他重重的一拳捶在墻上,震得粉灰簌簌落下:“大道理人人有一套,誰也說不過誰。我就相信一件事,八代之衰、始於人心,如果老百姓開始站在‘反賊’一邊,那這個王朝一定出了大問題,不能總想著瞞著蓋著!身上長了毒瘡,一定要馬上割掉,不要總留戀那件‘太平盛世’的華麗衣袍!殊不知,包得越緊,毒瘡就越容易病入膏肓!”

    見對方定定不說話,陳恪嘆口氣道:“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現在說這些非分的話,惹到你們趙家人不快了,”說著自嘲一笑道:“反正我也就是圖一時嘴痛快,希望你們對我,跟對嶺南文武一樣仁慈……”

    “……”那趙宗績生就一張平淡無波的面孔,此刻卻在陰晴變幻著,顯然被他刺痛了。許久,才重重一嘆道:“你太小看我們趙家人了……”不過也難怪,趙匡胤之後,宋朝的三代皇帝,比著賽著的丟人,把開國之初、華夏民族的血勇之氣都丟光了,又讓人怎麼瞧得起?

    “希望你們證明我是錯的……”陳恪面無表情道。

    “我,”趙宗績聞言一窒,半晌苦澀的搖頭道:“我無能為力……”

    “外面那位是你父親吧。”陳恪淡淡道:“我雖草民,也知道北海郡王,與當今官家交情匪淺。”天下誰人不知,北海郡王趙允弼,是當今皇帝當太子時的玩伴,兩人感情甚篤,超過一般君臣。當年,官家的太子沒出生前,還將他的一個兒子,與另外一位王爺的兒子,抱入宮中撫養。

    在陳恪看來,如果能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二章 路
   
    後來序齒,趙宗績竟只比陳恪小七天,陳恪是第一次出川,他同樣是第一次離京。但陳恪想去哪就去哪,誰也管不著,他卻寸步不得離開父王的身邊。

    所以哪有什麼‘斯特哥爾摩症候群’,不過是小王子聊發少年狂,想要自由、想要冒險、想要去拜會一下歐陽修罷了。

    去往江西的路上,陳恪他們一直打量趙宗績。實在想不到,這樣古板的一張臉下,居然隱藏著一顆悶騷的心。

    趙宗績被看得有些惱火,正待警告一下這些無禮的傢伙,卻聽到外面侍衛沉聲道:“公子,我們被人跟蹤了。”

    “是不是父親不放心。”趙宗績輕輕掀開簾子道:“派人跟上的?”

    “要是自家兄弟,何必躲著我們。”侍衛搖搖頭,面現焦急道:“屬下建議,我等應立即向最近的縣城趕去,進入官衙就安全了。”

    “膽子忒小也,”趙宗績冷聲道:“你們二十多名高手,護不得我等周全?”

    “倘若尋常賊人,屬下自然不懼。”侍衛鄭重道:“但是,屬下看那些盯梢,像是軍中斥候。”

    “什麼?”趙宗績吃驚道。

    陳恪等人也同時變了臉色,他們眼前兀然浮現出一幅畫面……

    押運糧草的隊伍,從城中出發不久,便引來冰冷的窺視。進入山道後,埋伏已久的軍隊猝然而起、亂箭齊發;身手矯捷的刀手,衝下山來,將落在後頭的文官斬殺……

    這是他們一起推測出來的場景,難道要在自己身上重演?

    “他們不敢。”趙宗績已經恢復鎮定道:“吾若亡,匪類活罪變死罪矣。”顯然,他也意識到,那些人是衝著陳恪他們來的,八成就是劫糧車的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三章 歐陽修

    這條河是贛境內吉水河的源頭之一,因是逆流,船速很慢。

    緩慢的航行途中,人們坐著無聊,便談天說地、閒聊消遣。其中的風雲人物,是個搖著摺扇、一臉傲氣的年輕書生,他自稱是江西第一才子,說是要去找歐陽修較量……這船上,倒有大半,是慕名去拜訪歐陽修,但敢說去較量的卻絕無僅有。

    因為此時,歐陽修已是文壇盟主、天下最負盛名的學者,這書生敢去挑戰,想來定有兩把刷子,船上人便用敬佩的目光望著他。

    這讓那書生得意非凡,他一邊指點江山,一邊囂張的翹著二郎腿,讓對面坐的買菜老漢,不得不緊緊縮著兩腿。

    那時人們說到三國,講到了‘諸葛亮七擒七縱服孟獲’的段子。便聽這位書生大搖其頭道:“這孟獲如此野蠻,不服從王道的教化,孔明七次捉住七次釋放還是不服,想不到孟子後代,竟會有這樣性情暴戾難以馴服的人。”

    眾人聞言,都掩嘴暗笑。他對面的老漢問道:“原來孟獲是孟子的後代,那孔明是誰的後代?”

