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明揚三國 作者:海漂 (連載中)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一章 天意上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一個縣令之子,也就是如今的縣長或者地級市市長,在地方已經是高官了,何況在過去縣令管理著政、軍、法各項大權為一身,富春縣縣令等于是富春的土皇帝,而孫堅就是土皇帝太子。

    可以試想下,若一個地級市市長的公子遇到了你,還跟你套近乎,暗示要收你為己用,很多人想必都會順桿上爬,低頭就拜,大喊一聲︰“大哥,以後小弟就跟你混了,刀山火海,我替你闖。”

    這般鏡頭,孫堅、祖茂、黃蓋、程普四人皆如此覺的,這朱三不過普通漁民百姓人家,應該不會拒絕他的邀請。

    可惜朱三不是尋常的打漁娃,腦中有個後世成熟的靈魂,他會思考,會擇優而選,孫堅雖是吳國開國奠基人,但何為奠基?就是要用刀用槍拼著性命去打,為子孫而搏基業。

    其結局有二,第一大業未成身先死,第二落的一身病痛,英年早逝。孫堅就是前者最好的標志性人物,甚至連他連他的大兒子孫策也步他後塵,為孫權做嫁衣。

    奠基最苦,所以追隨創業者的屬下死亡率最高,死的也淒涼,祖茂就是代表,殿後而死。

    這可不是朱三想要的結果,他並非排斥東吳集團,要投也是將來孫權繼位之後,自己帶著一些後世發明,前去拜見,搏個清閑官職,不摻合那中原三國大戰,逍遙過完這輩子,期待下個輪回,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紀,這沒電視、電話、電腦的日子已經忍受八年了。

    本想結交一番,平輩交友,看來是不可能了。

    孫堅四人看著朱三低頭,一副認真思量的模樣,也不著急,他們很自信,自懂事以來,孫堅一直魅力十足,周遭的玩伴、大人們都喜歡親近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二章 天意中

    那渡口四個地痞死後的第三天,渡口上突然又來了兩撥渾身充滿江水味游俠豪客,其中一波正是那衛叔帶來的人馬,有十數來人,要找那四地痞報仇,不過略做打听之後,得知富春縣公子孫堅使得一把古澱刀,刀斬三地痞,懲惡揚善,乃江東六郡第一杰出少年。

    另外朱三一人獨斗地痞的事情,也被听入耳中,但並沒孫堅那般哄傳響亮,僅僅一句渡口黑面郎,年少驍勇,助那孫公子拿下一地痞,短短而已。也難怪,一個刻意的宣傳,加上鏟除惡霸的行為,在各地各縣都有事跡,一起烘托下,自然顯得孫堅無比耀眼。

    只是那衛叔听到朱三有武藝在身,有些驚訝,那日他認真觀察過,並沒在朱三的雙手上看到任何使劍的繭子或是使用其他武器的跡象,但他還記得與朱三的承諾,並沒有再去探听他的住處與親人。

    如今得知伏擊他們的地痞都已斃命,幕後的線索已經斷了。

    高達三丈的巨大樓船上,船艙的房間里,衛叔躬身對一中年男子,稟報自己查探所得。

    “你真的在秣陵縣外渡口里遇到了那吳家老三?是偶遇還是。。。你怎麼看?”那男子帶著威嚴的聲音反問著。

    “不像是偶遇,對方像是也在打听那四個地痞的行蹤,後來知道結果後,好像匆匆而走。”衛叔據實說道。

    “唔。。”那中年扶著下須,沉默著,你也辛苦了,下去吧,一會便揮退了衛叔。

    少會,站起來到船艙窗口,看著外面條條樓船、蒙沖交錯,一道道人影來回走動,甚至有炊煙升起,還有那孩童的嬉笑聲,男子嘆息了一聲,喃喃道︰“罷了,罷了,老二我知你有怨,這次就算了,莫要有下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三章 太平與于吉

