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明揚三國 作者:海漂 (連載中)

明揚三國‧ 第一百零一章 辭官上

    馬騰要說也是東漢開國元勛的後人,在西涼頗有名氣,突見他當著數萬西涼將士的面,打出這麼一副感情牌,不說將官們側目,連圍觀的士卒們不由自足的各自竊竊私議。

    張溫不由一愣,但他畢竟乃朝廷三公,見過大世面的人,很快就反應過來,連忙伸出雙手,扶住馬騰的手腕,將其扶起諒解的語氣說道︰“馬將軍,何罪之有,伶征之敗,非你之過,生死關頭,憂妻子家小,也是人之常情,但將軍尚能及時悔過,剿滅先零羌,將功贖罪,此功大于過,快快請起。”

    “多謝,車騎將軍。”馬騰順著張溫的雙手站了起來,謝道。

    扶起馬騰後,見朱魁尚單膝在地,淡淡說道︰“朱將軍也請起吧。”

    城中軍營,帥帳內,平羌眾有功將士齊聚一堂。

    深入西羌草原,自武威出發,前後耗時三個月零一十四天。這段時間內,張溫很快的就收叛羌襲取的縣城一一收復,同時下令雍涼各郡縣察舉人才,重新任命了許許多多年輕官吏、縣長。

    見朱魁深入西羌後,音訊全無,還以為一去不歸,有嘆息,有暗喜。隨後張溫還算仁義,寫了一封頗為中肯的表奏上稟了靈帝,這些都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靈帝為此可惜了一番。

    人死茶涼,並未引起朝中多大動蕩,一平如水,封賞決議還是如期發下。

    如今大勝西羌歸來,本該是慶功宴,在張溫引到下,卻慢慢成了他的論功之會。

    宴席之初,張溫不問朱魁,卻問馬騰此戰整體經過、詳情。一直都冷落他這個此戰真正功臣。

    是以朱魁一直都在笑臉旁觀著,在場的諸將軍、校尉,都大概了解一些“張溫與朱魁不和”的一些傳聞,心思︰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零二章 辭官 下

  聽到銅臭二字,張溫整個臉都氣成醬紫色,難道你傅燮說完崔烈,還想說,斬太尉,天下乃安。

  見傅燮一副不肯退讓的神色,與他交好的陶謙連忙起身拉住他,不讓他繼續講話,圓場道:“傅太守之言有理,袁胤小郎君所說亦有道理,不若上呈天子,是功,是過,皆由天子定奪,如何?”

  此刻傅燮已因功受任漢陽太守,張溫雖為太尉兼車騎將軍,卻也沒資格擅自處置太守的權利,冷哼一聲:“恭祖,你之言有理,本太尉就是要上表天子,任命朱將軍為金城太守,兼護羌校尉。”

  話語停了停,冷眼看著傅燮說道:“至于你傅燮,我會上言天子,治你誹謗大臣之罪。”

  的確,雖人人都看出來張溫與袁胤一路,針對朱魁,只是從未有人像傅燮這般明言說詞。

  “下官等候就是!”傅燮留了句,不顧陶謙拉扯,轉身大步流星離去。

  見傅燮離開,張溫轉頭就換了一張笑臉,對朱魁道:“半月前安定太守報來其郡夏糧那是大豐收,皆是懷明你屯田有功,說明足以治理一郡太守,加之現在你在羌民之間威風赫赫,乃最為勝任護羌校尉一職。”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伯興,以后切莫再行違反軍令之事。”

  以朱魁之功,張溫舉薦,一般來說這份任命劉宏百分九十會同意,只是他心中甚是奇怪張溫,怎么會突然如此好心,要知道單獨一個金城太守算不得什么,一個護羌校尉也沒什么,但兩者兼職權利大大的說。

  太守一個郡國之主,有根基,護羌校尉,那可是節制西涼所有郡兵的人,至少可擴展近十萬步騎,張溫有這么好心?

