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三國之雲台 作者:無心楓 (連載中)

第一卷第十章躬行與躬耕

--- 自從那日一番人物品評之後,水鏡先生對鄧瀚的所持的教導態度又是不同,頗有些讓他撒鴨子的勁頭。 而且,水鏡先生又開始四處遊歷的生活,不過這次卻是不再像去年那樣時時帶著他了,而且鄧瀚每次在先生出遊時,好像都能從先生的眼睛裡讀出這樣的意思,“小子,你表現的很好,智力出眾,見機也快,可是也不能放鬆,不要因此止步不前,就呆在家裡,獨處一下吧,老夫我可是不要再帶你玩了啊,哈哈!”

鄧瀚倒也不懼,他人雖小,可畢竟鬼大,而且是乎一般人眼中的大,“哼,難道還有什麼能難倒我的麼?”

水鏡莊周圍自然沒有什麼猛獸出沒,不然先生也不會將隱居的宅院安置於此。 可是即便隱居,是人總是要吃飯的。 先生離家第一天,鄧瀚習慣性的如往常一般的讀書習字,中途猛然想起,要自己做飯吃,便去了廚房。

書上雖也說,君子遠皰廚,可是管子也有雲,倉廩實方能知禮節。 “恩,有刀,有案板,青菜幾顆,粟米一碗,還好,材料備齊,開火,”這個時候卻是問題來了,“咦,柴火不多了!恩,好,先湊合一頓,等吃過飯,便去去林間撿一些來!”

對於鄧瀚來說,此時自然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倒也很好捯飭。 收拾完了,便走向了林間,順手還拿了一把小砍斧,以防萬一找不到柴火呢,當然那也只能拿小的,大的到地他也掄不動啊!

“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走在路上,四下無人,鄧瀚倒也不覺的害怕,大聲的吟誦倒是驚起了不少林間的鳥雀。 萬物生,林間卻是沒有多少柴火可以撿,“幸好我自有防備,大的砍不動,小的剛合適!”照著那些樹蔭之間的小樹,鄧瀚便揮動了砍斧,動起了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一章家有賢妻

--- 自那日鄧瀚與諸葛亮就院中擺置的石頭交談之後,諸葛亮便像是抓住了什麼靈感,隨後便整日的想著那片石頭,有時候對著石頭喃喃自語,有時候則是手裡抱著本兵書苦思不已。 偶爾,他也會稍停下來,和黃月英解說一些東西,自然都是些關於那石頭的事情。

雖然如今的鄧瀚在學識方面也應算是略有小成,可是對於兵法軍事之類的東西,畢竟體會不深,卻是沒有可能給諸葛亮在推演陣圖時提供更多的幫助。 那日他能夠由一堆毫無形狀的亂石,想到八陣圖,倒也算是小小的推動了一下歷史。 自從成為了水鏡先生的弟子,每次見到諸葛亮,鄧瀚往往都會想到那句或能概言其一生功業的詩句,所謂:“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一般來說,所謂“陣”,是指兩軍交戰時所部署的一種行列形態。 陣形部署比較複雜,其目的都無非是為了迷惑對方,讓對方摸不著頭腦,使之輕而無備,自然能給我方帶來勝機。 所謂陣形,有的是為了防禦,有的則是為了進攻,作為統帥,自是要根據敵情、地形、氣候的變化來“排兵布陣”,這也就是兵書中所提到的“陣法” 。 而“圖”則是規模的意思,陣圖便是經過演練,然後能取得陣列所要達到基本成效的陣形部署方式和方法。

而對於古代陣法,鄧瀚也不過只是知道,凡是一代軍師大家,都能因地制宜,善用兵陣,至於後世所傳的諸葛亮的八陣圖,鄧瀚也不過僅僅是知道是和周易八卦有關,這卻是已經在一開始便向諸葛亮提及,所以現在當諸葛亮根據這一點提示,將它展推演開來時,鄧瀚自然是插不上話,心雖有餘實是力不足。

