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眾生進入六道輪回的主要條件和原因

眾生進入六道輪回的主要條件和原因

眾生進入六道輪回的主要條件和原因 :

一、做天神的條件:要修行五戒十善做得非常好 ;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一、不殺生〕,不止是不能殺人,所有動物都不能殺

  〔二、不偷盜〕不止是指偷竊,貪污,吃回扣,只要是得到的利益或者東西不合法,
或者沒有得到主人同意都是偷盜行為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
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
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
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綺語」指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

  〔八、不貪欲〕,不貪欲者,謂不貪著情欲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欲,當行清
淨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恚〕,不瞋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瞋恨於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
,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
,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二、做阿修羅條件: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都有,人間阿修羅像希特勒,天神道德 ,惡神,鬼道的惡鬼

三、做人的條件:要修行五戒十善做得比較好。   

四、做鬼的原因:這輩子言行『貪』很突出,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 :『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 、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 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俱捨論》卷十六中說:『於他財物,惡欲名貪。』通俗地說,對於名、利,對於財物 ,對於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對於由五蘊和合之眾生之體,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欲望,都可稱為貪。《成唯識論》卷六中則說:『雲何為貪?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有』和『有具』是指三界眾生以及眾生賴以生存的各種條件 。並認為貪著這種心理能障礙無貪,並且因其執著於由五蘊和合的眾生之體,導致生命 處於不斷的生死輪回中,長受三界流轉之苦,所以說以生苦為業。 佛教認為,貪是佛教修行的大敵,是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將貪列為根本煩惱之一,並將貪與瞋、癡等一起作為有害眾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貪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識學派則以此為『煩惱法』之一。《俱捨論》依貪著對象區別,將貪分為 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瑜伽師地論》中則分為事貪、見 貪、貪貪、慳貪、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等。

五、下地獄的原因:這輩子言行『瞋』很突出,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 ,又作瞋怒、瞋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雲何為 瞋?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瞋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瞋,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瞋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癡一 起被稱為『三毒』。瞋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心理 欲望,瞋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 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瞋看作是修行的大敵。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 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瞋的危害更大。因瞋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斗,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 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瞋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 治的。

六、、做畜生的原因:這輩子言行『癡』很突出,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瞋的反應。『癡』 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捨論》中說:『癡者,所謂愚癡,即是 無明。』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 『 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
而起。因此癡為一切煩惱所依。《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癡 ,一切雜染所依為業。』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癡故。』 癡既為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 惱共同起著作用。《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又將隨煩惱中覆、誑、諂、昏沈、妄念、散 亂、不正知等作為癡的具體表現。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無明,斷滅癡愚。  

  

修行戒定慧是對治貪瞋癡可以不用下地獄做畜生做鬼,專心念佛也是修行戒定慧 。
  戒,是道德的有規范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標准,對治過分的貪心;
  定,是對於內心的專注和耐心的培養,可以對治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瞋恨;
  慧,是對於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從而對治愚癡。

[ 本帖最後由 alsosion 於 2012-1-6 10:4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