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晁氏水滸 作者: 藏劍翁(連載中)

第一卷官逼民反 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
               
     事情正如水滸中一般,王倫聽說晁蓋八人各個武藝高強,現在又劫了蔡京的生辰綱事發,便更不敢收留他們,只是虛言應付了一番,並沒說入夥之事,當晚便又把晁蓋八人送下山來歇息。

    王倫打算也被吳用和林沖看破,林沖送一行人下山後,吳用便定下幫助林沖火並王倫的計策。

    次日上山,王倫說起讓晁蓋等人另作打算時,林沖一怒之下火並了王倫。之後一番推辭,晁蓋坐了首位,吳用第二位,公孫勝第三位,林沖第四位,劉唐第五位,阮小二第六位,阮小五第七位,阮小七坐了第八位,時遷第九位,杜遷第十位,宋萬第十一位,朱貴坐了第了十二位。

    梁山之主換人,早有機靈的嘍囉下山來請新頭領老小上山。晁勇帶家眷上山,安頓了兩家老小,便往聚義廳而來。

    晁蓋眾人正在商議事情,吳用見晁勇進來,笑道:「咱們倒忘了這個小諸葛了,再搬一把交椅來。」

    晁勇見廳中卻是晁蓋居中一把交椅,吳用等十一人分做兩邊,再搬來座椅直接放晁蓋身邊顯然不合適,放到兩邊無疑又要論個排位。

    「不用了,我站著聽各位叔伯指教便是。」

    說完,便走到晁蓋身後。

    晁蓋卻不知道晁勇這許多想法,笑道:「勇兒說的是,讓他多學學,站著就是。」

    眾人見晁蓋也這般說,眾人此時不過只為逃得性命,梁山也不過幾百嘍囉,並沒什麼大事業。

    吳用等人也是迫不得已才落草,並沒什麼太多的打算,自然看不出晁勇其中深意。

    不過晁勇前番看出生辰綱一事兩處破綻,讓眾人也不敢小覷他機智。

    吳用便試探問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
               
     次日一早,三百梁山人馬便打著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下山。

    東馬村位於梁山水泊西南六十餘里,土地肥沃,按理村中百姓應該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但村中景象卻不是這樣,除了村頭一戶大宅院外,其餘多是茅屋和土屋,而且看上去都十分殘破。

    這東馬村數千畝良田幾十年前便都成了村中大戶李家的,這些年來李家累積的錢糧不計其數。

    李懷便是出生在這個富裕的大戶,但衣食不缺的他反而比其父輩更加吝嗇,對村中佃戶也並沒半分仁慈,大斗進小斗出,佃戶一旦遇到災病,最後十有八九多半會變成他家奴隸。

    年近五十的李懷不捨的看著四周的高屋大宅,這三進三出的大宅子可是費了幾代心血才建成的,自己這些年又添了不少陳設,在這方圓幾百里也是少有的好宅子。

    若不是逼不得已,他也不願意丟下這大好宅子,搬到縣裡去住。近些年世道不太平,四處強人出沒。前幾年,六十多里外的梁山便多了幾百強盜,四處劫掠。為保家宅平安,他不得不雇了五個武師,又訓練了二十個家奴護院。再對村中佃戶許以重金承諾,他才高枕無憂。

    以前每年有村中幾千畝良田收成,雖然養著許多人花費不少,但總是進多出少。前幾月,公田所把田地都括走後,李懷開銷了幾月,便肉疼起來。這只出不進,便是有萬貫家財也有花完的時候。

    幾宿輾轉難眠之後,他終於決定留下幾個家奴看護院子,舉家搬到鄆城縣去住,到時便不用擔心梁山賊人了,也不用再花錢雇武師護院,可以省去一大筆開支。再在城中買些店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二章 官兵捉拿
               
     卻說當日鄆城縣宋江在衙門外碰到濟州府緝捕使臣何濤,得知劫取生辰綱的賊人是晁蓋為首,現在濟州行下文書來,要鄆城縣派人捉拿。

    宋江趕忙穩住何濤,藉口回家歇息,等候知縣坐衙開堂,暗地飛馬去東溪村報信,沒曾想他去之時晁蓋莊上已經是人去莊空,問了村中農戶才知道晁蓋幾十人天還沒亮便往東走了。

    宋江見莊中細軟都已被帶走,猜想晁蓋應該是已經得了消息。晁蓋等人又走了半日,即使縣裡點起兵馬再追也已來不及。

    當下便返回縣裡,引何濤去見新任知縣時文彬。

    何濤也只當知縣剛剛開堂,不疑有他。

    鄆城縣原知縣因為括田有功,已經升任他方了。

    新到的知縣時文彬雖然到任不過兩月,但為官清正,作事廉明。一些被括田弄得流離失所的農民,時文彬也都想法設法的安置了,因此頗受鄆城縣吏民愛戴。

    時文彬聽說劫了太師生辰綱的賊人居然在其治下,趕忙令縣尉帶兩個都頭點捕快和廂兵一百去東溪村捉人。

    這兩個都頭,一個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云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