而黃月英卻是家學淵源,且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二章父子夜談

--- 鄧瀚從隆中匆匆回到水鏡莊,卻沒有在莊內找到水鏡先生,又四處探尋了一番,也沒有現水鏡先生給他留有什麼訊息。 鄧瀚尋思一番,卻是決定回襄陽。

如今鄧瀚往來縱橫,若是與先生同行,自是或步行或乘車皆隨先生,若是其單獨出行,卻是乘馬而行,畢竟這是當下最快的行動方式了,多虧了他的父親為了照顧他,並也算是報答水鏡先生,給他這邊送了幾匹馬。 業已十歲的他,身量雖然不足以騎乘高頭大馬,小一號的倒也可以將就。

雖然鄧瀚也是知道騎此時的無鞍無蹬馬,是一種很難的事情,卻也沒有貪圖自己便宜,而將那幾樣東西擺弄出來,卻是因為此物雖小,可是能大大的提高騎兵的作戰能力,在他還不能對這類東西有能夠控制的能力時,卻是不想將那蝴蝶的翅膀扇的更大一些。 此外,對於他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年少多吃苦,倒是可以增強自身的體質,也能鍛煉自己的意志,不過倒是每次騎完馬,他都要好好的做些恢復運動,盡量的將腿腳伸直,他自然是不想有一雙羅圈腿的。

當他回到鄧府,母親鄧氏自然喜出望外,雖然水鏡先生現下對他的學業多是讓其自學,不再嚴格的控制他的行動,鄧瀚卻很喜歡和那幾個師兄一起,不過由於距離近,而且諸葛亮也多是在家,就是不在時,黃月英也是鄧瀚樂於見到的,所以他就往隆中跑得較勤,至於鄧府,卻甚少回來,以至於鄧氏幾次去水鏡莊看他,都沒有見到。

鄧瀚見到鄧氏高興的模樣,不僅心下深感愧疚不已,“原本自己還有想著好好的報答鄧氏夫婦,可是仔細想想做的很是失敗,求學不是理由,即使是再沒有功夫,提筆寫上些消息告知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三章吾為先行

--- 襄陽城北門外。

一條通向遠方的大路旁簇擁著兩隊人,其中之一隊人數較少,另一隊較多。

此時鄧瀚卻是在那較少一隊人中。 這是鄧瀚在送別鄧羲夫婦回鄉探親。 自從鄧羲投身荊州以來,用於任事,兢兢業業,多年來也未曾有過回鄉之舉,雖然老家章陵那裡,如今至親之人俱已不在,可是這時侯的人宗族的觀念意識卻是很強,這次調任江陵,並沒有很嚴的行程要求,倒是讓鄧羲有了時間,也湊成了這次難得的衣錦還鄉,唯一稍有遺憾的是鄧瀚卻是不願一同回章陵,不過鄧羲倒也理解,他這次回鄉之後,自然是要直接去江陵,若是要帶著兒子一起回去,到時候,還得再送回襄陽,倒也有諸多不便,這是鄧羲的看法。 可是鄧瀚的想法自是與之不同,來回折騰雖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可是他的宗族觀念卻是不同於同時代的人。

鄧羲一家人,今天又要骨肉分離,不想劉備軍中的孫乾倒也安排在了今天離開。

鄧瀚看著那邊或是幾位對劉備心存好感的,或是代劉表送別孫乾的大人,依依惜別,孫乾自也表現的感激不盡的樣子,劉荊州最終還是接納了劉備的投靠,雖然還沒有給予具體的安排,對於此次使者之行達成的效果,想必孫乾也應感到滿意了。 落難困苦,無以為繼,能得到一方諸侯的接納,何啻於久旱逢甘霖。

鄧羲見兒子不時的看著那邊的孫乾,便說道“那便是劉備的使者,孫乾,孫公佑。卻也是今日離開襄陽。”鄧瀚聞言微微點頭,算是知道了,卻也沒有多話。

待鄧羲又囑咐了鄧瀚一些事宜,便催促啟程,留下與鄧瀚自小相親的管家鄧德在襄陽城的鄧府中留守,還可以時時的照顧鄧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四章嘴上沒毛