    不說那張小妹遠望朱三離去,遲遲不歸,那成親不到一月的朱大本是如膠似漆時刻,第一次離開妻子超過一天,此刻滿臉的紅光。

    朱大與朱三的外貌相差不少,除去那細長的的濃眉,朱三傾向母親陳氏多些,而朱大繼承了朱老實那寬大的肩膀。

    “三弟,大哥見那張家丫頭八成是喜歡上你了,這給你做的鞋,多精細,多結實啊。”朱大搖著船櫓,盯著弟弟腳上的布鞋,嘻哈打趣道︰“要不,我回去給阿娘說說,到老張家說親,再等兩年,你完成學業後,就可完婚。”

    “大哥,話可不能亂講,自二姐去了以後,我可是一直把小妹姐當親姐姐來看,可別亂來,壞了我倆姐弟情誼。”朱三瞪了一眼自家兄長。

    那張小妹喜歡自己?他心里可不這麼認為,大家從小一起長大,關系密切些,相互更關心些,如此而已。

    “三弟你這麼認為,人家可未必,怎麼就不見她給你大哥我做鞋,也沒給五妹做過。”朱大繼續說著。

    “那是因為上次我送了人家一只銀釵答謝平日對小五照顧的恩情,這是回禮,哪有你想的那麼齷齪。”朱三解釋著,見那朱大還要不依不饒,,趕忙打斷道︰“大哥,好好劃船吧,不然今晚日落前趕不到江都渡口,你我兩兄弟可就要睡甲板了。”

    “好了,不說就是了。”

    從秣陵縣外的渡口順江到廣陵江都縣外渡口,一般需要一天半多的時間,朱三他們的漁船有長帆,加上兩兄弟輪換的劃,縮短了那半天多的時間,才能當日靠岸,免得露宿江面。

    兄弟倆在江都外渡口里尋了間客棧,住了一晚,隔日朱大就駕船回去,剩下朱三一人徒步朝北而走,這年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四章 道家

    馬元義生有一張和善的臉,笑起來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一種父親般的信賴感,正如朱三前世在教堂里見到的神父那般。

    對于于吉的責問,馬元義並沒有出言否認,而是做足弟子的身份回答著。

    “青蓮白藕本一家,師伯與師父都出出自南華祖師門下,祖師雖然仙逝,他的道統理應我等後輩發揚光大,何分南北,求的不都是讓太平經義傳于天下,光興道家,與儒家爭鋒。”

    “你倒牙尖嘴利,句句是道,我也不與你爭,說吧,張角讓你來南方,不會僅僅是來與我搶信徒這麼簡單。”于吉瞬間收起自己的怒氣,換了副長輩臉色,淡淡的問著。

    “師伯明鑒,老師派我南下,曾有言,若遇師伯,當請師伯親自北上冀州一趟。”馬元義恭敬的將自己目的說出。

    “北上?可是要共謀那所謂的太平盛世?荒繆!當年老師傳他《太平要術》乃為懸壺濟世之醫術,以宗教之名一邊導人向善,一邊以針灸之術救人。”

    “可他!你看看這些年的所做所為,就連你馬元義剛剛也只懂用符水相欺,你那針袋呢?”

    “老夫可不像他,自領《太平青領道》起,一直苦研藥草煉丹之術,我那咒術祈福,亦是告訴他人,生平要記得積德行善,自有福報,福報所至,自然百病全消。”

    “太平二字,他竟曲解為要改天換日,豈不知如此做法,將要有多少百姓,多少人無故卷入喪命!”

    “老師道統真意乃是人人向善,配以救人醫術,從而天下盛世太平,而非儒家那王道盛世,如此明道暗儒,不過師門敗類,竟妄敢叫我去冀州,無恥之尤,老夫羞于他為伍。”

    于吉憤憤說著,言語雖利,卻不響亮,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五章 天意上

    在山中露宿了一夜,隔日出了江都縣,朱三很幸運的遇到一駕著牛車的老漢,連忙小跑上前問道︰“這位老伯伯,可是往高郵縣去?小子徒走多日,兩腿累的荒,能否搭上一程?”

