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明揚三國 作者:海漂 (連載中)

第八十三章 柳園三結義

江水口,那由船塢改建而來的山莊,後院之中,湖水亭台,片片荷花、條條綠柳,好不清風涼爽之地,三名二八少年,盤坐論志高談。

“少年立志,你們謹記便好。”

朱魁說著話,一副兄長耳提面命的模樣,聽的二人連連點頭道:“小郎君之言如醍醐灌頂,受教了。”

“好了,這鏢局名字我亦想好,就叫“天下鏢局”,這山莊也正式更名為“天下山莊”,只是這總鏢頭,你們待水寨多年,心中可曾想到什麼好人選?”

“總鏢頭人選,我等認為高乙,高大哥為人穩重機智,以前在寨中就十分有威望,他可以勝任。”

“哦,可是那日識破嚴白虎詐城之計的那位高大哥?”

“正是此人。”

朱魁微微想了想,點了點頭道:“嗯,明日便尋這位高大哥詢問一番。”

接著,三人繼續相談一會,時辰很快就到了午後了,就有來人稟報,酒菜已經準備完畢,是否即可送上。

山莊的後院有一天然池塘,約三畝大,連通淮水,周圍種滿了柳樹,綠蔥蔥,又鋪出一條小徑直通池塘內,小徑的盡頭便是一座亭子,位於池塘的中央。

好漢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只是這肉是豬肉,是雞肉,小說中一兩白乾,兩斤牛肉,是不可能在東漢時期這麼個吃牛的。牛是生產牲畜,很金貴的,百姓官府絕不會宰了吃,是明文禁止的。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就把儒家禮儀普及了開去,不過綠林中人依舊堅持他們自己的習慣,從不學這些繁雜禮儀,看那甘寧他一邊大口吃著豬肉,一邊提著酒罈玩嘴裡倒酒,還用衣袖擦著嘴角的油質,歪著頭觀賞著周圍景色,贊道:“小郎君真是博學,還懂得庭院建設,上次與大當家一同去陸家拜謝時,那所見景色與這裡無法相提並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八十四章 私鹽上

轎子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千西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尚書•益稷》中有一句話:“予乘四載,隨山刊木。”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經過時講的。

後人解釋,這四載是:“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記•夏本紀》這個“欙”(lei),就是最原始的轎子。

而《漢書》也有記載:會稽太守嚴助“輿轎而隃領。”

然漢末三國時期,轎子並不普及,一般或許翻山越嶺時一種類似擔架之物,又或者是叫步輦,只有王侯郡守之類高官時而乘坐。

只是與車不同,此時車鸞已經有明確的等級規定,幾匹馬來拉之說。轎子在明清後才可以有等級之分,此時你有錢自然可坐。

朱魁指示王忠要做第一件生意,就是販售轎子,盤下店鋪,再聘人伐木製造,轎子的製造工藝並不複雜,他人若要竊取十分容易,他要做就是趁眾人都沒做這生意之時,先好好先掙上一筆。

如同後世網路遊戲一般,後來的遊戲比早年網遊畫面再好,再耐玩,盈利上已經比不上早年的傳奇和石器時代他們了。

朱魁的作坊所售轎子,以材料分三級。

普通點兒有柞木、水曲柳、樺木等等。。。

上等些使用落葉松或者是紅松木來做的。。。

再名貴一些的有紫檀、楠木、花梨木等等。。。

再雕以尋常走獸飛禽或祥瑞或神獸以區分價格,又分兩人抬、四人大、八人抬三種。又配軟榻,掛簾等等裝飾。

又有培訓轎夫等等全套服務。

天下山莊,練武場。

因為鏢局還是正式啟動,三百護衛依舊赤膊奔跑著,一股股汗臭味彌漫著萬五多平方米的場地上,無法消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八十五章 私鹽下

同樣的後院,同樣的院落水亭,一個樣貌平常,卻氣質非凡的少年郎,披著濕漉漉的長髮,散於後背,那寬鬆的儒衫,清風拂過,一切都顯的格外的出塵,有韻味。

少年郎自然就是朱魁,不過他心情可沒這周圍風景那邊恬靜優美,而是尷尬,原來自己早已成為城裡鄉親們的軟飯小子,上門女婿等等不堪的名聲。

這讓他心中微微的歎息,正想出聲跟趙英兒解釋一番。

不過,不等他自己解釋,淑淑兒出聲幫他道:“英兒姐姐誤會了,這些錢其實都是朱哥哥他自己的。”隨即淑淑兒湊到趙英兒的耳邊,一陣的耳語。

朱魁不知道方才兩人談了什麼,這段時間人,兩人早就見過幾次面,都是火藥味重重的,一句話都不多說,這下會,開始姐妹相稱起來。

王承帶領著朱魁挖了嚴白虎的私財,運回了天下山莊,這一切他絲毫沒瞞高雄,高雄自然也私下與自己兒女透露了一些,故而她才知道其中詳情。

見趙英兒驚愕不信,看著自己,朱魁點了點頭,承認淑淑兒的話,開口說道:“有幸得了筆橫財,還望英兒不要傳出去。”

