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三國好孩子 作者:吳老狼 (連載中)

第四十三章 君子作風
   
  「孫策小兒!你這無君無父,不忠不孝的狗賊!竟然還有臉在此花言巧語,誆騙世人!」

  剛才還在彬彬有禮的陶應突然翻臉罵人,還真嚇了孫策和周瑜等人一大跳,但是為了爭取時間,孫策並沒有馬上發作,只是強壓怒氣,帶著笑容大聲說道:「陶二公子,我敬你是一個君子,對你好言相勸,汝為何自降身份,惡語傷人?難道汝就不怕世人笑你有失風度,粗魯無禮?」

  「粗魯無禮也比你這不忠不孝的無義狗賊強得多!」陶副主任也真是狗臉,說翻就翻,指著孫策只是破口大罵道:「孫策小兒,吾以誠意待你,對你以禮相待,你竟然還想用詐言欺我?你真以為我像你一樣,無勇無智又少德少義,口中全無一句實言?」

  孫策臉上變色,下意識的去握槍柄,旁邊的周瑜趕緊悄悄拉了他一把,低聲道:「伯符,少安毋躁,程老將軍還需要時間迂迴包圍,且讓我與陶應小兒周旋。」

  說罷,周瑜也是拍馬上前兩步,沖陶應大聲說道:「陶公子,在下周瑜請教一句,伯符兄用何詐言欺你?」

  「是直接開罵?還是再裝一次書獃子?」陶應眼珠轉了幾轉,很快下定決心,「再裝一次書獃子,不然孫策和周瑜肯定明白我已經識破他們的詭計了。」

  盤算到這裡,陶應提著馬鞭大吼道:「孫策小兒那一句話不是詐言?你們帶足了三個月糧草,不怕我斷你們的糧道?你們當我陶應是三歲小兒,連數都不識?你們八千兵,不算騎兵的多餘消耗與耗糧,就算你們八千兵全是步兵,就算糧草也會自己長腳走到廣陵,每個步兵每月耗糧三石三斗三升大約兩斛,八千人三個月耗糧就是四萬八千斛,每車裝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四章 比拚耐心

  東城西郊這一戰,絕對是小霸王孫策這輩子打得最窩囊的一仗,一戰下來,孫堅留下的老將韓當中箭陣亡,士卒損失也在四百以上,傷者超過五百,孫策本人更是連中五箭,雖然這五箭都沒有射中致命要害,卻也讓小霸王受了傷和掛了彩,結果對敵戰果呢,卻是連一個君子軍將士的首級都沒有砍下,僅僅是用弓箭射傷了數量不詳的君子軍騎兵,輸得結結實實,敗得窩囊無比。

  其實君子軍不光中箭受傷了五十餘人,還陣亡了兩名將士,只是君子軍將士訓練嚴格,中箭垂死時仍然緊攥馬鞭不致落馬,非常注意在奔襲過程中互相掩護,兩名陣亡了的將士遺體都被同伴轉移到了重騎隊中,擺脫追擊後掩埋祭奠,所以孫策才認為他連一個君子軍士兵都沒有斬殺。

  如果換了別人,在兵力仍然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當然是說什麼都嚥不下這口氣,也說什麼都要逮到君子軍把這個場子找回來,進而落入陶副主任的圈套,白白浪費寶貴時間。但赤手空拳打下江南九郡八十一州的小霸王始終還是小霸王,儘管遭到了如此窩囊的慘敗,儘管已經被陶應徹底的激怒,孫策還是保持住了冷靜的頭腦,沒有去和比狐貍還猾的君子軍周旋,選擇了在第二天清晨便揮師東進,直撲陶應必然要救援的廣陵,以拙勝巧,始終掌握戰場主動。

  通過斥候發現孫策軍啟程出發,陶應暗罵孫策小兒奸詐之餘,也只能硬著頭皮命令君子出發,迂迴到孫策軍的側翼騷擾作戰,在出發前,陶應還恬不知恥的向君子軍全體將士宣稱道:「將士們,我們這次去戰孫策小兒,只有一個作戰方針,打了就跑!那怕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五章 又生詭計

