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推薦序/導讀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推薦序/導讀

推薦序/胡茵夢
    艾克哈特.托爾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裏曾經提到過一段生命經驗,他說自己在三十歲之前一直處在持續性的焦慮狀態,由潛意識深處升起的對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強烈地淹沒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淩晨時分,他在極致的恐懼中驚醒過來,心中不斷地湧出一個念頭:“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這瀕臨崩潰的時刻,他突然覺察腦子裏的念頭很值得再探究一下,於是質問自己說:“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麼必然存在著兩個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個‘自己’?而且他們之中應該只有一個是真的。”當這段自我對話結束時,他的心突然空了,變得萬念俱寂,自我怎麼也起不了作用了,接著便捲進一股旋渦式的能流中。
    這股能量的旋轉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令他整個身體開始震動不已,然後他聽到胸腔內傳來一個聲音,囑咐他“不要抗拒”,接著就被吸進一個虛空裏,但這虛空感覺上並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內部。當他從這種傳統所謂的“深定”狀態中出來時,閉著的雙眼卻看見一顆寶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統稱之為“藍珍珠”,代表內在的自性或神聖的原型)。當他把眼睛睜開時,房間裏的一切變得出奇明亮,就像鍍上了光似的,充滿著生機。接下來的五個月裏,他持續地處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幾年之後他才借由靈修經典和某些精神導師,得知自己已經有了見性開悟的體證。
    這種悟境令托爾不再執著於物質次元,他放下了所有關係,沒有任何工作,也沒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園的長凳上度過了兩年的歲月。在一部近期發行的靈修紀錄片裏,托爾向採訪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於“當下”的日子:他每天無所事事地坐在長凳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飛鳥和遠方的渡輪,心中充盈著最強烈的至樂感。
    但即使是世間最美好的經驗,也仍然是無常易變的;他的至樂感逐漸地轉化成持續性的祥和與寧靜。那種感覺連旁人都能接收到,於是經常有人前來求教於他,希望也能達成同樣的心境。就這麼自自然然地,托爾變成了歐美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精神導師之一。
    雖然托爾的教誨和其他傳遞終極真理的系統並無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語言的確能啟動我們細胞記憶裏深埋的“本慧”,幫助我們從歷史、宗教、科學、生態及身心靈等各個層面,去契入內在最深的實相。也只有成就這樣的體悟,人類才可能創造出一個有別於現狀的“新世界”。