    “這還用問,當然是孔子的後代了。”書生刷得打開摺扇,上面寫著‘胡不留’三個大字,也不知是他的名字,還是志向。但見他一臉‘你真無知’的表情道:“亞聖果然不如整聖,連後人也不如!”

    “如此說來,且讓小老兒也伸伸腳。”那老漢呵呵笑著,將腿換了個舒服的姿勢。

    書生定不是頭次鬧這種笑話,見狀便知道,自己又露怯了,便合上摺扇,打個哈哈道:“開個玩笑啦,你們可別當真。”說完臉上還是掛不住,索性起身出艙,看到河邊有一株大樹,頓時詩興大發。為了找回場子,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三章 天聽

    這個時代最大最富庶、最文明最繁華……幾乎占盡所有美好詞彙,且都可以冠之‘最’,沒有之一的偉大城市,汴梁城。此刻正籠罩於暴風驟雨的襲擊下。

    接連三天的傾盆大雨,灌滿了汴梁城的所有河渠;皇宮裡高聳的殿宇樓台、朱雀門外的驛館、酒樓,妓院高懸的繡旗、珠簾,全都在大雨中若隱若現,失去了平日的神氣活現,變得垂頭喪氣。

    一道閃電劃過天空,天地間亮如白晝,照亮了被水簾所籠罩的大內皇宮,也照亮了韓相公那張蒼白的臉。

    汴梁皇城、樞密院使籤押房中。

    自從收到歐陽修寄來的‘範文正神道碑文’,韓相公便一直保持枯坐的姿勢,籤押房的屬僚大氣不敢喘一聲,連動都不敢動。

    閃電過後,一聲炸雷響起,驚得韓相公打了個寒噤,他收回望著屋梁上方的目光,定定神,就著燭光再次去看那封信。

    那根本不是什麼神道碑文,而是一封觸目驚心的檢舉信,信中,歐陽修將一個驚天貪腐案件,用他那排山倒海的文筆寫出來,自有奪人心魄,令山河變色的殺傷力。

    說老實話,韓琦還在當樞密副使的時候,早就知道嶺南的軍方不幹淨,也曾向朝廷提議過,將南方的廂軍裁汰重編,以節省用度,然而數次上書都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了。

    不久之後,他也稀裡糊塗被趕出樞密院,調往地方當知州去了。後來他才明白,自己的這是斷人財路了……都說大宋文官的待遇高、賞賜厚,但那指的是高官大僚,官階越往下,收入便遞減,到了七品以下的京官,跟汴京的廚子、裁縫也差不了太多。

    更別提人數眾多的吏員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四章 換將

    已經來不及了,僅僅過了數日,楊畋戰敗的消息,便傳抵京城。

    楊畋真的很冤枉。首先,他其實跟歐陽修一樣,正在家裡丁憂,但是儂智高陷邕州,朝廷就強行把他起復了——誰讓他是文武雙全的楊家將之後,還有豐富的南方剿匪經驗,不用他簡直沒天理。

    雖然楊畋接受任務時不情不願,但作為忠烈之後的覺悟還是很高的,被任命為‘廣南兩路體量安撫、經制賊盜’後,他便馬不停蹄的過長江,越秦嶺,踏上了兩廣戰場。

    然後他便重溫了在湖南的舊夢。決戰中,他麾下的部隊,在凶猛蠻夷的衝擊下,轉瞬就跑得沒了影。好在他吸取前次的教訓,及時跟上,才沒再次被丟下……

    但是在湖南,他有時間收拾殘局、訓練部隊,徐徐圖之,因為那是內地,亂上幾年也出不了大事,但兩廣是邊疆,若是一敗再敗,把儂智高變成第二個李元昊,無論是大理還是交趾,都會蠢蠢欲動,從此西南永無寧日。