  拼耐心孫策當然拼不贏陶應,君子軍本來就是專門為了野戰而打造,除了弓箭之外,糧草和馬料都對後勤補給要求極低,即便斷了糧也有味道不好但熱量豐富的馬奶可喝,在野外持久消耗戰中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而可憐的孫策軍呢,士兵需要軍糧,戰馬需要精馬料,每天都要消耗龐大的糧草,又沒有後勤補給,糧草吃一點少一點,又怎麼可能拚得過連戰馬都產糧的君子軍?

  所以這麼拼了幾天後,孫策軍上上下下都開始沉不住氣了,狡猾的君子軍這次不再直接偷襲騷擾,而是通過旗幟、口號和戰鼓間接騷擾,既節約了寶貴弓箭,又迫使孫策軍放慢腳步,在行軍過程中無謂消耗大量糧草,三天都還沒走出一百五十里。心急如焚的孫策軍將領多次請令追擊,但孫策和周瑜卻懼怕君子軍那恐怖的機動力,說什麼都不肯答應,硬著頭皮繼續龜速行軍。還好,君子軍也害怕孫策軍的強弩陣,沒敢衝近放箭,孫策軍的傷亡才沒有繼續擴大。

  除了糧草消耗巨大外,更讓孫策和周瑜擔心的還是君子軍的毒箭,也不知道君子軍在箭鏃上餵了什麼鬼毒,受傷三四天後,將近兩成的傷兵傷勢開始惡化,傷口流膿不止,士兵不斷的發燒和四肢抽搐,無比痛苦的悲慘死去,軍隊郎中束手無策,甚至就連孫策的傷口都出現了惡化跡象,左腿上的一個貫穿傷流出濃水,雖然孫策害怕影響軍心不敢聲張,但是孫策軍隊伍裡還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士氣大洩,都害怕與君子軍交戰,更害怕君子軍的恐怖毒箭。

  面對如此惡劣的形勢,孫策嘴上再怎麼強硬,內心裡無比後悔選擇陶應的君子軍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六章 誘敵
   
  被神出鬼沒的君子軍折磨了十來天後,九月初十這天正午,孫策大軍終於抵達了廣陵城下,並且在廣陵西門外五里處紮下大營,開始著手準備攻城,然後孫策把安營紮寨的工作甩給經驗豐富的老將程普,自己領上了周瑜和黃蓋及一隊精兵,先行趕往廣陵城下查看城防,制訂破城計劃。

  廣陵的城防讓足智多謀的孫策和周瑜都皺足了眉頭,普遍高於三丈的城墻難以逾越就算了,還經過明顯的加固,厚度至少兩丈,四門皆有甕城,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同時明顯剛經過加寬和加深的護城河也引入了中瀆活水,給孫策軍靠近廣陵城墻增加了許多難度,同時也讓孫策軍填埋河道更加困難。總體來說,這是一座比較難以攻打的堅城,即便是孫策和周瑜,也沒有把握可以保證一戰而下。

  當然了,觀察的結果也不全是讓人灰心喪氣,首先廣陵城的四周地勢開闊,有利孫策軍展開兵力,也逼迫守軍分散兵力兼顧每一個墻段,同時孫策和周瑜還敏銳的察覺,廣陵城墻上的徐州守軍鬥志和士氣都不是很高,旗幟和營伍也比較雜亂,見到孫策率軍探城,城墻上便已是一片騷動,大呼小叫之聲不絕於耳,將領士兵四處奔走,號令紛亂不夠整齊,屬於典型的二三流軍隊表現,與一舉一動都變態整齊的君子軍形成了鮮明對比,也和孫策麾下的百戰老卒相距甚遠。