  在朱魁正要心喜謝過的什么,當即彎腰謝過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章 洪與武

  丹陽郡,郡守府。

  門前一輛馬車字街上而來,緩緩停下,馬夫下得車架,放好馬鞭,上前敲了敲門。

  “去稟報你家太守,揚子候求見!”

  門子聽到來者身份時,連忙客氣的留了聲:“請稍后,我去稟報大人。”

  不一會,門子回轉出來,在馬車前道了聲:“侯爺,大人有請!”

  朱魁攤開車簾,跳下馬車,笑道:“勞煩帶路了。”

  其實他并不是第一次前來,丹陽太守府,三年前他剛發跡前,就拜見過一次太守,那是為了用錢收買更多對秣陵縣的治理權限,話費了百萬兩。

  這次前來,前番建立的交情,怕是要一拍兩散了。

  會廳里,丹陽太守已經坐于主位上,遙遙起身,迎進朱魁,行了一禮,想招呼他坐下,此刻的江東,在王氏商行大力的推廣下,幾乎都改用桌椅,而不跪坐在地了。

  丹陽太守周昕,五十余歲,治理丹陽已經十余年了,秉承的乃老子無為而治,政績上,平平淡淡,不好不壞。

  朱魁這次是獨自一人前來,未帶隨從,迎面看了對方一眼,也不行禮,直接尋位坐下后,自顧拿起桌旁的茶水喝了起來。

  那太守周昕見他人坐下后,看了自己一眼,不說話,心中有些著急,其實他是心虛。

  “該不是他發現那事了吧,但那又如何?誰叫他得罪不該得罪之人。”周昕心中想到,由于對朱魁無禮的不滿冷冷道:“揚子候,今日拜訪本官,所為何事?”

  放下茶杯,朱魁斜斜看了一眼,示意兩旁的下人們。

  見對方撤退所有下人后,微微說道;“本侯,昨夜接到密報,似乎有人要對我不利,而且周太守卻知道詳情,故來一問,是何人要害本侯?”

  心微驚,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章 信鴿

  朱魁在去西涼前,妻子淑淑兒

  已有三月身孕,這一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副雙胞胎,一對男孩,可惜不是同卵雙生,而是異卵雙生,所以兩兄弟雖然五官有些相似,卻還很容易分辨出來。

  名字一洪、一武,乃得歷史劉備創意,義子劉封與長子劉禪,以明矢志不忘自己封禪天下的大志,而他朱魁也是這般,時刻提醒自己洪武天下的志向。

  抱起自己兩個兒子,左右各邊,各親了一下,朱魁說道:“今天乖不乖,你娘呢?”

  “娘!娘!”小孩子一番亂叫,歪頭轉腦的四下尋找,結果沒找著,突然間就哭了起來。

  朱魁安撫了一下,放了下來,讓丫鬟們牽著,問道:“大夫人呢?”

  “大夫人她去燉了些蓮子粥,給三夫人送去了,現在應該在三夫人那說著話呢。”

  “兩位少爺,剛剛吵著找爹爹,奴婢們沒法,只好帶他們在大門這里玩耍,并不敢帶出門去。”

  兩個丫鬟你一口,我一口的說著,朱魁平日府里待下人十分和氣,兩人報起事來,也很隨意,一邊拿起手帕給小孩擦拭臉上淚痕,一邊說著。

  所謂三夫人,則是張柳,朱魁幼年同村姑娘,從西涼歸來后,在老太爺朱老實的命令下,納了妾,一個多月前,到也有了身孕,卻是只有趙歆兩年多了,肚子毫無動靜,母親陳氏怨言頗多了。

  其實這很正常,漢朝時期,人們都很注重子嗣茂盛,在可以養活的情況下,自然是越能生越好,大哥朱猛一個正妻三個小妾,生了兩男一女。家中男丁是兩個變成了六個,朱老實自然歡喜異常,他的愿望很簡單,自家好不容易走上了望族,自然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子嗣則是家族延續最大的保障。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章 天下書院

