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漢和:解放軍告別單打獨鬥 通用數據鏈初現威力

漢和:解放軍告別單打獨鬥 通用數據鏈初現威力

以三軍通用數據鏈為代表的新型裝備,讓解放軍各軍兵種告別了“單打獨鬥”的時代。外媒認為,中國現已初具諸軍兵種信息化、網絡化作戰能力。

21世紀的戰場上湧動著信息的洪流,從歷次局部戰爭看,誰掌握了制信息權,誰就摸到了勝利之門的鑰匙。近年來,關註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西方媒體多將目光集中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作戰平臺上,忽視了解放軍在信息化領域的進步。誠然,信息化作戰的復雜性,令其往往超出大眾認知範疇,但根據官方披露的零星情況,外界依然可以管中窺豹。

作戰部隊獲“戰力倍增器”

按照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的說法,解放軍對信息化作戰的重視,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後就顯現出苗頭。在那場持續兩個月的戰爭中,美軍首次利用數據鏈將各軍兵種聯接起來,形成的系統優勢完全壓倒了伊拉克軍隊,以極其微弱的傷亡擊垮號稱百萬的伊軍。這場“一邊倒”的戰爭給了中國極大啟發,從此以後,解放軍便開始投入巨量資源發展三軍通用數據鏈。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版”三軍通用數據鏈已初露崢嶸。

《漢和》主編平可夫在文章中結合公開資料分析稱,目前,解放軍在若幹陸軍集團軍、空軍、海軍和二炮都設有“信息化建設試點部隊”,像陸軍的主戰坦克和野戰炮兵、空軍的新型戰機、海軍的新型艦艇以及二炮彈道導彈等,均裝備了三軍通用數據鏈。仔細觀察中國官方媒體對軍事訓練的報道,也時常能看到通用數據鏈已成為部隊的“力量倍增器”,使解放軍在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能力得到提升,逐步改變各軍兵種“單打獨鬥”的局面。

例如,在一次海軍跨區機動演習中,北海艦隊的驅逐艦進入東海,與東海艦隊的艦艇編隊合練。演練重點是北海艦隊的驅逐艦擔任編隊指揮艦,通過數據鏈系統,將前方預警偵察機收集到的“敵艦”信息,源源不斷地實時傳輸到艦載作戰指揮中心,編隊首長根據實時目標信息,指揮來自不同單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聯手發起超視距導彈攻擊……

而在沈陽軍區舉行的某次陸空聯合演習中,地面攻擊群在向縱深攻擊時突遭火力攔截,前方指揮員迅即啟動隨身攜帶的數據鏈終端,通過數據傳輸直接引導空中待命機群實施支援。不到10秒鐘,飛行員就發回“打擊目標已確認”的反饋信息,又過了數秒鐘,兩架戰機投擲精確制導炸彈,摧毀“敵”火力點。有消息稱,一體化指揮平臺在解放軍聯合戰鬥群各分隊間架起一座互通的“橋梁”,實現不同武器平臺間的數據信息實時傳遞、交換與識別。《漢和》據此認為,中國現已初具諸軍兵種信息化、網絡化作戰能力。

加速追趕北約先進水平

近兩年,關於中國針對美國海軍發展反艦彈道導彈的消息,總能引起國際軍事媒體的興趣。《漢和》也在最新文章中指出,解放軍為解決目標定位問題,為二炮部隊專門研制了戰術數據鏈,它能與其他軍種的數據鏈聯網,將海空軍偵察平臺獲得的情報傳輸至導彈基地,然後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對敵艦實施準確定位,為發起後續攻擊打下基礎。

實際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早先就載文指出,解放軍要想有效打擊在公海活動的航母,僅有中遠程導彈遠遠不夠,前提條件是要能對航母戰鬥群實施不間斷的跟蹤與定位。為此,中國不僅積極研制反艦彈道導彈、遠程攻擊機、通用及專用數據鏈,還下大力氣發展衛星、超地平線雷達及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並將這些先進偵察設備與三軍通用數據鏈和二炮專用數據鏈聯網,依靠綜合偵察監視手段持續跟蹤航母戰鬥群。

應當正視的是,中國在信息化作戰領域雖取得長足進步,與北約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有分析稱,解放軍的數據鏈尚處初級階段,在數據容量、抗幹擾性、軟件豐富性、人機界面、傳輸速度等方面均遜於西方同類產品,對實戰至關重要的可靠性也未臻完善。此外,中國海陸空三軍包括二炮部隊的數據鏈型號略顯龐雜,國產與進口兼而有之,如何將不同制式的裝備融合是個不小的難題。相比之下,北約對數據鏈的運用已有幾十年,且早已實現標準化。

不過外媒也承認,中國既然意識到數據鏈對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的重要性,且不斷在有關裝備的開發與應用上大量投入,其在技術層面與北約的差距必定會逐漸縮小。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