    另一個叫雷橫,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鬍鬚。膂力過人,能跳三二丈闊澗,因此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匾窄。

    兩人都學得一身好武藝,因此縣裡鄉紳保舉他二人做了捕快頭目。

    鄆城縣官差到的東溪村,沒想到晁蓋一夥人已不知去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三章 全軍覆滅
               
     到的第一座關前,黃安卻沒發現關上有人。

    何濤見前面關隘沒有動靜,這才湊上前,道:「梁山賊人蘆葦蕩中不設埋伏,現在又不守關隘,只怕有詭計。黃將軍要小心啊。」

    黃安看著眼前不甚雄壯的木質關隘,恐怕幾把斧頭就能劈開,想了想,道:「賊人想來是知道這道關隘守不住,不想折損人馬,都在山上守著,也省了我們不少力氣。石都頭,你帶人去關裡看看,有沒有賊人。」

    被黃安點中的都頭帶著人頂著盾牌小心入關,四處查探後,才發出信號讓大隊人馬上山。

    黃安帶著人馬沿著山路走了一陣,前方便又出現一道關口,和第一道關隘一般大小。只是關上卻是刀槍林立,守衛甚嚴。

    黃安趕忙指揮兵馬擺開陣勢,以防梁山人馬出關突襲。

    晁蓋等人在關上看濟州官兵擺開陣勢,才喊道:「山下何人?敢來梁山捋我虎鬚。」

    有鄆城縣做公的道:「喊話的便是晁蓋。」

    黃安見關上礌石、滾木準備齊全,心下也怯了三分,喊道:「我是濟州都指揮使黃安,今日帶兵剿滅梁山賊寇。曉事的出關投降,只抓黃泥崗上劫了生辰綱的一夥人,其餘既往不咎。不然打破山寨,雞犬不留。」

    晁蓋在關上見山下水邊阮小二、阮小五已經殺敗留守官兵得了船隻,都劃到山南去,便笑道:「今日怕是你們有來無回,你們且看山下船隻。」

    眾官兵扭頭看時,才發現山下船隻一個個都劃向南邊去了,頓時都慌亂起來。

    何濤急道:「原來賊人是要斷我們後路,黃將軍,我們快下山去搶船隻吧,不然真回不去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
               
     林沖收槍而立,看著汗如雨下卻仍在勤練武藝的的晁勇,也有些欽佩了。

    自從晁勇上山後,便每日與他學習武藝,風雨無阻,練武的勁頭更是讓嗜武的林沖都有些汗顏。

    「勇哥兒,歇歇吧。」

    看著晁勇把林家槍法又使了一遍,一招一式都深得其中三昧,便彷彿已經浸淫其中十數年一般。

    這般悟性,林沖卻是第一次見識。

    「噹」

    聽到林沖喊停,晁勇隨手一扔,手中槍便彷彿倦鳥歸巢一班,準備的插到數丈外兵器架上。

    林沖對晁勇這一手早已見怪不怪了,晁勇是千年一見的武學奇才,各種武藝一學就會。

    如果用晁勇的話說,就是穿越的光環太犀利了,他的這副身體完全就是為冷兵器之王準備的,不光身體素質變態,便是記憶和反應都超人一等。

    女使錦兒見兩人停下練武,忙端了水和毛巾過來。

    林沖一邊擦汗,一邊道:「勇哥兒,這些日子,林家槍法你也算登堂入室了。以你身手,也不用再學其他槍法了,天下槍法多如牛毛,永遠學不完。我雖然沒有上過戰陣,但也與一些沙場戰將切磋過。戰陣之上卻不同這平日練武,許多高深的招式變化根本使不出來,反倒是扎、挑、崩、砸、抖、纏、架、擋這些基本槍法用的多。戰陣之上,唯有出手快、准、狠,才能在戰陣上生存下來。而你力大無窮,出手快如閃電,拆招反應更是遠超常人,戰陣之上,恐怕沒人是你三合之敵。江湖上能取你性命的很多,但沙場你已是萬人敵。」

    晁勇也和林沖較量過多次,開始的時候,林沖槍法精湛,虛實難分,他只能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五章 劫掠鄆城
               