  觀察到了這裡,周瑜心裡也有了一些底,向孫策說道:「伯符,看來我軍攻下這廣陵城很有希望,但首先一點是填平護城河,讓我軍的雲梯車與飛梯能夠靠上城墻,發揮我軍近戰優勢,那麼我軍發起強攻,應該有很大的把握拿下廣陵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七章 孫策死了

  北門伏擊戰,廣陵守軍可謂是大獲全勝,將包括孫策軍大將孫河在內的七百多敵人全部燒死在了甕城之內,同時又用弓箭和投石等遠程武器殺害了城外的三百多孫策軍將士,而自軍損失卻十分微小,總共還不到五十人——沒辦法,誰叫孫策軍連攻城武器都沒準備好就來偷城,能在黑夜之中用弓箭殺死這麼多敵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不管怎麼說,這一仗還是極大的穩定了廣陵人心,也大大的鼓舞了廣陵守軍的士氣,那怕是那些士氣最低落、意志也最薄弱的笮融降兵,也對這次廣陵保衛戰的勝利充滿了信心,摩拳擦掌的等待孫策軍捲土重來,準備在城墻保衛戰中再讓孫策軍吃一點苦頭,一展廣陵軍威。與此同時,陶應在廣陵城中和徐州軍隊中的聲勢也隨之大漲,方便了陶應對徐州軍隊的調整改造,訓練加強。

  然而讓廣陵守軍上下都摸不著頭腦的是,孫策軍退兵回營之後,一連兩天竟然再無動靜,不僅沒有再來攻城,甚至就連最基本的填河準備工作都不再展開,就好像已經放棄了攻打了廣陵城的計劃一般。對此,徐州眾將全都摸不著頭腦,猜不透孫策的用意,陶應也是萬分狐疑,因為陶應很清楚孫策軍的情況,以孫策軍的軍糧儲備,現在可是一天都不敢耽擱了,為什麼孫策還要連續兩天按兵不動呢?

  琢磨不透間,到了第三天,同時也是興平元年九月十三這天的上午,出城哨探的徐州軍斥候忽然狂奔回城,給陶應和廣陵守軍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已經兩天多沒有動靜的孫策軍大營,今日忽然換上了純白旗幟,升起了白色招魂幡,將領士兵也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八章 決戰小霸王(上)

  深秋晝短,初更時分天色便已經黑定,再到二更時過後,便已是夜深人靜,萬物俱寂。也是到了這個風高好放火、月黑好殺人的好時候,緊閉了許久的廣陵西門,忽然被人輕手輕腳的打開,吊橋也悄無聲息的輕輕放下,緊接著,一個個全副武裝的守軍士兵,就像幽靈一樣,鬼鬼祟祟的摸出城來,藉著夜色掩護,在廣陵西門外逐漸集結成隊。

  也不知道出來了多少軍隊後,城門重新關閉,吊橋也重新絞了上去,而那些已經出城的士兵則低聲交流了命令,人含枚,馬戴套還包裹上馬蹄,悄悄列隊摸向五里外的孫策軍大營,偶爾一點城墻上的火把光芒照來,可以讓人勉強看到這隊士兵打有一面白底黑字的大旗,大旗上只有兩個字——君子!很明顯,這支軍隊就是傳說中的仁義之師、道德之師——君子軍!

  陰暗的夜色幫了君子軍的大忙,沒有月光照耀暴露隊伍,君子軍一直摸到了孫策軍大營門口,方才被孫策軍的巡哨士卒察覺,巡哨敵人緊急敲打銅鑼報警間,準備充足的君子軍已經發起了突襲,一波箭雨射下寨門上方的孫策軍哨手,又有一隊勇士衝到大寨門前,三下兩下砍開寨門,寨門大開間,君子軍已然吶喊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衝鋒口號,一窩蜂的殺進了孫策軍大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殺啊!殺啊!」吶喊著絕對變態的軍隊口號,君子軍一路縱火亂敵,直撲掛著白色帷布的孫策軍中軍大營,然而君子軍興高采烈的衝到中軍大帳門前時,卻目瞪口呆的發現,諾大的中軍大帳竟然空空蕩蕩,不見敵人一兵一卒,打頭的君子軍將領是陶基還是年斌或者是別人,也殺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四十九章 決戰小霸王(下)