導讀/張德芬
    本書的作者就是《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的作者。嚴格來說,他只寫過這兩本書。第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曾經蟬聯《紐約時報》排行榜多時,在美國心靈成長界掀起一陣旋風。之後,他又出了《當下的力量操練手冊》(Practicing The Power of Now)以及《無聲勝有聲》(Stillness Speaks),但是這兩本小書,內容多為《當下的力量》的節錄或濃縮,並無太多新意。
      他的第二本大作《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在2005年出版時,成績也不俗,但是所受到的關注並不大,兩年多來隻賣了一百萬本左右。但是去年底(2007年),美國著名的非洲裔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間讀到這本書,驚為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大家分享。她說這本書是她二十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幫助提升人類的意識層次,而她在讀後第一次有了“覺醒”的感受。一時之間,洛陽紙貴,本書立刻被搶購一空,而且高居亞馬遜總排行榜冠軍多時,據說銷量已達七百萬冊(截至2008年四月底)。
      不僅如此,奧普拉還破天荒地與作者在自己的網站進行了為期十周的網上教學,從三月初開始,每週一晚上(美國芝加哥時間),通過互聯網接受網友們提出的問題,盛況空前,據說每週全世界有上百萬人上網觀看。
      很有幸,我剛好在2008年初完成了此書的譯稿,正好趕上這一波熱潮。這也說明了,我們華語世界的讀者們,已經準備好要接收“提升意識層次,覺醒到自己生命目的”的訊息了。作者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了為何寫第二本書——因為有人問道,他的第一本書基本上已經涵蓋了他所有要表達的觀點了,第二本要寫什麼呢?
      作者的回答大致如此:《當下的力量》出版後七八年來,作者在全世界授課、演講,累積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所以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他列舉了許多作者個人的經歷、故事和其他的軼聞、禪宗公案等,來闡釋一些比較深奧的真理。《當下的力量》是用問答的方式,在敍述方式上較為生硬;而《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則是用敍事體,娓娓道來,流暢而平順。
      當然,《新世界:靈性的覺醒》與《當下的力量》內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作者開宗明義強調了人類意識進化的迫切性,以及靈性覺醒會為這個地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第一章)。接著,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人類現在面臨的最大危機——小我心智的功能失調。他首先分析了小我的成因(第二章),是來自於對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形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我在第一本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華夏出版社)中,也以圖示的方式指出了因為遠離真我,我們向外索取身份認同,小我於焉而生,與作者的理論相呼應。
      而在“小我的核心”(第三章)這一章中,作者指出,很多人如此認同於他們腦袋裏的聲音,和伴隨那個不間斷思想而來的情緒,所以他們被小我的心智完全掌控著。作者繼而把小我的各種詭計和習性,都分析得無所遁形,讓大家認清小我的真面貌。而對小我的有所覺察,就是我們從小我中解放出來的第一步!
      在第四章“小我的多重面貌”中,作者更加清晰地描繪了小我表現的各種方式,和它扮演的各種角色。其中,他談到了為人父母有時會有的一些錯誤心態,真如當頭棒喝般地精彩!而作者更指出,快樂的秘密,就是與生命合一,與當下合一,在當下每一刻為自己的內在狀態負責!而要做到這一點,只不過是一種選擇,但是這個選擇卻是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不斷練習、實踐的,直到它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為止。
      第五章作者仔細分析了情緒和小我的關係,進而介紹了痛苦之身的形成,以及它賴以維生的各種“食物”——你的負面思想,人際關係衝突,對生活事件的反應所起的負面情緒。我就看到身邊很多人,時時刻刻都準備好,等待下一個讓他們擔憂、悲傷、痛苦的事件發生。一旦那個事件發生了,他們立刻投入那種情緒當中,完全地與之認同,無法自拔,然後還要指責其他的人、事、物說:“都是他們害的!”
      痛苦之身人人有之,只是輕重不同。和小我一樣,當痛苦之身發作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所覺察,借由意識之光,化解黑暗的無意識。因此第六章中,作者經由幾個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來描繪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借助於臨在之光,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再三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己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完全地去經歷當下的感覺。
      有了對小我和痛苦之身的徹底理解,我們已經知道自己“不是誰”了,於是作者鼓勵我們,借由觀察自己和當下的關係,以及從對所發生之事的反應當中,看到我們究竟是誰(第七章)。當然,一開始觀察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外在的一些小事很容易就讓我們失去內在的平安和諧,而這也正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渺小。
      如果想要體察我們真正的本質,就必須先發掘我們的內在空間(第八章)。作者鼓勵我們,以覺察呼吸和感知內在身體的方式,去體會那個在靜默中才能體悟到的真相:我們是那個不受制約、無形無相、永恆的意識。看到我們是那個經驗者、知曉者,而不是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在第九章“你的內在目的”中,作者提到了很多人現在會有的疑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既然我瞭解到自己的靈性,那麼,如何在外在世界的目標和內在世界的最終目的之間找到平衡呢?他指出,我們的內在目的就是覺醒,並且讓未顯化的那個向度的意識,經由我們而流入這個顯化的物質世界。而外在目的總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它始終是第二位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臨在的品質帶入外在的工作上,這樣,就能讓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合一了。
      最後,作者提出了宇宙的一個恒常現象:外顯(outgoing)和回歸(returning),這是一收一放的有規律的運動規則,我們的生活當中也脫離不了它。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外顯和回歸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覺醒的作為,也就是將外在目的——作為和內在目的——覺醒和保持覺醒,協調一致。這樣,人類進化的下一步——全人類的覺醒,就很快會發生,因而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出現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完全可以擺脫小我的心智,因而獲得了真正的內在自由和神智的清明。但是,作者強調,我們無法在未來得到解脫,因為可以解脫我們的只有當下時刻。那份領悟就是覺醒。所以覺醒不是一個未來事件,它就是對當下臨在的領悟。
      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抽象而深奧,但是書中都有很實際的修煉方法,希望大家能夠慢慢一章一章地研讀,並且能身體力行。
最後祝福大家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都能有當下的領悟。
     好書連載:待續~

[ 本帖最後由 善因善果 於 2012-5-15 21:59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