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本人對「鬼」的資料整理3

本人對「鬼」的資料整理3

日本民間傳說
  鬼,出自鳥山石燕的《今昔畫圖續百鬼·雨之卷》。在我國,「鬼」是一個泛指的概念,屬於幽靈一類,對象不確定,和日本的「亡靈」含義相近,而在日本,「鬼」是屬於妖怪的一支,是具有明顯特徵的確定的對象,與幽靈的定義相去甚遠,其標誌性的特徵便是頭上有雙尖角。
  在現代日語中最普遍的讀法是おに(ONI),但在古代,人們也曾讀過もの,如「もののけ」則有趨鬼闢邪之意,但もの更多還含有「幽靈」的意味。而おに的語源也和幽靈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公元937年源順《倭名類聚鈔》曾記有:隱おぬ訛つたもの,此後,鬼就指代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不過隨後的幾百年間,日本關於鬼的定義逐漸發生變化(夢魘原創,轉載留名),具體地分化成為妖怪和幽靈兩類,也就逐漸確定了後來的おに,但おに最早的語源,也已無從考究了。另外,在有名的《九鬼文書》(かみもんじょ)中還記有かみ這樣的讀法。
 語源雖無考究,但鬼的起源,我們還是可以分析探討一下的。在現在人們的概念中看來,鬼是作為一種妖怪或靈物之類並不存在的實體,但實際上對於先民們來說,「鬼」卻是一種對外來者或非我族類的代稱,《日本書記》曾記載公元661年齊明天皇葬禮時的情形:「朝倉山に鬼が出て大笠を著て葬禮をのぞいていた」(朝倉山出現戴著大大的斗笠的鬼在偷窺葬禮的進行),所以在日本初期的鬼的形象都以戴著斗笠最為普及,而這種裝扮的人也被稱為「稀人」。還有的說法則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追儺」儀式傳至日本,因走在儀式游 行隊伍最前方的方相氏裝扮奇異,令人覺得恐懼,所以就被認為是邪惡的妖怪,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漸漸地成為日本的鬼了。當然,因為難以考究,自然也就眾說紛紜,沒有固定統一的說法。
 鬼的外形特徵是其頭部有著一對堅硬的角,可以擊碎大石;雖不全是青面,但都有獠牙,也即是長長的虎牙,能輕易地撕碎任何東西;面目猙獰,有的還擁有千里眼。鬼的身材都很高大,其大多都還穿著質料堅固足以抵禦刀槍的虎皮肚兜(多數是虎皮裙,學孫悟空麼…… ),有的還擁有一對利爪,不過大多數的鬼都還手持帶刺的鐵棒,也就是狼牙棒之類的,本來就夠強的了,再加上如此大棒,其帶來的威懾感可想而知,而日語中的那句「鬼に金棒」的俗語也來自於此,直譯是鬼得到了鐵棒,其實也正是漢語成語「如虎添翼」的意思。另外鬼通常都是赤腳行走的,因為其腳底部的肌肉彈性非常好,能夠快速輕鬆地跳向遠處,令其顯得高大而不笨拙。
 由具體外形和膚色的不同,鬼還分為赤鬼、青鬼、黑鬼、牛鬼、犬鬼、一目鬼等等,這其中又以赤鬼為最典型的代表,所以鬼還是算個比較泛的概念,其對人雖兇猛,但在群妖中卻只能算那種低等級的。不過日本對鬼的形象描述不僅與我國神話傳說中雷神相似,也還類似於西方民間故事裡的惡龍,就連日本自平安時代時所創造的不動明王的畫像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與鬼很相似,所以之前鬼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賦予了神的色彩,不過在日本民俗學者們看來,妖怪本就是神明降格之後所化。
 鬼雖是這般的兇殘和強大,但也並不是難以馴服的,最怕的就是被人用豆子打,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大家都會依照習俗拿出豆子進行「撒豆趨鬼」的活動,不過到了現在,這樣的活動更多都代表著一種對新春來年的祈福。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