  君子軍全部奔出廣陵北門時,廣陵西門戰場上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看到西門吊橋起火被焚,歸路被斷的徐州二流軍隊頓時軍心惶恐,不少貪生怕死之徒為了活命,爭先恐後的脫離隊伍,逃向還沒有完全燒燬的吊橋過河,戰場經驗豐富的孫策軍乘機猛衝猛砍,肆意屠殺這些主動脫離同伴保護的膽小鬼,徐州軍隊傷亡陡然增大,帶隊的章玄和徐盛二將也壓力大增。

  還好,出城這三千徐州軍隊雖然以剛整編的笮融降兵居多,但章玄麾下也有六百來人乃是章誑從徐州帶到廣陵的徐州老兵,戰鬥力勉強有點保證,凝聚力也比較強,還有徐盛麾下的三百君子軍步兵也有點凝聚力和戰鬥力,突然出現的竹矛陣也不是孫策軍立即所能攻破,所以不管孫策軍如何衝殺,都很難將這群被困的徐州軍迅速衝散,只能圍著這支隊伍攻殺,肉搏對耗。

  近戰對耗,徐州軍隊當然不是孫策軍的對手,傷亡也遠比孫策軍為大,基本上要死上三四個人甚至更多,才能耗死一個孫策軍士兵,所以儘管短時間內沖不散章玄和徐盛的隊伍,孫策和周瑜等人也不怎麼著急,只是耐心指揮軍隊圍攻,像剝洋蔥皮一樣,一層層的吃掉徐州軍隊。同時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周瑜才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情況,那就是這群被困的徐州軍隊在看到西門吊橋被毀的情況下,仍然一點點的向著西門移動,並沒有轉向北面或者南面。

  見此情景,周瑜忙向孫策提醒道:「伯符,你注意到沒有?被困的徐州軍隊,還在以那個古怪的竹矛陣開路,一點點的向西門吊橋方向退卻,吊橋已經被我們燒燬了,這其中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章 英雄末路

  廣陵正南面的長江北岸旁,現在的瓜州汽輪渡口西側約兩里處,有一座不大的無名石山,石山突入長江之中,三面都被滔滔江水包圍,只有北面有一條崎嶇小路可以上山,算得上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這座石山太小了,山頂面積才區區的幾百平方米,高度也只有一百五十餘米,又距離這個時代的渡口航線比較遠,連監視航線的作用都起不到,所以這塊土地之前的幾個主人都沒有重視過這座小石山,沒在山頂建什麼屯兵要塞,山頂光禿禿的,只生長著一些低矮的灌木。

  孫策的殘軍被困在這座無名小石山頂上,已經一天一夜了,一天前的夜裡,在孫策暈厥不醒的情況下,野心勃勃的孫策大軍遭到了恥辱性的慘敗,被整體實力與己方差著一截的二流徐州軍隊殺得屍橫遍野,潰不成軍,從廣陵城下一直被攆到這長江岸邊的無名石山上茍延殘喘,攻城時的六千多軍隊,也只剩下了七百不到的殘兵敗將,差不多個個帶傷,糧草和輜重也丟了一個精光。

  孫策軍這一戰輸得可以說是既窩囊又冤枉,因為不管是單兵戰鬥力還是大兵團野戰能力,孫策軍其實都在大部分的徐州軍隊之上,即便是在糧草被焚軍心士氣遭到重創的情況下,主力尚存的孫策軍在短時間內也還有一戰之力,起碼不該輸得如此淒慘,但那天晚上戰局的發展卻和孫策軍開了一個大玩笑,也使陶應豎子成就了大名。