--- 水鏡莊中。

這段時間以來,水鏡先生以及徐庶自是知道了鄧羲已經被州牧調任到江陵,甚至對於其被調任的內中緣由也是略知一二,這些不過是更加的令二人對劉表失望而已,雖然二人並沒有要輔佐劉表的心思,可是畢竟身居荊州多年,劉表對二人也還算不錯,之間總是有些香火情。

“家事不靜,內事不明,而政事又日漸散亂,劉荊州已是垂垂老矣!”水鏡先生如此道。

盛夏炎炎,山林之中自是避暑的好境地。 鄧瀚眼見如今鄧府也無甚麼大事,便將老管家也叫來水鏡莊,一同避暑,城中自是紛擾過多。

不過也因此得知,劉備業已到了荊州​​,見過了劉表,此時正待在襄陽城,等著劉表決定到底如何安排他。 據聞他如今身邊倒是有趙雲跟著侍衛,而兵將自是有關張二人統帥,並無前來,身處猶疑之地,劉備自是謹小慎微。 即使多有荊州士人,邀宴延請,卻也多半婉拒。

莊內三人,都對劉表之行事甚為瞭解,自是知道,要待最終決定劉備之駐蹕之地,多半還有一番周折。 鄧瀚則是想到,看來父親離開襄陽之前,給州牧的那番進諫估計也被那蔡氏的枕頭風不知吹到了何處去,如今在蔡瑁等人的操作下,估計劉表也是會對他的這位同姓兄弟已是猜疑之心大起,​​何敢讓其擔任統兵之大將,又在琢磨什麼便宜之計。

乘著這段時間無事,鄧瀚心內還掛念著諸葛亮那邊的八陣圖,便攛掇著徐庶,欲與之同去攪擾隆中一番,先生此時卻是怕熱,便任由二人離開。

於路上,鄧瀚自是將諸葛亮正在琢磨戰法陣圖之事告知徐庶,徐庶頓時興趣大起,感言道:“師弟,何不早說,如此有趣之事,奈何隱瞞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五章且問伯母何在?

--- 劉備最終還是被劉表安置與新野。 新野城隸屬於南陽郡,位於襄陽城北六十裡處,而鄧瀚的老家卻是還要往北的章陵郡。

自劉表入住荊州,駐蹕襄陽以來,漢江北岸卻不是其主政的重點,再加上這一地帶,原本劉表是將之委於張繡,不料張繡卻是再次投向了曹操,官渡之戰時,按照曹操的佈置,張繡率兵回援,這一帶卻是無人轄制,現在劉荊州將劉備安置於此,自是要希望他能成為荊州的北方屏障。 故,在和劉備協商完畢後,卻是藉其三千兵士,及軍糧甲備適當,令其全權署理此地事務。

新野屬於山野小城,雖然城牆不高,城內人口也不多,然新野卻是處於一盆地之中心,除卻環新野四周卻是盡山,獨有南北兩側有大道通行,境內倒也土地肥沃,有白河之水流經,故而,也算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 當下,劉備自是率領這三千新領之荊州兵並關張趙所領之殘兵屯於此地,修養生息。

徐庶與鄧瀚從隆中歸來後,得聞此一消息,便告別了水鏡先生和鄧瀚,再次啟程,輕身而去新野,以觀劉備其人。

待得龐德公攜龐統來水鏡莊,想與眾人一聚時,自是未能如願。 不過得知徐庶此行的打算,龐德公卻也為徐庶高興,言道:“那劉豫州,畢竟英雄,縱橫九州,雖碩敗,乃是因其不得人,雖有簡雍,糜竺,孫乾等文士,然此等人皆是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之人,元直此去必能稍展其能。”

聞言,水鏡先生自是深以為然,卻對一旁似有些心不在焉的龐統說道:“士元豈無心乎?”

