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悍戚 作者:庚新 (連載中)

卷五 逐鹿中原 第370章 交趾之亂(三)


    “伯言,可有什麼要求?”

    陸遜想了想,輕聲道:“我可否派人,將家眷遷往交州?”

    他這個要求倒也不算過分……事實上,陸家在江東受孫氏壓制,日子過得並不是太好。歷史上,陸遜這個時候開始為孫權效力,又娶了孫策的女兒,才算是堪堪緩過勁來,慢慢恢復了元氣。可是現在,陸遜投到了劉闖的麾下,自然也就不可能似歷史上那樣得到孫家的照顧。

    當然了,孫氏也不會為難陸家,但絕不會容忍陸家能夠崛起。

    這裡面說實話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可一旦陸遜到了交州,孫權還會似之前一樣的不聞不問?

    弄個不好,他會用陸氏的安危,要挾陸遜。

    在這個時代,用家眷做威脅也算是極為平常的事情。陸遜若要前往交州輔佐劉勇,就必然要想辦法,將家人從松江老家遷走。劉闖對此,也能夠理解,甚至沒有任何反對的想法。

    “卻不知,主公想要交州變成什麼情況?”

    “嗯?”

    “是只牽制孫權,亦或者有朝一日,南下江東?”

    “你說呢?”

    陸遜聞聽,立刻會意而笑。

    “主公這樣一說,我也就明白了……遜自會依照主公吩咐行事。”

    “那還有沒有其他要求?”

    陸遜想了想,搖頭笑道:“暫時沒有什麼要求。”

    “那好,你儘快動身。我會讓周倉設法送你前往南海。今我叔父便屯駐揭陽,到了南海郡之後。你讓元福隨你一同登陸。到時候,一定要設法控制住揭陽的碼頭,由元福負責海上事宜。”

    “喏!”

    劉闖深吸一口氣,又向太史慈看去。

    “子義,我這次來,一下子便從你手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1章 雙傑(一)


  吃了兩個肉餅之後的法正,明顯輕松許多。

  和劉闖說話時,也不再是之前那麽緊張,能夠侃侃而談。

  劉闖對法正也非常滿意,和他交談了一陣之後,便做出決定,任命法正為黃閣武長史,除大將軍府從事郎中之職。

  法正對從事郎中一職倒是頗為滿意,可是對那黃閣武長史之職,卻感到疑惑。

  他忍不住問道:“主公,這武長史又是做何事情?”

  劉闖只笑了笑,“孝直不必著急,回頭你上任之後,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含義。”

  法正心頭一熱……

  他聽得出,這‘武長史’似乎不同一般,好像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職位。

  劉闖能夠如此看重他,也讓法正心裏面非常感動。

  這時候,沮授開口道:“皇叔,今涼州初定,冀州方平,還需有得力之人前往。

  此前你提議元常為涼州刺史,友若為冀州刺史頗為妥當,可是幽州刺史,卻不知誰可擔當?”

  幽州,是劉闖根基所在。

  換其他人,劉闖也不會放心。

  他想了一想便道:“幽州刺史,便有我來兼之。

  待有合適的人選之後,再做決斷。此外,元直大婚後,益恩大兄恐怕要辭了燕京令的職務,陪伴世父周遊北疆。他這一走,燕京令便有空缺。而今燕京正值發展的關鍵,二期工程即將結束,三期工程也開始籌備,所以需要早作決定才成。若不然,誤了工期事小,還可能會使得燕京出現混亂。我這幾日一直在思考燕京令的人選,卻不知道先生可有什麽推薦?”

  “巨言,可為燕京令。”

  巨言,便是田釋,田豐之子。

  此前他一直在大將軍府做事,並無執政經驗。

  可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1章 雙杰(二)


    沮授聲色俱厲,令法正激靈靈一個寒顫,冷汗刷的一下子便流下來。

    他犯忌諱了!

    倒不是說沮授嫉賢妒能,他之所以呵斥法正,實則也是出于善意。

    此時的法正,還遠遠沒有修煉到歷史上迎接劉備入川時的那種境界。在西川蹉跎數載,也讓他頗有些煩悶。而今得了賞識他的人,就忍不住想要賣弄一下。可他卻忘了,這是大將軍府,比之西川劉璋那州牧府更具有權威的地方,能者雲集,又豈是他可以肆意張狂的地方?

    想到這里,他偷偷朝劉闖看了一眼。

    劉闖倒是沒有在意,只朝他笑了一笑,“孝直,出使西川之事,便由你負責。

    所需一應物資,可以向麋主簿討要。回去之後,和那鄧伯苗好生交代一下,就說我靜觀他的手段。”

    “喏!”

