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漢皇系統 作者:君仙 (連載中)

三十、請教荀彧

    「荀先生好。」劉辯抱拳一禮,而蔡琰也福了一福。

  「王爺安好,琰姑娘好。」這個姓荀的男子笑起來的時候非常地陽光,彷彿整個書房都亮了起來一樣,讓劉辯看得心頭一動。

  「不知荀先生如何稱呼,與荀攸大人可是同宗?」

  劉辯的心裡面有些好奇,整個三國裡面姓荀的人並不多,而在朝廷裡面任職的大臣中,除了議郞荀攸之外,還有一個司空荀爽,其他姓荀的就沒有了。

  但是,此人沒有穿朝服,顯然並不是朝中大臣,那麼能夠與蔡邕相交的名士中,除了劉辯記憶中的一個人之外,他想不到其他姓荀的人了。

  「在下荀彧,是荀攸的小叔。」

  男子笑了起來,而劉辯卻愣住了,因為此人竟然就是他猜想的荀彧,不僅如此,當荀彧說出他的名字之時,系統立即提醒他臨時任務再次開啟了。

  「臨時任務:請荀彧出山輔助自己,時間限制半個月。」

  「任務獎勵:提升武力一個小級,功勛五百點,信仰二十點,內功一套。」

  「任務懲罰:降低武力二個小級,扣除功勛一千點,信仰四十點。」

  劉辯現在已經學會了從任務獎勵和懲罰裡面預測臨時任務的難度,顯然這個臨時任務是困難不小的,要想請荀彧出山來幫助自己,劉辯並沒有把握,因為他畢竟才十三四歲,手裡面沒權沒勢,儘管將來可能會成為皇帝,但是對於荀彧這樣不願意出仕為官,一心只希望等待明主的世外高人來說,請他相助自己非常困難。

  「原來是荀彧先生,久聞老師說起先生的事蹟,如今才得一見,令劉辯不虛此行了。」

  「王爺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一、賑濟災民

  劉辯終於說出了他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荀彧能夠出山來幫助自己,而荀彧自然也聽得出來,不過他並沒有答應,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王爺之言大善,如果將來王爺能夠成為天子,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有福了。看得出來王爺會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將來若成了帝皇也必定會與眾不同的,只是荀彧一向懶散慣了,向來不在朝廷做事,所以不如那些朝廷眾臣對天下之事瞭解得更多,不能幫到王爺什麼忙呀。」

  「荀先生雖然沒有入仕,但是有句話叫做,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我相信荀先生必定會有在歷史上發出耀眼光芒的那一刻的。同時也希望荀先生能夠想想地想想劉辯之前的話,如果人人像先生這樣吝惜自己的才華,不肯出來為百姓謀福利,那麼天下仍然是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就像如今的大漢朝一樣,表面上看起來仍然風光無限,但是實際上卻是從骨子裡面就已經壞透了。漢室衰微,恐怕數年之後朝廷就將成為擺設了,大漢天下也會國將不國了。」

  劉辯發出了嘆息聲,他的表情凝重,目光遙遙地望著荀彧,但是荀彧卻感覺到劉辯根本沒有看他,而是透過了他的身後,看向了遙遠的地方,似乎是在看向整個大漢的江山社稷。

  在這一刻,荀彧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而是一個飽經滄桑洞徹世事的老人,他的目光中透出了無限的悲涼,不是對個人生命的悲嘆,而是對天下百姓的悲嘆。

  在此時,荀彧差點就忍不住點頭答應劉辯,願意出山來幫助他了,不過話到了嘴邊又讓他硬生生地吞了回去,因為他不是為想出來做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二、王袍換糧

  而在人群中,有一個八尺來高的大漢,年約三十多歲,一張黝黑的臉膛,周圍還跟著數十個精壯的漢子,只不過他們同樣穿得破破爛爛。

  在他們的中間,是一群老人、婦女和孩子,這一路上全靠了他們的保護,這些老老小小才活到了洛陽城來,此時他們遠遠地看著在難民中問候的劉辯。

  「興霸大哥,他就是大皇子劉辯,怎麼只是一個小孩子?」

  一個漢子低聲向為首的大漢問道,周圍的其他漢子也是同樣的表情,不過那為首的大漢卻搖了搖頭:「大皇子今年不過十三四歲,但是你們瞧瞧他做的事情,哪裡是一個孩子所為,所以我覺得大皇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孩子,也許將來會是一個大大的好皇帝呢。」

