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其它小說] (轉貼)玉蟾記

第三十九回
打擂臺巧遇桂芳

  〔先聲漁家傲〕調
  詞曰:
  擂臺渾似坦東床,擇婿烏衣巷裏王。此日雙雙蓮並蒂,戲鴛鴦,擒將何曾試落槍。
  洪昆別過汪大鏞,行至德州地界,聽路旁人說:「離此二十餘里有一擂臺,是李員外的兩女,長名桂芳,次名蘭芳,設此擂臺擇婿的。」洪昆問道:「列位不知曾有人勝過他麼?」那些人說:「臺已設了一個多月,來打的不過一二回合就跌下臺來。這李姑娘姊妹二人,姐姐今年十七歲,是三月初三日子時生,妹妹十六歲,是五月初五日午時生,年庚八字雖寫明,貼在臺上,都以武藝為先。」
  洪昆正要遍訪英雄,聽有此武藝女子,長女又與同庚,便覺心中歡喜,趕向前來。但見擂臺匾對寫得分明,臺口掛的是大紅緞泥金字對,上聯寫:「臺前武藝居人上」,下聯寫:「天下英雄入彀中」。臺中間掛的大紅緞泥金字匾,寫四個大字:「先聲奪人」。見臺上貼的庚帖,心中暗想說:「這莫非又是通元子安排定的麼?」臺下看的人紛紛,那摩拳擦掌的人也不少。一會兒李桂芳、蘭芳姊妹走出臺來,怎生打扮:
  李桂芳梳的墜馬髻,左邊戴的翠鳳珠圍花,右邊戴的金龍嵌紅寶石花。元色十八瓣繡花油肩,大紅珍珠領。穿玉色湖縐繡花襖,元色湖縐百摺裙。兩邊插起分開,露出大紅湖縐繡花褲。足下三寸花鞋。
  李蘭芳梳的丹鳳朝陽髻,兩邊也戴金翠珠花。元色結線油肩,大紅珠領。穿茄皮紫綾繡花襖,白綾百摺裙,蘭花綠綾繡花褲。足下三寸大紅繡花鞋。姊妹齊聲高叫說:「誰敢上臺?」臺下來了一個句容老說:「歪,好兩個標致人兒歪。我把這雙染布手溜他兩拳看看歪。」爬上臺來,被李桂芳用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回
劉尚書文武興闈

  〔先聲鷓鴣天〕調
  詞曰:
  鸞書飛下長安道,金殿傳宣知制誥。一毫關節不通風,真才那恨遺珠抱。文龍吟,武虎嘯,怎如一個門生好?朝廷預備棟梁材,豈獨老夫身倚靠?
  此時嘉靖皇帝升遐,隆慶皇帝即位,奸相嚴嵩陰謀敗露,已經剎籍。其子世蕃正了典刑,趙文華、胡宗憲都革職解回原籍。那趙懌思、胡彪疾轉還鄉不提。再說隆慶皇帝想起原任戶部尚書劉體乾因奏內用煩多,勒令休致。知他是個忠臣,召他來京供職。劉大人在家接旨,即日同夫人、義女蔣佩香來京。水陸兼程,二月初一日到京,初二日陛見謝恩。皇帝慰藉他一番說:「本月初八日特恩召天下武士應選,卿雖文臣,為人忠正,即著卿監臨考試。」劉體乾領旨謝恩。皇上又想起前征倭冤殺總督尚書張經、南京總督曹邦輔,也是兩個忠臣,諭禮部特加恤典,恩賜褒忠。再確查張、曹二臣後裔,加恩優恤。洪昆、童昆聞此旨意,喜出望外。各具呈到禮部衙門,叩恩轉奏
  呈曰:
  具求呈人張昆,現年十八歲,係原任總督尚書征倭冤殺臣張經之子。自從籍沒,寄食他鄉,顛沛流離,備嘗艱苦。今奉旨確查優恤,不揣冒昧,開明三代腳色,投呈禮部,迫叩轉奏是實。
  呈曰:
  具求呈人曹昆,現年十八歲,係原任應天總督征倭冤殺臣曹邦輔之子。自從籍沒,寄食他鄉,回思往事,血淚俱流。李忠以子替死,童喜護庇逃生。曹氏孤忠幸存一線。今奉旨確查優恤,不揣冒昧,開明三代腳色,投呈禮部,迫叩轉奏是實。
  禮部尚書宋宗璟跪奏:為奉旨旌忠錄裔優恤事。切臣部於本年二月初二日蒙諭確查原任總督尚書張經、原任應天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一回
蔣佩香錯中得偶