    看著朱三獨自一人,滿身的塵土,小小的年紀,老人家熱情的吆喝著︰“這麼小的娃子,怎麼一個人出門,辛苦了吧,快上來把,老丈正住高郵縣城外,就順路帶你一程吧。”

    “多謝老伯伯!”朱三見其同意,歡呼的笑了一聲,一個背躍,坐在了車板上。

    “小娃哪里來的,怎麼一個人出門在外,你家大人呢?”牛車老漢眯著額頭的皺紋,一臉慈祥,關心的問著。

    “大人們都在家,我是從秣陵縣來的,來高郵縣求學的。”朱三據實相告,沒什麼好隱瞞的。

    “秣陵縣?了不得啊!渡江過縣,你小小年紀,竟也能走到這里,真不同凡響,真厲害。”牛車老漢驚訝的夸著,並無不信之色,又問道︰“那你來找高郵縣尋找哪位先生?”

    如今進入高郵縣境內,正好跟這個老爺爺問路一番,想到這里,朱三答道︰“老伯伯,可知梅花山莊,里面有個張儉先生?”

    “梅花莊?張儉先生?老丈沒有听說過,莫不是那隱士高人,這些你最好進城門里問問,那里消息多。”牛車老漢搖搖頭,建議到。

    也只能如此了,朱三又謝一聲,這兩天一直用腳走路,可把他累壞了,挪了挪到車板的木沿靠了靠,讓自己舒服些,搖搖看著老漢揮舞著鞭子,趕著老牛一路前行。只是老牛實在是年紀不小了,雖然呼哧呼哧的直喘氣,卻怎麼也快不起來。

    听著吱吱呀呀的車輪聲,看著老牛不緊不慢的向前走,朱三忽然有一種輕松的感覺,前世年少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六章 天意下

    好一會,朱三急不可耐,欲就此離去的時候。“嘩啦!”大門終于嗚嗚的緩緩開啟。

    “又有人在梅花林迷路了嗎?”一道男聲從門內傳出,同時一名五十上下的老者開門而出,老者兩鬢摻白,手有老繭皺紋,出門後一見竟是一個黃毛少年神色自若的看著自己,抬頭瞧瞧周圍,再無他人。

    “是你敲的門?”

    “老伯,這里除我之外還有其他人嗎?”朱三聳聳肩,看了看周圍,趣問道。

    “你怎麼一個人在山里,可是一個人跑出村玩?迷路了?”朱三童真的口氣,讓老者一時露出了微笑。

    “小子並非迷路,正是要找這梅花山莊,前來拜見張儉張先生。”朱三老氣橫秋的拱手說道。

    “找老爺?”老者低喃一聲,細不可聞,隨即臉色一變,後退一步,就欲關門,冷冷答道︰“小少年,你找錯地方了,這里沒有什麼張儉先生,快下山去吧。”

    老者神情陰雲般的變化,令朱三有些觸手不及,但還是很快反應起來,迅速朝前兩步,整個人生生的插進門縫。

    晃蕩幾下,門卡住了,朱三單手抵住,另一支手從懷里掏出一絹布。

    “老伯,你這是做什麼?我並無他意,何故據我與門外?”

    “這里有絹信一封,勞煩呈給張儉先生,若他不見,小子自然會離去。”

    絹信用布囊裝著,老者遲疑了下,見不過是一小孩,不太可能有什麼危險,自己剛剛太沖動了,不僅暴露了自己,正好讓對方確定了老爺的存在。

    無奈下,只好接過那布囊,留聲道︰“你在這等著,老爺見不見,再說。

    老者領著布囊走了,朱三也不著急,靜靜在門口候著消息。

    一小會後,人就回轉出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七章 夜宵

    (這章開始,主角更名使用朱魁。海漂去世的堂哥就是叫朱魁,為了讓哥活在自己心中。)

    張儉取名,朱魁拜謝應命。

    出了書房後,遇上正在清洗碗筷的何伯,將拜師一事告之,同時自己今後要住在這里,多有麻煩了。

    “老朽恭喜郎君了。”

    “何伯,郎君郎君的叫,這听的怪別扭的,你喊我三郎吧,順耳些!”