“這我曉得。”

“方才英兒提到店鋪,沒想到我特意隱藏在背後,讓那王忠為我辦事,這你們趙家都查了出來。”朱魁一聽趙英兒竟然知道自己在城中購買商鋪之事,就知道自己委託為王忠為其經商之事,被打探出來了。

“看來我不在了,你家的眼線倒是靈通了不少。”

“其實只是湊巧罷了,李管事他去了鹽場進貨了,碰巧見到了你們倆在一起。”

朱魁的稱讚,趙英兒掩嘴一笑,解釋著:“魁哥哥且放心,父親已經囑咐李管事他,不得外傳。知道你自有深意,應該有大發展了。”

朱魁恍然,在長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八十六章 最後的準備

廣陵郡,治所縣廣陵城,江東四大姓中,吳郡顧姓遷出後,顧府的中心就轉移此地。

顧家前家主一脈有五子,分別為仁、義、禮、智、信。其父顧奉曾為潁川太守,已病故,但門生,旁支皆四處為官為吏,雖都是小官小吏勢甚微,奈何人數眾多,依然是一隻龐然大物,且老三顧禮之子顧雍,現在拜蔡邕為門下弟子,甚得其師寵愛。

蔡邕乃天下大儒,他的門下弟子若出仕,細心打磨,將來外放有望得太守,留京亦有機會為九卿。是顧家目前最大的期望。

五子中,老大顧仁,老五顧信都少年夭折,已去世多年,也無子嗣流傳,顧家五脈,絕了兩脈了。

此刻,老二顧義、老三顧禮、老四顧智三兄弟齊坐一堂,也就一般家中有大的決策的時候,三兄弟才會一起商量事情,漢代都是實行嫡長制度,老大顧仁早亡,這繼承人的位置自然有老二顧義頂上,平日來家族事務都由他來執管。

顧家大堂上,孤零零的兄弟三人,下人們門外伺候著,堂上兩旁有檀香屢屢輕煙,有提神醒腦之功效,讓人聞了不由的精神之正。

顧義跪坐上首,便見他從衣袖中拿出五份白色絹布出來,雙手一一攤了開來,放在面前。接著他手一揚,讓自家兩弟弟一同上來觀看。

顧禮、顧智交互著拿著白絹,腦袋上下搖點,閱讀很快,臉有訝色,也有不明之意,很快兩人就看完了放回大哥的面前,退回座位上。

兩人坐定後,那顧義就開口了今天的議會的主題,開口說著:“這“墾畦澆曬”五步產鹽法你們都看過了,是否要接受那人的條件。”

“二兄,具體可已經試用過了?”老三顧禮插言道。

“已經在其中一靠海邊的鹽田試用過,倒是果如其所說產量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八十七章 亂起

東漢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冀州廣宗太平教秘密據點。

“大賢良師……”

“大賢良師,大事不好了……”

一名黃巾義從呼嘯而來,神色匆匆顯然有要事發生。

張角手執九節仗,身著黃色道袍,面色素白如雪,飄渺之氣四溢,恍如謫仙飄然而出。

聞聲來到房外,黃巾義從們看到他一一精神一振,端直身子,持緊兵戈,眼中盡是狂熱之色。自太平道興起十六年以來,除頭幾年外,張角很少露面,一般都有兩個弟弟和手下布衣行道,蠱惑人心。近幾個月起事在即,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有人說大賢良師在溝通天地,聆聽黃天之意,需要安靜作法,不能輕易外出。

唯有張梁和張角身邊的親衛清楚,這些年張角的身體一直都不怎麼好,時常抱恙,最重一次臥床了一月之久,但太平道起事在即,也只能拖著抱恙之軀不得不處理上上下下一應事物。

“何事如此驚慌,少安毋躁,慢慢道來。”

張角的聲音極具蠱惑之力,令人心平氣和,這名義從幾息之間就平復下來說道:“稟大賢良師,收到京師急報,雒陽渠帥馬元義及其教眾近千人同時被朝廷捕獲,馬渠帥車裂而亡。”

“什麼?快說是怎麼一回事情?”