    “還有,既然你已經有了職務,便早些把住處準備好,莫總住在驛館。

    過兩日元直大婚,你也參加吧……正好可以趁此機會認識一下周圍的人,將來做事也會容易一些。有什麼問題,便找子家解決!他在我身邊多年,也清楚這邊的情況,與你大有補益。”

    劉闖話語間依舊溫和,也讓法正松了口氣。

    把他送走之後,劉闖向沮授看去,“孝直才華橫溢,但還缺乏歷練。

    就讓他跟隨先生,也好多受些教誨,不知可否?”

    沮授微微一笑。點頭道︰“請皇叔放心,我定會把他打磨出來。”

    看得出。劉闖對這個法正非常看重。而沮授在經過這幾日的觀察,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對法正的才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是一個棟梁之才,未必就遜色于孔明。不過呢,還需要磨練一下才是。

    交州的事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1章 雙傑(三)


  揚州,秣陵。

  孫權徒步登上鍾山,鳥瞰秣陵景色。

  自去年劉闖海軍襲擾青、徐兩州之後,孫權便意識到,吳郡雖然繁華,可是地處沿海,並不安全。

  他從去年中開始著手准備,打算效仿劉闖建燕京城的事情,在江東修建一座新城。

  經過大半年的挑選,孫權一如曆史上一樣,選擇了秣陵修建新城。

  秣陵,始于秦代。

  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兩次至金陵。

  時陪同始皇帝的望氣術士見金陵四面山勢俊秀,地形險要,就對始皇帝說:金陵有天子氣。

  始皇帝聞聽,立刻命人開鑿方山,使淮水流貫金陵,以泄散王氣。

  同時,他將金陵改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說,這裏不該稱金陵,只能做一個牧馬場。

  然則,始皇帝恐怕沒有想到,他開鑿了方山,又讓淮水流貫,並未有使金陵王氣消散。

  孫權請得江東有名的術士進行堪輿,最終還是選擇了秣陵。

  “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孫權,果真安心做一個江東之主,一方諸侯嗎?

  他的野心,未必遜色于孫策。只不過,孫權善于掩飾,更懂得隱忍。

  他聽了那術士的話,便立刻動了心。

  在經過反複商議之後,決定開春之後重建秣陵。

  對此,魯肅頗為贊同,“秣陵東傍鍾山,西倚大江,北臨後湖(今玄武湖),處天然屏障之內。主公欲成大事,可在此建城,而後設置四城拱衛。我觀察過秣陵地形,可將城去建為恭喜南北各四十裏的大城,而後以中心為宮城。北面有白石壘,建宣武城;南面設琅琊郡城,西面石頭城,西南西州城,東南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2章 槍王登門(一)


  後宅花園裏,孫紹臉色發白,兩腿有些顫抖,看著正向他逼近的小黑。
  
  來到幽州之後,他過得很不如意。
  
  雖然劉闖為他母子安排的極為妥當,而且對他也頗為照顧,可是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隨之時間的推移,卻變得越發強烈。孫紹,昔日天之驕子,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兒子,未來的江東之主。但隨著孫策的故去,一切都好像變了……身邊的人變了,人們對他的態度也變了。
  
  時至今日,孫紹仍記得很清楚,在一個夜晚,周泰帶著一隊衛士闖入孫府大門,強行把家裏的一個老管家帶走。原因?很簡單!日間那為老管家在集市上說了不該說的話語,惹怒了孫權。
  
  老管家說:“江東還是孫家的江東,但已不是孫家的江東。”
  
  這是孫權的天下,而不是孫策的時代。
  
  孫權本來就對孫紹一家心懷忌憚,特別是富春老家有許多孫氏老臣。老管家一句牢騷話語,頓時激怒了孫權,命人把老管家抓走之後,當晚就將之處死。這件事,給孫紹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他至今仍記得,那天晚上母親死死把他抱住……因為當時周泰顯然是來意不善。
  
  喬夫人甚至相信,如果當時孫紹走出房門,就可能會被周泰殺掉。
  
  到時候他大可推诿于那老管家的身上,而孫權會假惺惺的上門道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孫權的心狠手辣,喬夫人很清楚。
  
  因為在孫權執掌江東後,她便收到一封書信,上面只寫著:仲謀當道需更忍耐。
  
  少子成人,方可扭轉。
  
  那意思是說,孫權如今是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372 槍王登門(二)


    劉闖的雙眸一瞇,看著童淵卻是面沉似水。

    若是在以前,劉闖聽到童淵的名字以後,說不得會興奮得睡不著覺。

    童淵是誰?

