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叢林規制:剃度出家

叢林規制:剃度出家

佛教戒律規定,凡年滿七歲的兒童或其他年齡的男女,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與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經過一段時間寺院生活的實踐,修行者要求副度,征得寺中主要執事僧和住持僧的同意,便可舉行剃度儀式。由某執事僧或住持僧作剃度師,剃除須發,著上僧衣,成爲未受沙彌十戒的非正規沙彌。按照《剃度沙彌正範》,剃度儀式有導引、啓白、請師、開導、請聖、辭謝“四恩”、忏悔、灌頂剃發等程序。作一個““形同沙彌”也是不容易的。
    導引 求度者分別拜見知客師和維那師,請他們導引,去見住持,要求剃度。
    啓白 求度者隨諸師見住持,先立門外,由維那師票明住持,代爲啓白;某某厭俗之心已決,學道之意愈堅,故今恭詣座前,慈允披剃。
    請師 住持允諾後,命求度者從右而進,走到住持法座前,合掌、長跪、拈香三瓣,聞碧聲頂禮三拜。住持問過“汝有虔誠進道之心否?”“汝可一心修煉道果否?”之後,求度者隨維那師念道:“弟子某今請大德爲證盟剃發本師。”如此三請三拜。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爲證盟剃發本師,即剃度師。
    開導 住持爲求度者講開導:“汝今殷勤三請,願爲汝作證盟剃度本師,所有言教,汝當谛聽……汝能依教奉行否?”求度者答:“依教奉行。”
    請聖 住持起座拈香,以香花奉請諸佛、菩薩及剃度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主者、土地龍神、護法神王、金剛力士、幽顯神祗等,來作剃度的證明人和監壇護衛者。
    辭謝“四恩” 求度者先以世俗禮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辭謝天地、君王、父母、師長“四恩”;再以出家禮端身合掌,至誠作觀,聞磐聲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九拜,頂禮住持三拜,合掌長跪。
    忏悔 求度者長跪合掌,念忏悔偶:“……故于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忏悔。唯願三寶,慈悲攝受,放淨光明,照觸我身。諸惡消滅,三障溺除,複本心源,究竟清淨。”
    灌頂剃發 這是剃度儀式中最莊重、最實質性、也是最後的程序。住持手攜淨瓶離座,走到合掌長跪的求度者面前,先用手指澆淨瓶中的甘露水,灑在求度者的頭頂上,連續三次,使他心地清涼,煩惱不侵。灌頂儀式結束後,一侍者接過住持的淨瓶,另一侍者取來座上的戒刀。住持接刀在手;對求度者說:“今以戒刀,斷汝之發,令汝塵情水滅,梵行增長。此乃曠劫多生之善因,非今朝偶爾之僥幸。汝當愈加深信,生大歡喜。”說罷舉刀剃發,邊剃邊誦偈:
    剃除須發,當願衆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
    當念完偈語,頭發剛剩下頂髻部分還沒有剃,住持停下戒刀,嚴肅地對求度者說:
    我已爲汝削除頭發,唯有頂髻。汝當谛審,決定不能忘身進道、忍苦修行者,少發猶存,仍同俗侶。放汝歸家,未爲晚也。故我今于大衆之前問汝,汝今決志出家後,無 悔退否?
    求度者回答:
    決志出家,後無悔退。
    如此三問三答後,住持重新舉起戒刀,將剩下的頂髻剃去,使得度者“愛纏永絕,福慧日增”。剃畢,得度者抖盡殘發,整理衣服,歸于本處,長跪合掌,乞求剃度師賜以法名和法號。賜畢,聞磐聲,得度者向剃度師至誠頂禮三拜,起立一旁。住持下座禮佛,維那領僧衆一起唱《回向偈》:
    剃度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僧人落發,起源于佛陀時代。據《佛傳》說,悉達多王子逾城出走以後,便以利劍自剃須發。並發願說:“今落須發,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習障。”煩惱習是修持中基本斷除煩惱後殘留的習氣,煩惱障則指擾亂身心、不能專心修道的種種障礙。悉達多的斷發言誓,可爲後世佛教徒所效法。從形式上講,這是出家人區別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征;從實質上講,它體現了出家人斷除煩惱的堅定決心。
    按佛門規定,剃度招徒是子孫寺廟的事,叢林的住持、班首、執事和普通僧衆,都是不得招收徒弟的。明文規定:“住持方丈並法眷入等,不得招徒削發,如違逐出。”“私收徒衆,不許共住。”這主要是爲了避免産生派系,妨礙僧團的和合。在現代的叢林,上述規定已沒有嚴格執行,有的叢林也在招收徒衆,其條件,一般都要求年滿十八周歲的未婚青年。除此而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本入申請,家庭同意,身體健康,六根具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對于佛教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並要一名佛教徒作爲介紹人。
    發願出家的男女青年,要在寺廟見習一年以上時間,因緣成熟後,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剃度。剃度的儀式也不如過去繁冗。而且,剃除須發是由理發師一次完成。剃度師只是拿起剃刀,一邊念剃發法語,一邊象征性地剃一下。
    子孫寺廟的沙彌、沙彌尼們,到了十八歲受戒的年齡,逢上叢林傳戒的機會,剃度師則爲弟子准備好受戒用的衣、具、袍和必需的盤川及衣單費,讓弟子副叢林受具足戒。這是師徒間共同的一件大事,更是出家人在修行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