  〔先聲重翻蝶戀花〕調
  詞曰:
  真情未露誤中又誤。最難得,狀元夫婿,況是能文兼武,問拒媒何故?老夫人疑,老大人怒。百巧千奇。蔣佩香到此際,玉蟾稟阿父。庚帖翻無據。直到覿面,相逢如夢。
  劉大人到了府中,隨後三貴人都到。遞過手本,門官稟報。劉大人吩咐:「請會。」三人同進中堂,謝過師恩,分主賓長幼坐了。三人說:「門生薄質樗材,蒙老師大人提拔,鰲戴三山,恩難罄報。」劉大人說:「這皆是三位賢弟福命。老夫何功之有?」獻過茶後,劉大人喚內使:「請張老爺書廳少坐,我與陳、申二位老爺有幾句心談。」皆站起身來,張昆隨內使到書廳上去。劉大人又請陳、申二位坐了,說:「老夫年逾六十,只生一女,年十八歲,三月初三日子時生,欲請二位賢弟同做冰人,致意張生,聯為朱陳之好,秦晉之歡。」陳、申二人說:「大人見委,門生敢不遵示。想張年兄定然依允的。」
  劉大人說:「就請二位到書廳與張生面談。老夫在此候信。」
  陳、申二人走到書廳,把劉大人之意轉達張昆,張昆允了。三人同來大廳上見劉大人,陳、申二人說:「門生等已將尊意說與張年兄知道。」張昆說:「門生久失怙恃,影只形單。蒙大人不棄,願為半子,膝下瞻依。」劉大人聽說,歡喜之至,留三人用了午飯,告辭而去。
  劉大人轉入後堂,請出夫人說:「我兩老人未曾得子,幸有義女朝夕相依。來京時蒙聖恩命典試文武兩闈,得一門生張昆,雙中狀元。老夫今日已央他同年陳、申二門生做媒,將佩香孩兒許字與他。夫人意思何如?」夫人說:「老爺擇婿甚佳但未知那位狀元可曾依允?」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二回
倭王妃入海起兵

  〔先聲青玉案〕調
  詞曰:
  太行山下無牽礙,就裏丹砂、輕粉黛。只一點雄心未退。
  師也仙姑,弟也仙姑,已被塵緣累。窄路新聯雙姊妹,六符丁甲隨身佩。從今不作嬌憨態,成也倭王,敗也倭王,又整胭脂隊。
  百花娘娘與沈蘭馨姑娘拜別聖姑姑,下山一路,不日到了浙江臺州府,僱了海船,揚帆東去,直奔倭王。那一日到了國中,訊兵報到,倭王迎接,說:「娘娘回來了,更覺英武莫當,這一位娘子何人?」百花娘娘把西安相遇、同拜師傅演習武藝事,一一說明。指著說:「這是沈蘭馨賢妹。神通廣大,萬夫莫敵。」倭王大喜,說:「今日又得一員大將,何患不能奪取中華?」當晚擺宴接風,席上就議定起兵日期。
  次日,先鋒鐵骨打稟見,請娘娘的安,又見過沈蘭馨女將共相商議,約定四月起兵,直搶杭州。那趙文華、胡宗憲因嚴嵩奸謀敗露,革職歸家。他們原是小人,雖然回來亦不能安靜,暗中著人通信倭王,約為內應。陰謀已定,到了四月初旬五日,大東南風,倭王領了戰船數千餘號,兵將數萬餘人,直抵杭州海口。城中武營全未預備,再有趙、胡二賊開城納寇,麻圖阿魯蘇帥領眾將早已搶了府城。那些文武官員也有陣亡的,也有盡節的,也有投降的。浙閩總督發了八百里馬遞,飛摺奏聞,請兵剿賊。聖上得摺,急召六部大臣議事。劉體乾兼理兵部尚書保奏武狀元張昆為大將軍,武榜眼曹昆為左將軍,武探花汪大鏞為右將軍,即日領大兵前往征倭。古禮吉行日五十里,軍行日三十里。此刻軍行緊急,兼程並進,行了數十日,到了嘉興府境界,安了大寨,查了孤虛旺相,生而不克的日期,寫了戰書,差人遞到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三回
眾女將大戰聖姑