“以我之本心,自是不善治理內政,吾之所願乃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縱觀天下,當此時似乎未有能稍展我平生所學之地。”說罷,那畢竟稍陋的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六章第一次見別人家長


徐庶的老家在潁川陽翟,大概是在現在的河南省禹縣附近,這個地方卻是在司州和豫州交界的地方,那裡據徐庶所言,倒也山清水秀,一派地傑人靈之氣蔓延,不然也不會先後走出郭家,徐庶這樣的天下英才。

從襄陽城到陽翟之間,卻要途徑新野、宛城,過博望坡,穿魯山而後方能到達。 來到這一世的鄧瀚自是還從未行經如此遠的路途,原本徐庶倒也勸過鄧瀚,畢竟太遠,且也不願受鄧瀚更多的人情,故而在言語之間,多次提及讓鄧瀚善保己身,當以遠在江陵的父母為念,鄧瀚卻回復到,已在去信中告知父母,要跟隨師兄去行萬裡路,自當成行,終是沒有勸服鄧瀚。

出襄陽往北不遠,便是漢江。 此時的漢江水,自然是邊波偉岸,水色透亮,在艄公的緊著招呼下,原本還想玩耍的鄧瀚,卻是不敢輕忽。 待過了漢江,鄧瀚自是感嘆,漢水亦是如此澎湃,那長江水又該如何?

再往北走不遠,即進入了新野境內。 鄧瀚自是次來到這裡,卻是一見之下,深感此地的民風與襄陽城大為不同。 襄陽城內的居民也大多是安居樂業,這一點兩地倒也差不多,可是此地的居民卻是更加的精神,偶爾有兵士巡過,倒也都透著股子彪悍,這絕不是已浸入襄陽城那種安穩氣的兵士可比的。 二人有事在身,自也沒有在此停留。

過了新野,就是宛城,大漢曾經最富庶的,也是人口數最多的南陽郡,郡治所在,可是如今,在鄧瀚的眼中見到的是,這裡的人煙稀少,縱使遇見村莊,也是人人面帶菜色,官渡之戰中,曹操自是缺糧,為了能夠打贏那一戰,想必曹操也是拼盡了自己的所有了。 自原先屯駐於這裡的張繡投向曹操,卻是戰戰兢兢,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七章你是紈絝,我是衙內

--- 在那艘錦船之後,卻是突然冒出不少的鬥艦,赫然是荊州的戰船。

戰船中,卻是有五艘巨艦當先而行,居中一艘上掛著一“張”字大旗,那旗幟雖仍然迎風飄起,但仔細看來,卻是有些不正。 鄧瀚一時之間也想不出,這是誰在統領著這對戰艦,當然他也不識當下的荊州諸將,畢竟他父親鄧羲平日裡來往的多是文臣,即使偶爾武將有交往,鄧瀚卻又全然不在家。

巨艦上卻是不時的有大石擲出,遠遠的拋向前方迤邐而行那艘錦帆船,不過,那錦帆船卻是身形詭異,使得大石多有不中。

而在那巨艦周圍,卻是擁著不少的蒙衝,因其船小,倒也快捷靈活,看上去倒是能夠很輕易的追上前邊那錦帆船,不過卻都只是跟在巨艦的身邊,緩緩而行,並指使者各自上邊站著的兵士,奮力的射著箭,但是迎風射箭的威力,可想而知,雖然數量不少,可能射到前船上的,自是寥寥無幾。

而那正在前方的錦帆船,比之前其下行時,樣貌卻是變了許多,想來是已經遭受了什麼損傷,以至於那船上掛著帆布的桅杆都已經立不直了。 不過,船上之人倒也不是毫無反擊,偶爾飛出一箭,總能將後方戰艦上那些叫囂不已的露頭出眾者命中,倒也頗有些震懾。

此時,大江之上,來往的船隻尚有不少,不過一見此等形勢,自是不敢招惹是非,均將各自船舶靠向岸邊,以免給殃及池魚。

雖說鄧瀚還有些想要觀戰的念頭,可是轉頭一看船上的徐母,倒也釋然,船上的船家自是將船駛離江中心,不過由於這艘船卻是體大,倒一時之間有些調轉不便。

古代艦船,多是靠風力而行,自然水戰之時,需要站得上風處才好,以順擊逆,以大欺小,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八章你真有幸

