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兩種練習:注意力和智慧的培育方法

兩種練習:注意力和智慧的培育方法

英文中所用以代表巴利原文 bhavana (修習)的 meditation (沈思、
冥索)一詞,十分不妥。Bhavana 的意義是培育、發展,尤指心智的培育與
發展。肯定點說,佛教中的修習,正是百分之百的心智培育的意思。它的目
的,在滌蕩淫欲、憎恚、怠惰、焦慮、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騷亂不淨,
一方面又培育集中的注意力、清明的心智、知識、意志力、精進力、分析力、
自信、歡喜心、寧靜的心境等優良品性,以冀最後導致如實知見一切事物本
性的最高智慧,而證入最後的真理、涅槃。

佛法修習有兩種。一種是發展注意力使能集中,所謂心一境性(亦稱奢摩他、
三摩地、止等)。經中有許多方法,修之可達到最高的神秘境界如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等。這些境界,跟據佛說,都是心造心生的、是緣成的(有為
法)。它們與實相、真理、涅槃無關。這一種的修習,在佛世以前已經有了。
因此,它不是純粹佛教的,但是佛教也並未將它從佛教的修習方法中剔除。
可是這種方法並不是證入涅槃的要件。

因此,佛發明了另一種的修習,叫做毗婆捨那(觀),深刻地察照萬物
的本性,以導致心靈的完全解脫,而證入最終的真理、涅槃。這纔是主要的
佛教的修習的方法、佛教的心智培育法。它是跟據觀察、警覺、洞照與憶念
而作的一種分析法。

在區區數頁短紙中,要詳論這一廣泛的議題,是不可能的。以下只是一
個簡單粗淺的嘗試,以略明真正的佛教修習──心智的培育或心智的發展─
─其實用的方法為如何而已。

佛所說的法中,有關心智發展(修習)的最重要的一部經,叫做《念住
經》(巴利文《長部第二十二經》或《中部第十經》)。這部經傳統上極受尊
敬。不但在寺院中經常定時背誦,在佛教家庭中亦復如是,而尤家人團坐虔
誠聆聽。比丘們亦常在垂死人的病榻邊讀誦此經,以淨化臨終者最後的念頭。

這經中所創導的修習方法,既不離世亦不遁世。相反的,它與我們的生
活、日常的活動、我們的懮悲喜樂、我們的語言思想、我們所從事的道德與
理性的活動,靡不相關。

這部經共分四大部份:第一部分是關於身體的,第二部分關於感覺與感
受,第三部分關於心智,第四部分則關於各種道德的與理性的課題(法)。

這裡有一事必須明白牢記:不論修習什麼方法,要緊的是念念分明,憶
持不忘,並須注意觀察。

---《佛陀的啟示》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