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念佛和一心不亂

念佛和一心不亂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煩惱能圓伏圓斷,證人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就是無心,這時便無心可亂了。“一心不亂”有事理二種,念到觸境逢緣,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到心契實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這二種“一心”是斷惑一心,是往生淨土的正因。但一般人要做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淨土宗就有一個特別辦法,就是“伏惑”往生。伏住惑業,使無量劫來的習氣種子不起現行,心得不亂,便生淨土。可見伏惑亦能一心。不論斷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世親菩薩《往生論》說:“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淨土。”當代淨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曾有偈說:“淨土難信卻易行,全由二力正助功,必得一心方有效,方便伏惑即感通。”正說明這個道理。
  要達到一心必須生死心切。從前有個國王,看到出家人整天只是念佛,很不以爲然。有一天他問出家人:“你們修行人,只念佛,不刻苦,怎能成就?”出家人說:“修行不在刻苦不刻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如果生死心切,雖整天六根對六塵,也不會影響正念。”“你這話能用事實來說明嗎?”出家人答:“可以。明天請安排二班宮廷美女,一班在東街跳舞,一 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個判死刑的犯人,持盛滿了油的罐子,繞街走去,後面跟著拿大刀的力士,如果犯人落下一滴油,立即斬首。”國王同意照辦。到時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關頭,不能絲毫大意。”繞街結束,果然沒有落下一滴油,便赦他無罪。國王問他:“你繞街一周,見到什麽?”犯人答:“大王,我什麽也沒見。”國王大怒說:“你在我的面前,還敢胡說八道,這還了得!”犯人說:“我在生死關頭一心管著油,哪有心思去顧到歌舞?”國王這才相信。所以念佛人如果生死心切,一定能做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
  至于念佛的方法,由于根性、環境、忙閑的不同,功課的繁簡,佛號的多少,可以因人、因時因地而制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說,念佛時,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攝在一句佛號上,心聲相依,相繼不斷,自能于不知不覺中轉化其顛倒妄想,從事持達理持,轉染心爲覺心,這真是持名念佛的總持法門!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爲第一。”“三摩地”即“三昧”,譯爲正定。攝持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謂“淨念相繼”起初是以六字名號作爲淨念,念念相繼,隨著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淨念轉化爲無相、無住、無念的清淨心態,根塵脫落,寂照同時,無相淨念,相繼現前,正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
  祖師大德們對念佛方法,也有很多開示。如(一)隨息法,即隨,著呼吸的長短、不急不緩、自然、安詳而念。由于呼吸出入的自然規律,佛號也隨著念念不斷,心息相依。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心念越來越細,呼吸也若存若亡,佛號仍綿綿不絕,漸漸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地。(二)計數法,即當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從一句到十句,或從一至五,從六到十,分二氣念;或從一到三,從四到六,從七到十,分三氣念,要句句相續,字字分明。(不必二十、三十連續記數)作事時,則可懇切直念。這種方法能使妄念無處落腳。此外事務繁忙的人可用朝晨十念法,借氣束心。發心勇猛的人,可打精進佛七,克期取證。元音老人說得好:“念佛如能像推車上山一樣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隨著呼吸細細緩緩念去,雖下下人,亦不怕念佛不能成片。”
    淨宗大德夏蓮居老居士,昔年將念佛經驗和受用,寫成四偈,現恭錄二偈,借花獻佛,普作供養:
    一、念佛最忌,精神渙散;字句模糊先快後慢;既無音節,又不聯貫;心不應口,聲不攝念;輕忽養識,古德所歎;如此念法,永難成片。

  二、聲和韻穩,字正音圓;懇切綿密,沈著安閑;聲合乎心,心乎應聲;心聲相依,妄念自清。

TOP

回覆 1樓 alsosion 的帖子

轉貼文章要註明出處,別人以為是你寫的,你就犯盜用

[ 本帖最後由 da048587 於 2011-4-18 02:07 編輯 ]

TOP

這文章明擺著不是個人寫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alsosion 於 2011-4-18 14:57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這文章明擺著不是個人寫的。
強詞奪理!請你註明出處以示尊重原創,別人不知是大德的著作而出言批判,會害人犯毀謗罪過

[ 本帖最後由 da048587 於 2011-4-18 20:36 編輯 ]

TOP

請註明出處以示尊重原創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