    這個在正史中沒有出現,但是在野史中卻廣為流傳的神秘人物,是趙雲的師父。野史記載,這童淵一輩子收了三個半徒弟,趙雲和夏侯蘭是屬於那一個半,而另外兩個則是張繡和張任。

    張繡,北地槍王。

    張任,西川槍王,落鳳坡幹死了龐統。

    有這三個半徒弟,童淵絕對可以自傲!

    只是,劉闖現在的身份不同了……他是大漢皇叔,自領漢大將軍,雄踞河北,坐擁四州的諸侯。

    而童淵呢?

    說穿了就是一個武師,論社會地位,甚至比不得王越。

    你一個武師來我府中做客,我自然會表示歡迎;可是你跑來我府中撒野,那就別怪我不客氣。

    所以,劉闖即使是知道了童淵的身份,臉上依舊是一派冷漠表情。

    童淵這心裡也有些惶恐了!

    他江湖地位再高,但終究是一介白身。

    而他現在面對的則是雄霸河北的一方諸侯……有道是民不與官鬥,哪怕童淵再厲害,面對劉闖的時候,本能的便要低上一頭。所以看到劉闖陰沉的臉色,童淵這心裡面也有些忐忑。

    “夫君!”

    趙琰上前,輕輕拉住了劉闖的手。

    而王越也趕過來,躬身一揖道:“主公息怒,子平方才也是一時心急,但絕無冒犯主公之意。”

    童淵也躬身道:“方才見小徒遇到危險,故而心急,所以……

    若早知它是皇叔所養,某也不會如此心急。若有得罪之處,還請皇叔恕罪則個。”

    徒弟?

    劉闖愣了一下,眼中露出一抹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2章 槍王登門(三)


    是夜,劉闖坐在書房裡,就著松明的光亮把一封書信看罷,旋即將書信放在松明上點燃,化為灰燼。

    書信,是司馬懿派人送來。

    他已經在荊州初建班底,並且招攬了一位大能,為黃閣記事。

    看到這位大能的名字時,劉闖著實嚇了一跳。

    龐山民?

    劉闖萬萬沒有想到,司馬懿竟然把龐山民給招攬過來。

    這龐山民,是龐統的兄長,也是龐家二代子弟中頗為出色的一員。

    龐統雖然出山輔佐劉備,卻不代表龐氏全部投靠劉備。這只是世家豪強的一種生存法則,不會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龐統在荊州,很難得到重用。他身材短小,相貌醜陋,而且性格也有些高傲。劉表是一個極講求風度的人,哪怕龐統的本事再大,他也不會重用。

    所以,當劉備招攬龐統的時候,龐家沒有反對。

    雖說劉備而今是寄居荊州,可是實力太過弱小……而他又沒有如歷史上那樣得了一個‘皇叔’的頭銜,其號召力自然也比不得前世。若非陳登聲名響亮,劉備也很難在荊州站穩腳跟。

    他根基全無,對於龐統而言,也許是最好的去處。

    所以,龐家對這件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龐山民或許比不得龐統才華驚艷,但性情沉穩,老成持重,是最佳的繼承人。司馬懿沒有在信中說明龐山民為何歸附,但想來少不得蒯家出力。

    荊州有如此記事,也算得上是黃閣記事中,地位最高的人。

    但知曉此事者,出司馬懿和劉闖之外,再無第三人……

    劉闖對於龐山民的投效雖然吃驚,卻並不感到意外。司馬懿在招攬了龐山民之後,便立刻將觸角探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3章 大戰再起(一)


    曹劉對決兩次對決,劉闖之所以能夠保持勝利,原因有很多。

    其中,除了劉闖掌握海上優勢和坐擁天雷火這種利器之外,也有曹操輕敵的因素。當然了,劉闖每次先發制人,掌握住先機的戰略部署,讓曹操頗為頭疼。靠著曹操的防禦線過長,劉闖四處出擊。曹操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疲於奔命,被動的防禦,也讓劉闖占了不少便宜。

    可現在,這些因素正慢慢消失。

    曹操在屢次失敗之後,終於把劉闖視為生平最大的敵人,也使得劉闖的壓力倍增。

    天色已晚,可是大堂之上仍燈火通明。

    沮授等人已經離去,只留下劉闖一個人站在沙盤前,沉思不語。

    麋繯幾次派人叫他回去吃飯,他都沒有理睬,依舊留在大堂之中,看著那沙盤怔怔的出神……

    “主公,孔明軍師求見。”

    “啊,讓他進來。”

    劉闖驀地清醒過來,轉身看去。

    “這麼晚了,孔明和孝直前來,有什麼事嗎?”