太平道成員多是社會底層組成,那馬元義是為數不多有謀略之士,是張角最為倚重的手下之一,聞此張角再也不能保持那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病白的臉如紅似血。

張角的怒言讓義從驚秫不已,顫抖的回答道:“來報說馬渠帥在洛陽聯絡了好幾位達官貴族願為內應,就在事成回返時,不知為何神子唐周,跑向朝廷告密,這才導致馬渠帥。。。”

“什麼,唐周他?豎子安敢反叛於我,老夫要讓其歸天。”

張角畢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章        冠禮,笄禮,定親

古之六禮,而冠禮居首,何也?冠禮,禮之始也。加冠後,本人由毫無責任的“孺子”正式跨入社會成為成年人,履踐孝、悌、忠、順,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人,也才有資格去治理他人,才能繼承和發揚華夏之禮儀。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

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女子十五行笄,而諸侯王更早。至東漢以來一般望族之弟都十六而冠,十三而笄,皆因古人成親較早,非及冠笄不得成親之故。

是年,五月三日,朱魁二十歲,淑淑兒十七歲,同時在今日定下親事。

那淑淑兒本綠林出身,年至十五卻未行笄禮,這些草莽出身之人,厭煩這些繁文縟節,要不是今朝上門提親,更是不記得此事,是以今日二人同時行冠笄二禮,後交換信物以示定親。

其實這也是淑淑兒母親早逝緣故,高雄不曾續弦,一應人皆為粗漢,到是正常。

儀式本應在宗廟內舉行,可是朱老實根本就不知自己祠堂在何處,改在家中舉行。而淑淑兒的笄禮也同時放在朱家舉行。

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還要通過占卜決定由哪位賓客為其加冠。事情很巧,筮客與加冠之人不是旁人,正是縣令馬鈞。

行禮前需焚香沐浴,須齋戒三日,當然了,雖是硬性規定,卻沒有幾人遵守,三日不食,到時還不把人餓得頭昏眼花,哪裡還有力氣行冠禮。

一向隨和的馬鈞,竟然對鬼神的迷信程度遠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章 可願為我女英

“懷明說的對,子綱兄既然有心報國,資助馬匹是不錯的提議。”陸纖笑道。

“哈哈”張紘一改遺憾神色,同樣笑道:“若季明你陸家肯出五百副甲衣,那一百匹戰馬,我私自做主全部贈與懷明。”

不等陸纖答應,朱魁先行接話過來。

“多謝季明,子綱兩位兄長援手之恩。”

二人啞然,沒有想到朱魁也有這麼無賴的一面。

冠禮之宴一直持續到深夜,賓客散去,高雄便攜女回府宅,東漢時男女之防雖然未到程朱理學那年代那麼封閉,未婚同居還是會惹來非議。

高乙與王忠卻被朱魁單獨留下問答,偏房內,朱魁端坐在椅子上,左手敲打著椅背,聽著二人的彙報。

這椅子是兩年前朱魁提前發明出來的,轎子之風過去了,則令王忠改造椅子,現已經開始慢慢在大戶小家中流傳開來。

“主公。”

這是高乙第一次稱朱魁為主公,與淑淑兒定親讓這位忠心耿耿的漢子,終於完全認他為主,雖說有無高乙,朱魁都可控制天下鏢局,高乙卻有混綠林的天資,兩年來南北綠林中無人不曉天下鏢局四個大字,這正是高乙的本事。

“自黃巾起義,朝廷頒發旨意各地可自招鄉勇北上討賊,明面上我們早已招夠五百鄉兵,乙已將他們全部替換為鏢局裡五百鏢師。”

偷龍轉鳳,兩年的發展,天下鏢局的鏢師已經突破五百之數分佈江東各處分局,日常只有二三百人運作,其中包括高家寨當年三百人,另外一半是這兩年陸續招收綠林好手,朱魁在現代化體能訓練外,又一直以王翦兵書裡面兵法戰陣訓之,這是他苦心經營兩年結果,也是他準備將來爭霸天下的根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章 誓師

昨夜的冠禮宴席喧鬧到了挺晚,朱魁又與賓客間寒暄不停,而後又召見那王忠與高乙兩人,最後出門追那趙英兒,送她回家,總而言之好一陣的忙活。

不過,翌日的清晨,他還是很早早的起了床,由於多年生活在青山綠水中,他的身體精氣神極為強大,昨夜的喧鬧絲毫沒影響到他的生物鐘。

不過睡了一個多的時辰,就又生龍活虎的爬了起來,出了城門,去了那天下鏢局,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山莊內,後院那麥場邊上,立著百餘個面生的漢子,在場中跑步操練著。朱魁回頭對高乙問道道:“這些就是新招募的鏢師?”