  〔先聲阮郎歸〕調
  詞曰:
  秦塞西風送女將,妙常冠飄颺。一陣娘子軍相抗,難把鐃歌唱。倭妃驕,倭王妄,軍容沒海浪。小紅盒子贈蘭馨,仍歸太行上。
  倭王請聖姑姑商議軍機,擇期交戰。
  這一日聖姑姑得了軍令,隨帶法寶,手中仗劍來至陣前。眾女將相戒說:「此人根行甚深,不可輕敵。我們一齊戰他。」杜金定、李桂芳在左,玉蓮、鳳姐在右,蔡小妹、仙姑、李蘭芳在中,敵住聖姑姑。洪猛敵住麻圖阿魯蘇。十員勇將大戰一場。
  戰到八十個回合,洪猛搖身一變,體長八丈,腰大十圍,現出奇形怪狀,口目鼻耳噴出火光,火光中皆有五、六尺長金龍張牙舞爪。倭王一見,早已嚇回本寨。
  聖姑姑見倭王敗走,取出法寶,狀如一管鐵笛,吹氣有聲。旋即一孔中奔出十個神獸,內有一個金毛獅子,張口來吞仙姑。仙姑現出真形,化了一條金龍,飛在空中。洪猛救了蔡小妹、李蘭芳回營。李桂芳是個凡人,見了神獸也就敗回。惟杜金定等三人是仙師傳授的法,那神獸不敢近身。聖姑姑收了法寶,又與杜金定戰了幾十合。天色已晚,兩下鳴金。
  聖姑姑回營見倭王,倭王慰勞一番,說:「請到左軍安歇,明日再藉重罷。」
  聖姑姑來到沈蘭馨營中,說:「我算張、曹二姓劫運已終。你的姻緣將要配合。通元子必來助陣。倭王與百花賢弟全仗你解救。此事是玉帝久已安排過了。到了趙、胡二賊敗露奸謀,聖上加封張昆,賜第完姻,就了公案。我明日辭倭王回山去,你把庚帖寫成,交碧毛猿送到張昆營中,令他把玉蟾蜍交付仙猿帶回。你在陣上就趁勢殺入華營,先行歸順便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四回
通元子再助平倭

  〔先聲漁家傲〕調
  詞曰:
  杭城八面兵埋伏,能使倭王夫婦哭。天譴趙、胡遭殺戳。
  黃石公,總為張經仇必復。
  張元帥用通元子空城計,把大營撤到嘉興府境上,留下杭州一座空城。通元子與仙姑、洪猛三人住在城中,每門遣八員神將、八百神兵把守。元帥在大營持印登臺,中軍官傳齊眾將同候差遣。元帥發令箭。一枝交左將軍曹昆,領五千兵埋伏在南山後。又發令箭一枝交右將軍汪大鏞,領五千兵埋伏在北山後。又發令箭一枝交副將軍蔡飛,領五千兵埋伏在西山後。又發令箭三枝,交杜金定、李桂芳、蔡小妹各領五千兵埋伏在東北、西南、西北三隅山後。張元帥吩咐:「眾將聽令:只到夜半雲中炮響,各領兵圍住杭州城外,不得放走倭寇一人。」又發令箭一枝交沈蘭馨、玉蓮二將,領水師營兵五千人、戰船一百號,由曲港而出,繞在倭營背後,截斷歸路。各處埋伏已定
  再講百花娘娘搶因海島,神氣稍定,把聖姑姑傳他的解繩法用了,那身上套索鬆開,忽然不見。此繩原是法寶,仍歸舊主去了。百花娘娘說:「通元子法術利害,我們正道難以取勝,今夜偷營劫寨,制以奇兵方能勝他。」遂與倭王商議,點了數十名勇將,分成三隊,戰船三百號。人馬銜枚,軍聲悄悄,直抵海口,人馬登岸前行,暗暗到了杭州城下。倭王大笑道:「誰說通元子神機妙算,今日全無預備,用法終疏。」三軍吶喊攻打。東門城中八員神將、八百神兵故意奔逃。倭王與百花娘娘統眾兵直入城中。此時通元子早差仙姑在雲中放炮,伏兵一齊擁出,火炬燈球明如白晝。早有洪猛攔住倭王廝殺。倭王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五回
張元帥奏捷勘奸