  左右兩邊各一燈柱,一下子書房內屋便清晰可視。

  內屋無他無,一個書架靠墻,中間擺放三排的屏風,每座屏風上貼滿了紙條,仔細一看,每張紙條上都記述著蠅頭小字,皆是一個個人名,附著該人的所作所為,或者朱魁自己的評價。

  走到最后一屏風,拔出布上的繡花針,將手中關于歷陽太守的字條,輕輕別了上去。

  隨后又回到前排的屏風,看著上面好幾個關于馬鈞的紙條,找了找,將一張寫有“馬鈞,連弩車”的字條抽了下來。

  來到書架旁,拿出一個標有馬鈞的小錦盒打了開來,將手里紙條放了回去。

  做完這一切后,拍了拍手,左右想了想,事都完了,就又退了出去,將門重新鎖上。

  這門的鑰匙只有他與小妹姐擁有,連淑淑兒、趙英兒都不知道,比如平日他常在外,內屋需要打掃,他人信不過,唯有小妹姐一人幫忙打掃,偶爾也幫他整理。

  非是他厚此薄彼,而是小妹姐比淑淑兒和趙英兒更加心如明鏡,少問多做。后者比較聰明,卻也多了一分的心機。

  -----------

  兩年來,朱魁組織秣陵眾商行,大戶,提出擴建秣陵城一事,旨在建設成江東第一城,超越吳郡縣城。

  一時間土木大半,秣陵城在長江邊上興建了一大型碼頭,半年前才完工。

  另外大改城墻,正城門改為南門,同時自北而南,從邊上碼頭開始興建一道外城墻,將一切都圍了起來,城墻寬七丈,高兩丈,以石灰和泥筑造,甚堅固。

  石灰和泥,乃朱魁所述,依稀記得前世房子都用水泥,而水泥就是石灰,雖然不清楚是什么石頭磨成的灰,交代石匠們取各種石頭粉碎后,經過幾番尋找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章 墨家

  “懷明,今日可是有是找我?”

  朱魁一指連弩車,笑道:“并無他事,過去三叔你給我連弩車圖譜,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成功,特地拖過來讓三叔瞧瞧,是否合格。”

  不消朱魁出聲,馬鈞自個蹲了下來,對著一緊要部件,類似彈簧地方,輕輕敲打,和記憶中的圖譜一一做過比對,拍了拍手站了起來,滿意說道:“卻是書籍上記載的一樣,箭在龍首下,形似須,因而得名龍須箭。”

  定睛一看,果然如他所說,外觀遠遠看出,箭只確如龍須一般朝上扎起。

  “三叔要是不說,還真發現不了。”

  說完朱魁望了望院內,不遠處那片白色圍墻,來到那兩青壯漢子身邊問道:“你二人可知操作這連弩車?”

  “回主公的話,匠師們教過。”

  “那你們退連弩車在兩百步外,對著那墻射射看。”朱魁說道。

  兩名精壯漢子推著連弩車,嘿咻一陣使力,弩車下方輪子咯噔直響,兩人推動著尚有余力,看來兩個人便可完全操作。

  “咯吱”一陣響動后,兩人對著朱魁示意瞄準是否發射。

  在朱魁一揮手下,十支弩箭“咻”一聲彈飛出去,空中一下散開,眨眼之間紛紛釘在了兩百步外的土墻上,二虎小跑上去一看,弩箭入墻三分,拔出吃力,可見勁道之深,看來兩百五十步外,也有殺傷力。

  箭只射出后,壯漢二人又迅速從底座箭壺里一連十支箭迅速裝了起來。

  “果然乃是利器,只要有千輛,組成車陣,步騎護衛兩翼周遭,他日要成秦皇漢武,此可為倚仗。”朱魁像是不經意的笑言道。

  大小二虎、青壯漢子都是直板之人,哪里能聽出他不經意間所表露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章 張家大壽 上