     剛剛入夜,梁山人馬便到的鄆城縣外。

    大隊人馬到得城門口時,城門已然打開。

    卻是時遷帶著幾個身手利落的嘍囉攀上城牆,進入城內打開了城門。

    鄆城縣原本便是個土城,又久承太平,城牆缺少修繕,因此時遷等人沒費什麼功夫,便進了城。

    雖然晁勇說時遷是個俠盜,但眾人始終瞧不起樑上君子。時遷又沒有參與劫生辰綱之事,因此在晁蓋一起上山的頭領中排位最後。

    原來的梁山頭領杜遷、宋萬、朱貴不知底細,才讓他免去最後一位的命運。

    水滸中時遷盜甲,引得徐寧上山,破了呼延灼連環馬,後來屢次入城做內應,功勞可謂不小,但最後一百單八將排名時,卻是倒數第二位。最後一位則是段景住,與倆人偷盜的歷史不無關係。

    在替天行道的好漢邏輯中,偷盜是最卑劣的,明刀明槍的搶劫倒是可以算作好漢行徑。

    時遷也可以感覺到眾頭領暗地對他的排斥,因此往日都是緊跟晁勇步伐,這次出征晁蓋雖然沒有點他將令,但他也跟著晁勇一起下山了。

    「宋萬守住此門,不得放任何人進出,劉唐去西門、阮小五去南門、阮小七去北門,其餘人隨我去縣衙。」

    分派已定,梁山人馬迅速分成五隊。

    大隊人馬入城,頓時引得一陣犬吠,不少人咒罵著起床。

    一個更夫走到城門附近,正好撞見梁山兵馬進城,看到這許多人拿著明晃晃的刀槍,轉身便跑,一邊跑,一邊不忘敲鑼喊道:「強盜進城了。」

    一串淒厲的尖叫劃破夜空,引得剛剛寂靜的夜頓時添了許多動靜,不少剛剛開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
               
     卻說濟州府派出兵馬圍剿梁山後,便一去數日沒了消息。濟州府派出十數探子,才從石碣村村民口中打聽到攻打梁山的官兵已經全軍覆滅。

    濟州不過四指揮廂軍,攻打梁山的三指揮全軍覆滅,城中便只剩了一指揮,還是吃空餉最嚴重的一個指揮,滿打滿算不過二百人。

    太師府幹辦聽說梁山賊人如此勢大,城中又只剩了兩百老弱廂軍,深怕梁山兵馬趁勢攻打濟州,連夜便奔回東京回報蔡京。

    濟州知府雖然也想棄城而走,但職責在身,若是走了恐怕性命不保,只好令城中剩餘一指揮廂兵加強守衛,又下文書調各縣土兵去州城防衛,正是棄卒保帥之策。

    卻說東京蔡京大壽,少不得皇上賞賜,百官孝敬,金銀彷彿流水一般湧向蔡府。

    唯一讓蔡京鬧心的便是女婿從北京大名府送得生辰綱又被劫了,好在今年查出了賊人下落,不似去年全無音信,只要抓獲賊人,生辰綱總是能追回大半的,缺失的也能勒令地方官吏彌補。

    蔡京正等著追回生辰綱時,沒想到派去濟州的幹辦卻狼狽而回。

    前番濟州來信,已查的賊人姓名下落,又有家人督辦,蔡京原以為賊人必然是手到擒來,生辰綱也可以如數追回。

    不過看著堂下風塵僕僕的家人,蔡京心頭卻閃過一絲不祥,沉聲問道:「事情辦得如何了?」

    當下,那心腹幹辦把如何查到劫生辰綱賊人下落,沿途追蹤得知賊人落草梁山,濟州派兵攻打梁山,卻落得全軍覆滅,一一說了。

    末尾又誇張道:「梁山賊人本就有上千,晁蓋一夥賊人入夥後,又打劫了十幾處村坊,招兵買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七章 董平激將
               
     太陽還在地平線下掙扎,只是夜已經無法完全遮蓋他的光芒。晨光的溫暖跟即將消逝的夜晚的清涼交融在一起,最是舒適。

    幾隻早起的鳥兒在天空中追逐、嬉戲。

    董平看著麾下兵馬彷彿長龍一般從城門口出來,也是意氣風發。武將本就應該沙場點兵,建功立業。可自從他掃平東平府賊寇後,便再無戰事,每日只能守在城中,與他打小建功立業的夢想也越來越遠。