  「是呀,咱們這一路上也到過許多郡縣,可是願意幫助咱們的很少很少,有的郡縣更是派出了官兵趕我們走。我呀一直在想到了洛陽會是什麼樣子,朝廷會不會把我們當成黃巾賊派兵圍剿我們,但是沒有想到一來就有大皇子殿下給我們準備好了住的地方,準備好了吃的東西,真的活菩薩呀。」

  旁邊的一個老大爺感嘆地說道,立即就有更多的老人附和了起來,這一路逃難途是,死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孩子了,而他們能夠不死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終於感覺到了安寧。

  「對呀,雖然大皇子還小,但是他做的事情讓我周武非常感動,興霸老大,我周武願意去投奔大皇子,不知道老大你們是怎麼想的?」

  「咱們兄弟八百多人,號稱錦帆賊,可是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做的都是行俠仗義之事,不久前大皇子派人來招降我們,稱我們為英雄豪傑,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三、甘寧投效
   
  「大皇子確實了不起呀,年紀那麼小,卻能夠做如此了不起的大事,如今整個洛陽城裡的人們都在談論他的義舉呢,滿朝文武也紛紛議論。小叔,你知道嗎?今天大皇子更有出人意料之舉,他把自己的紫金冠和金蟒袍都拿去換糧了,這太讓人難以置信呀。」

  「呵呵,咱們這個大皇子殿下,年齡雖然不大,但是見識卻大是不凡,能夠如此做才是他的行為呀。公達,你可知道那天在蔡大學士的書房裡面,大皇子和我說了些什麼嗎?」

  「莫非大皇子殿下在招攬小叔你?」荀攸深知自己的小叔,雖然名不傳於世,但是其實卻是有大才的人。

  「不錯,你說大皇子殿下如此年輕,如果背後沒有人指點他的話,他怎麼會知道我呢?而且大皇子殿下那天對我說過一句話,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思考著,越想越覺得寓意深刻呀。」

  「哦,大皇子殿下說了什麼,能夠讓小叔你唸唸不忘?」

  「大皇子殿下說過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是天下所有人的國家,不是他們劉家的天下,而國家的興旺衰敗,與天下的每一個人都有關係。這句話你以前聽過嗎?」

  「從未聽過,但是仔細一想,這句話中卻包含著莫大的智慧,高深的玄理,深合儒家之道,大有民本之意,更是一改傳統的以家為天下的思想,非常難得呀。」

  「是呀,當時我就非常地震驚,可以這麼說,如果大皇子不是才這麼小,可能當時我就願意投效他了。只是我一想到大皇子殿下年齡這麼小,以後的事情還說不清楚是什麼樣的,太早投效過去如果以後發生什麼變故,我就無路可退了呀。所以這才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四、向大臣借糧

  隨後,劉辯將甘寧叫到了自己的書房,與他單獨地談了半夜,第二天一大早,甘寧等人就從史府消失了,然後不知不覺地回到了難民之中,而且是分散到了不同的大棚裡。

  下午的時候,十餘萬難民全部到了洛陽城外,後面已經再沒有難民了,但是這十多萬人中有近半的難民還沒有住的地方,儘管前面的那些大棚裡面的百姓擠了又擠,但是還是有三四萬人無法住下,更不用說多出幾萬人後需要的糧食會更多了。

  「父老鄉親們,大家先喝點稀飯暖暖身體,本王馬上回洛陽城去想辦法為大家準備大棚和糧食,一定在天黑之前為大家準備好一切,請大家先忍耐一下吧。」

  劉辯向大將軍何進要了一千羽林軍將士,然後帶著他們回到了洛陽城去,於皇宮之外的中東門旁邊設下一個高台,而後他端坐高台之上,讓人安排下文房四寶,然後動手寫下了一張張借條。

  「來人,帶著本王的借條,去大將軍何進的府上借糧食五百石。」

  「向宗正令劉虞借糧食四百石。」

  「向車騎將軍何苗借糧食四百石。」

  「向左將軍皇甫嵩借糧食三百石。」

  「向太僕弘農鄧盛借糧食三百石。」

  「向大司農張溫借糧食三百石。」

  「向光祿勳沛國丁宮借糧食三百石。」

  「向中常侍張讓借糧食五百石。」

  「向中常侍趙忠借糧食五百石。」

  「向司空張濟借糧食三百石。」

  「向太僕河內張延借糧食三百石。」

  「向永樂少府樊陵借糧食三百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五、甘寧入禁軍

  天還沒有黑下來,劉辯派出的借糧大軍紛紛回來了,他們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而且還有一些朝廷大臣拿出來了比劉辯要求的更多的糧食。