    “那好,那三郎就隨老朽來吧,我給你騰個房間。”

    何伯站起身來,在麻布上擦了擦手,領著朱魁去了房間,又基本介紹了下山莊居住的情況。

    張儉,漢初趙王張耳的後人,西漢建國不久後,劉邦為鞏固政權,剪除異姓王,張家慢慢的沒落下去,遺留至今,剩下的不過是尋常的貴族。

    只是哪怕是尋常貴族,張家還是很富有的,梅花山莊乃西漢時張耳所建,那時張耳已然發現劉邦有兔死狗烹之念,為自己留了逃亡後路,可惜自己沒用上,繼位趙王的第二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也沒用上,而後代代也都沒人入住,偶爾有後人修葺一番,當做別院避暑,故而荒廢了四百多年,終究讓張儉這個曾曾孫給用上了。

    主僕二人住進已有半年多,平日里何伯下山采購日常用品,但坐吃總會山空,因此山莊後院,何伯力所能及的開墾了些菜地,有意自給自足的過。

    兩漢時期,有錢人家已經可以一日三餐,而晚餐稱飧食,一般在申時分,朱魁敲門時,張儉、何伯二人正是剛吃完飯時間,耽擱了些時間,導致等候了很久才開門。

    朱魁的行李不多,就一包裹,一匕首,等一切整理完畢,何伯才想起朱魁可能飯還沒吃,由于事前沒準備三人份,便要去給他重新做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八章 易與術數上

    學生事師,雖無服,有父兄之恩,故稱弟子也!轉相傳授者為門生,常有千人,故孔子有門生三千之說。

    而其親授業者為入室弟子或親傳弟子,再進一步就是衣缽傳人,這些都是師門嫡系。

    王叔公乃張儉父親的好友,所謂長者薦,故朱魁一入門下,就是入室弟子。

    自重生來到這個世上,朱魁便養成了一個前世重未有過的好習慣,作為曾經的一個八零後,愛好懶覺,晚睡晚起,身體無比雍散。

    如今每天雞鳴即起,洗漱一番後,就開始跑步,繞村而跑,而後看一會書,之後才會去出船打漁。

    梅花山莊沒有公雞,但是幾年的跑步習慣已經深入朱魁的骨髓,形成生物鐘。

    繞著山莊小跑兩圈結束後,在水井旁提了桶水,擦洗一番,感覺時間差不多後,往前院大堂走去,此刻張儉、何伯都在,案上擺著三份早食,滿滿的粟粥與三碟子野菜,沒有肉和其他。

    朱魁來遲了,兩人已經在拌著筷子吃著,剛剛繞莊子跑的時候,是已經看到何伯在打水,卻不想這麼轉身的功夫,飯好了,先生也起來,自己卻錯過了時間,怕是要被先生誤會自己性格散漫,心中叫苦往日晃悠悠的性子要收收。

    “弟子姍姍來遲,請先生責罰。”

    聞聲,張儉停下手中筷子,橫眼看著朱魁,有不渝之色,他醒來後,來到大堂上,好半會都沒見著人,早食時間竟讓人等,這習慣不好。

    張儉食案在主位,何伯在左下位,朱魁食案在右下位,表示入室弟子的地位在張家老僕人之上,當然僅僅身份上,而非信任上。

    見朱魁一臉不知道怎麼解釋樣子,何伯有些心軟,便出言幫襯道:“老爺,三郎一早那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十九章 易與術數下