--- 被眼前的小童叫出了名字的甘寧,雖然一震,臉上神色也只是閃現一絲好奇而已,聽聞他說什麼紈絝,衙內的,卻是沒有聽懂。

“呵呵,你這小孩,卻是不知從何得知我的名姓,我雖不敢妄自菲薄,但也頗有自知,想你一個小小孩童卻是不應知道我的,”正是甘寧說話,言辭之間自是帶有精明,“再者觀你這坐船,及聽聞你等的口音,卻是不想此地之人,如此,對你等的身份,卻很好奇,不知你可否為我解惑?”

此時的甘寧固然還帶有身在險地的謹慎,卻也被鄧瀚的言辭所吸引,並不以他的年齡為意,言語中,卻是一付平等的口氣。

卻不料鄧瀚只是微笑道:“我等自然不是此間之人,不過到時來此地投親而來。對於閣下倒也並無惡意。看閣下此時渾身濕漉,倒不妨先在我這裡換一身乾淨的衣物,我們再談不遲,”說罷指著一旁的德叔,對著甘寧道:“這是我的管家德叔,你還是跟著他下去更衣吧!”

甘寧倒也並不推辭,聞言拱手為禮,自是下去更衣。 待甘寧離開,一旁的徐康卻開言道:“小師弟,這人是否就是那被水師追討之人?”徐康原本想稱呼鄧瀚公子的,可是鄧瀚卻不願,拗不過他的徐康自然還是隨了鄧瀚的意思,叫他小師弟。

“二哥所問自是不錯!”

“哦。不想小師弟竟然能一口叫出他的姓名,難道小師弟認識他,不過看此人雖然相貌堂堂,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還是防備著點好吧!”徐康確實有些擔憂,不過,他們這一行人,雖然眾人都比鄧瀚年長,一路上,卻都很自然的由鄧瀚決定他們的行止。

“二哥所言自是不無道理。不過以我等今日所見,且不管這人之作為,看其氣魄,卻不像是那種會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卷第十九章和父親的那個約定

--- 當接到鄧瀚讓人從襄陽捎過來的信的時候,其實鄧羲夫婦也是剛到江陵不久。 畢竟,鄧羲他們的老家是在章陵郡,那也是要走過新野,距離魯山也是相當的近,再加上,回到老家祭祭祖,拜訪一下族人,這當中必然也會耽擱不少的時間。 而在回程時,他們卻是走的6路,表面上看6路可能是比水路的計程要少,可是一路上山林水澗卻是要一一邁過,自然也快不了多少。

好歹鄧瀚的信總是讓鄧羲收到了。

夫婦二人,展信一看,自然知道兒子這會兒早已經先斬後奏了,為人父母的自然是既擔心孩子的安危,又惱怒兒子的大膽,總是讓人這心啊,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

不過兒子想要的也不過就是給他師兄的母親找一個安居之所,鄧氏夫婦自然是沒有忘記,早早的給安排了。

到了江陵,鄧羲自然是要去拜會一下太守蒯越,也好明瞭自己的職責,然後自然是要依命而行。 而鄧氏自然不會像丈夫那樣,女人總是心思纖細,平日裡自然總是在府門口候著,她害怕兒子不能找到新安置的鄧府,卻也讓人時刻盯著江陵的南北城門,以及來往的水路碼頭,果然是兒行千里母擔憂。

這一日,已是日已偏西,鄧氏正盤算著,這會兒是該有下人回報當日的狀況了,怎麼今天卻還沒影兒呢。 正尋思間,就聽見那被他安排在碼頭值哨的下人大呼小叫著來到了堂前,只是說了一句話:“夫人,德叔到了,管家,咳咳,到了!”

鄧氏一起身,就看見老管家在那人身後幾步趕上來,便要行禮拜見。 鄧氏自是不能讓他拜下去,連忙讓身邊之人將管家扶起,詢問道:“德叔,你們怎麼這會兒才到,你們從哪兒到得,還有瀚兒怎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