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未來大學教育什么樣

未來大學教育什么樣

未來大學教育什么樣

過去100年,大學體驗一直大同小異:學生挑選專業,報考高校,購買教材,上課聽講,撰寫論文,參加考試,拿到學分,順利畢業,打工還債多年來,大學教育一直是通往職場的最佳途徑。然而,隨著學費的上漲和畢業生就業率的下降,學子們開始懷疑: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么?

“收取高額學費,卻教授一些觀看網絡視頻就能學到的技能,恐怕不是長期可行的財政模式。”歐林工程學院院長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說道。“如今的知識成了一種商品,廉價易得。誰還愿意給錢?所以,我們走上了改革之路。”

但是該如何改革呢?

專家指出,未來10 15年,高校教育將迅速解綁。講堂將消失,教授的角色會發生改變,科技會促使大學教育變得更容易獲取,也更具價值。當然,某些機構面臨著關門倒閉的命運。但存留下來的將成為創新高效型學府。以下就是未來高校的面貌關注技能而非學時對于今天的大學生而言,成績是根據學分時來衡量的。花時間上課、閱讀、聽講、考試,都是為了不掛科。然而,即便拿到了滿分,也不能保證學生學到任何可用于實際工作的知識,而雇主們再清楚不過了“客戶不知多少次抱怨,'我找不到這個崗位的合適人選,又不能上大學里找,因為學生不具備這種先天能力。'”人力資源咨詢公司Astron Solutions, LLC.全國總監邁克爾?馬西科維奇(Michael Maciekowich)說道。“我們這一行需要某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

確實,據某項調查顯示,60%的雇員抱怨求職者缺乏人際交往和溝通技巧。他們能夠通過微積分考試,卻無法在崗位上找出并解決問題、溝通談判或主持會議。對于明天的大學生而言,這些通過實戰經驗獲得的軟技能將成為衡量學習能力的準繩,而不是你修過了多少個學分時或學期時高校也已經開始回應這一教育需求,開設了專門傳授實際就業技能的課程。南新罕布什爾大學開辦的網絡自學課程“美國學院”(College for America)率先獲得聯邦政府許可,根據“實學而非學時”授予學位。學生的進步方式不再是完成課程,而是必須證明自己掌握了特定技能或“能力”“他們并非抽象地學習數學,而是實實在在學習如何利用圖表或圖江詩丹頓手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形傳達信息,或如何與他人協商談判解決沖突。”南新罕布什爾大學首席人力策略師朱利安?阿爾希德(Julian Alssid)解釋道。因為所有授課都是在線進行的江詩丹頓手錶專賣店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一年的學費才2,500美元,僅為大部分大學平均學費的零頭。阿爾希德指出,該課程于兩年前開辦,招收了200名學生,預計將在未來一年擴招至5,000名學生。截至去年,美國已有350多家教育機構開始嘗試類似的基于能力的教學模式為了站穩腳跟,高校必須迎合職場的需求。美國學院目前只通過雇主招收學生(不過阿爾希德表示,他們最終或許會“走零售道路”),也就是說,學費通常由企業出,以此換來一名在某項緊俏技能上訓練有素的員工。此類合作關系也越來越常見了“我們認為,這種與雇主更為直接的合作關系能夠創造出實際凈值,足以取代品牌認可或專業認證的重要性。”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學院(Clayton Christensen Institute)專攻高等教育顛覆式創新的高級研究員米歇爾?懷斯(Michelle Weise)說道混合式教育學位學術界的主要擔憂之一,是在線教育將完全取代校園環境和教授。這點不太可能,至少短期來講是如此。學生仍能夠看到接觸新朋友、新思想、建立寶貴關系網的價值,但無需為此耗費四年光陰。他們可以選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或訓練營,快速(低價)完成入門課程一旦學生掌握了這一信息,他們就會來到校園里,接受網上無法獲取的實操體驗式教育。“非高校的各類教育途徑之劇增,及其在學習生態系統中的存在,將迫使并推動高校重新自我定位,把在其他場合無法進行的學習模式作為核心。”喬治城大學副教務長兼英語教授蘭德爾?貝斯(Randall Bass)說道結果將是混合搭配式的教育。或許是1年的網上課程、2年的校園學習、再加上1年的訓練營。“我認為,未來的教育將會是混合模式,校園體驗搭配線上體驗。”阿爾希德說道跨學科化“當大學的角色從傳授信息過渡到啟發心智時,專業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開辦即將滿一年的高強度線上課程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創始人兼CEO本?尼爾森(Ben Nelson)說道。“我們早已知道,雇主們并不看重專業。”