    長江以北,廣陵郡的冬天,寒到冷時,雪花飄飄,片片覆蓋在山脊上,陽光在這片白的反照下,顯得格外的溫暖。

    深冬了,朱魁在梅花山莊入學,已經過去三個月,冬至時分,山林間清冷了許多。

    何伯依舊每五日下山一次,擔著擔子運回油、米、鹽日常用品,並且為張儉整理雜物,東擦西抬的,二人少年時,乃公子與書童,幾十年下來,不僅感情深厚,對張儉的照料更是成了習慣。

    年紀大了便是大了,看著何伯整理家務,時不時總要停下喘息,休息。冬日到後,拾柴火的工作比夏天多了三倍以上,供以取暖,因而更加累人。

    朱魁覺得讓一個五十多年的老人家,如此辛勞的照料自己,心底十分過意不去,便找張儉,行了一禮,請示道︰“見過老師!”

    “你找我何事?”

    朱魁整了整思路,答道︰“學生日夜見何伯打理家務外,還要辛苦拾、砍木柴,太過辛苦。再者說,師之事,弟子服其勞,懇請老師準許,每日課業結束後,下山購買干柴,為何伯分擔一二。”

    下山去縣里買現成的木柴,卻不是自己砍,梅花山莊周圍是梅花林,冬日里梅花盛開,梅花樹那是綠綠蔭蔭,這些樹枝砍下,是不能當柴燒,只能出梅林,去更遠山林,然而枯樹干枝,數量有限,耗時頗長。

    下山購買,更加合算,況且朱魁心中自有打算。

    見朱魁知道關心長者,有孝心,仁心,自己完全沒有不允之理,便答應道︰“這些事情,你自決即可,買柴費用你可去何管事那里支取。”

    “多謝老師。”謝過一聲,而後朱魁突然說道︰“再稟老師,弟子有意以書易柴,用老師手書那卷《論語》教授山下農家子弟,換取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明揚三國 正文 第二十章 帝王相

    這個少年正是朱魁,來到茅亭後,將肩上擔子放下,做在石墩上,微微翹著二郎腿,取下腰間的水囊,仰頭痛飲。

    揚起儒袍的袖子,重重擦了一擦,大冷天的,若不擦干嘴沿,水漬結成了冰,皮膚極為容易裂開。

    忽然,朱魁覺著身邊有人盯著自己,仰頭一看,這才想起亭里還有兩個人,自己一個疏忽,出了洋相,定是讓人笑話了。

    趙姓青年與吳姓青年本正聊著,突然見有人過來,立刻停下話來,又一看不過是個小孩,也不在忌諱,心中認定,小孩懂啥。

    只不過,朱魁這個娃子穿扮和動作,著實讓他刮目相看,整齊的儒生衣衫,真絲綢緞,一眼就看出是好料子,只是這肩上的擔子,這二郎腿坐姿,如此邋遢隨意,二者一下變得無比怪異。

    這都是富貴人家的公子書生,還是山民人家的野小子。

    “這個,小子失禮了,二位先生請繼續,我歇歇就走。”朱魁尷尬的說了聲,嘿嘿的坐到了一旁,以示自己不打擾他們。

    那趙姓青年在朱魁回頭那一瞬間,突然的一愣,雙眼有精光一閃而過,像是發現了什麼,那交叉在袖中保暖的雙手,手指不經意間暗暗彈跳了幾下,眉毛立時一挑,正想動口問些什麼。

    那吳姓青年打斷他的思考,繼續聊道︰“兄長,你方才提到,單甫大師說過,諸天星宿有三分跡象,意為天下有三分之劫?可有何證據。”

    “天命難測,老師也不過觀天象,隱隱感覺而已,再具體些便只是推算出,三分龍氣,有一分在東南。”

    “東南?”吳姓青年試探的問著。

    “是的,賢弟可記得四百年前,始皇帝五次出巡,至楚邑金陵一事?”趙姓青年問道。

    “這自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