    更何況,還有虎視眈眈的西夏和遼國……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汴京的官家和相公們,得知這場敗仗後的震驚。

    垂拱殿中,皇帝又一次召見了他的大臣,但這次不止韓琦,還有二位宰相陳執中、龐籍、以及另一位樞密使高若訥。

    隨後還會有朝會,但其實在這種最高層的核心會議上,軍國大事便已經決策定下了。

    官家穿著緋色的衫袍,頭戴黑紗直腳幞頭,望著頭戴進賢冠、身穿緋色羅袍,頸戴方心曲領的宰執大臣們,嘆口氣道:“眾卿家,這儂智高的降表,你們怎麼看?”原來,那儂智高大敗楊畋後,竟再次上疏要求投降,這次的條件是,要求宋廷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五章 狄漢臣
   
    五天之後,舉世矚目的樞密副使、彰化軍節度使狄青,從延州返回。

    抵達汴京後,他便被任命為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盜賊事……這麼多官職加在一起,就是個‘全權’,狄青有權獨自裁斷南方一切軍政大事。

    官家的這一連串決策,震動了京師官場。這是自太宗登基以來,第一次派武將掛帥出征,不派文官做監軍隨行。這自然引起文官們莫大的不安,但眼下嶺南的形勢,已經容不得有絲毫閃失,所以只能用狄青,且必須放權給他。因此所有反對者都沉默了,只剩下擁護者的歡呼——在這一刻,狄青眾望所歸。

    垂拱殿內,官家為即將出征的狄帥設宴送行。

    望著這個充滿陽剛之氣的大宋昔日第一美男子,面上唯一的瑕疵就是那標明其出身的金印,官家總是覺著有些惋惜,他輕嘆一聲道:“寡人這些年,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把漢臣提拔起來了。”

    狄青,字漢臣,身長七尺,姿態雄偉,面如冠玉。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他代兄受過,被刺配充為禁軍,因此臉上有金印。他在宋夏戰爭中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成為天下名將。

    宋、西夏議和之後,他回到了京師因其威名赫赫,蒙受皇帝召見,自此便成為趙禎心中的第一愛將……他從侍衛步兵殿前都虞候做起,很快升到了步軍副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成為大宋禁軍的首領。又被提拔為彰化軍節度使,在三個月前,更是榮升樞密副使,登上大宋軍人的巔峰。

    “官家的獎掖提拔,”狄青感激的起身道:“狄青銘感五內,唯有粉身碎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六章 人樣子

    數日後,歐陽修正樹蔭下在跟五郎‘打雙陸’。這是這個時代,極為流行的一種棋類遊戲。

    一套雙陸包括棋盤,黑白棋子各十五枚,骰子兩枚。玩時,首先擲出二骰,骰子是幾,便行進幾步。先將全部己方棋子越過對方,落到底線的,即獲全勝。

    由於這種棋戲進退幅度大,勝負轉換易,因此帶著極強的趣味性和偶然性,又離不開謀略,因此宋人不分層次,都十分熱衷這種遊戲。想不到的是,五郎竟是此道高手,與歐陽修殺得難解難分,陳恪和宋端平也在邊上,一面看一面起哄。

    正說笑著,在一旁打坐的玄玉和尚,突然睜開眼道:“有一隊騎馬的人進村了。”

    三郎和宋端平霍得站起來,五郎也丟下骰子,跟著站起身。

    “都坐下,”歐陽修笑罵道:“別一驚一乍的,那些歹人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來老夫門上行凶。”

    陳恪幾個可沒他這份自信,從桌底下摸出了兵刃……清一水的鑌鐵直刀,這是捧日軍的佩刀,搶自小關索幾人手中。

    看著手持雪亮兵刃,嚴陣以待的幾個小子,歐陽修不禁苦笑:‘真是一幫暴力分子。’

    攀上墻頭。從祠堂的院墻往外看,只見幾十名騎兵從鄉間小道迤邐而來,陳恪他們才松了口氣,要是來抓人的,不會這麼不緊不慢,還唯恐踩到莊稼。

    待那隊騎士近了,便看清打頭的是個穿一身白衫袍的青年人,正向人打聽著什麼。過一會兒,他便翻身下馬,只帶了兩名隨從,朝眾人所在的祠堂走來。

    “似乎是哪個將軍的公子哥。”陳恪一鬆手,落地道:“估計是來拜會歐陽公的。”