  〔先聲漁家傲〕調
  詞曰:
  乾坤袋裏納倭兵,報捷紅旗入帝京。搜出私書得賊情。武功成,凱歌聲動滿杭城。
  元帥得了私書,吩咐眾將:「不得泄露軍機,致使奸人生變。如有違令者,定以軍法從事。」即日發八百里馬遞,紅旗報捷,就將趙、胡私書約倭情事密奏朝廷。
  奏章:
  征倭大將軍掛印元帥臣張昆跪奏:
  為受降轉奏,請旨誅奸事。臣蒙恩委任,統眾征倭,水陸交綏,百戰百勝。先是槍刺倭先鋒鐵骨打,後又招降倭女將沈蘭馨。大營中有仙師通元子算定,倭寇乘夜偷營,計用空城奇兵埋伏。雖張元夕之燈,非狄青關何能奪;縱集蔡州之雪,非裴度陣不能攻。所以麻圖阿魯蘇與其妻百花先後就擒。臣遣兵搜其羽黨,搗其窠巢,遂得前罷歸禮部尚書趙文華、兵部侍郎胡宗憲連名通訊,約寇獻城私書一封。奸人叵測,李貓、丁狗何嘗有此陰謀,司馬、令狐未必如斯毒計。既黨奸於前,復通寇於後,若定二人之罪,宜加三族之誅。倭國雖雄,本無心於犯順,杭城欲獻,因有約而起兵。胡為禍首,趙亦罪魁。寇舉國以輸誠,猶有自新之路。奸開門以納賊,實無可赦之條。臣因案情重大,不敢擅專,據實奏聞,請旨定奪。再,此次軍需未糜國帑,係右將軍汪大鏞微時在山東東昌府路獲賊盜六人,所劫奸相嚴嵩贓銀二百萬兩,預存山澗之中,以備兵行之用,一並奏明。所有從征諸將,臣另書清單,附片具奏。誅罪賞功,統憑聖鑒。臣昆誠惶誠恐,昧死瀆呈。
  批:候部議
  吏戶禮兵四部奉
  上諭:爾等征倭,奮勇可嘉。大將軍掛印元帥張昆雪父之仇,紓君之難,忠孝義勇,朕實嘉賴。著進爵東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六回
舊功臣追贈洗冤

  〔先聲憶秦娥〕調
  詞曰:
  紫泥封,天街雨露浙西東。浙西東,忠魂慰否,一王一公。
  血灑海濱斧鑕中,身前冤殺身後榮。身後榮,九泉含笑,十五年終。
  張昆向曹昆說:「當日趙文華圍住我家,胡宗憲圍住你家,幾乎一網打盡。幸有義僕張洪救我潛逃;義將李忠與子替死,義將童喜救出賢弟。今日封王封公。愚兄奉旨查抄趙家,賢弟查抄胡家。罪人斯獲,得復父仇。此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者也。
  我們如今連名奏請,將趙、胡二賊剮心瀝血,祭墓復仇。聖上以孝教天下,必然准行。並將義僕張洪、義將李忠、童喜、三歲李兒請旨旌揚,以報撫育之恩。賢弟以為何如?」曹昆說:「小弟正有此意。仁兄若奏聞聖上,情願連名。」遂與張昆列名具摺。
  奏章:
  東浙王臣張昆、英勇公臣曹昆跪奏:
  為請復父仇,剮心祭墓事。臣等查拿國賊,謹遵諭旨施行。臣等伏思趙文華、胡宗憲約寇獻城,幾僨國事,理宜旨下立誅,豈容暫活?但臣父張經、臣父曹邦輔前此征倭效力,二賊攘功海濱冤戮,至今未報深仇。臣等哀吁聖恩,欽賜諭葬,重建墓塋,剮出二賊之心血和祭酒,用泄終天之忿,隱慰忠魂,庶使臣等得盡人子之餘哀,永荷聖人之大德。伊子趙懌思、伊子胡彪,倚父作威,橫行鄉裏,種種不法,一死不足以蔽辜。臣請准情定罪,重懲奸頑。又有瀆者:二賊欺罔先帝,殘害忠良。當戮臣父之時,臣等甫三歲,幸有義僕張洪救出臣張昆。義將李忠與子替死,義將童喜因此得救臣曹昆,艱難撫育,恩等再生。臣等跪乞天恩,欽與旌揚,以彰忠義,以厲人心。臣張昆臣曹昆謹奏。
  批:候部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七回
復父仇剮心祭墓