“是的,主公。其餘的已經都分散都各個分鏢局了。”

“都是不錯的青壯,需要好生訓練,又將會是好幫手。不過現在所有有行鏢經驗的老鏢師都被我調走,這些新來的對一切都尚不熟悉,你啊,還是少跑幾趟鏢,完事以穩妥為主。”

朱魁一邊巡視著,想了想,囑咐道。雖然這些年,跟綠林道上的一些強匪都有了聯繫,年底都有給些分紅,減少殺戮和事端,但是這次北上征剿黃巾賊,後方還是能少些麻煩就少些,世事無絕對,小心了才駛得了萬年船。

“是,主公。”高乙應命道,難為他了,朱魁早早爬了起來,他自然也得跟著起床,好陪同解釋著。

朱魁點了點頭,穿過幾個庭院,來到深處的校場,這校場在山莊深處,入口有兩座假山做成的機關,可移動用來遮蓋,這是那馬鈞先生幫他設計的,這讓朱魁很是目瞪口呆,這古人的機械學咋好像比他還了得。

此刻,校場上,黑壓壓五百名鏢師齊齊站好,整齊的佇列,昂首向前,士氣高昂,迎面就給人兇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章 首戰廬江

東漢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五月六日。

庶民營五百匹馬,五百名騎士分批安置樓船上,離開秣陵城,順流而上往廬江郡而去,入夜後,夜空漆黑無光,滾滾濃雲遮天閉月,隆隆作響,陡然間積陰的天空就開始下起雨來。

今年江南雨量比往年多了許多,以秣陵城為例,番上三倍的水量,繼續下去,河道水流水量激增下,很容易沖上河岸,導致良田被淹,快收割的稻苗在積水的浸泡下,爛了根,幾日後太陽一暴曬下,會一片一片的倒下。

不過,早已察覺雨季變動馬鈞等人,卻是早早安排百姓出城挖渠,建水塘,大大小小形狀不一,把雨季中多餘的水朝外引,又或儲存起來,一連一個多月的忙碌,總算對田地作物,並沒有帶來多大破壞。

樓船上,甲板前,朱字旗幟下,朱魁穿著青銅甲衣,中間嵌有方形銀白的鐵片,作為護心鏡,圖上油臘,真是明亮明亮的,好一副英雄少將軍的派頭,此刻他站在船頭,感受著雨水滴在臉上微涼,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此行北上,將異常的艱難和險阻的路途。

順流又順風而上,船速如脫弦箭,甚快,一天時間足以趕到廬江郡下船。那時改陸路直往潁川回合皇甫嵩和朱儁的大部隊。

張角部署道徒為三十六方,大方管萬餘人,小方管六七千人,各立首領,由他統一指揮;黃巾軍實力強大但各自為戰,除張角、張寶、張梁兄弟領導的钜鹿黃巾大本營外。以波才、彭脫領導的潁川黃巾和張曼成、趙弘、韓忠等人領導的南陽黃巾為禍最深,三面包圍之勢進逼雒陽。因此除北中郎將盧植領北方之兵擊張角,皇甫嵩、朱儁兩名中郎將分擊潁川以解燃眉之急。

“朱哥哥雨很大,你光站在那幹什麼,該去船艙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七章 廬江首戰下

朱魁率領五百庶民營弟兄,一夜行船,進入廬江郡地域,馬不停蹄跑了一天,來到郡治所舒縣城下,卻發現有大批黃巾軍攻城,他當即立斷,五百騎士兩翼衝擊,氣勢如虹,殺的四十倍于己方的黃巾軍們陣勢大亂。

黃巾渠帥戴風拼了命嘶喊著,想憑藉農民軍人數上的優勢,大海一般將朱魁等五百騎士淹沒。

不過很快這位農民出生的渠帥戴風就知道是數量並不等於一切,這些騎兵衝擊到離方陣二百步的時候,手中一一捧出弩機,兩寸大小,可兩連發。

箭雨掃過,左右兩翼哀嚎頓起,陣勢立破,兩輪過後,騎兵換上長槍,沖進人群揮舞著見人就刺。

這些自然是朱魁和他的庶民營子弟兵,日以繼夜一年來訓練出的結果,同樣動作射擊,突刺,如果本能般的慣性。

騎射本來是高難度的動作,代表的是冷兵器時期最高的戰場打擊技術,一般來說一名合格弓箭手的訓練要三個月,而一名會騎射的騎士訓練則要一年,可見在中原內地會跑馬奔射的騎士是有多麼的珍貴。

不過騎射的確有他強大的地方,成規模後,的確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蒙古族號稱馬背上的民族,族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人人從小就會騎射,而起嫺熟精湛,故而成吉思汗以他牧民們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一個冷兵器時期最大的帝國,僅此而後世日不落帝國-英國。

而同樣是塞外草原民族,那滿清八旗,卻達不到蒙古那般全民騎射的程度,雖然熟練騎馬,但是滿期八旗更熟悉衝鋒戰陣,猛衝蒙殺,而非迂回射殺。

蒙古會敗,乃敗與,歷史第一個大為重視火器的朱元璋手上,他配合熱武器的戰法,才打敗蒙古的騎射。

不過如今的騎射,朱魁是沒辦法訓練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