    諸葛亮和法正聯袂走進大堂,躬身與劉闖一揖。

    “主公,日間聞公與先生之言,我與孝直回去後,也仔細的商討了一番。

    今曹操不斷向黎陽增兵,可是卻遲遲不發動攻擊,其中必有蹊蹺。我和孝直以為,此必是曹操聲東擊西之計。”

    劉闖微微一笑,打量了諸葛亮和法正一眼。突然道:“是你姐姐派人通知你們的吧……”

    “這個……”

    諸葛亮臉一紅,露出赧然之色。

    劉闖猜得不錯。他的確是接到諸葛玲的傳信,才和法正一起趕來大將軍府。

    法正來到大將軍府,一晃也有半年時間。他身為從事郎中,很快和諸葛亮成為無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3章 大戰再起(二)


    有孫伉打頭,不少人也動了心。

    說實話,這些縉紳豪強們大多是一群牆頭草,不管是對袁紹也好,對劉闖也罷,歸屬感不是很強。而他們又不是清河崔氏那樣的豪強世冑,無論誰接掌冀州,都要禮讓三分。所以,他們不必去擔心誰來做冀州的統治者。但這些豪強縉紳卻要絞盡腦汁的來看清楚時局,不斷做出選擇,才能保證其家產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這些人想要存活,就必須懂得變通。

    “劉皇叔畢竟還是嫩了些,這次曹公渡河而來,絕不會善罷甘休。”

    “是啊,咱們這些小門小戶還要設法保全自身,若投降曹公,倒也不失為一番計較……”

    孫伉得意洋洋,卻沒有發現在大堂的一隅,一位中年文士卻眉頭緊蹙。

    此人身材不是很高,大約也就是在175公分上下,體型略顯臃腫,但相貌卻頗為俊朗。一襲青裳,更使他透出卓爾不群的風姿。整場酒宴他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在酒宴結束之時才道了聲告辭。

    “還請子並先生見諒,今日我之舉措,實為甘陵六萬百姓著想。”

    看得出,孫伉對這青衫男子頗為重視,還親自送他走出府門。

    而青衫男子也只是微微一笑,便告辭離去。

    此人,名叫張超。

    不過他可不是劉闖帳下的那個張超,而是實打實的冀州人氏,更是張良後人。

    張超張子並。本為河間人氏。黃巾之亂時,他從車騎將軍朱儁征討黃巾。曾拜為別部司馬。

    不過在黃巾之亂結束後,張超便返回老家。

    靈帝駕崩,河北大亂。

    張超帶著家人從河間遷移到了清河,在家中著書立說,留有賦、頌、碑文、薦等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373章 大戰再起(三)


    建安九年七月,伴隨著清河郡戰事拉開序幕,駐紮在黎陽的曹軍在曹洪的指揮下,隨即發動攻勢。

    平靜了半年之久的冀州,頓時戰雲密佈。

    依照著曹操最初的計劃,清河之戰當不費吹灰之力。

    戰事之初,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曹軍勢如破竹。史渙在瀆水被擊潰之後,旋即戰死於貝丘。按道理說,拿下甘陵應該問題不大,可誰料想到,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突然冒出來,死守甘陵。

    張登在甘陵死守三日,最終未能抵擋住曹軍攻勢,被迫突圍而逃。

    可正是這三天時間,也給了張超充足時間,向渤海太守郭援求救。郭援在得到消息之後,立刻點起八千兵馬,火速增援清河。從南皮到清河,距離並不是很遠。郭援並沒有立刻趕赴甘陵,而是在東武城駐紮,擺出了決戰姿態。與此同時,河間荀匡、中山呂岱、鉅鹿麋竺也紛紛派遣援兵。短短三天時間,東武城、界橋兩地集結兵馬達兩萬餘人,嚴陣以待。

    曹操雖攻佔了甘陵,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哪怕是在曹軍佔領了甘陵之初,清河的確是出現了一陣短暫的慌亂。可隨著清河崔氏出面安撫,那慌亂迅速被平定下來。清河崔氏,清河郡第一豪門。而清河崔氏族人崔琰,而今為并州刺史,也使得清河崔氏迅速做出了決斷。曹操哪怕是佔領了甘陵,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與此同時。黎陽曹軍攻勢甚猛,卻遲遲無法突破清水河防線。

    荀諶親自督戰內黃。命大將張遼坐鎮茀陽聚。

    蕭凌、徐盛兩支兵馬分別駐守茀陽聚兩側,對張遼形成了有效的保護。

    曹洪在董昭的幫助下,雖連番使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