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殘害國家發展的教育(上)

殘害國家發展的教育(上)

歡迎認同者廣為造成迴響,為我們的下一代盡點心力...

看完以後真的要掌聲鼓勵,起立致敬!
值得您耐心看完且應重視 - 我國教育上的重大問題
這是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對教改的看法及補救措施,非常切合實際,

值得您耐心看完,
並儘可能將本內容散佈出去,希望來得及幫助我們的下一代

六大問題
(1)學生程度上的嚴重落差。
(2)技職體系教育的衰退。
(3)廣設高中職和大學。
(4)公立學校太少。
(5)學生所接受的通識教育太差。
(6)學生的體能太差。


(1)學生程度上的嚴重落差
我國雖然號稱教育非常普及,其實學生程度相差的距離非常大。
   以高中學力測驗為例。
   進入建中,一女中,台中一中,高雄中學,最低270分。
   進入台北市公立高中230分。
   一所鄉下國中的年平均學測110分。
   一所極為偏遠地區國中的平均學測是77分。
   我們其實產生了大批毫無競爭力的公民。


(2)技職體系教育的衰退
我國過去一直非常重視技職體系的教育。
   工業發展一定需要優秀的技職人員。
   要製造大型噴射機至少有90%的工作人員都是要技職人員。
   世界上最昂貴的勞斯萊思汽車也是靠技職人員打造的。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工業全部靠工學院畢業生的。
   但是政府卻有一個使專科學校〝昇級〞的政策。
   凡是專科學校辦得好的,就可以昇為技職學院。
   凡是技職學院辦得好的,就可以昇為科技大學。
   凡是科技大學辦得好的,又可以昇為大學。
   這種政策充分表明國家不重視技職教育。
   這種政策使很多產業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使很多學生接受不恰當的教育。


(3)廣設高中及大學
            民國71年     民國91年
出生人口數             41萬                 26萬
大學入學名額  3萬九千                 23萬
碩士班名額            3千4百                   4萬
我國的大學一共有152所之多
花蓮縣有8800個高中員額。
只有5500人從國中畢業。
這種膨脹的結果是很多學校招生不足。
    也使很多本來不夠資格入學的學生進入了高中和大學。


(4)公立學校太少
百分之三十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公立學校。
   百分之七十的高中以上學生進入私立學校。
   私立高中的學費,每學期至少35000元。
   私立大學的學費也是國立大學學費的一倍。
但是私立學校教育的品質比不上公立學校,以師生比為例。
   私立大學的師生比為1:30。
   國立大學的師生比為1:13。
最嚴重的問題:
   高收入的孩子多數可以進入便宜的公立學校。
   而比較低收入的孩子多數只能進入昂貴的私立學校。
   這樣這種情形完全違反社會正義。
使得國中生一定要拼命努力,來爭取進入公立高中。
   也使得高中生拼命努力來爭取國立大學。
只要只有少數的學生可以進入好而便宜的公立學校,我國學生永遠會感到昇學壓力。
   任何昇學方式的改變都不可能減輕學生壓力的。
   這是教改的一大盲點:沒有注意到學生壓力的來源。
這種違反社會正義的現象,也使我國有些窮小孩子在國中時代就放棄了學業。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無法進入公立高中職,也無錢唸私立高中職。



(5)學生人文素養的普遍低落
我國大學生中,只有少數人有很好的人文素養。
   我國各級學校的老師都在教室中只注意專門的知識。
   絕大多數的管理學院學生不知道恩隆案。


(6)我國學生體能太差
我國幾乎可以完全不重視學生的體能訓練。
我國學生的體能絕對低於歐美學生的體能。
為什麼我國會發生這些教育問題?
   最大的原因:我國的教育制度漠視弱勢團體。



證據
(1)不論常態分班,或是能力分班,功課不好的同學一向不被重視。
(2)政府並沒有對於國小及國中教育的品質管制,任何學生都可以畢業。
   如果學校學生成績普遍低落,政府不會有任何懲罰。
   美國有一個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對於學生表現不好的學校,會加以懲罰。
    (2002年1 月生效)
(3)城鄉的義務教育經費相差甚遠。
   法律規定義務教育由地方政府負責。因此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享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
(4)多元入學使弱勢孩子大吃其虧。因為窮孩子根本無能力辦理甄試。
(5)英文教育的政策失當,使窮小孩大吃其虧。
    (a)國中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忽然變難。
    (b)偏遠地區的小學根本沒有足夠的英文老師。
    (c)有錢的小孩子可以經由補習班或家教來增強英文能力。
    國中時期的英文程度落後,就註定了學生以後。
(6)學習單制度都是忽視了弱勢學生所遭遇到的困難。
(7)很多老師要求學生上網查資料,也表示弱勢團體學生的情況被忽視。
(8)教改人士一直強調要快樂學習,也表示他們不瞭解弱勢團體的孩子一直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壓力。
(9)教改人士始終不過問多數人必須進入昂貴的私立學校問題,因為他們的孩子都進入了公立學校。
(10)極容易的課本,極難的考題。窮孩子沒有能力補習,喪失了競爭力。

[ 本帖最後由 algebra0001 於 2007-5-10 14:16 編輯 ]

TOP

李教授的教育理念完整.具遠見.
怎麼沒見到文章呢? 放哪裡去了?

[ 本帖最後由 霄雪 於 2007-5-9 16:34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