在近期一項針對318家企業開展的調查中,93%的老板更看重“批判性思維、人際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巧”,而非大學生的專業。他們需要能夠肩挑多項重任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必須掌握靈活應對的能力和大量實用技能。“我們不能再費盡心思培養狹小專業領域內的專家。”米勒指出。“而應該把重心放在傳授學習過程本身。”

教育將變得更進一步跨學科化。以往拿到的是生物學學位,以后的新興領域將把生物學與全球衛生、或神經學與創業學結合起來。“專業的概念將逐漸消失轉化為整體學科組合,包含一批微文憑,分別對應一系列技能。”貝斯說道講課之死或許你會問,在流動式學習的新世界里,教師將扮演何種角色。“不夸張地說,這些變革徹底摧毀了他們對高等教育慣有的思維模式。”懷斯說道。學生們不再需要一位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幾百名學生授課。“如今,信息無處不在,學校必須提供一種特殊的學習體驗了。”她指出以課題為基礎的大學學習環境會更接近于幼兒園課堂,而非學術講堂。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老師負責引導。“更注重教師的輔導技巧,或是擔任領頭的同輩輔導員,在課題現場貢獻專業技能,好比醫生為醫務人員提供醫學知識。”貝斯說道“新世界里少不了教員。在經過重新定位、以課題為重的世界里,一支訓練有素的教育學博士教師隊伍仍然占據中心地位。但我認為,未來20年的難題之一,是為他們摸索出恰當定位。”

不少高校教授預見到了變革的來臨,紛紛未雨綢繆。舉個例子,密涅瓦計劃第一年就收到了1,000條教員問詢。“數不勝數的超級精英高校校長、院長及教授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坐等你們的成功迫使我們做出改變。'”納爾遜說道“部分學府可能撐不下去,大量小型機構將合并或消失,因為價值定位不在那里。”手錶品牌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貝斯說道。或許將發生負債罷工、破產、合并或倒閉。改革將是迅猛的,但結果會是好的。“這些都是重要的教育機構。”納爾遜說道。“高校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存留下來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但前提是它們能夠與時俱進,加以改革。”

過去100年,大學體驗一直大同小異:學生挑選專業,報考高校,購買教材,上課聽講,撰寫論文,參加考試,拿到學分,順利畢業,打工還債多年來,大學教育一直是通往職場的最佳途徑。然而,隨著學費的上漲和畢業生就業率的下降,學子們開始懷疑: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么?

“收取高額學費,卻教授一些觀看網絡視頻就能學到的技能,恐怕不是長期可行的財政模式。”歐林工程學院院長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說道。“如今的知識成了一種商品,廉價易得。誰還愿意給錢?所以,我們走上了改革之路。”

但是該如何改革呢?

專家指出,未來10 15年,高校教育將迅速解綁。講堂將消失,教授的角色會發生改變,科技會促使大學教育變得更容易獲取,也更具價值。當然,某些機構面臨著關門倒閉的命運。但存留下來的將成為創新高效型學府。以下就是未來高校的面貌關注技能而非學時對于今天的大學生而言,成績是根據學分時來衡量的。花時間上課、閱讀、聽講、考試,都是為了不掛科。然而,即便拿到了滿分,也不能保證學生學到任何可用于實際工作的知識,而雇主們再清楚不過了。
dtrasayy@@@@@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