    他本是河北邊關武將,可惜先皇早和遼國簽訂盟約,大宋花錢買平安,每年都會「賞賜」遼國大量財物,換的遼國不大舉南侵。

    雖然近年來,邊境沒有大的戰事,但小的衝突卻是一直不斷。

    遼國不給邊境兵馬糧草,只是准其越境打草谷,自給自足。因此時常有遼國騎兵越境而來,四下劫掠,因此小股的戰事一直不斷。

    董平多次擊殺遼國打草谷的騎兵,因此升為團練使,守一境平安。可惜好景不長,有一次追殺遼國騎兵,不知不覺帶兵越境,最後斬獲一百多顆首級,大勝而歸。

    哪知董平報捷的公文才送出去,遼國便遣使而來,指責宋國縱兵犯境,要求宋國交出帶兵的人,不然便要整軍南下。早被遼國鐵騎嚇破膽的朝中文武頓時慌了神,若不是河北眾武將力保他,恐怕樞密院便把董平交給遼國了。但為了平息遼國怒火,董平的團練使也被免去,責他回京聽調。

    董平在京城一住便是一年多,各地即使有了空缺,董平沒有銀錢上下打點,哪能輪到他補缺。

    還是後來童貫門人程萬里到東平府上任,山東、河北群盜並起,東平府前任都監也死於剿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八章 活捉董平
               
     昨晚董平收到梁山回書後,便是大喜,直呼「中吾計也」。

    一早,董平便放出探馬監視水泊,得知梁山兵馬開始渡水,便召集手下將校整頓兵馬。

    一個指揮使獻計道:「賊人中了都監大人激將法,我們何不趁他半渡,率兵攻打,必能輕鬆獲勝。」

    董平擺手道:「昨日我已下了戰書,邀梁山賊人決戰,怎能出爾反爾偷襲。正是要正面交鋒,把梁山頭領一個個捉了,方能顯我董平本領。今日你們只管領兵壓陣,看我陣前活捉梁山賊酋。」

    眾將校也都知道董平的勇武,聞言也是奉承不已,巴望著戰後能分得些功勞。

    兩軍對陣,晁勇以前也只在電視上見過,自然不肯缺席。看著上岸後亂糟糟的兵馬,也是眉頭大皺,若是官兵現在趁勢衝擊,只怕梁山兵馬有一半會被趕到水裡去。

    好在渡河前,晁勇便讓時遷帶了二十探馬先行出泊,官兵若是來偷襲,他們也能有所準備。

    半個時辰過去,梁山兵馬才在眾頭領打罵下,勉強擺出一個方陣。

    「報,東平府官兵已經在二十里外列陣前進。」

    剛擺好陣勢,探馬便飛馳而來。

    晁蓋揮手道:「全軍保持陣勢前進,膽敢亂陣的砍了。」

    兩邊探馬飛馳,彷彿演習一般,只是各自打探對方位置,便是碰到也沒有衝突,只是各自飛馬而過,只等決戰。

    在探馬引導下,兩軍幾乎同時到達約定地點,兩軍相距兩里擺開陣勢。

    兩軍對陣,更是顯得梁山兵馬缺乏操練。東平府兵馬雖然也是地方廂軍,但董平每日嚴格操練,雖然比不得邊境百戰之師,但也算地方精銳了,隊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替天行道 第二十九章 董平歸心
               
     不知過了多久,董平悠悠醒來,睜眼一看已經身處自己大帳,肩膀被兩人按著跪在地上,正前方正是自己的將軍案。

    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魁梧大漢正坐在原本屬於自己的位置,活捉自己的小將則站在他後面,兩邊坐著幾個虎視眈眈的梁山頭目。

    戰場上,董平被提過馬後,只覺耳後一疼,便暈了過去。

    想來時間不長,沒想到梁山兵馬這麼快便打下了自家營寨,自家兵馬也不知道能生還幾成。

    劉唐見董平醒來,兇狠的眼神掃了董平一眼,喊道:「這廝三番兩次對哥哥無禮,哥哥讓我一刀砍了便是。」

    董平也算光棍,聞言面不改色的道:「今日大意被擒,要殺要剮,悉聽尊便,董平皺皺眉頭不算好漢。」

    吳用早已想到一條計策,聞言忙道:「戰陣之上,各出其謀,董將軍使得是激將法,不可當真。」

    晁勇也道:「先前我在柴進大官人莊上,也多曾聽過董平將軍在河北痛殺遼狗的事情,只是無緣拜會。今日有幸在此相聚,我等怎能做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晁蓋點頭笑道:「既是殺過遼狗的好漢,過去之事便不提了,今日董將軍與林沖好一番廝殺,直看得我們暗暗喝彩。我等梁山好漢只為替天行道,為民除害,正需要董將軍這等豪傑相助。若是董將軍不嫌山寨微賤,可一同上山做個頭領,替天行道,好過在官府受那些貪官污吏之氣。」

    晁勇走出來,扶起董平,勸道:「今日多有冒犯,董將軍勿怪,上山後,小弟一定擺酒請罪。」

    董平見梁山眾人這等愛護,想想先前在官場的諸多磨難,一咬牙,抱拳道:「董平被擒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