    “當名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七章 帝心

    軍營裡不讓亂轉,連晚飯都是兵卒送進帳中的,軍中的夥食自然好吃不到哪去,但有炊餅、醃肉還有菜湯,甚至還有一點點酒……陳恪本以為這是特別優待,但一打聽,營中上至元帥,下至士卒,吃得都是這個。

    雖然有很大原因,是在境內行軍、供給方便,但大宋軍隊的後勤保障,還是讓人刮目相看。陳恪縱向比較一下,從提供的營養和熱量上,跟他後世當兵時的野戰口糧,沒什麼區別,而且一樣的難吃。

    晚飯後,天黑下來,狄詠又來了,請陳希亮父子過去,陳恪有些意外,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份兒。

    跟著狄詠來到中軍帳,只見一個頭束黑色幘巾,穿半舊黑色蜀錦戰袍腰、束獅吞口腰帶,身長肩闊、劍眉朗目、渾身洋溢著陽剛之美的中年將軍,站在帥案前,朝他們微笑。

    不用問,也知道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狄青狄漢臣。陳希亮父子連忙唱個肥喏,道:“元帥。”

    “免禮。”狄青的聲音,爽朗得像秋日的天空,他扶住二人道:“本該早些與賢喬梓相見,無奈軍務纏身,現在才得空。”

    “元帥折殺我父子。”

    “休要客套,”狄青請陳希亮坐下,他也在對面折凳上昭穆而坐。陳希亮起身道‘不敢’,卻被他抬手阻止道:“帥位上說話,不如這樣隨便。”小亮哥只好正襟危坐。

    狄詠告退出去,親自帶親兵守好帥帳。

    ~~~~~~~~~~~~~~~~~~~~~~~

    帥帳中,狄青打量著對面的父子倆。只見經歷過牢獄之災,陳希亮身體瘦弱,臉也有些浮腫,但他眉稜高聳,挺鼻凹目,一雙眼睛澈如秋水,端的是不怒自威、令人起敬。陳恪侍立在其父身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十八章你敢殺我?
   

    “這真是驅狼進虎,愚不可及!”陳希亮悚然道:“唐朝借吐蕃兵的教訓歷歷在目,非我族類,必害我民啊!”

    “可笑那余武溪,那麼大的名氣,卻如此之昏聵。嗯,某已經嚴令余靖,交趾人踏入國界之時,就是他人頭落地之日!”狄青傲然道:“大宋的事情,藩夷沒資格插手!”

    “對!”陳恪忍不住擊節贊道:“那幫猴子連知道的資格都沒有!”

    “哈哈哈。”狄青放聲大笑道:“說得好!”說著長身而起,走到帥案前,拿起一份任命狀,望著陳希亮道:“某欲用陳大令為幕府贊畫,不知肯否屈就?”所謂幕府贊畫,並非正式官職。主帥開府建牙則設此官,待班師還朝,則撤幕去職。

    但將來班師回朝,可就是論功行賞的資本了。

    狄青的好意,陳希亮焉有不知,但是他十分誠實道:“下官對軍機贊畫一竅不通,怕誤了元帥的大事。”

    “不懂可以慢慢學,”狄青也沒指望他能做什麼,笑道:“我大宋的武人雖然沒地位,但文人通軍事,仕途就比他人強得多……”這是自然。遠了不說,當朝的宰相龐籍、樞密使韓琦,都是在西北領過兵的。

    “日後還請元帥多多教誨。”如此,陳希亮欣然領命。

    狄青又看向陳恪道:“你想揍余武溪,我支持,但他的名氣太大,弄不好對你的名聲有損。”

    “這個我最擅長了。”陳恪笑道:“保准讓他有口難言。”

    “那好,你回去說通你父親,”狄青笑道:“只要他答應,我就讓你隨大軍南下。”

    “喏。”陳恪父子起身告退。

    ~~~~~~~~~~~~~~~~~~~~~~~~~~~~~~~~

    夜裡陳希亮睡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