  〔先聲望江南〕調
  詞曰:
  剮心祭墓門,怎污碧血痕。海風蕭瑟痛忠魂,千古孝思存。
  王爺、公爺傳仁和縣滑大生說:「你前日聽信趙懌思、胡彪,誣栽我為賊匪,用刑苦逼,皆是趙、胡情囑,這已怪不得你。今日奉旨營葬,煩你監工,就在海濱筑成高阜,建兩座墳塋。每塋五里長,三里寬,一用王制,一用公制。白石圍牆,碧玉欄杆,石人石馬,獅象鹿,翁仲華表等物,瑪瑙牌坊用天藍字,一寫:『追封東浙王忠愍張王之墓』,一寫:『追封英勇公忠襄曹公之墓』。兩塋之中建立雙忠祠,每塋左右立大石牌,下用青石刻成贔屭,一刻祭文,一刻墓志銘。又于正塋之旁建小塋四座,皆立白石牌坊,用金字,一寫:『貞靖張公洪之墓』,一寫:『武成童公喜之墓』,一寫:『英烈李公忠之墓』,一寫:『李氏三歲兒之墓』。每塋立祭文碑一座,俱限十五日告竣。」又差官役各處起柩。至蘇州,李忠父子無處尋覓墳地,後在海濱用衣冠招魂葬了。滑知縣遵示辦工傳刻石匠勒碑八座,一刻:「東浙王賜謚忠愍張王墓志銘。大學士李春芳拜撰」;一刻「英勇公賜謚忠襄曹公墓志銘。都察院左都御史海瑞拜撰」。
  御制祭文
  賜原任總督尚書征倭大經略張經。其詞曰:文炳蘭臺,武成虎帳,名震寰中,功成海上。印掛總戎,戈揮上將。倭寇魂銷,華兵氣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痛恨賊臣,趙、胡無狀倚勢攘功,讒言虛妄,構害忠良,雷驚七鬯。冤戮海濱,血浮碧漲。眾庶知冤,哭聲相向。收舍余骸,筑塋以葬。有子封王功勛獨創。奏請復仇,剮心剖臟。碎截墳前,不須鑄像。罪甚奸秦,人情益暢。以享以祀,慰茲幽壙。尚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八回
送捷音眾美歸杭

  〔先聲西江月〕調
  詞曰:
  盼佳音何時到,盼佳音何時到?三年來魚沉雁杳。相思有誰知道?聽平地一聲雷,聽平地一聲雷。文武狀元列上臺,香閨蓮步齊來。
  十二緣中,陳素娥、趙麗貞現在趙宅,杜金定、玉蓮、鳳姐、蔡小妹、仙姑、李桂芳、沈蘭馨現在軍前。只蔣佩香隨劉大人在京,高玉英在蘇,秦彩鸞在揚。劉大人已奏明,送女歸嫁,早有信來。王爺差官送信,到蘇報喜。當先申府家信,寫明洪昆後姓張昆,中了文武狀元,高奶奶與玉英姑娘早已知道。
  此時得了封王的喜信,高奶奶說:「孩兒呀,如今是大貴人了。王爺差人來接你,擇日起行。我送你去。」
  玉英說:「仙人讖詩實為靈驗,這固是女孩兒的姻緣,亦是母親的大福。定請親送孩兒同享富貴。」差官備辦船只,請大夫人高王后求輿登舟。
  船上頭牌「肅靜回避」四面,「文武狀元」牌二面,「東浙王」牌二面,曲柄黃傘在船頂上,門旗六柄。船尾大纛旗一竿,令箭旗八枝。奏樂升炮,鳴鑼開船。又差官到揚州送往秦府。
  秦朝棟老爺雖在京做官,知道張昆中文武狀元,不知道就是洪昆,事屬度外。所以家中夫人、小姐都不曉可。至於征倭封王更不介意。這一日門上報進來說:「東浙王差了委員二位,兵丁數十人,丫環僕婦八名,迎接小姐做王后。有書信呈上。」
  秦夫人大驚說:「此話怎講?甚是糊塗。我家只有一位小姐,已許字洪姑爺,怎麼又來接小姐?秦貴你去回他,恐是誤投書信。」秦貴對差官說了,差官說:「王爺當堂吩咐,的確之至,斷不是誤投。」秦貴又進來稟,夫人大怒說:「我家老爺雖不敵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