  就是那些對劉辯不滿的朝臣,也沒有敢於反抗不借,因為他們一邊讓人準備著,一邊卻互相打聽著其他大臣家裡的情況,發現大家都在借出糧食,就沒有人敢於不借,生怕惹急了大皇子劉辯,到時候來個抄家什麼的,恐怕虧得更大了。

  隨後,羽林軍大軍將這一批糧食運送到了城外的難民安置點,此時數十個新棚已經搭建起來了,將所有的難民都安置了下來。

  而且有了這一批糧食之後,至少可以為這些難民提供五天左右的生活保障了,劉辯也暫時放下心來了,他相信五天之後朝廷已經有了對策了。

  回到了難民點後,劉辯再次巡視了一遍所有的難民,雖然他沒有下馬,但是巡視一遍也花了一個時辰的時間,累得他不得了,不過也在其中看到了甘寧等人,他們都暗暗地向劉辯點了點頭示意。

  劉辯將甘寧等人安排回了難民營地,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因為他聽說了西園禁軍要在難民中招收一批青壯年補充兵力,使整個西園禁軍達到三千之數。

  而此時的西園禁軍不過千多人而已,還需要補充近二千人,而且這些難民經過了災難之後,能夠活下來的都是一些能力不錯的人,禁軍從他們中徵召也可以防止一些別有用心之徒混入。

  劉辯知道,歷史上的靈帝將在八月設置西園禁軍八營,挑選八名勇武之士擔任西園禁軍的校尉,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園八校尉。

  本來靈帝的意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六、荀彧終於出山

  難民來到洛陽城外的第八天,一個身著普通布衣的青衣中年人來到了難民營中,他面相清矍,顯得非常和藹,說話的時候彬彬有禮,不溫不火,讓人聽了非常舒適,不知不覺中就願意相信他的話。

  「各位父老鄉親們,我是弘農王爺大皇子劉辯手下的謀臣荀彧,今天來找大家是偷偷來了,大皇子他並不知道我來找大家了。我為什麼要來找大家呢?是因為我想大家幫我一個忙。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大皇子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並且冒著天大的危險向各個朝臣借糧,肯定就不會有大家的今天的。而大家現在可以說是過上了比較穩定的生活,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大皇子這樣做會得罪多少朝廷的大臣呢?大皇子名義上說將來會還給這些大臣糧食,但是實際上大家也知道,大皇子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而且剛剛封弘農王不過一個月時間,他怎麼可能還得了那麼多的糧食呢?所以,大皇子幫了大家,我也希望大家幫大皇子一個忙,雖然大皇子並不想麻煩大家,但是我還是偷偷地來找大家來了,因為我相信大家不是沒有良心的人。」

  這個人正是荀彧,他來到難民營中之後,趁著剛剛午飯過後羽林軍不在的時間,向著難民營中的難民們述說道,頓時就引起了難民們的熱烈反應。

  「荀大人,你告訴我們,怎麼才能夠幫到大皇子?我們知道大皇子為了我們,不但將自己的紫金冠、金蟒袍全部都拿去換了糧食,而且還向許多朝廷大臣借下了大量的糧食,不然的話我們早就餓肚子了。只要是能夠幫到大皇子的,就是要了我們的命也沒有關係。」

  「對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七、萬民請命立太子

  這天晚上,劉辯由於近段時間來非常累,所以回宮去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一早就起床收拾好後,來到了皇宮之外的地方等待著,因為昨天聖上傳令,讓大皇子明天陪著聖上和文武百官去巡視看望那些難民們,因而他早早的就到了這裡來。

  今天,劉辯穿了一身白色的衣袍,上面繡著大團花圖案,不過卻不是蟒圖,因為他的蟒袍已經拿去換了糧食,如果今天再穿一件蟒袍到難民營地去,豈不是打自己的臉,何況他們作為皇子也並不是件件衣服都是蟒袍的。

  不一會兒,漢靈帝在滿朝文武大臣的陪同下離開了德陽殿,來到了宮門口,而劉辯立即迎了上去:「兒臣參見父皇,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呵呵,辯兒請起吧,這些日子辛苦你了。」

