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外匯天眼:美股份化度28年最大:金融股向左,科技股向右

外匯天眼:美股份化度28年最大:金融股向左,科技股向右

金融股自去年3月份股市暴跌以來強勁反彈,現在表現已經超過科技股,而且接下來還會繼續保持上漲勢頭。
  美國參議院在剛剛過去週末通過了規模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導致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再次沖高(一度突破1.6%),令隔夜美股市場出現了道指和納指分道揚鑣的走勢。
  週一(3月8日),道指收盤漲1%,報31802.44點,盤中創下新高,當日收盤價為歷史第二高;標普500指數收盤跌0.5%,報3821.35點,納指表現最差,收盤大跌2.4%,報12609.16點,自2月12日觸及14094.47點的峰值以來,納指已經累計跌10.5%,現已進入回調區域。納斯達克100指數與道指更是呈現出28年罕見的大分化,分化程度創1993年以來新高。
  在收益率上升帶來的壓力下,蘋果、Alphabet (GOOGL)、奈飛(NFLX)、亞馬遜和Facebook 五大科技股遭重創,收盤跌幅在2%到5%之間。五大科技股市值共蒸發2020億美元。
  去年股市大贏家特斯拉暴跌6%。2月以來,特斯拉持續下行,距離今年1月達到的900美元的股價高點已經下跌37%。小米、理想、蔚來、小鵬等熱門中概股普跌,跌幅在4%到8%之間。去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Cathie Wood旗下重倉特斯拉的ARKK基金也跌近6%,四個交易日已回調29.48%。
  散戶抱團股遊戲驛站飆升41.2%,據稱該公司董事會成立了新的發展戰略委員會,有意把這家零售商轉型為一家更注重技術的公司。
  受原油價格飆漲和美債收益率上行影響,A股市場3月8日再度上演暴跌行情,三大股指全線下挫,上證綜指跌2.3%,深證成指跌3.8%,創業板大跌近5%。
  3月9日開盤,兩市股指低開低走,盤中大幅下挫,滬指一度跌近2%,深成指、創業板指跌幅均超3%;隨後震盪回升,三大股指跌幅均有所收窄。《巴倫週刊》在報導中也關注到了A股市場在去年大漲之後一些其他風險。
  科技股遭金融股碾壓
  與科技股的暴跌形成對比的是,受益於收益率上升和經濟復蘇前景的股票表現強勁,金融股走勢尤其搶眼。中概股普惠財富(PHCF)昨日大漲21%,OP Bancorp (OPBK)漲16%,Broadway Financial Corp. (BYFC)漲10%,Great Elm Capital Corp. (GECC)漲9.7%。
  金融股自去年3月份股市暴跌以來強勁反彈,現在表現已經超過了科技股,而且經濟重啟、刺激計畫和消費者及企業支出有望增加都將繼續給金融股帶來利好。
  以金融股為主的Financial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XLF)昨日漲1.3%,自去年股市觸底以來上漲了近90%,相比之下,以科技股為主的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XLK)的漲幅為82%。
  Sundial Capital Research創始人傑森·戈弗特(Jason Goepfert)稱,利率的變化促使投資者迅速從科技股轉向金融股。《巴倫週刊》發現,近一年來,科技股的總市值相對於金融類股總市值的倍數已降至5倍左右,之前為6.4倍。
  《巴倫週刊》認為,現在買入金融股還為時不晚,原因有兩點。首先,許多市場觀察人士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到今年年底將達到2%左右,這對銀行的盈利能力非常有利。只要美聯儲不大幅加息,銀行的貸款量就不會受到影響。FactSet的數據顯示,2022年標普500指數中金融股的利潤增幅可能達到12%。
  其次,金融股估值較低,按2022年預期利潤計算的市盈率比標普500指數市盈率低30%。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研究顯示,從過去情況來看,金融股的市盈率水準一般和該指數相當。
  不過《巴倫週刊》認為,科技領域還是有一些不錯的選擇,在投資者從成長轉向價值之際,甲骨文(ORCL)、IBM (IBM)、惠普(HP)、慧與(HPE)和思科(CSCO)等之前走勢落後的老牌科技公司週一均有所上漲。
  資金仍在流入股市
  雖然股市近期表現不佳,但資金還是在流入。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上周投資者向股票基金投入了220億美元,目前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中現金只占3.8%,說明基金經理正在將大部分資金投向股市。
  數據顯示,約有60億美元流入美國ETF和共同基金,其餘資金流向了新興市場。但資金並沒有流向成長股,實際上有25億美元流出成長股。
  但整體而言,資金仍在流向股市。RDM金融集團(RDM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資官邁克爾·謝爾頓(Michael Sheldon)告訴《巴倫週刊》,“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反映了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流入ETF和共同基金的資金往往會推高股價。”美國銀行的策略師認為,投資者情緒正接近“極端看漲”的水準,這引發了一個賣出信號。
  《巴倫週刊》認為,雖然股市最近可能在清除一些泡沫,但投資者似乎仍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持有股票,至少就目前而言。
  A股市場去年大漲後漲幅可能縮小
  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快速上漲之後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牛年開市以來,A股市場風格開始劇烈轉換,除了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巴倫週刊》還對信貸緊縮和地緣政治方面的風險作出了提示,並認為交易所交易基金iShares MSCI China可能不會再出現去年41%那樣的漲幅。
  第一,中國可能會收緊信貸環境。Pavilion Global的分析師指出,在中國實施通過出口和國內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雙迴圈”計畫之際,信貸增長可能放緩,大宗商品需求也可能放緩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稱,房地產市場泡沫比較大,可能給金融業乃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帶來威脅。原財政部長樓繼偉近日也在談到債務問題時指出,要必須優化財政支持方式,避免過度依賴赤字和債務,防止過度投資產生的負面效應。分析師認為,這是北京可能將重點轉向風險控制和放緩信貸增長的另一個跡象。
  第二,中美關係和“脫鉤”風險。拜登政府近期的言論和動作表明,雖然拜登可能不會全盤沿用特朗普時期的對華政策,但美國將繼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拜登近期簽署行政令要求對美國關鍵供應鏈進行審查,還表示計畫讓特朗普時期對抗中國技術威脅的規定於4月份生效。如果“脫鉤”風險重燃,可能導致投資者大規模減持中國股票。
  但《巴倫週刊》同時指出,中國正在大力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TS Lombard經濟學家羅利·格林(Rory Green)稱,中國晶片公司可能會得到大量財政支持,需求也有保證,中國在價值鏈上的上升速度可能會超過當前一些人的預期。此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也可以幫助中國減少對美國供應鏈的依賴。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