  在糧草被焚軍心動搖的情況下,如果在軍隊中威信極高的孫策能夠堅持住,孫策軍應該不會那麼快崩潰。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孫策卻偏偏吐血暈厥了過去,致使軍心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一章 陶應求和

  聽到陶應的命令,徐盛立即親自領了一隊弓箭手和盾牌手過來,保護著陶應靠近無名石山,不曾想林清小丫頭也拿著一面圓盾跟了上來,陶應怕危險本想把這個小丫頭攆回去,但轉念一想後,陶應又覺得這個小丫頭的炮筒子脾氣或許能派上用場,便低聲向小丫頭交代了一句,「小心敵人放箭,還有,不許亂插嘴!壞了我的大事,不管你爹是誰,都保不了你。」

  「不插嘴就不插嘴。」林清小丫頭不服氣的頂嘴,又哼道:「我就是想看看,孫策和周瑜到底長成什麼傻樣,能被你這個書獃子的彫蟲小技耍成這樣。」

  「那你一定會大吃一驚。」陶應笑笑,懶得和這個小丫頭浪費口水,靠著盾牌保護迅速靠近石山,在山下大聲喊叫道:「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徐州陶應,有一些話要當面對你們說!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

  現在來看看孫策軍殘部的情況吧,之前徐州軍隊將五架襄陽炮運抵戰場時,已經吃過襄陽炮苦頭的孫策軍殘部幾乎都已經絕望了,包括足智多謀的周瑜在內,唯一所能做的也就是祈禱襄陽炮打不到山頂了,不過當第一架襄陽炮把石彈打上山頂後,孫策和周瑜等人再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考慮如何自殺避免落入敵手遭受奇恥大辱了。

  讓孫策和周瑜意外的是,在完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陶應竟然沒有命令襄陽炮繼續投彈殺敵,還親自來到山下喊話,要求與孫策當面對話,陶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孫策和周瑜一時半會就說什麼都猜不到了。

  「難道陶應小兒想親自招降我們?」孫策分析出這個可能。

  「很可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二章 燙手山芋

  「二哥,那枚傳國玉璽,能不能讓我看一看?」

  剛撤回廣陵城中,也是剛回到徐州軍隊議事用的廣陵太守府大堂,陶基就第一個衝到陶應面前,滿臉諂媚的請求陶應出示傳國玉璽,章誑、謝炎和徐盛等徐州大小將領也把陶應圍得水洩不通,爭先恐後的要親眼目睹陶應坑蒙拐騙來的傳國玉璽,那枚傳說中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

  「想看都可以看,圍這麼緊幹什麼?散開點,散開點。」陶應埋怨著推開周圍的將領,解下繫在背上的包裹,取出傳國玉璽順手扔給陶基,沒好氣的罵道:「喏,想看就看個夠,土包子,大驚小怪。」罵完了,陶應竟不理會那枚傳國玉璽的下落,逕直到了後堂沐浴更衣。

  「二哥你別扔,這可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

  陶基被陶應的粗暴動作嚇得殺豬一樣慘叫,手忙腳亂的幸好一把接住,拿在手裡仔細翻看,徐州眾將也一窩蜂的圍到陶基旁邊,湊近了欣賞這枚有著無數傳說故事的傳國玉璽,為了誰先看誰先摸還發生口角爭執,只有君子軍的軍師魯肅沒去湊這個熱鬧,坐到了一旁翻看軍中公文,統計這幾日來大站中消耗的武器輜重,著手準備下一階段的戰事。

  直到兩天沒洗臉的陶應沐浴更衣完了,換了一身書生打扮重新回到太守府大堂,徐州眾將才基本把那枚傳國玉璽傳看了一遍,陶基則很忠心的一直守護著傳國玉璽,監督著最後一名徐州將領翻看欣賞了傳國玉璽後,陶基又把玉璽討回,正要交還給陶應處置,卻又瞟見魯肅坐在一旁翻看竹簡,便好心的把玉璽捧到魯肅面前,笑著說道:「軍師,你還沒看這枚傳國玉璽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