  「為父皇分憂,是兒臣的份內之事,這是兒臣應該做的。」

  「嗯,說得好,不過父皇看你這段時間身體可是長高了一些,也長壯了一些,現在已經像一個小大人了呀。」

  「父皇,兒臣以前年齡小不懂事,現在天天都在抽出時間來訓練自己的體能,所以這段時間吃得下飯,身體才長高長壯了一些。」

  「哦,辯兒現在每天訓練多久呀?」

  「兒臣每天要訓練二個時辰,我在賢德殿的後院裡面專門建了一個訓練場,專門請了一些羽林軍將士幫忙訓練我,同時向他們學習一些防身之技。」

  「嗯,辯兒雖然才十三四歲,但是知道居安思危,有志氣呀。今天你就跟在父皇的身邊吧。」

  「是,兒臣遵命。」

  劉辯於是跟在了漢靈帝的車駕之後,雖然他年歲不大,但是騎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八、萬言書代表的民心

  聽到這樣震耳欲聾的高呼聲,頓時所有大臣的臉色都變了,漢靈帝的面色也變了,他的目光下意識地望向了大皇子劉辯,卻發現劉辯的臉上也滿是驚愕的神色,彷彿他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或者說他根本就不知道會發現這樣的事情。

  「父皇,兒臣雖然出面安撫難民,但是卻只是想為父皇分憂,並沒有借此事要父皇立兒臣為太子的意思,還望父皇明察。」

  劉辯看到靈帝望向了自己,雖然他的目光中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神情,但是心裡面卻是一咯噔,連忙跪了下去,恭敬地向靈帝說道,而且他的目光望著靈帝,非常地坦然。

  劉辯確實並不知道這一切,所以他是問心無愧的,漢靈帝一眼就看了出來,所以他只是擺了擺手,然後從龍輦之上站了起來,望向了前方,而所有的難民頓時靜了下來。

  「聖上,草民斗膽寫下萬言書,並且有十萬難民百姓簽名為證,希望聖上能夠立大皇子為太子,則我們大漢的百姓會福澤綿延,大家會永遠記頌聖上的恩德的。」

  劉辯朝著那還在高聲說話的人望去,不由得一愣,因為他發現那人原來竟然是荀彧,不過好在此時靈帝沒有再注意他了,否則的話劉辯就是有理也說不清楚了。

  「閣下是何人?居然膽大包天,敢幹預朝廷的事情?」

  靈帝聲音平靜的問道,雖然聲音中並沒有憤怒,但是周圍的大臣們卻都為那人捏了一把汗,因為他們有的人已經認出了荀彧來,而在群臣面前冒犯大漢天子,這個罪名可是不小,而且靈帝要是一怒,恐怕荀彧就要倒霉了。

  「啟奏聖上,草民一介布衣,名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三十九、大皇子禁足深宮

  看到靈帝久久地不睜開眼睛,劉辯的腦門上面汗水直冒出來,他感覺自己的身上如同有千萬隻螞蟻在爬動一樣,非常地感受,但是卻不得不站在靈帝身邊動也不敢動一下。

  「辯兒,你想當太子不?」

  就在萬民的呼聲中,劉辯卻聽到了靈帝輕輕地問他,雖然靈帝的語氣非常平和,聽不出有什麼情緒來,但是劉辯還是嚇得連忙低頭回答道:

  「父皇明鑑,辯兒還年幼無知,不敢奢望太子之位,一切由父皇定奪。」

  隨後,劉辯來到了龍輦前方,面對著周圍那高呼的難民百姓,舉起了雙掌向下按了按,頓時周圍的聲音瞬間就全部消失了,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劉辯。

  「荀彧先生,各位父老鄉親們,劉辯在此感謝大家對本王的心意,非常地感謝。

  劉辯身為皇子王爺,為大家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出自於父皇的旨意,是替父皇所做的份內之事。

  所以,劉辯不敢當大家這份厚意,也從來不敢奢望太子之位。因為父皇正值春秋鼎盛之時,立太子之事完全可以緩到以後再說,而且相信父皇會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來繼承大漢的江山的。

  本王即使不能成為太子,但是仍然是父皇的皇子,也仍然是我大漢的王爺,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是應該的,並不是想要得到大家的回報。

  本王只是希望大家要感恩父皇,要感謝滿朝文武百官,以後洪水退後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重新建設大家的家園,而朝廷會派人幫助你們的,也會為大家提供糧食種子農具等生活用品的,因此今天之後劉辯就不來看大家了,請大家多多保重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