  秋月輕盈地升起,像一位披著輕紗的仙女,在幾朵潔白云絮里,飄飄悠悠的穿來穿去。月光下,樹木,房屋,田野和山巒,都仿佛變成了襁褓中的嬰兒,溫順地躺在碩大無比的搖籃里。

  夜已深,吳郡,張府燈火通明,張家眾人忙忙碌碌,丫鬟們捧著果盤不停的進進出出。

  今日乃是張家家主張允半百大壽,故大戶人家自然要大擺筵席,請親朋好友前來賀壽,張家為此準備多日了。

  此張允非彼張允,乃吳郡名士,輕財重士在江東很有名氣,乃漢初三杰,留侯張良的子孫。

  而另一個大家所熟識的張允,則是后劉表的外甥荊州水軍副都督,與蔡瑁一同投降曹操。

  “三弟,今天這身衣衫合不合身。”

  馬車里,朱魁輕輕為甘寧整理著衣領,笑言道,一旁同時還坐著周泰,三人同坐在馬車中,衣著光鮮,談笑著。

  車夫鞭打著馬屁,入了吳郡城門,往張家府宅而去。

  甘寧一臉的不耐,平日不是甲衣在身,就是一身市井男子的便服,這次朱魁硬是讓他穿了一身青白儒衫,打扮一份文士模樣,哀求道:“大哥,我還真不習慣這幅文質彬彬的模樣。”

  朱魁笑道:“就是問題多,你看二弟,就沒你這么多的抱怨。”

  周泰靠在車窗,看著他二人,不停偷笑著,見甘寧頭來眼神,只得配合,翻翻白眼,聳著肩表示自己幫不了你,大哥說了就勉為其難吧,反正就一晚而已。

  “好了,說正經事,之前馬三叔所提那事,欲為你二人尋一門親事,乃張家一嫡系孫女,與顧家的一嫡系女兒,你們真的決定了?”

  此刻周泰已經22歲,甘寧21歲,早該尋個親事了,高雄也尋過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六章 張家大壽 下

  朱魁剛坐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考慮如何提起求親一事,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鼓樂,眾人全站了起來,司儀大聲唱道:“吉時已到,請壽星入堂。”

  鼓樂聲中,四個丫鬟扶著一個發色已白的老者從偏廳緩緩走了進來。

  在古代,人能活到五十歲,都屬長者之流,有錢人家都要大肆慶祝半百壽辰,因為古時候死亡率太高了。

  “恭祝張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廳里廳外,賓客們個個站了起來,一起拱手拜壽。

  張纮的伯父名為張允,他與歷史上荊州的蔡瑁張允同名,卻不是一個人,張允是對朱魁耍手段的太尉張溫的后人,而這個江東張允卻是和張溫同一輩的。

  “多謝諸位,多謝不遠長途,來參加老朽的半百宴會,我張家蓬蓽生輝啊!”

  張允人含笑點頭,拱拱手坐在首位上,很快司儀再一聲叫喊,張家的子子孫孫陸續踏入壽廳,準備拜壽。

  朱魁身邊的張紘也道了聲歉,起身離去。

  看著張家子孫又跪又拜的,還得一一獻上禮品,不由感嘆拜壽禮儀太繁瑣了,一個壽辰這辦的比婚宴更加的隆重與大排場。

  “再過三年,父親也要五十了,那時要擺個比這更加打排場的壽宴,更多的人為他祝壽。”看著眼前的壽宴,朱魁心里這么想到。

  張家子孫拜完壽后,接著就是廳中客人上前拜壽,先是陸家、顧家、兩家人的代表。

  朱魁排第三位,站了起來,走到張允面前,恭恭敬敬地躬身道:“恭祝張公福壽安康,萬古長青。”

  有司儀拆開先前禮盒:“翡翠玉鐲一對!”

