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保健]糾正腹瀉時幾個錯誤的觀念

[保健]糾正腹瀉時幾個錯誤的觀念

糾正腹瀉時幾個錯誤的觀念

腹瀉的原因很多。吃進不乾淨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固然可能會腹瀉;另外,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亦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產生腹痛和腹瀉症狀。
適值盛夏,腹瀉的人增多,其中三成以上是因「口不擇食」所引起,假如在這個時節不注意個人衛生,就很有可能導致病菌在你的腸道裡大量繁殖,而引起腹瀉呦!

有些人腹瀉時,常以傳統說法或自己「想當然耳」的辦法來應付,結果病情非但沒有緩解,而且還會加重。因此,在此特例舉幾種常見(用)且不可取的錯誤做法,提供大家參考:

腹瀉期間禁食:


有些人認為,腹瀉時腸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潰爛,應當讓腸道「空一空」,休息1~2天,此期限間應禁食,這樣可減輕腸道負擔。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人在腹瀉時,會流失大量水分和無機鹽,禁食會導致人體能量不足,就要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質來維持血糖濃度。當血糖低於3毫摩爾/升時,病人會出現出汗、面色蒼白、暈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應,這對於老年人或體質弱的人來說,很容易發生意外。


此外,腹瀉時禁食,還會引起體內營養素缺乏,延緩腸道病變的修復,從而減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形成惡性迴圈。所以,腹瀉時不但不應禁食,還應食用一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雞蛋麵糊、豆漿、細麵條、蓮子粥等,做到少食多餐,細嚼慢嚥,以利營養素被機體消化吸收。


腹瀉時吃大蒜:


大蒜中含蒜氨酸,在胃中可生成大蒜素,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經常食用大蒜,對腸道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和殺滅作用。但患腸炎出現了腹瀉之後,卻不宜吃大蒜。


腹瀉的病因是受涼或進食不潔食物,引起腸道局部組織炎症水腫,腸腺體分泌亢進,大量體液進入腸腔的結果。此時腸腔已處於飽和狀態,如果進食大蒜等辛辣食品,則可能加重對腸壁的刺激,促使腸壁血管進一步充血水腫,從而加重腹瀉。


所以,急性腹瀉不宜吃大蒜,尤其是生蒜。吃大蒜殺菌防腹瀉,應該在未病之時服用,方可顯其功效。腹瀉次數過多,會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這時可適當進食淡鹽水或稀粥、果汁、醋等食物,也可飲濃茶,起到抑菌作用。


腹瀉時多吃蔬菜:


許多人腹瀉時,認為吃油膩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而加重病情,於是就想方設法多吃一些新鮮蔬菜,以為這樣對病情有利。


其實不然,此舉不僅對疾病不利,而且還有害。許多新鮮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捲心菜等均含有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但當人處於腹瀉消化功能失調,或胃酸過低時,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此時食入上述蔬菜,即使蔬菜非常新鮮,也會導致中毒而引起腸原性紫紺。亞硝酸鹽引起血液中無攜氧能力的高鐵血紅蛋白劇增,從而造成機體出現缺氧,表現為相應的各種症狀。因此,當消化功能不好時,最好減少蔬菜進食量。




腹瀉原因知多少


腹瀉的原因很多。吃進不乾淨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固然可能會腹瀉;另外,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亦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產生腹痛和腹瀉症狀。


再一方面,若受了涼,特別是小腹受涼,亦會導致腹瀉。此類腹瀉的特點是腹部咕嚕作響,同時大便烯爛,原因是腸道因發炎而加速蠕動,同時將腸內尚未完全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以及大量水分排出體外,因此排出不成形的糞水。


引起腹瀉的另一個原因,是身體對某類食物過敏,以致影響消化吸收,例如許多人因缺乏乳糖酵素,無法消化牛奶或乳類製品的乳糖。一但進食此類食物,便會腹瀉。


若並非因上述原因而經常腹瀉,一天數次,大便不能成形或狂拉,則屬於中醫學上所謂的「脾虛洩瀉」。脾主管整個消化系統,包括食物的分解、輸送、吸收及排泄。在整個消化過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若脾的運化呆滯,水液便積留在身上,即所謂的「濕」。腸內水份過多,會加速腸的蠕動,引致腹瀉及大便烯爛。


要保持脾臟健康,平時要注意飲食,最好避免進食過多肥膩及寒涼的食物。平日可多用淮山藥、蓮子、芡實(詢問中藥舖)煮湯,這些都有健脾的效益。


若腹瀉情況持續一段時間,而糞便有血跡或顏色有變,或體重不斷下降,這就需要到醫院去做個詳細檢查,以防止有嚴重的病變發生。




「口不擇食」可引發腹瀉


腹瀉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尤以夏秋季節最為常見。夏秋交替各種病原體處於活躍狀態,假如在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就很有可能導致病菌在你的腸道裡大量繁殖。現正值盛夏,腹瀉的病人增多,其中三成以上病人是因「口不擇食」引起的,其中又以「冷飲和熱的甜點混食」、「海鮮與水果一起吃」等引起的腹瀉佔了絕大多數。


★冷熱同飲刺激胃腸造成腹瀉


許多人喜歡熱咖啡和冰淇淋「冷熱同吃」,兒童更是一會兒喝熱湯,一會兒吃冷飲。殊不知這些最常見的兩種冷熱甜食組合,卻在威脅著胃腸道。溫度的驟然變化會造成胃腸黏膜不同程度的損傷,引起胃腸極度受刺激,造成胃腸道吸收食物的障礙,形成水一樣的大便腹瀉。


★海鮮水果造成腹瀉


海鮮中的魚、蝦、藻類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宜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刺激腸胃,便會引起人體不適,重者胃腸出血,輕者出現嘔吐、頭暈、噁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水果在進入胃腸道後,會比其他食物先被消化,這樣會造成海鮮類食物的消化不良,很多人因此而腹瀉。所以,海鮮大餐之後,不宜馬上吃水果。


★此類腹瀉不宜用藥


非細菌性感染腹瀉者,一般表現為腹痛、出汗、不發熱,大便似水檢測無細菌。許多人一出現腹瀉就使用抗生素,若是非細菌性感染腹瀉,非但對防治無用,還會進一步損害人體免疫功能,使已經受損的身體更加虛弱。因此,除了腹痛程度較重,醫生對症使用解痙藥及幫助消化的多酶片即可,一般不主張用藥。


在此提醒大家,預防非細菌性感染腹瀉,關鍵是控制飲食,找出飲食搭配的不當、造成胃腸道吸收障礙的病因,遠離半生不熟的食品。

TOP

原來是這樣阿  受教~ 觀念真的很重要!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