  “揚子侯客氣了,不想你親自前來,老朽怠慢了,讓紘兒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七章 江夏動亂

  江夏城,秋日的午后,太陽依舊火辣辣的。

  四十多歲的趙慈,高大魁梧,身上的盔甲上沾滿血污,手握一把大刀,昂首挺胸,屹立東門城頭,瞭望城內煙霧繚繞,喊殺聲逐漸遠去,周圍一百多名高大的親衛,標準的漢軍制式,臉上沾滿血跡,一臉興奮,手執鐵刀和盾牌,警惕的注視周圍。

  趙慈與黃巾賊首馬元義有師生之宜,一身本事皆傳承于此,也是太平道的忠實信徒。張角起事后,本想在江夏響應,但老父親堅決反對,考慮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背上不孝之名,不得已推辭。

  秦頡去南陽當太守后,他接任江夏都尉一職,由于職權的擴大,便公然的在邾山之中積聚錢財,囤積糧草,招兵買馬,同時收容南陽黃巾殘兵近萬人,訓練兵馬,開荒屯田,三年來一直平安無事。

  也讓暗集了三萬多的步卒,雖然張角死了,但是趙慈一向都相信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大漢天下遲早要亂的,而囤積實力,便是重中之中,。

  一直運氣都很不錯的趙慈,年初的時候,老父、老母接連病逝,趙慈悲痛欲絕,而他的運氣也隨著父母的逝去而衰退。

  九月下,江夏太守曾明與幾個好友進邾山打獵,一個仆從無意中發現了大批頭戴黃巾可疑人士,急忙趕回郡城,找來了都尉趙慈,欲派兵進剿,增加功績。

  趙慈看暗藏黃巾一事已暴露,心中一狠,表面上領命回營,另一邊派人通知邾山人馬動手。

  結果很顯然,兵不血刃的占領了江夏郡,郡兵們見太守已死,都尉反叛,也皆跟著反叛,要說趙慈也有一番手段,秦頡去職后,兩年時間就收服了郡兵們為他命是從,舉起了黃巾大旗,替天行道,創太平盛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八章 秦頡死

  城門緩緩開啟,賊兵涌了出來,分列兩旁,趙慈在親兵的護衛下,騎著一匹青馬,提著一柄八尺長刀來到兩軍陣前。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逆賊受死!”秦頡大喝一聲然后一夾馬腹,吃痛之下邁開四蹄向趙慈沖去,雙手揚起大刀,一記刀劈華山。

  趙慈怡然不懼,也一夾馬腹,揮刀相迎。

  “當”一陣金鐵交鳴之聲響起,首次交鋒不分上下。

  秦頡暗道:“豎子怎么武藝提高了這么多?”他可是全力以赴,若以早年他們切磋相較,這一招硬碰硬,定磕飛對方手中。

  見對方咬牙切齒,趙慈哈哈一笑,說道:“秦大哥,你老矣,你會的,我都會,現在我要使出你不會的招式了。”

  說完,趙慈左右迅速虛晃兩刀,明晃晃的刀刃,借著上空日光,突然逼得秦頡雙眼微瞇,乘機手中長刀立劈三下。

  這招乃趙慈學自太平道的殺招,當年乃是為了巴結秦頡,才屢屢示弱,這一下施展出來。

  “哎呀!”秦頡一聲疾呼,勉力才擋下這招虛實三連斬,手中的長刀一時抓不緊,滑落在地。

  不過這一下搶攻還沒有完,劈落秦頡長刀后,趙慈直接就橫向長頸,這一下速度甚快,若一刀而過,人首定要分尸。

  見得命在旦夕,秦頡也顧不的其他,直接滾地下馬,狼狽的朝己方陣地跑去。

  只不過這下變故太快,管亥他們見兩人還是旗鼓相當打了幾十回合,以為還有上百回合要打,不想趙慈這一發力

  ,秦頡就滾下馬,再搶出時已經遲了。

  管亥第一個反應過來,夾下馬腹,沖出去救人。

  “賊子,休傷我家大人!”

  秦頡落下馬后,倒地連滾,躲開了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